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渔民经济收入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渔民经济收入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结果,对渔民经济收入现状进行了分析。统计数据分析表明:(1)全国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体上高于农民,但远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幅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地区渔民收入有所下降;(3)沿海地区渔民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内陆省份渔民,沿海各省之间差异较大。实地调查表明:(1)部分沿海渔区捕捞渔民收入下降,低于农民收入,一些渔民家庭生活贫困,负债经营;(2)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捕捞渔民处于相对贫困状态;(3)内陆渔区渔民收入低,生活贫困等。渔民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渔业资源衰退、渔场缩减、生产成本上升、经营方式落后等。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渔民经济收入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结果,对渔民经济收入现状进行了分析。统计数据分析表明:(1)全国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总体上高于农民,但远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幅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地区渔民收入有所下降;(3)沿海地区渔民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内陆省份渔民,沿海各省之间差异较大。实地调查表明:(1)部分沿海渔区捕捞渔民收入下降,低于农民收入,一些渔民家庭生活贫困,负债经营;(2)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捕捞渔民处于相对贫困状态;(3)内陆渔区渔民收入低,生活贫困等。渔民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有:渔业资源衰退、渔场缩减、生产成本上升、经营方式落后等。  相似文献   

3.
总结概括我国海洋捕捞渔民群体存在的收入问题表现,并从资源状况、管理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造成问题的本质:有限的海洋渔业资源不足以支撑严重过剩的捕捞产能,而且当前的外部环境又在加重这种失衡,相应的管理措施不能同时兼顾改善海洋渔业资源状况、降低过剩捕捞产能、维持捕捞渔民收益、缩小渔民收入差距。因此,为解决捕捞渔民群体收入问题,促进海洋捕捞渔民增收,应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保证海洋捕捞渔民的生产物质基础;建立健全传统捕捞渔民渔业权益保障机制,保障海洋捕捞渔民公平发展的权利;完善渔业管理政策制度,确保海洋捕捞渔民权利的均等性;加强对传统捕捞渔民新技术和其他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捕捞渔民综合素质,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渔业在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中发展所占的比重日益突出.发展池塘养殖是自治区渔业发挥区位比较优势的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5.
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加农民收入是关系到我国农业、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家庭经营收入、劳动报酬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等几个方面对农民收入结构进行了考察,并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测度了每种收入形式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渔民家庭为单位,以1万户渔民家庭收支的调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渔民收支情况。并进一步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5个地区的渔民收支情况实地调研和访谈。分析认为,2004年以来我国渔民的增收步伐在加快,年均增幅达9.46%,但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渔民从事渔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绝大部分,但渔民收入中来自渔业生产的收入不断下降,兼业收入在增加;家庭经营收入中,转移性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其主要来源于生产性补贴的迅速增加;沿海和内陆省份的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但收入构成差异不大。渔业生产对于增加我国渔民收入,提高我国渔民的生活水平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依据国家最新渔民收入统计制度,研究中国渔民收入结构在2008-2013年的变化趋势。利用灰色关联度量化综合模型,从变化率差异和绝对值差异两个角度,对渔民收入结构与渔民总收入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发现家庭经营收入与渔民总收入的关联度名列第一;基于强调变化率差异,财产性收入关联度名列第二;基于强调绝对差异分析,工资性收入关联度排第二位。通过进一步分析渔民收入结构对渔民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析发现,家庭其他经营收入对家庭经营收入提供的贡献率和拉动力高于来自渔业生产收入所提供的贡献率和拉动力,这表明渔民劳动力已产生明显分化。生产性补贴成为影响渔民收入的第二大要素,其对渔民收入的贡献率与拉动力皆名列第二。渔民工资性收入的拉动力主要来源于其他行业,说明渔业雇工水平低、渔业产业工资水平低;渔民土地和水面经营权租金对渔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产生明显的负影响,作业渔场缩减等问题制约了渔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116-1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其关键点是促进农民群众收入的不断提升,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现阶段我们正处在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逐渐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难点问题,所以我们应当更加深入的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全方位多渠道的为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王向仁 《新农业》2022,(17):53-55
荔城区的渔船在更新改造前是船龄普遍在18年左右的木质渔船,渔船配套设施落后、能源损耗大、捕捞效率低、经济效益差。自2015年以来,荔城区以“创新、安全、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以“保安全、保经济、保发展”为总目标,推进木质老旧渔船升级为“安全、节能、经济”的玻璃钢质渔船更新改造项目,调整荔城区渔业经济结构,保障广大渔民人身财产安全,提升渔船及装备水平,为荔城区的渔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制约四川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因素,为提高四川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基于不同类型区的数据,实证探究制约四川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因素。【结果】财产数量总体上对财产性收入有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财产存量表现出不同的作用;财产质量是影响农村不动产财产性收入的关键因素;财产流转难易程度对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培育农村自然资源优势项目,引导农村居民资金变股金;改变农村自然资源地理劣势,提高农村不动产质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更多农民成为股东;开展农村自然资源价值评估,实现自然资源变资产;加大对农村居民的智力投资,形成收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对影响农户经济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农户收入增长后劲不足的对策,必须要转变农民传统观念,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2.
