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紫菜     
《海洋与渔业》2008,(5):31-31
【品系来源】自然野生或养殖性状良好的紫菜。上海水产大学利用自然的野生坛紫菜叶状体,通过人工诱变、体细胞克隆和单l生生殖等技术,获得坛紫菜的变异细胞,将变异细胞单个分离并培养成完整叶状体,选育出性状稳定的优良坛紫菜新品系,如“申福1号”、“申福2号”等。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院内的“国家级紫菜种质库”,率先开展紫菜遗传学与育种学研究,建立了完整的紫菜种质保存与应用技术体系,有效改善了紫菜栽培生产种源混乱、种系品质低下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苗种室内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菜种类繁多,遍布世界各地。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种类,也是我国南方养殖的主要经济红藻。莆田沿海是福建省坛紫菜的重点生产基地,为了规范育苗工作,提供质优量足的苗种,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作者就坛紫菜苗种室内培育技术作一归纳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坛紫菜是浙江、福建沿海的主要栽培种;条斑紫菜是长江以北地区的主要栽培种,坛紫菜适应较高的温度,生长快,产量高,近年已在连云港等北方地区栽培获得成功,仅连云港地区坛紫菜2015、2016和2017年度的栽培面积分别达到90万m2、540万m2和576万m2。为适应坛紫菜在北方地区迅速推广的需要,作者从2014年开始在北方地区进行坛紫菜育苗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坛紫  相似文献   

4.
林星 《科学养鱼》2003,(2):40-40
莆田市坛紫菜的人工养殖具有30多年历史,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渔业环境的恶化、养殖管理的人为失控及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病害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笔者为此进行多次实地调查,初步总结分析了紫菜的主要病害及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有助于坛紫菜人工养殖的健康、持续发展。一、坛紫菜的主要病害坛紫菜的病害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由病原菌的侵袭引起的,如分别由紫菜的腐霉菌、壶状菌及变形菌引起的赤腐病、壶状菌病及绿斑病等;一种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引起的,如常见的缺氮绿变病,由网帘受光不足、海…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中介绍了用瓦勃氏微量呼吸检压仪对同一海区养殖的广东紫菜和坛紫菜叶状体的暗呼吸强度及光合作用强度的测定结果;并对两种紫菜的单位产量作了比较。结果证明,广东紫菜比坛紫菜更适应于在我国南方水温较高的海区养殖。  相似文献   

6.
<正>坛紫菜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种类,也是我国南方养殖的主要经济红藻。坛紫菜的叶状体和丝状体是其生活史中的两个重要阶段。紫菜栽培生产中,苗种供应是生产的关键环节,而获得健康优良的丝状体则尤为重要。坛紫菜丝状体有两种培养方式,即自由丝状体和贝壳丝  相似文献   

7.
[品系来源]自然野生或养殖性状良好的紫菜.上海水产大学利用自然的野生坛紫菜叶状体,通过人工诱变、体细胞克隆和单陛生殖等技术,获得坛紫菜的变异细胞,将变异细胞单个分离并培养成完整叶状体,选育出性状稳定的优良坛紫菜新品系,如"申福1号"、"申福2号"等.  相似文献   

8.
《水产科技情报》1976,(7):14-16
坛紫菜是文化大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海水养殖新品种,它生长快、产量高,颇受社、队养殖场的欢迎。但目前坛紫菜的养殖是一次采苗(秋季壳孢子采苗)一次养成,收剪4~5次后,叶状体即变宽、变厚,质地粗糙,无光泽,鲜味差,产品质量低劣。为了使坛紫菜的养殖达到优质、高产、稳产,我们同普陀县虾峙公社南岙大队紫菜场协作,在舟山水产食品厂的协助下,进行了坛紫菜冷藏网换网生产(见图1)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紫菜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沿海,大约有15种。作为栽培的种有2个,南方为坛紫菜,北方为条斑紫菜。紫菜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药用和经济价值,紫菜的养殖还具有改善海水生态环境的作用,其生物活性物质紫菜多糖的生物功能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坛紫菜是我国特有的品种,也是闽、浙两省紫菜人工养殖生产的唯一种类,它生长快、产量高。自然分布在长江以南,北移江苏启东吕泗、山东青岛后,丝状体育苗自然水温低于27℃,不能成熟,需要采取升温措施。叶状体冬季生长缓慢,3月份温度回升后,虽仍能生长,但菜质较差。利用坛紫菜耐高温的特性,在北方9~11月养坛紫菜,其后养条斑紫菜,可望实现两茬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南海粤东海域的野生坛紫菜为选育材料,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并进行海区栽培验证,培育出产量高、耐高温和质量优的优良品系。第1茬采收时紫菜藻体平均长度比对照组(传统栽培坛紫菜品种)增加了73.9%,产量和单位产量分别提高了25%和19.0%。3~5cm叶状体在29℃水温条件下培养6天后才出现烂斑,海区栽培没有出现因高温造成的烂苗现象。第1茬坛紫菜16种氨基酸总量比对照组高36.5%。本研究成果不仅为粤东及周边地区的坛紫菜栽培生产提供一个具有实用性的优良品系,而且也为今后坛紫菜良种选育提供了更广泛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2.
坛紫菜固定桩悬浮式养殖技术是在潮间带筏架养殖和浅海浮流式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养殖方法,其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坛紫菜养殖由传统单一的潮间带养殖模式向浅海养殖跨出突破性的一步,开创了坛紫菜养殖新领地,极大地拓展了养殖空间,使闽东地区坛紫菜养殖得到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坛紫菜养殖密度不断增大,中潮区适宜养殖面积有限,而且各地为了争抢紫菜早上市卖好价,海区采苗时间较适宜季节普遍提前10—15天,造成气温水温不适,风力弱,风向反南,附晨霜,海水营养盐严重缺乏等极不利的环境因素,减弱了坛紫菜体适应环境扰动和抗御病原体侵入的能力。海区采苗失败,紫菜体严重病烂等事故不断发生,紫菜养殖业备受挫折。 为使坛紫菜养殖业走出低谷,经多年探索,采取坛紫菜移动养殖法,人工造就良好环境,效果甚佳,产量产值提高一倍。 1993年,福建省福清市沙埔镇在下华海区对1600亩坛紫菜进行移动式养  相似文献   

