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正羊李氏杆菌病是由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简称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绵羊的李氏杆菌病最为常见,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绵羊都可患病,特别是以妊娠母羊和羔羊最易感染。以脑炎型为最多,临床特征是以病羊神经系统紊乱、共济失调、站立不稳、面部麻痹或或转圈运动为主要特征,故该病又称转圈病。10日龄以下的羔羊多表现为败血症型,子宫炎型多发生于怀孕最后两个月的头胎绵羊。 相似文献
2.
3.
4.
李氏杆菌病又称转圈病,是畜禽、啮齿动物和人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病羊神经系统紊乱,表现转圈运动,面部麻痹,孕羊可发生流产。2011年4月,奇台县西地一养殖户饲养的300只羊有20只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正>李氏杆菌病是家禽、家畜、啮齿动物和人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家畜和人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流产;家禽和啮齿动物则表现为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此外,还引起单核细胞增多。李氏杆菌在青贮饲料、干草、干燥土壤和粪便中能长期存活。对羊有一定危害。下面针对羊李氏杆菌病的防治做一介绍。1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约2~3周,有的可能是数天,有的长达两个月,临床症状颇不一致,有的感染后不表现症状而不被察觉;有的发短期轻热和全身不适。一般病例从败血症和脑炎症状最为突出多见。幼龄羊以败血症为主,年龄较大的羊则多呈脑炎症状。成 相似文献
11.
12.
13.
羊放线杆菌病在养羊生产中较为常见,主要是放线杆菌通过损伤皮肤侵入体内所致.本病通常不会导致死亡,但病程较为持久,降低羊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消化率.本文对羊放线杆菌病的发病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总结了诊断方法和中西医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10)
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文通过对一起羊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羊氏杆菌病,并采取了有效的防控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对其诊疗过程做一汇报,意在提升农村养羊户对该病的防治效果,减少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李氏杆菌病又称转圈病,是畜禽、啮齿动物和人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病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转圈运动,面部麻痹,孕羊可发生流产。1病原病原为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分类上属于李氏杆菌属,是一种规整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在抹片中或单个存在,或两个排成"V"字形,或互相并列,无荚膜,无芽孢,有周身鞭毛,能运动。可生长温度范围广,4℃时也能缓慢生长,pH值5~9.6均能生长。血琼脂上生长的菌落,周围有窄的β型溶血环。明胶穿刺培养,不液化明胶,在含有0.1%亚碲酸 相似文献
18.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所致的散发性传染病,国内以猪李氏杆菌病报道甚多。我盟各地历年来都有疑似本病的发生。笔者对阿拉善左旗吉兰太苏木(乡)的五群发病羊进行了诊断,确诊为羊李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冯海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7):64-65
李氏杆菌病又名转圈病,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病,以羔羊及孕羊的敏感性最高。典型症状为脑炎,有时可以引起成年母羊大批流产。临床特征是病羊神经系统紊乱,变现转圈运动,面部麻痹。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1isteria monocytogenes)或称产单核白细胞李氏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在涂片中呈单个散在,或者两个菌体相互乎列或呈V字形排列,有时呈短链状。 相似文献
20.
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可分为子宫炎型、败血型和脑炎型。绵羊的李氏杆菌病几乎全为脑炎型,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绵羊都可患病;败血型间或发生于10日龄以下的羔羊;子宫炎型多发生于怀孕最后2个月的头胎绵羊。该病常散在发生,但致死率高,(一)发病原因绵羊多在冬季和早春发病,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病羊和带菌动物是传染源,老鼠也可能是该病的疫源。病菌通过粪、尿、乳汁以及眼、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