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旱育秧苗床覆盖保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不需要提高苗床温度的情况下,旱育秧可以免盖地膜。落谷后在苗床表面撒一层1~2cm厚的麦颖壳,有良好的保湿效果。秧苗生长期间基本上不用浇水,成苗率高,秧苗健壮。  相似文献   

2.
水稻旱育秧具有适应性强、秧苗素质好、"三早、两高、三省"等优点,推广性强,本文就其优越性作以分析,并将技术操作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育苗技术与苗期管理、大田移栽以及大田管理等水稻旱育秧技术,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正> 水稻旱育秧是一项省工、省肥、省水、省秧田、低成本、易操作,培育矮健、耐寒、抗病秧苗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安龙县旱育秧推广应用发展较快。1993年在安马村、竹林村搞了节水旱育秧的示范点,面积189.6亩,平均亩产631.5公斤,比  相似文献   

6.
水稻旱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小红 《农技服务》2010,27(7):831-831,839
从旱育秧苗规范、种子处理、播种与盖膜及苗床管理几个方面介绍了水稻旱育秧技术,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育秧育种技术采用的是旱地育秧党方法,秧苗具有较强的耐寒抗病能力,和湿润育秧相比可以提早5到20天进行播种。通过水稻旱育秧育种,可以有效的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在文中就结合我县水稻种植情况对水稻旱育秧育种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介绍水稻旱育秧的发展史,育苗技术与苗期管理、大田移栽以及大田管理等水稻旱育秧技术,以期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稻营养盘双膜旱育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营养盘双膜旱育秧技术是集湿润育秧、旱育秧、营养盘育秧几种育秧方法的优点为一体的一种育秧方法,具有省秧田、省工、省时、省肥、杂草少、节约成本、安全等优点,秧苗矮壮、低位分蘖多空位少、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等优势,使育秧过程达到量化、优化、简化的目的,近两三年采用这种育秧方法栽培的杂交水稻在多处获得800 kg以上的亩产.  相似文献   

10.
水稻营养盘双膜旱育秧技术是集湿润育秧、旱育秧、营养盘育秧几种育秧方法的优点为一体的一种育秧方法,具有省秧田、省工、省时、省肥、杂草少、节约成本、安全等优点,秧苗矮壮、低位分蘖多空位少、低位分蘖成穗率高等优势,使育秧过程达到量化、优化、简化的目的,近两三年采用这种育秧方法栽培的杂交水稻在多处获得800kg以上的亩产。  相似文献   

11.
介绍水稻旱育秧育苗技术,包括苗床准备、播种、苗床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常规旱育秧为对照,比较了采用药肥缓释高吸水种衣剂“旱育保姆”实施种子包衣为核心技术的简化旱育秧技术,在种子出苗、防病治虫、保水抗旱、补素促长、壮苗壮根以及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方面的技术优势。结果表明,该技术免去了常规旱育秧土壤调酸、床土消毒、药剂浸种、浸种催芽、防病治虫、化学调控和浇水抗旱等多种复杂工序,旱育秧出苗整齐,成秧率高,秧苗素质好;苗期病虫发生危害轻,死苗少;分蘖起步早,发生量大;群体生长协调,各主要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总粒数提高,产量增加10%以上。  相似文献   

13.
14.
从壮秧标准、苗床制作、苗床培肥、苗床调酸与施肥、播种、苗床肥水管理、适时移栽大田等方面介绍水稻生态旱育秧技术,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苗床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期选择、播种方法、土壤封闭和苗床管理等方面总结肥东县水稻旱育秧技术,以为水稻旱育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从苗床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期选择、播种方法、土壤封闭和苗床管理等方面总结肥东县水稻旱育秧技术,以为水稻旱育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18.
一、苗床地的选择和管理 1.选地应选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疏松透气,地势平坦,水源方便的菜地或水浇旱地作苗床. 2.培肥每年冬前,按每平方米苗床用5kg碎秸秆加上2~3kg家畜粪肥和200~250g普钙均匀拌和,然后分次施入、耕耙、肥土交混,冬种一季蔬菜或绿肥.2月底清园作苗床.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水稻塑盘旱育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适龄壮秧、提高抛栽质量、肥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旱育秧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常规的科技措施,此项技术可概括为"肥床、旱育、适龄、浅插、稀植"5个技术环节,在生产中很其推广价值,其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