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稳定表达施马伦贝格病毒(SBV)核衣壳(N)蛋白的BHK-21细胞系,本研究在SBV-N蛋白编码基因的C端加入6个组氨酸(6×His)标签,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 LV-EGFP-C中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p LV-EGFP-SBV-N,将其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 Helper1.0和p Helper2.0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表达SBV-N蛋白的慢病毒。将重组慢病毒在聚凝胺(Polybrene)的介导下感染BHK-21细胞,采用嘌呤霉素(Puromycin)法和细胞有限稀释法筛选出一株稳定表达SBV-N蛋白的BHK-21细胞系,命名为BHK-21-EGFP-SBV-N。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表明,该细胞系能够被SBV抗体阳性动物血清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2C8识别。稳定表达SBV-N蛋白的BHK-21细胞系的建立,为SBV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2.
施马伦贝格病毒病(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一种新发现的动物传染病,因于2011年底在德国施马伦贝格镇首次发现而临时得名,随后蔓延于西欧(包括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卢森堡、西班牙、英国和丹麦),并分别在奥地利、波兰、瑞典和芬兰等国的牛、山羊、绵羊中检测到抗体。遗传分析显示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正布尼亚病毒属(Orthobunyavirus)西姆布血清群病毒(Simbu serogroup viruses)的亲缘关系最密切,西姆布血清群病毒是已知的反刍动物病原,可通过节肢动物媒介(蚊、蠓)传播。施马伦贝格病毒病有2种不同的临床症状:成年牛出现短暂轻微/温和的病症(产奶量减少、发热、腹泻)和新生哺乳动物(牛、羊)死产和先天缺陷。因为同群类似的病毒不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也无该病毒致人发病的证据,但现阶段尚不能完全排除。尽管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和疫苗,但因已有类似病毒(赤羽病)的疫苗,疫苗接种应是控制该病的可能选项。因施马伦贝格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许多方面尚不清楚,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2011年新发现的一种虫媒病毒,该病毒可以引起牛羊产奶下降、腹泻或新生幼畜畸形、死胎的媒介昆虫传染病。该病在德国和荷兰首次发现,随后迅速传遍欧洲。虽然该病对牛/羊群生产性能的影响有限且死亡率较低[1-2],但涉及到对新发病的探索以及该病可能引发的贸易限制等,欧洲多个国家都启动了该病的研究探索。SB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病原、流行病学、诊断和预防控制等方面简要介绍了2011年底发生在德国奶牛的一种新病毒病——施马伦贝格病毒,主要感染猪、牛、羊和野牛,该病毒主要由昆虫如蚊蠓等小虫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截至2012年5月,已经有8个国家相继报道该病的发生。许多国家纷纷采取禁止从受该病毒感染国家进口活动物及其产品的措施防止该病的传入。目前该病毒还没有特异治疗措施和疫苗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5.
沈涛 《畜牧与兽医》2012,44(7):93-96
2011年11月西欧国家发现一种新的动物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引起国际关注。欧盟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每年大量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本文参照OIE传入风险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在目前所掌握的对病毒的最新研究资料和信息基础上,对病毒进行科学地风险分析,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管理建议,为今后我国进境检疫部门制订入境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施马伦贝格病因最早于2011年11月发生于德国西部城镇施马伦贝格(Schmallenberg)而得名.该病主要感染绵羊,也感染山羊、牛和野牛.染病动物出现发热、腹泻、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并引起怀孕母畜流产、死胎或胎儿畸形.该病经媒介昆虫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在反刍动物中迅速蔓延,至今已在德国、荷兰、比利时、英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西班牙等国得到确诊,给欧洲相关国家的畜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截至2012年5月,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8个国家宣布对施马伦贝格病疫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采取限制措施.虽然目前人们对该病的了解和认识还很不够,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作为兽医工作者,及时了解该病的有关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等网站信息对该病进行介绍,希望对兽医工作者了解该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参照NCBI公布的施马伦贝格病毒(SBV)的N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设计了一对含特异性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SBV N基因,将其克隆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 Fast Bac HTB,然后以该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得到重组穿梭质粒Bacmid-SBV-N,将该重组穿梭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Sf 9昆虫细胞,得到表达SBV重组N蛋白的杆状病毒。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重组N蛋白进行鉴定,表明该蛋白得到表达。本研究为以SBV核蛋白为基础的相关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2011年最早在德国发现的一种新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预防与控制进行了综述。该病毒可引起牛、山羊、绵羊、野牛等动物发病,表现发热、腹泻、乏力、死胎和畸形胎、产奶量下降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牲畜生产性能,对畜牧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施马伦贝格病是自2011年夏季以来在欧洲新发的一种虫媒性病毒病,其病原为施马伦贝格病毒,主要感染绵羊、牛和山羊等反刍动物,可导致成年家畜生产性能下降,怀孕母畜发生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儿。截至目前,中国尚未出现相关疫情。