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梅花斑病(红斑病)由细菌引起,患病鳝背部出现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黄色圆形病斑。在鳝池中放养3-5只蟾蜍,可防此病。如已患病,可用已剥好的蟾蜍皮,放入池水内,拖说,连续2-3天后可治此病。2.发烧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鳝体表面大量分泌粘液,使水中微生物加速分解,消耗水中溶氧,使鳝因缺氧而焦躁不安,互相缠绕,造成大量死亡。在池中混养2000-3000克泥鳅,减少鳝的缠绕,可防此病;如已发病,应彻底换水,并用0.7ppm硫酸铜全池泼洒,有一定的疗效。3.打印病防治方法:①黄鳝放养前池水用20-25PPm生石灰消毒,一周后…  相似文献   

2.
黄鳝高密度养殖中常见病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普通常见疾病及防治此类疾病均因管理不善导致生态失衡而引起的。1.痉孪症病因和病症:该病是目前对黄鳝人工养殖威胁最大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头部极度痉挛,身体成卷曲状,易受惊,且受惊后窜跳严重,常有不自觉的撕咬。身体表面及内脏器官无炎症。该病主要出现于鳝苗入箱一周后,常有批量发病,10~12天后开始死亡,直至发病鳝死尽为止,一个月后死亡结束。此病在养殖过程中也常有出现。防治方法: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但如严格按照苗种采集技术采集苗种、运输苗种,严格实施日常管理措施,可杜绝此病的发生。2.发热病病因和病症:此病主要发生…  相似文献   

3.
一、主要预防措施第一:采捕鳝种,不能用铁夹,钓钩。黄鳝池内不得有玻璃碎片或铁片等锋利杂物,以免损伤体表,在搬运和放养的操作过程中要尽量细心,避免干燥、粗糙的工具接触,保持鳝体湿润。第二:投放鳝种前,要彻底清池消毒,每平方米池面可用生石灰1公斤或用20克漂白粉化浆后全池泼洒,一周后再投放鳝种。第三:做好发病鳝鱼的隔离工作,对发病鳝鱼池不要使池水相互串通,病鳝死亡后不要随便抛弃,必须深埋土中。第四:鱼体消毒。从外地购进和捕捉的鳝种,在放养前,必须先放在3%~4%食盐水中浸洗5分钟或放在10克/米3的漂白粉液中…  相似文献   

4.
王志迁 《内陆水产》1996,21(6):20-20
黄鳝常见病的防治方法1.水雾病此病系鳝体机械损伤或相互咬伤及敌害生物侵袭致伤,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初期症状不明显,几天后患处长出长毛状菌丝,且肌肉糜烂,离穴独游,食欲不振,最终消瘦死亡。此外,鳝苗孵化过程中也易受水霉菌感染而患病。其防治方法:①用生...  相似文献   

5.
庭院养鳝谨防黄鳝暴死1994年夏天,本市城东地区发生数起庭院养鳝池黄鳝暴死现象,一次死亡数量达10~20千克,最多的达45千克,给养鳝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现场诊断,笔者发现引起黄鳝暴死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水温过高质鲍中署而亡。黄鳝生长的...  相似文献   

6.
占家智  羊茜 《内陆水产》2001,26(7):41-42
1 赤皮病又叫赤皮瘟,该病发病快,传染率及死亡率都很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大多是因黄鳝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症状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病鳝身体瘦弱。预防方法1)放养时用10克/米3 的漂白粉浸洗鳝体20分钟;2)在鳝池埂上栽种菖蒲和辣蓼;3)发病季节用0.4克/米3的漂白粉挂篓;4)捕捞和运输苗种时,小心操作,勿使鳝体受伤。治疗方法1)用0.5克/米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用100克/升的食盐水或10克/米3的孔雀石绿溶液擦洗患处;3)用20~50克/升的食盐水浸洗病鳝15~20分钟。2 肠炎病又叫烂肠瘟,是…  相似文献   

