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现将该技术简介如下。1养殖条件1.1稻田选择养虾稻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保水性能好,土质最好为壤质土,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涝不渍不旱,尤其是冬季,要保障稻田能上足  相似文献   

2.
稻虾共作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概况"稻虾共作"模式是将普通稻田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即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此生产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两收,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产养殖尾水污染。二、技术要点(一)地理条件周围环境优美,道路通畅,水质清新无污染,水电配套,旱涝无忧。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湖北潜江拥有水域面积40万亩,是"虾稻连作"的发源地。早在2001年,科技工作者与农户一起成功探索出了"虾稻连作"模式,利用低湖撂荒稻田,开挖简易围沟,放养小龙虾种虾,种一季稻、养一季虾。为了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规避养殖风险,挖掘养殖潜力,科技人员在此前基础上大胆创新"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变过去"一稻一虾"为"一稻两虾",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大幅减少农药化肥,达到小龙虾、水稻共同生长,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经  相似文献   

4.
介绍稻虾共作实施过程,探索农业高产、高效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对2017年的稻田养虾示范技术进行了测产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殷建平 《中国水产》2017,(11):104-106
<正>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稻虾鳅"轮作+共作"养殖技术,首先从技术要点,而技术要点又分为稻田改糙、清理消毒、水草种植施肥、虾苗放养和管理等。然后对稻虾鳅共作进行效益分析,最后说说发展经验。稻虾鳅"轮作+共作"养殖技术即"一季虾、一季稻、一季鳅",将稻虾轮作模式和稻鳅共生模式相融合,上半年在稻田空闲期开展小龙虾养殖,实现水稻和小龙虾轮作,下半年在稻田中养殖一季泥鳅,实现水稻和泥鳅共作。该模式实现了"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稻渔互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虾稻共作模式进行小龙虾养殖试验,亩产值达8842.4元,平均亩净利润4602.8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虾稻共作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又称红色沼泽或克氏螯虾、龙虾、小龙虾、大红虾等。近年来,小龙虾已经成为城乡大部分家庭的家常菜肴,特别年轻一代更是非常喜爱,目前小龙虾的消费群体年龄层次逐渐扩大,消费市场需求量的剧增,小龙价格也逐年上升,激发了广大养殖户从事小龙虾的养殖热情,形成小龙虾特色产业。近几年全国各地开展虾稻综合种养模式,虾稻综合种养  相似文献   

8.
稻虾共作绿色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由勉县水产工作站技术指导,在勉县润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探索稻虾综合种养试验。试验地位于老道寺镇侯寨村,距离108国道0.5公里,交通方便。共流转村民土地200亩,建成稻虾生态养殖面积  相似文献   

9.
从稻虾共作模式的特点、优势入手,对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的绿色高效养殖技术进行分析,为稻虾共作模式的推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科学养鱼》2015,(1):48
<正>当前正值龙虾休眠期,江苏省盱眙县紧紧抓住有利时机,邀请水产专家,积极组织全县龙虾养殖户,开展"稻虾共作"养殖新模式技术培训指导工作,该县广大养殖户在听了"稻虾共作"养殖新模式介绍后,产生了浓厚兴趣,对龙虾产业前景充满了信心。截至目前,盱眙县已开展培训6期,培训龙虾养殖户1000余人次。据悉,"虾稻共作"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同时,既可大幅增加经济效益,又能提高水稻品质。稻田里养小龙虾,需要开挖约占稻田总面积10%的养殖沟,采  相似文献   

11.
沿淮地区稻虾共作模式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颍上县地处沿淮,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皖北的鱼米之乡。全县拥有耕地面积156万亩,水稻种植面积62.5万亩,其中宜渔稻田面积约20万亩。两年来,我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颍上县邱家湖辉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地认真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示范,取得显著成效。至2016年底,全县共发展稻田综合种养面积1.2万亩,其中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为冲积型平原,湖泊星罗棋布,河流纵横交错,水生动植物种类众多,水资源十分丰富.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潜江市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潜江龙虾头小尾大、爪粗壳亮、鳃丝洁白、腹部干净、味道鲜美的独特品质.潜江龙虾养殖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国小龙虾产业的迅...  相似文献   

13.
许建敏  田浩  王玮 《畜禽业》2019,(4):18-19
结合多年来稻虾共作种养生产探索实践,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了适宜于城固县稻虾共作技术实施要点,为广大稻虾种养户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以推动城固县稻虾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稻-蟹-虾共作是一种集约经营的综合种养模式,它利用河蟹清除稻田杂草,吃掉部分害虫,促进水稻生长,同时稻田又为河蟹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河蟹生长。可使水稻少施1次肥料,又可增加稻谷产量,稻田养蟹可提高种稻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兴化市钓鱼镇姚家村养殖户李德剑2017年稻田面积91亩。  相似文献   

15.
虾稻共作稻田设计规划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其适应力强、生长快、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近年来,小龙虾供不应求,价格稳中有升,市场前景火爆。近几年,稻麦轮作的经济效益一直较低,而稻虾产业风生水起,虾稻共作的高效生态模式在江苏发展较快,仅2017年江苏省泗洪县虾稻共作种养面积就已经接近10万亩。但很多新开挖的稻田养殖并不成功,除了有养殖技术等原因,目前,在虾稻共  相似文献   

16.
正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逐渐兴起的生态养殖形式,主要分为稻虾共作和稻虾轮作两种模式。崇明岛地处长江口,养殖小龙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本试验在崇明地区实施了上述两种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并比较了两种养殖模式下商品虾产量、苗种产量以及水稻产量,以探究崇明地区合适的小龙虾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富硒小龙虾确实好,不但富含硒,而且个体重、外观好、耐储运,每500 g卖价比同等规格的普通虾高5元。2017年5月,湖北潜江双湖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林本常向记者介绍,5月正是合作社稻田养虾的上市旺季,合作社依托湖北省农科院的富硒虾养殖技术,已在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等地建成了1 000×667 m~2富硒稻虾综合种养和500×667 m~2精养虾示范基地。湖北省硒资源丰富,2013年在江汉平原发现万余平方千米的富硒土壤后,2015年湖北省政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增加秋冬季种植油菜环节,进一步优化了稻虾共作绿色种养模式,解决了土壤次生潜育化、秸秆污染水质和早春青苔易暴发等问题,达到"一菜两卖""一虾两养""一稻两栽""以田养田""用养结合"的生态种养和绿色增效的目的。在菜-虾-稻综合种养优化模式下,每亩(15亩=1 hm^2,下同)净收入达5860.14元,较传统稻虾共作模式提高62.47%,投入产出比达到1∶2.68。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肇源县稻田养鱼历史比较悠久,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试验和推广,但由于当时稻田养鱼水稻地开挖的田间工程比较占地,且费时费力,致使农民稻田养鱼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直接影响了我县稻田养鱼事业的发展.随着近两年国家“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在我县的逐步推广,稻田养鱼事业在我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我县稻田养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稻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及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本文主要从稻虾共作特点、水稻栽培技术、青虾放养及技术管理、虾蟹共作模式的不足之处和需要完善改进之处,这几方面来给大家介绍稻虾共作技术。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增加产量和效益,同时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农业发展,苏州市吴江区对水稻、青虾共作种养生态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