笔者将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检疫与诊断、预警与防控等方面对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增强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并为中国有关部门采取恰当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施马伦贝格病毒是近期在奶牛血液中检测到的一种新型病毒,主要感染猪、牛、羊和野牛,主要通过蚊子、蠓传播。会造成动物精神不振、体质下降、厌食和腹泻等临床症状。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施马伦贝格病毒是最近在欧洲发现的新病毒,主要通过蠓和/或蚊子传播。本文介绍了OI E最近公布的施马伦贝格病技术资料,包括病原、流行病学、事件经过、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抗犬瘟热病毒重组核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纯化的重组犬瘟热病毒(CDV)N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常规杂交瘤技术获得两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A_4C_6C_(12)和A_5B_8H_7。间接ELISA检测腹水效价分别为1:10~6、1:10~5;亚类鉴定结果分别为IgG2a、IgG2b,轻链均为κ型;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重组N蛋白和CDV发生反应,而与犬细小病毒及犬腺病毒等无交叉反应;ELISA叠加试验的增值结果表明两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位点不同。特异性抗CDV-rN的单克隆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用于临床诊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施马伦贝格病是2011年11月首次在德国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的反刍动物中发现的,由一种新的布尼病毒,布尼病毒科,布尼病毒属的新成员一施马伦贝格病毒引起的一种新发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猪、牛、羊和野牛,主要通过蠓传播。会造成动物精神不振、体质下降、厌食和腹泻等临床症状。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控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4,(6):121-123
施马伦贝格病是近年来流行于欧洲的新型动物疾病,已对欧洲的反刍动物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病原特点、流行病学,症状与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收集了该疾病截止目前在欧洲地区的发生与流行现状,旨在更好阐述疾病发生、发展新特点,为我国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储备,针对性地开展该疾病的边境防控,保障国民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积极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是2011年底新发现的一种可致牛羊腹泻、产奶下降或新生幼畜死胎、畸形胎的媒介昆虫传染病。该病首次在德国发现,随后在欧洲反刍动物中迅速蔓延。为防止该病传入,我国于2012年5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关于防止施马伦贝格病传入我国的公告》(联合公告2012年第67号)~([1]),明确规定对来自欧盟疫区的牛精液、牛胚胎、羊精液以及羊胚胎实施严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及其同属各病毒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了针对SBV S基因节段的一组6条特异性引物,经优化建立了SBV RT-LAMP检测方法,可在63℃恒温条件下,于50min内完成目的序列扩增,通过染料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结果,其灵敏度可达10TCID50,与荧光RT-PCR方法具有相同的敏感性。特异性试验显示,本方法与同属的沙门达病毒(Shamonda virus)会发生交叉反应,需借助沙门达病毒S基因节段上的一个特异性酶切位点Afl II进行酶切,实现两者的鉴别诊断。对103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与荧光RT-PCR方法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度高,不仅适用于实验室鉴定,还可应用于口岸、野外等的临床大规模监测。  相似文献   

17.
18.
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诊断防治等方面对新发现的施马伦贝格病进行了介绍,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毒、控制其传播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通过RT-PCR法扩增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核衣壳蛋白(N蛋白)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入到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使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的特性。利用Ni柱纯化该重组蛋白,采用NC膜皮下包埋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后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后筛选杂交瘤细胞株,检测杂交瘤细胞株的特性并制备单克隆抗体。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表达正确,约为20 ku,能被抗PRRSV的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超声后用Ni柱纯化,经SDS-PAGE分析可得单一的目的条带。NC膜皮下包埋法免疫效果良好,通过细胞融合、ELISA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PRRSV N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H7、F7、C8),制备出高特异性的针对N蛋白的H7单抗。IFA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单抗可与病毒N蛋白产生特异性反应。亚型鉴定为IgG2b型,染色体分析证实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正确。结果成功实现了N蛋白的原核表达,并获得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PRRSV N蛋白抗原的检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2011年夏季,德国和荷兰的一些牛场出现一种未知疾病,病牛出现发热(40℃)、体质下降、食欲不振、厌食、腹泻和产奶量下降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出现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儿等症状。2011年11月18日,德国弗里德里希洛弗勒研究所(Friedrich Loeffler Institute,FLI)的科研人员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最终确证,导致此次疫情的病原体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施马伦贝格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