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试验池塘内放置固定式网箱30只,规格为8m×4m×2m,人工投喂小杂鱼、河蚌肉、配合饲料.每平方米网箱放养规格30~70g/尾的鳝种1.2kg,约30尾,饲养6个月,产鳝鱼分别为3.4kg/m2、2.9kg/m2、3.9kg/m2,成活率分别为78%,72%,90%;饵料系数分别为6,13,2.87;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7,1∶2.34,1∶2.89;30只箱总产量为3264kg,总收入16.32万元,净收入10.28万元,配合饲料明显好于小杂鱼和河蚌肉,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根据鳖的营养需要,在鳖的生长、生殖阶段添加些鲜活动物性饲料和鲜嫩的植物性饲料是健康养鳖的必要措施之一。但在投喂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造成弊多利少的例子也不少。特别是不经过消毒加工直接往鳖油投喂,会出现以下几种不良现象:1、带入病原引发疾病不经过消毒加工,直接把鲜活动物性饲料投到地里漂浮于水面,让鳖自行摄食。这样做,会把一些病菌带入。由于鳖的生长、生殖期正处于水温较高的季节,特别是漂浮这些饲料的表层水水温又要高于水体的平均水温,这个水温也是病原体繁生的最适水温。当新鲜的动物性饲料投入水中后极易腐败变质…  相似文献   

3.
在水温27.2~28.5℃下,将初始体长为(3.6±0.2)cm的血鹦鹉幼鱼饲养在0.4m×0.5m×0.4m的水族箱中,投喂添加0%、0.25%、0.50%、0.75%和1.00%芦荟粉的饲料42d,研究芦荟粉含量对血鹦鹉幼鱼体色、生长性能、消化酶活力与免疫酶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芦荟粉含量显著影响血鹦鹉幼鱼的褪色率(P0.05),0.75%芦荟粉组血鹦鹉幼鱼平均褪色率比例最大(63.83%)。饲料芦荟粉抑制血鹦鹉幼鱼生长,随芦荟粉含量增加血鹦鹉幼鱼特定生长率下降,当芦荟粉含量为1.00%,血鹦鹉幼鱼特定生长率最小(1.55%/d);芦荟粉含量低于0.75%时,各组血鹦鹉幼鱼特定生长率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芦荟粉水平对血鹦鹉幼鱼消化酶与免疫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芦荟粉能提高血鹦鹉幼鱼的褪色率,饲料中芦荟粉的适宜含量为0.75%。  相似文献   

4.
卢美浩 《水利渔业》2007,27(4):94-95
在患白底板病的中华鳖亲本的试验池投喂纯鲜活饵料,结合常规水体消毒,连续15 d后,亲本死亡进入到一个低水平平稳期,次月死亡率降到0.8%;对照池投喂用鲜活商品鲢(去内脏)鱼糜与亲鳖料拌成的中、西药团状药饵,死亡率仍高达11.7%。2池的差异十分显著。对非药物防治中华鳖亲本白底板病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牙鲜幼鱼能量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个体重2.5~87.6g的牙鲆幼鱼的代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牙鲆幼鱼的耗氧率及二氧化碳排出率有明显的影响;牙鲆幼鱼的呼吸商为0.82±0.08,氧氮比为23.8±6.6,其能源物质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牙鲆在盐度为30、25、20和15的水中,平均代谢率分别为3.08、3.07、3.87和3.28J/g·h,说明牙鲆幼鱼适盐较广,在本实验盐度阈值内,对鱼体代谢基本没影响。  相似文献   

