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鱼类气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辉成  周国海 《内陆水产》1998,23(10):28-28
鱼类气泡病是鱼苗培育阶段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鱼病之一。特别是鱼苗下塘后数天内,阴雨转晴的天常有发生。此病一旦发生,可见鱼池下风处的水面上飘浮着鱼苗尸体和病苗。由于鱼类气泡病发病突然,病期短,井难于发现。因此对其深入研究甚少,并有多种说法。如有人认为“鱼苗气泡病是鱼苗误香水中小气泡而引起的”。史为良先生认为鱼类气泡病是鱼鳃吸取水中溶解的气泡,堵塞其血管造成鱼类死亡。笔者在实地与治疗观察中发现,其情况又别于上述两种说法。1鱼苗气泡病致病途径笔者于1968年5月上旬久雨转晴的一个早晨巡塘,发现下塘2天…  相似文献   

2.
西伯利亚鲟鱼鱼种养殖是提高成鱼养殖成活率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们在故县水库进行了西伯利亚鲟鱼鱼种养殖试验,从卢氏育苗基地购进体长10cm左右的西伯利亚鲟鱼苗,经过3个月的养殖,规格从10cm长到20cm,体重有8g增重到50g。在这期间,  相似文献   

3.
三、开口期的饲养管理  (一 )鱼苗开口期的饲料  卤虫与水蚤对于刚开口的史氏鲟鱼苗来说比较适口,营养也较全面,但投喂时必须达到一定的密度,鲟鱼苗才能充分摄食。当鱼苗得不到足够食物时,会引起相互残食;其次,开口之后的史氏鲟鱼苗生长速度加快,大约经过 4~ 5天左右的培育后,卤虫与水蚤也不再适口,必须改用其他的适口饲料,或用配合饲料强行驯化。水蚯蚓也是较好的鲟鱼开口饲料。但水蚯蚓对刚开口的鲟鱼苗来说,规格稍大些。在投喂前应先将水蚯蚓切碎成小段,用干净水清洗几次至无污液时再投喂。这样持续 4~ 5天后,待鱼苗…  相似文献   

4.
我所从1999年开始一直在进行鲟鱼苗的流水培育技术研究,流水培育鲟鱼苗的特点是占地少、培育量大、成活率高。2012年我所鲟鱼人工繁殖成功,采用自繁水花培育,从鲟鱼水花开始到成功转食,培育到规格5厘米/尾的鲟鱼苗,成活率达到97.6%。提高鲟鱼苗培育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是育苗设施和转食技术,现将鲟鱼苗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贵州省惠水县高镇镇姚新村。水源为无污染河水,水溶氧6.5~9.3毫克/升,pH6.8~8.2,水质  相似文献   

5.
<正>鲟鱼对于水质、温度等条件有独特要求,因此必须保障养殖水体指标合理可控。鲟鱼属冷水鱼养殖品种,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且个体较大,极易成活,备受渔业养殖者的青睐。但鲟鱼养殖受客观因素影响,最终产能以及肉质等有明显差异,如鱼苗饲养环境不当,会导致鲟鱼大批死亡,降低养殖的经济效益。鲟鱼的病害主要分为真菌性、细菌性、营养性等类别,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鲟鳇鱼育苗大多为水蚯蚓等活饵开口培育到7cm 后再使用颗粒饵料进行转口,本文从环境条件、苗种培育和病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鲟鳇鱼鱼苗人工饵料开口技术操作要点. 1 范围 适用于史氏鲟、达氏鳇、西伯利亚鲟鱼鱼苗的开口、苗种培育.  相似文献   

