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泥鳅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理想动物蛋白源,更具添精益髓、补中止泻等生理保健和药用价值,有水中人参之美誉。台湾泥鳅自2012年引进大陆以来,因其生长快、个体大、耐低氧、易捕捞等特点,人工养殖规模逐年增加,成为我国泥鳅养殖的主导品种,市场前景广  相似文献   

2.
<正>月鳢抗病能力强、营养价值高,因其外表独特、花纹美丽,近年来深受观赏鱼爱好者的喜爱。一、养殖条件2022年1月2日,在华南农业大学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玻璃缸大小为60厘米×50厘米×50厘米)中有自繁月鳢70尾,养殖大约为5个月,月鳢体长为8~12厘米、水温(25±2)℃、pH 7±0.5、溶氧6毫克/升以上。二、发病情况1月2日气温骤降,导致养殖水体温度下降至20℃以下,大部分月鳢出现尾鳍腐烂充血(图1);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一例因指环虫感染造成越冬种鳅大量死亡的病例,在现场调查、镜检观察确诊基础上,通过进行现场药物防治试验,探讨了病害发生原因,为台湾泥鳅指环虫病防治提供了科学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河南邓州市穰东镇八里桥村一泥鳅养殖户,养殖面积7亩左右,平均水深50厘米,苗规格3厘米左右,密度5万~6万尾/亩,无增氧机,投喂粉状配合饲料。发病前一直没有用药。2015年6月12日,该养殖户发现有几条泥鳅出现死亡,并有轻微的缺氧现象。6月13-15日,死亡量逐渐增加至200尾/天左右,缺氧和浮头都比较明显。6月16日上午8点左右,用简易测试盒检测该养殖户的池塘水体水质,水体p H值8.3左右,氨氮和亚  相似文献   

5.
澳州甘旨鱼又称银鲈、金鳟鱼,原产于澳州河流水域,具有生长快、肉质好、价值高等特点,1998年少量引进我省。我们于1999年10月31日引进全长4.5~5.0cm的幼苗2968尾试养,11月13~14日部分暴发细菌性烂尾病,36h累计死亡158尾,占全池鱼苗数的13%。经及时治疗,病鱼停止死亡,基本治愈。现将情况介绍如下。1放养鱼苗经拉网锻炼、上箱吊水,6h氧气袋加冰密封运输,兽用痢特灵(片剂,下同)40g/m'浸泡3~8min下池,分网箱和水泥池两种模式计3个水体强化培育。网箱规格为5.0mx2…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情况鲫鱼溃疡病发病时间自2020年12月底开始,养殖场及周边地区均有发生.发病池塘水温为15℃左右,水深1.1~1.5米,池底淤泥0.3米左右,均为商品鱼池.笔者现场观察,发现患病鱼主要是商品规格的鲫鱼,平均300克/尾以上;病鱼反应迟缓,食欲减退;无论是原塘养殖还是经过运输或者转塘的鱼,都有发生,顽固且难治...  相似文献   

7.
1998年10月16日,我县元坑镇某村张某,送来2尾已发病草鱼请笔者诊治。经诊断用药一疗程后,基本痊愈未再复发,取得了较好的诊治效果。现将诊治过程与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一、诊断1.目检:肉眼检查病鱼可看到鱼体表覆盖一层白色米汤样的粘液,头部...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6月,笔者接到福清市江镜镇一家养殖户报告,反映其养殖的欧洲鳗出现体表溃疡、肌肉腐烂且伴随大量死亡。赶至现场后经观察与镜检分析,对该病进行了准确诊断并给予治疗措施,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现将具体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石斑鱼膨胀病(打转病),溃疡病,烂尾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四川一些地区网箱养鱼相继发生一种以烂尾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引起大批鱼种死亡。我们对该病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现将初步掌握的情况介绍如下。一、流行情况烂尾病主要发生在网箱养殖的鲤鱼种,尤以6~15厘米长的鱼种为多发。发病季节一般在5~7月份,以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在20%~50%左右,严重时整个网箱的鱼种皆可发生,并陆续死亡。常在清晨见到发病网箱水面浮满死于该病的鲤鱼种,有时一天之中可以见到几次死鱼。鱼种一旦发病后,多数发现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该病已成为当前较严重危害网箱养鲤的鱼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台湾泥鳅为大鳞副泥鳅的一种,它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南北方均适合生活,由于其养殖周期短、利润高,从2012年开始短期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养殖这一新品种,养殖规模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珠三角地区的台湾泥鳅养殖水面达到1万亩。但台湾泥鳅养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养殖户在尚未了解养殖技术要求的情况下被哄抬的虚高价格所吸  相似文献   

