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举世瞩目。1998年以来,连续三年流域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达到1.3万km^2,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工程质量和效益有了很大提高。面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应把多沙、粗沙区的综合治理放在突出位置,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开发利用水资源,为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舟曲县土地总面积3 010 km2,山大沟深,土少石多,有灾害性滑坡43处,泥石流沟道86处,水土流失严重。多年来,围绕一江两河(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介绍了主要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4.
临汾市土地总面积20 275 km2,水土流失面积14 374 km2,占70.9%。截止2015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8 097 km2,治理度达到56.33%。在生态环境日渐得到全社会重视的大背景下,建议今后应在正确把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前提下,切实加强领导,进行科学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开展综合治理,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治理效益。  相似文献   

5.
加快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源地,也是西部开发的关键区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效治理程度低,治理速度慢。在分析了其原因后认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必须确立自然观的科学理念,治理的战略目标应是有限的和分阶段的。提出了加快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山西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区为例分析了主要成效,提出了今后水土保持治理应注重将生态建设与自然修复、水源涵养、天然水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等发展理念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土保持》1989,(10):12-13
<正> 珠江流经滇、黔、桂、粤、湘、赣等6省(区),流域面积45万平方公里。境内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大体分上游云贵高原、中游岩溶、下游低山丘陵三个区,山地丘陵多,平原小而分散。本流域地处亚热带,高温多雨,大部分地区植被较好,水土流失程度较轻,但在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仍相当严重。据1980年统计,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1880平方公里,约占流域总面积的7.2%,主要分布在易风化流失的花岗岩、紫色砂页岩山地丘陵区、云贵高原区和石灰岩区。流失形式主要为面蚀、沟蚀、崩塌(崩岗或滑坡)和岩溶侵蚀等。  相似文献   

8.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形成的新要求给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构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格局势在必行。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六带六片"水土流失防治战略格局,明确了预防和治理格局下的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 5年来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更加注重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强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的有机结合。截至 2 0 0 1年底 ,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9 0 5万km2 ,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科研成果 ,其中 6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为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水土流失是我省头号环境问题,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当前,山西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来抓。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坚持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相结合,不断创新机制,强化各项措施,推进全省水土保持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模型黄土高原是为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治理模式和治理效益 ,借助实体模拟理论和技术、测控技术和信息技术而构建的高科技试验研究模型体系 ,包括原型小流域观测、实体小流域模型和室内比尺模型。模型黄土高原建设的总目标与任务是 :在黄土高原地区选择不同类型区 ,构建野外和室内物理模型 ,开发数学模型 ,探索水土流失规律 ,提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研究水土保持效益。开展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在基础理论、应用实践和技术及设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介绍了近期已开展的工作和当前急需探索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改善长江源区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是长江的发源地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关系到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也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 ,长江源区水土流失严重 ,草场退化、沙化面积逐年扩大 ,自然灾害频繁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为此 ,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 ,积极探索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 ,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天水市秦州区耤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8年以来,秦州区委、区政府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完成综合治理面积333.59 km2,综合治理程度达87.21%,农、林、牧用地比例由治理前的45.30%、14.51%、0.22%调整为28.69%、45.07%、9.77%,林草覆盖率达到54.84%,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1 hm2,农业人均产粮达到337 kg。介绍了工程建设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建立健全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及运行管理机制,是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所在。分析了通过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诸多制约因素,从加强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构建流域和谐社会有效途径等不同侧面,提出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思路: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基础上,增加投资力度,全面加强水土保持动态监测和预防监督工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引导,正确处理好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及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力推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是黄河治理开发的根本措施 ,必须抓紧抓好。在治理方略上 ,必须坚持“防治结合 ,保护优先 ,强化治理” ;在战略布局上 ,必须以多沙粗沙区为重点 ;在措施安排上 ,必须把沟道坝系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工作 ;不断加强预防监督工作 ,实现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网络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决策,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解决“三农”问题,也是推进水土保持,发展生态建设事业的重要机遇。赣州市水保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注入水保新理念,发展农村新产业,培育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新农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赣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7.
把参与式理念融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能够强化参与农户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良好的效果。以重庆市合川区水土保持世界银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为例,简要分析了参与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的基本思路和特征,并介绍了该模式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生态省建设必须首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从河南生态省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生态省建设中的重要性出发,提出:河南生态省建设水土保持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明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作为生态省建设的主体地位;结合全国首次水利普查,摸清河南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状况;加大预防监督力度,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监测水平;大力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科研工作,积极开展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和项目储备,建设水土保持示范基地;认真落实水土保持补偿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9.
茹河流域水保生态建设项目彭阳县项目区一、二期工程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7.5km2,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彭阳县项目区的治理模式有立体防治模式、高科技示范园体系建设模式、一条流域一种治理模式、开发特色产业模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水土保持工作模式等。上述治理模式的实施拉开了小流域集中治理、样板示范、逐步连片的大幕,其建设机制与措施配置模式、经济开发模式可推广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环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20.
对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淮实践逐步加深了人们对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阐述了“蓄泄兼筹”治淮方针的深刻内涵、洪涝旱和非点源污染等灾害与水土流失的相关性及水土保持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应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坚持典型示范,综合防治,规模治理;坚持水土保持与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紧密结合;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举;狠抓预防监督;加强科研和应用先进技术同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