7.
<正>西伯利亚鲟是引自欧洲的鲟鱼种类,是目前世界上养殖最广泛的鲟鱼种类,施氏鲟是原产于黑龙江的鲟鱼类,是目前国内养殖范围仅次于西伯利亚鲟的种类,在长期的养殖实践中发现这两种鲟鱼都有自身的劣势,如西伯利亚鲟不耐高温而施氏鲟不耐运输,同时,国内的杂交鲟种类不断增加,一些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一些是国内生产的,这些杂交种的养殖效果差距较大,因此本文进行了西伯利亚鲟和杂交鲟(西伯利亚鲟♀×施氏鲟♂)苗种培育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小规格杂交鲟鱼对盐度生物学适应性,拓展杂交鲟鱼的养殖范围提供基础资料。研究采用阶段性递增盐度和连续性递增盐度的方法,对杂交鲟鱼苗(亲本为欧洲鳇和史氏鲟)存活率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每5d阶段性递增5个盐度,4.5~9.0、15.0~20.0cm/尾试验组鱼苗分别在盐度5和10开始死亡。以每天连续性递增2个盐度,在盐度达到10后稳定5d。4.5~5.0、6.5—7.0、7.5~9.0、15~20cm/尾试验组鱼苗分别在盐度6、8、10、10时开始死亡。由此得到,采用小幅度的盐度调整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为了增殖黑龙江鲟鱼资源,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在黑龙江畔的勤得利农场建起了我国第一座实验站放流基地。开始了鲟鱼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研究。经过两年试验育出鱼苗43万尾,鲟鱼种6.7万尾,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生产工艺技术.开始向黑龙江放流人工鱼种,同时鲟鱼苗也将出口创汇,其价值在国际市场仅次于鳗鱼苗。  相似文献   

10.
2008年2月份引进2万尾西伯利亚鲟鱼开口苗,经过2个多月的培育,体重由开始的0.13g/尾长到了12g/尾,体长由1cm械右长到了8-10cm。成活率92%,达到同行领先水平。目前,故县的西伯利亚鲟鱼养殖已成为河南省大型养殖基地。  相似文献   

11.
马德海  高士香  肖峻 《河北渔业》2003,(4):31-31,36
<正> 目前,鲟鱼人工养殖在全国普遍开展,鲟鱼具有抗病能力强,病理反应迟钝等特点,这与普通“家鱼”养殖相比在防病、治病上给养殖者造成一定程度的错觉,一旦发病持续时间长,病体相对在时空上分布分散。正确认识这一特点,可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死亡率。 北京市焕发水产良种养殖示范基地井陉汇海源养殖中心,2002年8月从北京引进4种8~15cm的鲟鱼苗,包括史氏鲟(A·Schrensckii)、西伯利亚鲟(A·baeri)、俄罗斯鲟(Acipenser gulden-  相似文献   

12.
鲟鱼是原始脊椎动物,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及经济价值,我国养殖鲟鱼主要品种有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鲟鱼养殖业迅猛发展,池塘养殖与流水养殖形成一定规模,由于对鲟鱼进行集约化养殖,养殖密度增大,周边水质变差,导致鲟鱼病害大幅上升,广东、四川等地鲟鱼大量发病造成大面积死亡,为鲟鱼产业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对鲟鱼养殖中的常见疾病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为鲟鱼养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鲟鱼卵与西伯利亚鲟鱼卵的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化方法分析了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鱼卵的营养成分,并对两者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鱼卵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为62.83%~64.88%,粗蛋白平均含量为20.38%~20.77%,粗脂平均含量为10.41%~13.58%。统计分析表明,俄罗斯鲟鱼卵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西伯利亚鲟鱼卵,而粗蛋白、水分和灰分含量略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俄罗斯鲟鱼卵和西伯利亚鲟鱼卵的氨基酸组成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50.66和44.43。两种鲟鱼卵的脂肪酸中,均以C16∶0、C18∶2n6c和DHA为主要脂肪酸,三者总的质量分数达50%左右;而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俄罗斯鲟鱼卵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在两种鱼卵中含量分别为19.47%和16.83%。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鲟鱼卵均含有丰富的各种营养成分,但从粗蛋白、必需氨基酸(EAA)、DHA和n3PUFA含量来看,俄罗斯鲟鱼卵的营养价值优于西伯利亚鲟鱼卵。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取11个侧视形态特征度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设置26个标记点进行相对扭曲分析(relative warp analysis,RWA),比较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在侧视形态上的差异以及相对扭曲分析和传统多元分析在鲟鱼形态研究中的优劣。结合前期对它们的有氧游泳能力比较结果(西伯利亚鲟比中华鲟强25%),分析了鲟鱼形态的水动力功能。主成分分析比较表明,中华鲟头长、头高、背鳍前基点之后的躯干高度、尾柄长、背鳍前缘长度均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P<0.05),而尾鳍上叶显著短于西伯利亚鲟(P<0.05)。相对扭曲分析计算样本的几何信息并可视化统计结果,表明中华鲟的吻厚、吻长、头高、头长、躯干后半段高、背鳍前缘长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而尾柄长和尾鳍上下叶长显著小于西伯利亚鲟(P<0.001)。上述形态特征直接影响着两种鲟鱼的游泳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 1985年和1986年在本所试验场鲤鱼繁殖期间,发生程度不同的鲤鱼苗气泡病。我们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了鲤鱼苗的大量死亡。具体作法是:当发现在流水孵化桶中已出膜的鱼苗,由于吞噬水泡而仰浮于水面堆集时,及时围网下塘,调换鱼苗水域环境。但由于鱼苗体质还很弱,过早下塘也引起一定数量的鱼苗死亡。所以我们同时采用食盐溶液泼洒治疗,浓度从0.3~0.9%的溶液在2~3小时内,可使鱼苗体内气泡变小直至消失。气泡病的先兆址鱼苗出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利用冷水资源,着力培育渔业经济产业。近年来,铜仁地区渔业技术推广站在江口县边江村冷水鱼养殖基地进行西伯利亚鲟鱼苗种培育试验,鱼苗成活率达9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鱼苗投放后大量死亡的事例不断发生,部分水体放鱼苗后几乎全部死亡。为恢复生产,需要重新放苗,部分水体要2~3次重复投苗才成功。不仅带来极高的苗种成本,且耽误了生长时间,部分鱼当年不能上市。本文就常见的鱼苗投放后死亡的原因进行阐述。一、鱼苗本身原因1.苗种退化鱼苗苗种退化是行业内普遍认同的事情。繁殖亲本个体小、培育亲本不重视、鱼性成熟个体小型化、亲本没有  相似文献   

