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鲫鱼弗氏柠檬酸杆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  魏勇 《水产科学》2012,31(8):481-484
从鲫鱼中分离到一株弗氏柠檬酸杆菌,采用PCR方法扩增该菌株16SrDNA基因,并运用Clusta l x1.8和MEGA3.0软件对其进行序列相似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16SrDNA长度为1450bp,GenBank收录号为JN002104.1。此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弗氏柠檬酸杆菌16SrDNA序列的相似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中和弗氏柠檬酸杆菌聚在一起,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2.
红螯螯虾弗氏柠檬酸杆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濒死的红螯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的肝胰脏中分离得到可疑病菌L1和L2,经细菌学鉴定2株细菌均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L1和L2均导致健康虾发病死亡,其LD50分别为2 2×105CFU/ind、7×105CFU/ind;2株细菌对14种药物的敏感性相似,对9种抗生素敏感,对5种抗生素有抗性。从中筛选出有效药物,应用于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乃瑜  王至诚  何宏港  王卫民  刘静霞  罗毅 《水产学报》2023,32(3):039418-1-039418-12
为确定2020年10月湖北一中华鳖发病的病原体及病原特征,实验从该养殖场患病中华鳖个体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优势菌A3,经理化性状及16S rRNA序列鉴定,表明菌株A3属于柠檬酸杆菌。进一步通过recN序列鉴定,发现A3与布氏柠檬酸杆菌recN碱基一致性为95.58%~96.01%,与柠檬酸杆菌属其他种的recN碱基一致性均低于93.72%,表明菌株A3为柠檬酸杆菌属潜在新种。人工回归感染实验证实菌株A3是引起本次中华鳖患病的病原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相比,A3感染病程偏慢但致死率较高。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菌株A3对美罗培南等10种抗生素敏感,对氟苯尼考等9种抗生素耐药。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鉴定显示,菌株A3属于新序列型(ST)。对柠檬酸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的7个管家基因序列进行级联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柠檬酸杆菌的进化与菌株的分离源及分离地点没有明显关系;菌株A3与分离自欧洲人源的ST120型菌株Citfre2580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对中华鳖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并阐述了一种更可靠的柠檬酸杆菌鉴定方法,旨在引起人们对柠檬酸杆菌致病性的重视,为水产品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患病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内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LCJY-002)。ATBExpression型微生物鉴定系统艋示:该菌为弗氏柠檬峻杆菌(Citrobcwter fundii)。16SrDNA分析得到1条长度为1456bp的核甘=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C691177);Blast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同源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上与C.frgulldii聚为一支。鉴定结果确认:菌株LCJY-002为弗氏柠檬酸杆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证文:该菌具有敛病性,PCR检测表明:分离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c屈毒力因子。药敏试验结果显爪:该菌对16种抗菌药物中的庆大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5.
为鉴定患病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病原菌,从大鲵肠、胃、脾脏中分离得到菌株int1705,分离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RNA和aspC管家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经人工感染,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能使健康大鲵发病并致死,半致死浓度(LD50)为3.16×10 6 CFU/mL,且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对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10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小龙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养殖密度也在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养殖水环境不稳定,水质时常恶化,小龙虾疾病也频频暴发,尤其是细菌性疾病危害最为严重。通过调查和资料查阅发现,目前小龙虾细菌性疾病主要包括烂鳃病、烂尾病、烂壳病、水肿病和肠炎病等,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主要有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布氏柠檬酸杆菌、豚鼠气单胞菌等。这些疾病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鳖弗氏柠檬酸杆菌败血症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常规分离方法对病鳖肝、肾、肠组织进行细菌性病原分离,并对所获得的纯培养物进行VITEK-32鉴定、药敏及人工感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弗氏柠檬酸杆菌是该败血症的一种主要病原菌,它对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一株多重耐药中华鳖源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典型鳃腺炎病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肝脏和腹水处进行细菌接种,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综合菌落形态,16 S rRNA 序列进化分析和 API 细菌生化鉴定系统判定,所得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SX43)。