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何杰  邢华华 《水产养殖》2006,27(3):29-29
扣蟹培育从5月底至6月初开始,一般采用二级放养,在此以前时间内,扣蟹培育池处于闲置状态,利用这段时间闲置的扣蟹培育池进行大规格鳜鱼苗种的培育,不但能解决河蟹生态养殖中大规格鳜鱼种紧缺问题,还可提高池塘利用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材料和方法 1.1 时间地点 2004年4-5月,在南京高淳县团结圩农场。  相似文献   

2.
张英  徐宗平 《科学养鱼》2003,(11):39-39
通常情况下,在池塘将大眼幼体培育成扣蟹一般一年只养一茬,即每年的4~5月份将大眼幼体放入池塘中,年底或翌年2~3月份起捕上市,海门市货隆镇金跃村的水产养殖户谢国立一改常规的培育扣蟹方式,采用大棚培育蟹种,从一年一茬提高到一年三茬,极大地提高了养殖的成活率、池塘的利用率,延长了河蟹当年的生长期,缩短了养殖商品  相似文献   

3.
我县地处沿海,池塘数量较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县的河蟹养殖面积在逐年增加,尤其是池塘培育扣蟹的数量较多,经济效益也较显著。现将自己在池塘培育扣蟹中的一些体会,并借鉴同行的先进经验谈谈,供同行们参考和指正。 一、创造适合培育扣蟹的池塘条件 池塘条件也就是河蟹的生活环境,没有适宜的生活环境很难培育出好扣蟹,因此也就要求我们创造适合培育扣蟹的池塘条件。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  相似文献   

4.
<正>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30克/只。第二阶段为6-10月份,共5个月,为成蟹大池塘养殖阶段,养殖密度控制在800~1200只/亩,河蟹蜕壳3次,成活率75%以上,平均规格150克/只以上,亩产量90千克以上。  相似文献   

5.
1997年5月于6670m2池塘内投放扣蟹,采用配合饲料和青饲料,1997年11月下旬验收,商品蟹规格为101g,每100m2产11.78kg商品蟹,投入产出比为1:26。  相似文献   

6.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 扣蟹培育池塘4口,面积18亩,每口池塘4~5亩。池塘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每口池塘对角处各建有进排水闸门一个,闸门内侧用双层密眼网扎牢,防止逃蟹及进水时带进野杂鱼和有害生物等。池塘四周用塑料板设0.6米高防逃墙。 2.放养前准备 放养蟹  相似文献   

7.
汪文娟 《内陆水产》2003,28(2):22-22
河蟹养殖效益的高低与扣蟹的优劣直接相关。目前市场上扣蟹品系不纯,规格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对比试验,找到了培育优质扣蟹的新方法,利用水库底层水培育出优质的扣蟹。1材料与方法1.1培育池的位置和面积扣蟹培育池紧靠浙江省天台县里石门水库放水渠道旁,水质较好,无污染,酸碱度为7.8,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每口池塘面积为30米×30米,坡度比为1∶2,属沙质土,池深1.8米。共有6只相同规格的池塘。1.2放苗前的准备2002年4月10日进行池塘修整。4月15日修补堤埂和进排水系统。整个场的周围用20目的聚乙烯网布拦成80厘米高的…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河蟹养殖面积已达一千万亩,其中,扣蟹养殖面积大于50万亩。扣蟹质量是影响商品蟹养殖成活率和规格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质扣蟹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养殖的成蟹规格大,产量高。优质扣蟹在成蟹养殖中成活率高,一般超过70%,甚至能达到90%以上。质量差的扣蟹在成蟹养殖中成活率低于30%,成蟹规格小。本文从养殖实际出发,介绍大眼幼体选购、扣蟹培育、捕捉、运输的实用技术。一、池塘准备  相似文献   

9.
<正>李金林是我区扣蟹培育大户,他从事扣蟹培育已有20多年,经验丰富,扣蟹质量好,周围5个县区的河蟹养殖户都到他这里购买扣蟹。2012年,他86亩池塘亩放2千克蟹苗,共培育扣蟹15910千克,亩均185千克,每千克扣蟹76元,利润882360元,亩均10260元。2013年,同面积  相似文献   

10.
兴化市永丰镇养蟹专业户沈先生2021年利用43亩池塘培育扣蟹,生产扣蟹138万只,每只售价0.7~0.8元,年销售额100多万元,利润约75万元,亩均利润约1.74万元.现将其高效养殖模式介绍如下. 一、池塘准备 1.选择塘口.春节前选择新开挖塘口,培育池面积43亩.  相似文献   