7.
黄鳝肠炎病药物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鳝在我国分布较广 ,为著名的滋补和药用鱼 ,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由于人工繁殖技术尚未过关 ,人工养鳝的苗种主要来自天然捕捞 ,而捕捞的鳝种容易受伤 ,且人工养殖苗种存在食性、环境条件改变等诸多原因 ,因此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黄鳝很易发病 ,成为制约规模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黄鳝肠炎病发病率较高 ,据报道 ,发病率可占 90 %。本试验针对黄鳝肠炎病在饲养中发病特点 ,选择不同药物进行防治。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试验用病鳝于 1999年 5月采自河北安新鳝鱼养殖场。健康鳝种来自河北省白洋淀 (用迷魂阵和地笼捕获 ) ,体格健壮 ,表皮无伤…  相似文献   

8.
该病俗称膨胀病或打转病。是人工养殖石斑鱼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造成严重损失。此病全年可见,以7-10月上旬和10月下旬至翌年3月发病最多。各年龄均可发病,尤以200-500克的石斑鱼为常见,如不及时治疗,发病后2-7天内会死亡,死亡率可达50%。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三厂镇出现了一批从事黄鳝养殖的专业户 ,但由于措施不当 ,在引进苗种后不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现象 ,损失达近万元。据初步诊断 ,病鳝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 ,呈点状充血发炎 ;活体解剖发现肠内有毛细线虫或棘头虫 ,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毛细线虫病。为了总结经验教训 ,笔者通过与养殖户的接触和交流 ,认为这次鳝苗发病并大量死亡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 :一、鳝苗可能携带病原体笔者逐一走访了这些养殖专业户 ,通过活体解剖 ,均不同程度的发现毛细线虫 ,且这些鳝苗均来自同一地区 ,在运回后不久即发病 ,因此不能排除其携带病原的可…  相似文献   

10.
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病症:黄鳝患病初期与正常鳝无明显差异,体力仍然很充沛,但随着病情的加重,其摄食量逐渐减少,行动迟缓,游泳无力,长时间离穴并将头部伸出水面。病鳝初期仅在肛门以及侧线孔等部位出现细小的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小红斑直径逐渐扩大,表皮腐烂形成圆形、椭圆形、漏斗状的溃疡,溃疡边缘充血发红形成鲜明的轮廓,好似在鱼体上加盖了红色印章,因此又称此病为打印病。严重的病鳝溃疡逐渐加深,甚至会露出骨骼和内脏,尾部糜烂,最后衰弱死亡。流行:梅花斑病是成鳝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此病发生在5-9月份气…  相似文献   

11.
黄鳝在我国分布较广,为著名的滋补和药用鱼,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但由于人工繁殖技术尚未过关,人工养鳝的苗种主要来自天然捕捞,而捕捞的鳝种容易受伤,且人工养殖苗种存在食性、环境条件改变等诸多原因,因此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黄鳝很易发病,成为制约规模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黄鳝肠炎病发病率较高,据报道,发病率可占90%.本试验针对黄鳝肠炎病在饲养中发病特点,选择不同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土池网箱养黄鳝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文 《淡水渔业》1999,29(5):36-37
“网箱养鳝”可在一个一分地的鳝池中创出年净收入8千元的高效益。现将其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1鳝池建造水泥池养鳝,黄鳝由于性子暴躁,游动时身上极易被粗糙的水泥池面、砖头边角擦伤,且死亡率通常很高。从网箱养鱼中得到启发,用网箱养黄鳝,在一分地挖深12米...  相似文献   

13.
黄正强 《科学养鱼》1995,(10):36-36
黄鳝的冬季囤养技术(下)七、囤养期的病害防治(一)发病原因黄鳝在自然状态下有很强的北抗力,但在高密度囤养池中,也会导致病害,引起大批死亡。鳝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囤养密度过高,或运转过程中运输时间长而不及时换水,产生“发烧”缺氧,使鳝窒息死...  相似文献   

14.
黄鳝人工繁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解黄鳝的繁殖生物学,解决鳝苗的生产问题,我们于1986年5月开始对黄鳝进行解剖及人工繁殖试验。经过近两个月的试验,人工繁殖黄鳝成功,并获得一批鳝苗。现将情况简介如下。人工繁殖 1.亲鳝来源及选择人工繁殖用的亲鳝是从农贸市场上选购来的。雌鳝体重为13-35克,雄鳝145-240克,雌雄搭配比例为2:1和3:1。在生殖季节,成熟的雌亲鳝下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腹部呈浅桔红色、稍透明,生殖孔红肿。雄亲鳝的体长均在50厘米以上。 2.催产时间、方法及产卵方式催产时间是6月2日-7月16日,水温为  相似文献   