动物回归实验显示,分离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6.5 CFU,显示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可从实验幼鳖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常用药物的抗菌敏感性测定显示,菌株 SX43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引起广西南宁市某养殖基地牛蛙(Rana catesbeiana)爆发疾病的病原及组织病理特性,为养殖牛蛙感染弗氏柠檬酸杆菌的诊断和药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从患病牛蛙肝脏,脾脏、肾脏、肠道中分离优势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系统发育学分析进行鉴定。为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机理,我们对该菌株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组织病理分析、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从患病牛蛙的肠道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株(NFCF-02),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最终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该菌株携带cfa、ompX、viaB等6种毒力基因,对牛蛙的半数致死浓度为3.09×106 CFU/mL,且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牛蛙的症状基本相同,如肝脏变黄、花肝、肝脏坏死;肾脏充血发红、胃表面有血丝以及肠道呈红色和血脓充塞肠道的症状。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其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索排列紊乱;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严重区域肾小管崩解、坏死;脾脏中央静脉扩张淤血,含铁血黄素、色素细胞增多;肠黏膜脱落,肠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杯状细胞坏死。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NFCF-02对新霉素、多粘菌素B、头孢拉定、多西环素4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林可霉素和卡那霉素等14种抗菌药物已产生耐药性,携带gyrA、Sul1等7种耐药基因,表明该菌株已产生多重耐药性。【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对牛蛙具有高致病力,可引起肝脏和肠道等多器官组织的病理损伤最终引发机体的损伤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从草鱼肠道中分离到1株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斑马鱼有致病性;从感染诱导的斑马鱼皮肤组织中提取总RNA,经Biotin荧光标记与拥有15 617个cDNA片段的斑马鱼基因芯片(affymetrix)杂交筛选分析,获得斑马鱼皮肤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88个,其中有74个上调表达基因和14个下调表达基因;进一步根据基因功能聚类(GO)分析,初步将88个差异表达基因分为8个生物学功能,其中主要参与补体激活、急性期反应、应激防御反应、细胞凋亡、抗原加工提呈、细胞迁移粘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激活等免疫应答过程;同时进行信号通路(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MAPK(hsp70、daxx、nfkbiab)、JAK/STAT(ifn1)和TGF-β(thbs1)等信号通路参与斑马鱼皮肤抗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免疫应答。采用基因芯片方法筛选与鱼类皮肤免疫相关的功能基因,为将来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鱼类皮肤局部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罗非自溃烂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引起的,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的肠道中和池塘水体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1996年2月中旬,四川广安县一罗非鱼越冬地中的尼罗罗非鱼种发生鳞片松动、脱落、体表充血、溃烂,少数溃烂是孔穴状;同年4月初,笔者在江津市热带鱼场的罗非鱼鱼种培育池中也发现类似情况,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病对苗种和成鱼都有危害,特别对于鱼体受伤、水质恶劣,水温16—18℃、溶氧低,密度高的越冬池,因鱼体抵抗力下降而导致发病。对于越冬池,从发病开始,如果不及时改善环境条件,可引起鱼群大批发病和死亡。 二、症状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松  郭斌 《内陆水产》1996,(12):24-24
罗非鱼溃烂病的防治罗非鱼溃烂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的嗜水亚种引起的,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的肠道中和池塘水体中,属于条件性致病菌。1996年2月中旬,四川广安县一罗非鱼越冬池中的尼罗罗非鱼种发生鳞片松动、脱落、体表充血、溃烂,少数溃烂呈孔穴状;同年4月初,...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安徽省当涂县淡水养殖克氏原螯虾暴发性疾病的病原,取濒临死亡的病虾分离病原。从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命名为XLX1分离株),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XLX1分离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进一步对XLX1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携带黏附素基因情况和细胞黏附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替考拉宁和米诺环素敏感或中敏,对其他7种测试药物呈现耐药。该分离株携带黏附素基因cfa和ure基因簇;序列分析发现ure ABC结构基因和ure D关键辅助基因高度保守,在虾源分离株与人源参考株间前者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3.2%~98.3%和91.7%~97.4%,后者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90.8%~98.3%和94.7%~98.7%;与人源参考株相比,虾源分离株Ure ABC结构蛋白中第294、600和608位氨基酸,以及Ure D蛋白中的第62和122位氨基酸发生了有意突变。XLX1分离株可以聚集方式黏附于EPC细胞周围,平均黏附菌数为29.8±5.3,但随黏附时间延长,EPC细胞出现病变。上述研究结果可为防控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其病害的危害也越来越大,特别是黄颡鱼细菌性体表溃烂病可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2011年8-9月我县石庙渔场发生黄颡鱼细菌性体表溃烂病,由于准备充分,发现  相似文献   

15.