11.
河蟹养殖及蟹文化(四)一龄蟹种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蟹苗在培育池中蜕完3次壳成为Ⅲ期仔蟹(约2万只/kg)时,即可将其转移到二级培育池中进行一龄蟹种的培育。而如果是5月中旬购入的人工蟹苗,则可培养至Ⅳ期仔蟹(约8000只/kg)再移入二级培育池培育。其目的是提高一龄蟹种(扣蟹)的成活率,保持蟹种的规格均匀,防止产生小绿蟹。1一龄蟹种的培育原则1.1提供一个无敌害、符合蟹种生长要求的池塘环境培育一龄蟹种要求水清、水草多、无敌害的环境。池水溶氧量高,蟹种生长就快,并喜欢在浅水处蜕壳。而池塘坡度大,水草多,就为蟹种过隐居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蟹种挖穴少,生长快。1.2种养结合,建立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扣蟹越冬阶段通常是在室外的土质池塘中进行,通过冰下生物增氧技术来保证较高的越冬成活率。考虑到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这种方式下的规模都比较大,一个池塘一般放1000千克以上的扣蟹。这样的方法用于育种扣蟹越冬就不适合了,池塘大如果按照育种的要求,各个育种类别(或者家系)严格分开越冬,扣蟹密度很低,越冬后回捕率较低而且浪费资源。有些河蟹育种单位采用网箱越冬的方法解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一口面积0.2hm2的池塘,2004年6月28日放养绥芬河河蟹蟹苗8万只,经过77d培育,共收获扣蟹54.38kg,1.32万只。  相似文献   

14.
正大规格优质扣蟹是高产高效养殖河蟹的重要基础。扣蟹培育应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1~5亩,水深不超过1.2米。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100千克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经过严格消毒的水草,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一、栽种水生植物在扣蟹培育池水边四周以及深沟种植水蕹菜。水蕹菜4月中、下旬在陆上利用种子在育苗田块内散播,待苗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河蟹养殖一般采取人工育苗或从河曰附近捞取天然蟹苗,然后分两年养成商品蟹的方式除一年养成扣蟹,第二年养成商品蟹)。为了摸索新的养殖方式,缩短河蟹的养殖周期,试验旨在利用南北季节差异,充分利用海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北京地区提早提供质优、价廉、数量充足的蟹种,把在常规条件下从大眼幼体养到商品蟹的时间从二年缩短到一年。为此,1998年2月份我站在海南南繁基地25亩池塘进行了长江水系中华绒螫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养殖试验,至1998年4月底已养成120-160只/kg的扣蟹30万只。5月初陆续空运回北京,放入稻田进行稻田养殖…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阳新县连续两年人工繁殖河蟹大眼幼体,探索了大面积池塘培育扣蟹的新路子。他们主要经验是:1.亲蟹选育严格把好选种育苗关;2.在管理上把好“四防”关;3.在技术上把好“水温水质”和“环境监测”关;4.抓好幼体培育关;5.抓好溞状幼体同步培育和饵料培育关;6.建立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产前强化培育增强亲蟹体质,提高成活率和抗病力,所抱卵发育速度快且一致。对天然海水池塘要进行改造使之符合生态育苗的要求。通过饵料的培养与补充,保障幼体的营养。利用生态育苗技术在天然海水池塘培育蟹苗,667m^2水体可生产蟹苗40—50kg,用此蟹苗1kg平均可培育成150—200只/kg的扣蟹200~500kg。  相似文献   

18.
任德甫 《内陆水产》1995,21(4):23-24
河蟹育种技术用蟹苗(大眼幼体)直接养殖成蟹,成活率极低,产量不高,效益也不理想。因此,采用网箱和池塘,育成蟹种(扣蟹)后投放,是提高养殖成率的重要措施。现将培育蟹种的技术介绍如下:一、培育池要求培育池水面为1/15—1/5公顷,最大不要超过2/3公顷...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地处高寒地区,冰封期长达6个月,河蟹养殖一直没能形成规模和产业化,扣触培育几乎被认为是不可能。2000件对高寒地区河触大眼幼体的长距离运输和扣蟹的培育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眼幼体的运输成活率为100%,扣蟹培育也取得了成功,在2000年严重干旱少雨的情况下,1330m^2池塘产蟹苗100.6kg。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养殖户对大规格母本河蟹大眼幼体的需求不断上升,常熟市特种水产苗种基地作为全市的试验示范基地,积极探索优质扣蟹高效培育技术,形成了一套亩均效益超万元的高效扣蟹养殖模式,现总结如下。一、养殖池塘条件基地位于常熟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占地面积270亩,西靠张家港河,南邻望虞河,2014年按照标准化池塘改造建设成养殖示范、苗种培育、水质净化和设施养殖四个区域并建设循环水养殖,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