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母猪“头胎难”问题是综合症,主要指后备母猪初次不易发情或发情不明显,配种后又返情,屡配不育,怀孕一个月左右又发情或怀孕后期流产,过了预产期不分娩或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子少而小,产后无乳、少乳,断奶后发情推迟或不易发情等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暂定名)的总称.  相似文献   

2.
猪场在生产实际中经常会遇到母猪长期不发情、发情延迟或发情不明显的问题,特别是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一些猪场年淘汰母猪中约有20%左右的母猪因为此种原因而被淘汰。一般来说,后备母猪达到8~10月龄,体重100~110kg以上而不发情和断奶母猪超过10d仍不发情就视为乏情。  相似文献   

3.
目前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母猪产后乏情的情况,为明确产后乏情母猪血浆中促乳素水平是否异常,考察了卡麦角林诱导母猪发情的效果。结果表明:产后乏情母猪有50%以上血浆中促乳素水平过高;卡麦角林诱导产后乏情母猪的发情率为55%,促乳素过高母猪的诱导发情率为75%,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证实卡麦角林对由于促乳素过高而导致的乏情母猪有较好的诱导发情作用。  相似文献   

4.
母猪断奶的发情时间平均为断奶后7天,最早的2天,最迟的17天。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或不发情,是指经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后20天内不能正常自然发情,甚至超过30天还未出现发情征象,或母猪经久不再出现发情。初产母猪产完一胎后,50%以上不能及时发情,尤其在饲养10~40头母猪的养殖户中表现更为突出,这是目前瘦肉型品种及其二元杂交后代中普遍存在的繁殖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正常情况下,仔猪断奶后5—10天,生产母猪就会发情.但在生猪饲养生产中,经常发生仔猪断奶以后母猪不能正常自然发情,甚至有的超过30天或更长时间还不会发情,造成母猪不能及时配种。母猪不发情或间隔时间长.是规模化猪场瘦肉型母猪以及二元杂交母猪普遍存在的现象,必须科学防治,以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6.
薛华 《农家顾问》2006,(12):48-48
选购母猪重要,淘汰母猪也同样重要。饲养母猪的目的是产出和哺育出优质健康的仔猪,为养猪业提供优良的种源。在母猪繁殖过程中,任何一个指标出现异常,都会影响仔猪的品质生产力(如受胎率、离乳到发情时间、产仔数量、母性、泌乳性能、离乳母猪数量等)。因此,合理、及时淘汰母猪  相似文献   

7.
母猪产后食欲不振或产后不食会引起母猪初乳分泌量减少、常乳质量下降,导致仔猪腹泻、死亡率增加;母猪断奶后不发情或屡配不中而导致过早淘汰。分析母猪产后不食症出现的主要原因,探索预防、治疗措施和方案,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1后备母猪体型的选择要选择品种好、母性好、产仔多的母猪,最好是2~4胎,断奶体重大,外观正常的母猪;与商品猪混养,淘汰生长慢的母猪;65~75kg时淘汰过肥的母猪;100kg时用公猪试情,淘汰2周内不发情母猪。2母猪饲养程序的特点2.1第一阶段:配种前(断奶~配种),断奶后促进母猪发情排卵率,需要增加饲喂量2.6~3.6kg;配种前(促进排卵)其目的是提高排卵率;能起到预防哺乳期母猪体重下降;减少  相似文献   

9.
<正>母猪产后泌乳障碍综合征是指母猪分娩后2~3d内出现泌乳量下降或无乳疾病。是规模养猪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生该病后可造成母猪泌乳量减少,乳汁清稀如水,有的乳汁中带有絮状沉淀物;该病发生后往往造成母猪产后发情期延长或不发情,或出现发情不规律,甚至造成母猪淘汰,经济损失严重;仔猪因确乳常造成生长  相似文献   

10.
<正>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或不发情,又称母猪断奶后乏情,是指经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后20天内不能正常自然发情,甚至超过30天还未出现发情征象或母猪经久不再出现发情。这是目前瘦肉型猪和二元杂交品种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规模化猪场中表现更为突出。一、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或不发情的常见原因1.初产母猪配种过早。初产母猪配种过早不仅会导  相似文献   

11.
妊娠母猪长期便秘,营养不良,仔猪出生重小.哺乳母猪少乳或无乳.少部分母猪泌乳性能好,泌乳量下降不明显,但因过度消耗能量及蛋白质而迅速掉膘,导致生产繁殖应激,断奶母猪乏情或不发情.  相似文献   

