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为害我国中蜂生产的主要疾病。中蜂对该病毒抵御力弱,感染时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危害性大,严重时会导致全场蜂群死亡,或数十公里区域内中蜂灭绝。1中蜂囊状幼虫的病原、症状及发病规律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为囊状幼虫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带病毒的成蜂是病害的传播者,被污染的饲料是病害的传播来源。传播可由工蜂抚育幼虫、外勤盗蜂、工蜂迷巢等情况导致。其典型症状为死亡幼虫白色,无臭味、无黏性;  相似文献   

2.
弓形体病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传播并可以感染多种动物的疾病,寄生于猪、牛、羊、猫等多种动物细胞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季多发,一般在季节交替时多发,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尤其是以3~5月龄的仔猪多发,而且发病最为严重。该病可以通过母体胎盘感染,可引起怀孕母猪发生早产、流产、产出发育不全的仔猪或死胎。该病可通过昆虫如蝇类、蚊虫叮咬均可引起传播,污染的饲料、饮水、病猪排泄物及咳嗽时空气飞沫也可传播病原,不  相似文献   

3.
<正>伪狂犬病,也称为奥耶斯基病、奇痒症,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分布范围广,主要感染猪,其他家畜或野生动物偶有发生。临床症状类似狂犬病,故名"伪狂犬病"。伪狂犬病是按法规必须上报的疾病。病原为伪狂犬病毒(遗传物质为DNA)。该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传播或粪便经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方式吸入病毒,进行间接传播。猪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感染猪的年龄。尚无伪狂犬病病毒急性感  相似文献   

4.
田芬  彭郁霖  李晓林 《新农业》2023,(22):45-46
<正>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人畜共患接触性传染病。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羊、马、鸭、鸡等,主要经呼吸道、受损的皮肤及黏膜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人群普遍易感,食用病、死猪肉及被病原污染的肉类产品也可发病。人感染后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有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血压下降,脉压缩小,  相似文献   

5.
疥癣病主要因与病畜直接接触或通过被疥虫及其虫卵污染的厩舍、用具等间接接触引起感染。另外,也可由饲养人员的衣物和手传播病原。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选择螨净药浴,但由于药浴时浓度稀释不当,药液温度过高或过低,大批羊药浴时,未随时添加药液因而影响疗效。在最近3年绵羊疥癣病防治工作试验中,采用给绵羊皮下注射伊维菌素长效缓释剂治疗疥癣病已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猪棒状杆菌病是由棒状杆菌感染所引起,以母猪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为主要发病特征,主要通过配种和污染的器械传播;病原感染后主要对尿道、膀胱和输尿管造成侵害,引发黏膜出血和纤维素性病变;有效预防将本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抗生素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仔猪副伤寒病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仔猪细菌性传染病;病原致病力强,以危害仔猪为主,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病猪前期表现消化道症状,后期以全身症状为主,死亡率高;剖检以胃肠道病变为主;预防本病需要从细节管理入手,防止病原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猪第一时间隔离;治疗本病可选用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药或广谱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猪高热病是在致病因素影响下导致猪机体发热的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有生物感染因素和药物因素,以前者居多,生物性病原包括病毒类、细菌类、寄生虫类和立克次氏体类等,每种病原的感染都有各自特点,临床需要根据情况针对性防控;预防本病可依据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猪群3方面开展工作;治疗本病需要根据临床确定的病原种类,针对性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雏鸡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可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导致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对养鸡业危害巨大。1传播途径法氏囊病是一种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病,病毒可经口、眼结膜及呼吸道感染。感染鸡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或饮水、饲料传播,也可以通过垫料、粪便、灰尘、器材、工具以及工作人员的靴鞋、  相似文献   

10.
兔球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 ,主要感染幼兔 ,可使病兔大批死亡。病兔即使症状消失 ,其生长发育也会停滞。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 ,传染途径是经消化道。在饲料、水源、用具等被卵囊污染后 ,可以传播本病。鼠类、蝇类等也可散布病原。病兔常表现消瘦 ,贫血 ,下痢与便秘交替发生  相似文献   