18.
书讯     
鱼苗气泡病是发生在鱼苗饲养防的一种非生物性引起的疾病,是由于水中溶解气体过饱和或者鱼苗误食水中气泡而引起,常在初夏久雨或久阴突然转晴,水温突增的情况下发生。这种病分布很广,在江苏、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养殖场中均有发生。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因鱼苗气泡病而造成鲤鱼苗死亡,经济损失达15000元。  相似文献   

19.
正西伯利亚鲟鱼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多地域养殖的种类,在养殖环境下实现了多代繁殖。本文作者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共12批次400万尾),对其实行全人工饵料开口培育,均获得90%以上的开口率。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供鲟鱼养殖者参考。1环境条件1.1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1.2水源充足,注排方便;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1.3鱼苗开口及培育水质符合NY5051的规定,其中溶解氧应在7mg/L以上,水温16~18℃。2鱼苗分池暂养  相似文献   

20.
三种养殖鲟鱼卵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养殖施氏鲟( 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 A.baerii)和小体鲟( A.ruthenus)卵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AA)和脂肪酸(FA)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鲟鱼中,西伯利亚鲟卵内粗蛋白(22.6%)和粗脂肪(17.9%)含量最高,且与施氏鲟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小体鲟( P<0.05);三种鲟鱼卵内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 TEAA)占总氨基酸( TAA)均高于49%,且施氏鲟卵内TEAA占TAA的50.06%,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 P<0.05)。三种鲟鱼卵内含量最多的必需氨基酸( EAA )均为亮氨酸,种类间的色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EA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种非必需氨基酸(NAA)含量种类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谷氨酸含量最高。三种鲟鱼卵内,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SFA)均为C16∶0,种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均以C18∶1n-9含量最高,且施氏鲟卵内含量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 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中均以C22∶6 n-3含量最高,其中西伯利亚鲟卵内含量显著高于施氏鲟和小体鲟( P<0.05);西伯利亚鲟卵内n-3/n-6值最高,小体鲟卵内最低,且三种鲟鱼间n-3/n-6值均有显著差异( P<0.05)。西伯利亚鲟鱼卵内, DHA、 EPA、 PUFA、 n-3 PUFA总含量及n-3/n-6值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鲟鱼卵( P<0.05)。因此,在配置鲟亲鱼配合饲料时,要重视各种脂肪酸之间的添加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