12.
母猪异常发情是规模化养殖场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类繁殖障碍性疾病。异常发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性发情、假发情、持续性发情或不能按照发情规律发情。引起母猪异常发情的原因十分复杂,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复杂,如果不能掌握母猪的发情规律和发情特征,将很难发现养殖场的患病病例,使大量繁殖母猪生产能力呈逐渐下降态势,最终引发繁殖母猪被淘汰,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母猪异常发情造成的危害,明确养殖场异常发生的具体原因,构建综合性防范措施,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3.
<正>一、控制母猪产后过早发情有些母猪在产后3~6天就开始发情。母猪此时配种导致不能怀孕或怀孕后所产仔猪数量较少,同时母猪发情后废食,不愿哺乳,踏伤仔猪,影响仔猪  相似文献   

14.
在把握好选种标准的情况下,通常8月龄的后备母猪、体重在100~120kg,达到体成熟标准,85%~90%的经产母猪在断奶后7d内均可实现发情配种。如果后备母猪发情时间推迟到10月龄,甚至10月龄以后仍旧没有发情征兆,经产母猪断奶后超过2周时间才发情或仍不发情可视为母猪乏情。本文介绍引起母猪乏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猪是恒温动物,汗腺机能不发达,皮下脂肪层厚,高温时散热困难,耐热性差,外界环境温度过高超过母猪的适宜温度范围,就会引起母猪热应激反应。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空怀母猪发情迟缓或发情不明显或屡配不孕。妊娠母猪胚胎死亡率高,返情流产增加,胎儿总数减少。哺乳母猪采食量大幅下降,泌乳量显著减少,有时出现无乳症。夏季高温季节,热应激对母猪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原因分析通常母猪断奶后很快就会发情,其发情出现的时间平均为断奶后7天,最早的为2天,最迟的为17天。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或不发情,又称母猪断奶后乏情,是指经产母猪在仔猪断奶后20天内不能正常自然发情,甚至超过30天还未出现发情征象或母猪经久不再出现发情的现象。母猪断奶后推迟发情或不发情的原因很多,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生猪养殖过程中母猪发情异常及疾病的出现是经产母猪和后备母猪淘汰的主要因素,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是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手段。母猪发情异常疾病主要存在母猪初情期时间延迟,母猪不发情及母猪持续发情卵巢囊肿等异常情况,这些异常情况均严重降低了母猪的繁殖性能,制约了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文中介绍母猪养殖过程中出现发情异常疾病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旨在为母猪的科学养殖及繁殖性能的提高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 1、巧催情 对不发情的母猪于每天早晨喂料后让其侧卧,用手掌反复按摩乳房10分钟,连续按摩1周,母猪会自然举尾接受交配。对产后停止发情的母猪,视母猪大小,取红糖250~500克,放锅内熬焦后拌料喂给,2~7天就会发情。也可用淫羊藿、当归各50克,益母草500克、陈艾250克煎水内服,1周内即可发情。  相似文献   

19.
<正>正常情况下,后备母猪8月龄、体重100~120千克达到体成熟,85%~90%的经产母猪在断奶后7天内,均可发情配种。如果后备母猪发情时间推迟到10月龄甚至10月龄后仍不见发情征兆,经产母猪断奶后超过2周或更长时间才发情或仍不发情,就可视为母猪乏情。本文介绍了引起母猪乏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以供参考。一、选种问题1.原因。没有把握好选种标准,特别是市场行情好、后备母猪紧缺时,往往是剜到篮子里就是菜,见母就留,  相似文献   

20.
1 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年产胎次 提高母猪年产窝数的可调因素只有早期断奶和断奶后早期发情。如果采用传统的双月断奶法,每年最多只能产两窝,现在通常采用28-35天断奶,可使母猪年产2.20-2.30窝。国外采用14-21天断奶,年产窝数可达2.50-2.70。如何保证母猪断奶后一周内发情,是提高年产窝数的又一因素。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1 控制体重,母猪分娩前和断奶时的体重落差控制在10-15千克以内,断奶后就会尽快发情;1.2 缩短哺乳期,实行早断奶,提高一次情期受胎率,缩短发情间隔;1.3 断奶后可将母猪赶到公猪栏内以刺激发情,必要时可选用促性腺激素催情,延长光照时间也是加快发情,增加排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