11.
奚应海 《乡村科技》2019,(11):93-94
附红细胞体病为重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其病原为附红细胞体,可感染动物或人,使病患出现发热和溶血性疾病,而奶牛感染后会降低其泌乳和繁殖性能,给奶牛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8年8月,宁陵县某规模化奶牛场出现发热、消瘦和贫血等临床症状,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技术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所引起,通过进行积极治疗,使得该病在奶牛场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正>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致病原为布鲁氏杆菌。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该种疾病的主要传染源,家畜感染该种致病菌后以母畜发生流产,公畜发生睾丸病变为主要特征。人通过接触患病动物或者被布鲁氏杆菌污染的动物产品而感染布鲁氏杆菌病。该种疾病进入人体之后,会对神经组织、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损害,常常因为诊断不及时而转变成慢性,造成反复发病,长期不愈,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痛苦和生活不便。为有效防范布鲁氏杆菌病向人类传播,本  相似文献   

13.
禽霍乱病: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通过病禽接触或通过被病禽所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传染。是鸡、鸭、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都能杀死。  相似文献   

14.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骨髓、血浆中引起的二种人兽共患体病,临床上以贫血、黄疽、发热为主要特征。附红体病可通过昆虫媒介、胎盘、污染器件等多种途径传播㈣,奶牛附红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报道,我国许多省份也报道过该病。有研究认为附红体病可长期存在于动物体内,可吞噬红细胞的营养材料,导致其过早死亡,并引发各种病理变化,CRP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可作为附红体感染诊断和治疗评估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鹅副伤寒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又称鹅沙门氏菌病.该病的潜伏期为数小时或数周不等,主要危害不足3周的雏鹅,以急性败血型为主.主要传染源是带菌鹅和病鹅,可直接通过卵进行传播;通过食入有病菌的饲料、饮水或吸入带病菌的绒毛、飞沫等,通过损伤的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病菌的孵化器、育雏期等...  相似文献   

16.
牛发热性疾病比较多,但表现为持续发热,而且在全身表现为重症感染的疾病,以败血型大肠杆菌等4种病最为常见。下面就这类临症表现的疾病的鉴别诊断予以简要论述。1从病原特征上进行鉴别牛败血性大肠杆菌病:病原是有鞭毛无芽孢,革兰氏阴性中等大小的杆菌。有多种血清型,对外界不利因素抵抗力不强,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牛败血型巴氏杆菌病:病原是一种细小、两端钝圆的球状短杆菌,普通染色均可着色。该菌多散在,不能  相似文献   

17.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了解,在我国一些地方的中小型养猪场胎猪出生后死亡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损失较大。其中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就是猪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其特征是妊娠母猪胚胎死亡、流产、死产等。该病简称PVV病。其感染率很高,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消化道、呼吸道及交配、胎盘感染是常见的传染途径,也可由污染的人和器具及老鼠等作为媒介而传染。被污染的猪舍是细小病毒的隐藏场所,即使病猪离开猪舍空圈4个半月,经过常规办法清扫的猪圈,当再次放入易感猪时仍能被感染。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的传播 过去,禽流感一直被认为只在禽类中流行。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发现了人类感染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大多数家禽、野禽、水禽和观赏鸟,最敏感者为鸡、火鸡、鸭、鹅等,水禽多为隐性感染。禽流感病毒也可感染哺乳动物,如猪、马、海豹、鲸、水貂等。在禽类之间,禽流感主要由病禽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空气.通过呼吸道传播;  相似文献   

19.
宋敏 《农家参谋》2013,(11):25-25
1.流行特点母猪、公猪、仔猪均可感染本病,但以初产母猪最为常见。一般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无明显的季节性,母猪交配后的一段时间内多发。病毒主要侵害新生仔猪或胚胎。猪在感染细小病毒3~7日后开始经粪便排出病毒,污染环境。1周以后可测出血凝抑制抗体。21日内抗体滴定可达1:15000,且能持续很长时间。细小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生存数月之久,如果消毒不到位,易造成长期连续传播。本病可经胎盘垂直感染和交配感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环境,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另外,鼠类也可传播本病。  相似文献   

20.
正绵羊脑脊髓炎也称为绵羊"跳跃病",为一种急性的、蜱传播性的CNS病毒病,主要感染绵羊,但牛、山羊、马、犬、猪、骆驼、鹿与人也可感染。本病以羔羊脱髓鞘性脑炎、成年羊多发性关节炎为临床特征。该病常发于有蜱流行的牧场。人可通过蜱叮咬或接触感染组织或污染器具而发生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重在防控。病毒感染人可引起严重的脑脊髓炎。1病原与传播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是引起蜱媒脑炎病毒群的成员之一,这一病毒群的抗原性非常相似,分布于北部温带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