12.
正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体近圆筒形,头较短。口下位,马蹄形。下唇中央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眼下无刺。鳃孔小。头部无鳞,体鳞较泥鳅大。侧线完全。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体背部及体侧上半部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具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褐色斑点。背鳍、尾鳍具黑色小点,其他各鳍灰白色。近年台湾泥鳅鱼苗在国内能批量人工繁殖,商品鱼养殖规模在扩大,养殖效益较好。我校饲养于水泥池中的台湾泥鳅患  相似文献   

13.
2014年6月上旬,笔者接到浙江省萧山区一养殖户报告其养殖的台湾泥鳅出现体表溃烂病后,经现场诊断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简单介绍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小瓜虫病是淡水鱼类的常见病,也是台湾泥鳅的常见病,多发生于水温较低的冬春季,不及时治疗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影响生产效益。关于小瓜虫病的防治,已有不少报道,比较有效的药物主要有孔雀石绿和硝酸亚汞,但这些药物残留大,已被农业部列为禁用渔药。在台湾泥鳅养殖过程中发生了小瓜虫病,为了探索台湾泥鳅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笔者用过氧乙酸、食盐、福尔马林等进行试验,其中过氧乙酸取  相似文献   

15.
南方鲶属鲶形目、鲶科鱼类,俗称河鲶、大河鲶,南方鲶成鱼抗病能力强,疾病较少,其疾病主要发生在鱼苗和鱼种期。2011年4月,四川乐山一南方鲶苗种繁育基地的南方鲶鱼种发生了大规模的死亡,笔者对其进行了相关诊断,并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一、发病鱼的临床症状池塘水温26~28℃,疾病暴发的鱼种大小为  相似文献   

16.
<正>宽体沙鳅(Botia reevesae Chang)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体表黏液发达,在捕捞区与中华沙鳅一起被称为"玄鱼"。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长江上游重要经济鱼类。宽体沙鳅体表纤细,斑纹色彩艳丽,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然而,近年来受长江中上游干支流水利工程的影响,使其原有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加上过度捕捞等因素,导致野生宽体沙鳅数量锐减。2007年春"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  相似文献   

17.
1999年,我市搞了百亩江滩围拦养殖。养殖品种有:四大家鱼、银鲫、团头鲂、鳜鱼、暗纹东方鲸等,其中河纯养在网箱内。6月中旬,河豚摄食量减少并逐渐停食,以后开始死鱼,日死亡量由1~2尾增加到3~4尾,经检查确诊为锚头鳋与烂尾病并发症。一、症状多数病鱼浮...  相似文献   

18.
<正>养殖户所送病样在实验室未检测到寄生虫,现场检测到双身虫,从鳃丝分离到柱状嗜纤维杆菌,肝、脾、肾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确诊为双身虫与柱状嗜纤维杆菌及嗜水气单胞菌两种细菌并发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取杀虫、内服免疫增强剂、消毒、内服敏感药物措施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基层鱼病诊治服务技术员和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pp.Taiwan)为大鳞副泥鳅(P.dabryanus)的一个亚种,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副泥鳅属(Paramisgurnus)。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亩产量也比传统的泥鳅品种高。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提高、种质资源退化、水体环境恶化等因素的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20.
<正>棘胸蛙(paa.spinosa)又名石蛙、石鸡,属两栖无尾蛙科、蛙属,是中国特有野生蛙,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它是我国特有名贵的野生动物,也是山区维持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物种。人们的乱捕滥杀和大量使用农药,致使环境恶化,造成野生棘胸蛙资源日益减少,由于经济价值高,近年来人工集约化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和密度增大,易引起疾病发生。一、现场检查1.基本情况:三明市三元区龙泉棘胸蛙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