鲟是大型经济鱼类,体内大部分是软骨,又体被硬鳞,故常被称作"软骨硬鳞"鱼类,其实鲟隶属于硬骨鱼纲、硬鳞总目、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因其皮是制作高档皮革制品的好原料,抗撕裂性、耐磨性、柔韧性可与鳄鱼皮媲美;鲟鱼是食用价值极好的大型经济鱼类,全身除体表骨板外其他部分(含骨骼)都可食用,营养价值极高,被列为高级滋补品,特别是素有"黑色黄金"之称的鲟鱼鱼子酱,更是驰名中外的高档食品。因为如此高的经济价值,随着鲟鱼养殖技术的提高,鲟鱼量变得越来越大,养殖区域不断增加,养殖规模及集约化程度不断上升。近年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养殖经验的积累和对病原研究的不断深入,人工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棘胸蛙养殖规模也逐渐扩大。然而,在棘胸蛙养殖过程中,随着外界环境变化和养殖数量的增加,蛙群出现了新的病症。2019年6月上旬,某棘胸蛙养殖场出现养殖水体发臭、大量变态期蝌蚪变态上岸死亡病情。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0月江苏赣榆地区某养殖场养殖的三疣梭子蟹出现大量死亡,症状主要表现为:病蟹行动缓慢、不摄食,蟹体消瘦,打开头胸甲可见肝胰腺、鳃、肌肉等内脏组织水肿,部分肝胰腺和肌肉组织呈腐烂状。从患病梭子蟹肌肉、肝胰脏、体内积液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分离菌(JG091120-1)对健康三疣梭子蟹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常规表型生物学检验,同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了代表菌株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其中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 451 bp(登录号HQ170626),gyrB基因序列长度为1 186 bp(登录号HQ170627),分析了16S rRNA和gyrB两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根据分离菌的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判定该菌为肠杆菌科枸橼酸属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定居因子抗原cfa是肠杆菌科产肠毒素细菌的一种重要致病因子,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cfa基因的PCR扩增,分离菌可以扩增出大小在100 bp的基因片段,表明本次分离的病原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cfa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8.
泰山螭霖鱼溃烂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患溃烂病的泰山螭霖鱼的病原进行了研究 ,病毒学试验的结果证明该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从患病的泰山螭霖鱼的病灶及内脏中分离到 3种细菌 ,经过回染试验确定了两种主要致病菌。根据这两种细菌的生化试验结果和一些相关文献 ,鉴定其分别为豚鼠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并进行了药敏试验 ,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黄颡鱼是我国传统名优鱼类,近年来随着人工养殖面积增大、养殖密度增加,各种病害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溃烂病,引起的损失异常惨重。笔者将2015-2017年在浙江湖州地区成功治愈的十多起案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总结,以期对无鳞鱼类似溃烂病的治疗提供借鉴。一、案例基本情况塘口面积在5~15亩,水深1.2~2.0米。存塘黄颡鱼150~250克/尾,3月中旬-4月初陆续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暂养期溃烂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颡鱼对环境适应性较强,正常饲养情况下,较少患病。但笔者发现其在水泥池暂养期间,常患一种溃烂病,危害很大,本文就该病的发生与诊治方法作初步探讨,以供养殖者参考。一、环境条件生病的黄颡鱼系经土池越冬后于2003年3月27日转入水泥流水池暂养的,共计200千克,约1150尾。水池面积75米2,水深1.2米,水源为电厂余热水,水温14 ̄16℃。每日喂小杂鱼与配合料绞制的软湿料。4月25日进行清池排污时,发现有零星死鱼,发病期间逐渐升高水温14 ̄20℃。二、发病症状病鱼发病期间吃食正常,也不常见病鱼浮于水面及池边独游、行动迟缓无力、摄食不旺等可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