15.
<正>一、黄鳝疾病的诊断方法诊断黄鳝疾病的方法很多,在实际生产中,目检是检查鳝鱼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一般常见鳝病的发病部位主要表现在体表和内脏上,目检能直接看黄鳝的病状和寄生虫情况。为了做出确诊,同时还要加以现场观察和询问。1.体表检查及时从鳝池中捞出病鳝或刚死的鳝鱼,应按顺序从头部、嘴角、眼睛、体表、鳝尾等仔细观察。从体表上很容易看到一些大型病原体,如水  相似文献   

16.
黄鳝痉挛症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黄鳝养殖大部分都是采集野生鳝苗作为黄鳝养殖的苗种来源,而野生鳝苗放养阶段出现的痉挛症因其发生广泛和高死亡率而对养殖户的危害极大。我公司在规模实施黄鳝工厂化养殖的基础上,对这一病害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得出一些结论并找到了预防的方法。一、痉挛症的发病情况痉挛症一般出现于收购的野生鳝苗放养后7~10天,初始表现为停食,易受惊,用声响和振动刺激后,鳝苗会出现窜游和跳跃现象,并持续15分钟左右,趋于平静。2~3天后鳝苗开始表现出弯曲症状,并且就地作打圈运动,同时肌肉极度紧张,头部与身…  相似文献   

17.
<正>黄鳝是我国重要的名优鱼类之一。因其肉厚刺少、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且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功能,民间常用以治疗颜面神经麻痹、中耳炎、痢疾等多种疾病,自古被作为滋补良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黄鳝人工养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养殖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单产可达12~15千克/米2,养殖效益较好。目前,黄鳝深加工产品前景较好,烤鳝串、黄鳝罐头、鳝丝、鳝筒等国内外销量逐年增加,开展黄鳝养殖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庭院黄缮养殖,具有占地少、投资小、见效快、易管理、收益大的特点,颇受广大养鳝者的欢迎。现将庭院黄鳝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鳝池选择与建造鳝池宜选择在避风向阳、水流方便的地方,最好要靠近住宅。池的大小可根据养殖规模来定,一般多以2—10平方米为宜。池形可因地制宜,长方形、方形、圆形均可。水层以上的池壁与池埂应保持25cm以上的距离,且池壁上半部应略向内倾斜,以防黄鳝逃逸。鳝池四周内壁和底部可用砖石砌成,并用水泥砂浆或三合上勾缝,以防黄鳝从缝隙中溜出。因黄鳝喜欢穴居生活,池底应铺筑30—50cm…  相似文献   

19.
黄鳝养殖是近几年新兴的水产项目,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其疾病也在养殖过程中不断被发现,有些养鳝户因为受到鳝病的毁灭性危害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因找不到有效的防治方法而放弃了养鳝,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鳝生产的发展。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本上,综合各地经验,对黄鳝养殖过程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简述,以求对症下药,提高养殖效果。 一、发病原因 目前,养殖黄鳝形式很多,发病原因各异,且网箱、水泥池养殖发病率较高,相对损失亦大,稻田、洼塘养殖发病率低,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1.条件不…  相似文献   

20.
1梅花斑状病 此病在长江流域一带常发生在7月中旬,症状为黄鳝背部出现黄豆大小的黄色圆斑。防治方法是:在饲养池里放养几只蟾蜍预防。已发病者可用1~2只蟾蜍,将头皮剥开,用绳系好,在池内反复拖几次,1~2日即可治愈。2锥体虫病 是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寄生引起的。锥体虫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黄鳝感染此病后,大多数贫血,身体消瘦,生长不良,流行期在6~8月。防治方法是:(1)生石灰清塘,清除锥体虫中间寄主;(2)用2%~3%的食盐水或 0. 7×10-6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浸泡鳝10分钟左右,均有效果。3隐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