运用VAR模型,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的方法,对湖北省19902014年水产养殖面积与渔民人均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水产养殖面积与渔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水产养殖面积的增加会促进渔民收入的增加;在短期内池塘养殖面积、河沟养殖面积的增加对促进渔民收入增加作用明显,而增加湖泊养殖面积、水库养殖面积对促进渔民收入增加的作用不明显,且渔民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水库养殖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运用VAR模型,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的方法,对湖北省1990~2014年水产养殖面积与渔民人均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水产养殖面积与渔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水产养殖面积的增加会促进渔民收入的增加;在短期内池塘养殖面积、河沟养殖面积的增加对促进渔民收入增加作用明显,而增加湖泊养殖面积、水库养殖面积对促进渔民收入增加的作用不明显,且渔民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水库养殖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计算安徽省三产的增长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找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动力因素所在,并从产业结构及居民收入构成情况的角度分析动力因素不同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与其他收入来源相比,对于藏富于民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当前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应将家庭经营性收入置于优先地位,并配合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实现农民稳步增收。  相似文献   

16.
以雷州半岛传统渔民为研究对象,分析气候变化对雷州半岛传统渔民收入、生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雷州半岛传统渔民的收入和生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针对现实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农牧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现在农村牧区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牧民增收困难。农牧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牧民生活水平提高,制约着农村牧区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牧区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鄂尔多斯市农村牧区常住农牧业人口比重大,占全市人口的60%以上。因此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一、目前鄂尔多斯市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河南农村居民收入倍增不仅关系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农村养老事业、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农民非农转移就业机会少、待遇低、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农村资源价值未得到有效开发等因素的存在,直接制约着河南农村居民收入倍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农民收入波动特征及其与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收入的不稳定性高于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实际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而名义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关系不密切,名义收入与通货膨胀率存在正相关,实际收入与通货膨胀率存在负相关。因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除了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之外,还要控制通货膨胀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全国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人事劳动统计,“十一五”末全国农业系统有国有单位13.6万个,在岗职工341.9万人,年人均工资18 771元。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3.9万人,占在岗职工总数的27.5%。专技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占9.4%,中级职称占32.4%,初级职称占47%,未评占11.2%;研究生学历占2.9%,本科学历占25.5%,大专学历占37.8%,中专学历占24.9%,其他占8.9%。“十一五”期间,全国农业系统改革建设呈现出五个方面的趋势与特点:一是机构编制数减少。机构数减少了2.3万个,减幅14.4%;编制数减少了41.4万个,减幅13.9%。二是人员数量稳中略降,在岗职工数减少38.2万人,减幅10.1%。三是工资收入增幅较大,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加9 263元,增幅97.4%。四是队伍结构相对稳定,机关、事业、企业人员分别占4%、41%和55%;管理、专技、工勤人员分别占12%、28%、60%。五是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副高以上职称比例从6.6%上升到9.4%,中级职称比例从27.7%上升到32.4%;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从18.5%上升到28.4%,大专学历比例从34.2%上升到37.8%。  基于上述分析,“十一五”期间全国农业系统改革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可喜成效,但在机构、队伍建设和工资分配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