6.
血鹦鹉在体长/体高、体长/体宽、体高/体宽以及全长与体长的比值上,与其父本及母本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其父本与母本间无显著差异.血鹦鹉体高/体长的比值为0.617,十分接近黄金分割点0.618,非常具有观赏价值.雌性血鹦鹉的卵巢能够正常发育并排卵.雄性血鹦鹉精巢中的大部分精子细胞无法正常变态,精巢中只有少量的精子,且精子密度不高,没有充满精小叶腔或者精细管的迹象.小叶腔中的精子除了细胞核之外,还有细胞质存在,由此推测大部分精巢属于不完全能育型,极少数为完全不育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血鹦鹉幼鱼(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肝脏免疫及抗氧化酶的影响,以豆油为脂肪源,配制5组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77%(CL1)、8.75%(CL2)、11.68%(CL3)、16.25%(CL4)、23.70%(CL5)的实验饲料饲喂血鹦鹉幼鱼。实验采用初始体重为(1.20±0.30)g的血鹦鹉幼鱼分5个不同脂肪饲料来饲养42 d,每组30尾。饲养6周后,无菌取其肝脏,制备组织匀桨液,测定其肝脏中免疫及抗氧化相关酶含量,包括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M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酶(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实验结果表明,饲喂不同饲料脂肪水平的血鹦鹉幼鱼肝脏免疫及抗氧化相关酶活力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1.68%时,LMZ、SOD、T-AOC、GSHPx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脂肪水平组(P0.05);当脂肪水平为16.25%时,AKP、ACP、CAT活力、MDA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通过绘制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得知血鹦鹉幼鱼最适饲料脂肪水平为15.80%~16.75%。本研究将为血鹦鹉幼鱼实用饲料营养的精准供给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幼鱼摄食配合饲料后胃内含物的变化特征并确定最优数学模型,在26.4℃下测定了其摄食后每小时胃含物的干重和湿重,并用线性、指数和平方根三种模型对其进行了拟合。结果发现,三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排空率数据,但对干重的拟合优于湿重,原因可能是用湿重表示胃内食物存在偏差。对于干重,线性模型最优,其方程为:Y=0.408-0.025t,其50%和99%理论排空时间分别为7.88 h和16.15 h;对于湿重,平方根模型最优,其方程为:Y0.5=1.15-0.047t,其50%和99%理论排空时间分别为7.95 h和22.31 h。日本黄姑鱼幼鱼摄食约8 h后胃排空50%以上,食欲基本得到恢复。据此,按8 h的时间间隔进行投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放流标记技术研究是支撑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重要内容。该研究用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茜素络合物(ALC)对约2月龄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幼鱼进行48 h浸泡,随后移入正常水体中恢复续养20 d。对其3种耳石在可见光和不同的激发光下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了茜素络合物在不同耳石上的沉积情况与标记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在可见光和不同的激发光下进行观察,其3种耳石上均可见明显的标记区,标记率达100%。在对标记鱼恢复续养20 d后发现,耳石上的荧光标记区强度仍很高,表现出了较好的标记效果。此外,相关标记的最佳检测光源为蓝色激发光,绿色激发光次之。微耳石是用于青鱼幼鱼耳石荧光标记观察的最适类型,同时也是用于时滞检测的最适类型,其次是星耳石。此外,将鱼体浸泡入茜素络合物溶液中至其在耳石上形成标记沉积,以及将鱼体移出浸泡溶液至其耳石上标记区域消失,均存在1 d时滞。  相似文献   

11.
血鹦鹉(Amphilophus citrinellus)俗称红财神、财神鱼,因体色红艳,体型短圆,嘴呈心形且无法合拢,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淡水经济观赏鱼类。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是测定高浓度受试化合物在短时期内对水生生物所产生的明显毒害作用,用以评价受试化合物毒性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尖吻鲈幼鱼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钢  陈刚  黎祖福 《内陆水产》2006,31(6):38-39
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对两种规格尖吻鲈幼鱼的耗氧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水温和规格对耗氧率有极显著的影响,小规格的明显高于大规格的,分别为0.1028±0.0251mg·g-1·h-1和0.0879±0.0215mg·g-1·h-1;(2)尖吻鲈幼鱼夜间的耗氧率比白天明显要高,分别为0.1109±0.0187mg·g-1·h-1和0.0799±±0.0186mg·g-1·h-1。  相似文献   