14.
平潭县坛紫菜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华 《水产科技情报》1999,26(6):272-273
坛紫菜( Porphyra haitanensis )是我国东南沿海养殖海藻中的优良品种,1998 年福建省坛紫菜养殖面积达9733 hm 2,产量为2.4万吨,居全国紫菜养殖的首位。平潭县是坛紫菜的原产地,为保持其传统的生产优势,作者分析了目前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和2016年我们与连云港汇缘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及连云港帅森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合作进行了条斑紫菜和坛紫菜轮栽的试验,现将2016年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方法2016年两家合作社社员在连云港西墅至连岛海域共栽培坛紫菜2640亩(80个方子,每个方子33亩)。2016年8月8日从福建霞浦购买的第一批坛紫菜苗下海,共约300亩,这批坛紫菜苗是集美大学选育的耐高温品种"闽丰1号"的二代苗。海  相似文献   

16.
骆其君  冯婧  严小军  吕彤 《水产科学》2006,25(11):588-590
紫菜(Porphym sp)原是生长在潮间带的岩礁上,尤其是在风浪大、潮流畅通的海区生长良好。经过多年的人工栽培,紫菜已适应于在潮间带和浅海的养殖筏架的栽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作为浙江、福建海区常见的栽培藻类和重要的食用经济海藻,有近40年栽培的历史。但潮间带可以用作栽培坛紫菜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开拓新的栽培空间。在围塘栽培紫菜则是一种新开拓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17.
坛紫菜固定桩悬浮式养殖技术是在潮间带筏架养殖和浅海浮流式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养殖方法,其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坛紫菜养殖由传统单一的潮间带养殖模式向浅海养殖跨出突破性的一步,开创了坛紫菜养殖新领地,极大地拓展了养殖空间,使闽东地区坛紫菜养殖得到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坛紫菜加工产业化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坛紫菜系暖温性海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海水养殖大宗品种,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二省,自然生长期从9月至翌年4月,生长最适宜温度是15℃~20℃。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坛紫菜已经形成苗种培育、海区栽培、加工、贸易配套齐全的产业。福建省坛紫菜栽培面积超过10万亩,一般年份每亩养殖纯收入2000~3000元,产量3万吨,从事坛紫菜的养殖、加工、销售人员达10万人,年产值10亿元以上。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针对坛紫菜一次加工存在孔洞多、厚薄不均、光泽度差、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在坛紫菜软化、漂洗、清洗、精切、浇饼、烘干等工艺流程上对技术参数和相应设备进行了改进;针对坛紫菜收割批次第1→2→3水菜质逐渐变粗、变厚等不同特点,优化了坛紫菜二次精加工中前烤、调味、后烤、再干几个关键环节的技术参数,并对供菜机进行改进。通过坛紫菜一、二加工工艺及关键设备的改进,生产出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规格19cm×21cm,重量2.7~3.3g,厚度0.3~0.5mm的紫菜片张,片张平整,光泽度亮,孔洞极少,外形美观,益于调味均匀;在此基础上,二次精加工生产出香、酥、脆、色泽深绿色的1.5~7.5g原味、辣味系列海苔产品,生产出的海苔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其中蛋白质含量37.0g/100g,二十五碳五烯酸(EPA)含量7.0g/kg,维生素C含量49mg/100g。  相似文献   

20.
正在江苏沿海地区,条斑紫菜的栽培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而坛紫菜栽培主要集中在福建等南方沿海,其栽培面积占全国的95%以上。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苏地区就开始进行南菜北移,但坛紫菜育苗技术问题、壳孢子采苗问题、坛紫菜栽培产量问题、加工出口问题等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相关技术的完善和市场的开放,到2014年,连云港地区坛紫菜栽培面积猛增到近万亩,2016年坛紫菜栽培面积增加到数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