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诊以肝包炎、心包炎、气囊炎为特征的鹅病,分离鉴定致病菌和血清型,并筛选敏感药物。[方法]无菌采集病鹅心血、肝脏、脾脏等病料,分离菌株,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血清型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通过对分离菌株鉴定,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感染,血清型为2型,且对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头孢噻呋高度敏感。[结论]2型鸭疫里氏杆菌与多种致病菌引起的症状相似,只有通过实验室分离鉴定才能确诊,临床可选用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等敏感药物来防治该病。  相似文献   

2.
从苏中六县(市、区)鸭疫里氏杆菌病鸭病料中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等分离出该地区该病菌株共41株.通过琼脂扩散试验和平板凝聚试验,确定其中29株为RA1型,7株为RA2型,3株为RA10型,其余2株为其他血清型.药敏试验表明,该地区鸭疫里氏杆菌总体对卡那霉素、丁胺卡那、环丙沙星、青霉素、链霉素和新霉素的耐药性很高,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敏感.  相似文献   

3.
4.
鸭疫里氏杆菌分离及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年,上海市及苏、浙一带,鸭的饲养量急剧增加,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多。通过流行病学,I临床症状,病理解剖,涂片、染色镜检,并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病。通过药敏实验,研究了鸭疫里氏杆菌对抗菌素敏感性,本项目采用平板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的结果表明,20株纯培养菌株为同一血清型的里氏杆菌(1型),从分离菌回本动物试验看,鸭疫里氏杆菌对雏鸭致病力较强,皮下注射和刺种鸭掌都感染发病并引起死亡。研制的佐剂疫苗具有粘度低、宜于注射、乳化完全、免疫原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从武汉郊区的3个发病鸭场中分离到3株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鉴定均为Ⅰ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均对环丙沙星高敏,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恩诺沙星中敏。  相似文献   

6.
从荆州地区鸭场的120份病料中分离到84株鸭里氏杆菌疑似病株,并通过菌体形态、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型等一系列的鉴定,确认为鸭里氏杆菌.培养特性试验表明,TSA平板是鸭里氏杆菌的良好候选培养基;药敏试验证明各菌株的耐药谱不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小白鼠有较强的致病性,可引起小白鼠死亡.各菌株感染雏鸭后均能复制出典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湖北省部分地区发生了以雏鸭传染性浆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用分离的Ⅰ型鸭疫里氏杆菌菌株(云梦株)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并以此菌株作为种毒,研制了3种含菌量不同的单价灭活水剂苗和1种灭活油剂苗,其平均保护率为54.0%-67.1%。  相似文献   

8.
天津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天津地区临床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鸭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7株细菌,对其进行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动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个分离株在人工感染试验中对鸭均有致病性,鉴定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在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中表现出对氟苯尼考、头孢塞肟、头孢曲松和痢菌净等药物敏感性较高,对泰乐菌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为该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药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也称绿脓杆菌(Bacillus pyocyaners),1882年首先由Gersard氏从伤口脓液中分离到。该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分布于空气、水、土壤及人畜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中,可引起多种动物的脏器脓肿,如奶牛的子宫炎和乳房炎等。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血清Ⅱ型鸭疫里氏杆菌的首次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免疫过Ⅰ型鸭疫里氏杆菌灭活苗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的病死北京鸭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菌,定名为F98051。经常规检查,生化试验及血清型鉴定,发现为Ⅱ型鸭疫里氏杆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它对北京雏鸭有较强的致病性,致死率50%-70%,从而首次证明血清Ⅱ型鸭疫里氏杆菌在福建省的存在,为今后研制鸭疫里氏杆菌二价甚至多价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中以鸭疫里默氏菌2型对我国养鸭场造成的危害最大。本试验通过从山东、广西、四川等地分离的20株2型鸭疫里默氏菌分离株的生理生化、药敏试验发现:这20株2型菌分离株其生理生化特性一致;分离株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头孢噻肟钠、氟苯尼考、绿都肠乐、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阿莫西林敏感度较高。将20株分离菌株培养物分别接种15日龄健康雏鸭,每只颈部皮下注射1.0×106CFU/ml,观察10天。结果表明:20株分离株对15日龄雏鸭致病性差异较大,致死率从0到100%不等,其中sd-5株致病性最强,致死率为100%;其次分别为sd-4(致死率80%)和hy-2(致死率70%)。  相似文献   

12.
一、病原学 鸭疫里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不形成芽胞.不运动。纯培养菌落涂片可见菌体呈单个、成对或呈丝状,菌体大小不一.0.2~0.4微米×1~5微米.用瑞特氏法染色时,菌体两端浓染,呈两极染色特性.用印度墨汁染色可见到荚膜。  相似文献   

13.
温州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浙江省温州地区2004年鸭场送检病死鸭的脑、心包液、脾及肝中分离到WZ1和WZ2两株细菌,将这两株细菌进行菌落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血清鉴定及动物回归试验,证实该两株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两株细菌均对新霉素、头孢孟多、氟嗪酸及壮观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氟哌酸、氨卡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氯霉素等不敏感.血清学试验表明,WZ1和WZ2两待检菌株血清型一致,但均不属于1型和2型.  相似文献   

14.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1-7周龄鸭最易感,发病率为5%-90%,死亡率高达80%,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病鸭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缩颈、共济失调,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诊断疾病,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鸭疫里氏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主要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5.
从郑州、信阳等地鸭场的发病或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脾等脏器中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HP_1、HP_2、HP_3),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三株分离菌被鉴定为Ⅰ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对蒽诺沙星等抗菌药物都较敏感.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发病企鹅死亡原因,对病死企鹅进行剖检分析,分离得到一株可疑菌,通过细菌分离与纯化、涂片镜检、细菌生化试验及小鼠回归试验等方法鉴定。结果显示,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短小杆菌,瑞氏-吉姆萨染色可见明显两极着色,生化鉴定与小鼠回归试验所得结果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特性基本一致,说明引起该企鹅死亡的原因为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致死。用0.3ml/只、 0.1ml/只皮下注射THB培养基菌液的小鼠分别在18h与24h内全部死亡,并在死亡小鼠的脏器内分离出同种致病菌。通过药敏试验得出该菌对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等高敏;新霉素、呋喃唑酮、庆大霉素等中敏;青霉素、链霉素等低敏;对阿莫西林、土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17.
从郑州、信阳等地鸭场的发病或死亡鸭的脑、心血、肝、脾等脏器中分离到 3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HP1 、HP2 、HP3) ,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 ,3株分离菌被鉴定为I型鸭疫巴氏杆菌。药敏试验表明 ,分离株对蒽诺沙星等抗菌药物都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19.
20.
浙江省鸭疫里氏杆菌的优势血清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引起1~7周龄鸭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其中以2~3周龄的鸭最易受感染,发病率达20%以上,死亡率在25%~57%,其主要症状为困倦、咳嗽、共济失调、歪颈等.该病还会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是目前养鸭业中最为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病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北京、福建、海南等地学者对该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研制出了疫苗及兽药等[1~3].但由于该病原菌的血清型国内外报道就有21种之多,各个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这给该病的控制带来了困难.因此,探明各地该病流行的主要血清型[1~3].可为该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的依据.我们自1999年以来,先后多次对浙江省的杭州、桐乡、绍兴等地各品种的病鸭中分离的RA,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