13.
千年笛鲷幼鱼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年笛鲷幼鱼的耗氧量随幼鱼体重的增加而增加,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0.756 0.513X。千年笛鲷幼鱼的耗氧率随幼鱼体重的增加而下降,耗氧率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1246.430X~(-0.036)。幼鱼在遮光条件下的耗氧率比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要低15.362%~31.675%。在低盐度水环境下幼鱼的耗氧率较高,随着盐度的增加,其耗氧率降低。随着饥饿程度的加深,千年笛鲷幼鱼的代谢水平呈梯度下降。在盐度20和28时,千年笛鲷幼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93和1.17 mg·L~(-1)。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大菱鲆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大菱鲆(Scophamusmaximus)幼鱼由盐度34向低盐(盐度28、23、18、12、6)以及向高盐(盐度40)适应过程中代谢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改变后,各突变组大菱鲆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逐渐升高趋势,随着盐度突变范围的增大,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在突变后24h左右,各突变组大菱鲆幼鱼耗氧率出现高峰值,48h后恢复到突变前的水平,此时各实验组大菱鲆的耗氧率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在突变后9~15h排氨率出现高峰值,48h后各组大菱鲆幼鱼的排氨率恢复到突变前的水平,此时各实验组大菱鲆的排氨率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了体重、水温、盐度、pH、光周期和体色对丁(鱼岁)(Tinca tinca)幼鱼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0±0.5)℃下,丁(鱼岁)[体重(126.9151.6)g,体长(21.71 ~22.64) cm]的耗氧率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出现两个耗氧高峰,分别在6:00和18:00;耗氧率(Y)与体重(W)呈负相关,关系式为:Y=0.6807W-0.3034(r=-0.9983);耗氧量(Y’)与体重呈正相关,关系式为:Y'=0.6787W0.697(r=0.9995).在(15~ 30)℃水温范围内,耗氧率(Y)随着水温(T)的上升而增大,关系式为:Y =0.106T0.4688(r =0.9943).盐度升高(0~9),耗氧率先升高后降低.耗氧率随着pH值(6.0 ~9.0)的升高而降低.体色和光周期对丁(鱼岁)耗氧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改进鱼类饵料的营养价值,减少水域的有机污染和无机污染,最大限度地利用饵料蛋白质,正在研制具有高消化率的饵料。为了加快鱼类生长,在饵料中掺入各种添加剂——酶:抗菌索、激素等。含有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易消化天然物质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鱼蛋白精料是含有不明生长因素的、有前途的动物性高营养成份(库沙克、1985年)。由向月葵和大豆油粕、微生物合成的蛋白质原料(啤酒酵母)混合物提取的浓缩品可以列入有前途的植物性蛋白质原料。对这些新的饵料物质的营养特性我们作了评价。为此目的,在全俄罗斯池塘养鱼业研究所的人工水池里,把2—3日龄的鲤幼鱼放在养殖密度为200尾/公升的情况下,用开口饵料进行饲养。自流水要加温达到  相似文献   

18.
胭脂鱼幼鱼的耗氧率及窒息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制的可控温密封式流水呼吸室内,对0+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耗氧率和耗氧量进行了测定,并对0+龄和1+龄胭脂鱼的窒息点和窒息过程作了分析。结果显示,平均体重6~7 g的0+龄胭脂鱼在15℃时的平均耗氧率和耗氧量分别为0.0585 mg/(g.h)和0.3567 mg/(尾.h);20℃时的平均耗氧率和耗氧量为0.1176 mg/(g.h)和0.8232 mg/(尾.h);昼间耗氧率与夜间耗氧率未显差异。15、20、25和30℃下0+龄胭脂鱼的窒息点分别为0.4921、0.8319、0.9356和1.5144 mg/L,25和30℃下1+龄胭脂鱼的窒息点为1.0738和1.1027 mg/L。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布氏鲷幼鱼在溶氧量下降过程中的活动规律和变化特点,利用简易密闭的流水装置,选择体质量为10.1~16.8 g的小规格幼鱼及25.9~47.0 g的大规格幼鱼,研究其昼夜耗氧率变化规律、窒息点以及水温、体质量对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布氏鲷幼鱼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两种规格幼鱼的昼夜耗氧率变化曲线基本一致,日均耗氧率0.142 6 mg/(g·h)(8:00~18:00)与夜均耗氧率0.153 8 mg/(g·h)(20:00~6:00)相似,两种规格的布氏鲷均分别在16:00、8:00出现耗氧率的低、高峰。大、小规格幼鱼的窒息点分别是0.25 mg/L和0.33 mg/L。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色素根据其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色素,包括自然界含色素丰富的各类动植物和微生物,如松针粉、玉米、红辣椒、虾蟹废弃物等;另一种是化学合成色素,如桔黄素、裸甲酮、类胡萝卜素等,已被证明具有较好的色素沉着效果。在国外,着色剂的使用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国已较为普遍,通过适当的添加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我国对此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