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增氧机高效节能救鱼法首先,要选择最佳开机时间。按下面3个时间段开机,运转时间可减到3~5小时,节约用电70%以上,而且能保证满足鱼类正常需氧量,不会发生“浮头”与“泛池”现象。(1)黎明前开机。开机1~2小时即可使池中水的溶氧量恢复到一定水平,以补充夜间鱼类对氧的消耗。(2)上午8∶30~10∶30开机。由于这一时段是全天光照最佳时期,开机1~2小时,除了能向水中补充氧气外,还可促进池水交换,并利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池水溶氧量。(3)下午3~5时开机。由于这时气温较高,池水溶氧量随水温增高而减少,而鱼体内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渔业机械是增氧机,它已经成为池塘养鱼不可缺少的设备。从各地使用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开机时间长的问题,有的全天开机十多个小时,电能浪费严重。选择最佳开机时间是节电的有效措施。根据我们几年的实践,在以下三个时间开机,时间从6~10小时减少到3~5小时,可以节约用电50%左右,而且保证鱼类正常耗氧。①黎明前开机此时气压较低,鱼类及各种动植物已经一夜耗氧,开机1~2小时,使池水中溶氧量恢  相似文献   

3.
渔用增氧机被渔农称为"救鱼机"、"增产机",具有增加水中溶氧解救鱼类"浮头"、提高饵料生物产量、曝气改善水质、提高鱼类产量的多种效果。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掌握正确使用方法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节能提效,增加养鱼产量的目的。1.选择最佳开机时间按下面3个时间开机,开机时间可从6—10小时减少到3—5小时,可节约用电60%左右,而且能保证鱼类正常耗氧。  相似文献   

4.
巧用增氧机     
益阳市大通湖渔农陈一鸣来信问:我家池塘中安装了渔用增氧机,听说具有增加水中溶氧、解救鱼类"浮头"、提高饵料生物产量、改善水质、提高鱼类产量的多种效果。如何才能正确掌握使用时间?答:一是正确掌握开机时间。开机时间可从6~10小时减少到3~5小时,可节约用电60%左右,而且能保证鱼类正常耗氧。①黎明前开机。此  相似文献   

5.
<正>夏季养鱼,将池塘水位适当加深,可产生水温分层效果,当上层水温升高至超过鱼类适温范围时,鱼类便可潜入温度较低的底层水中。同时,池水加深也有利于天然饵料大量繁殖。一般此时的适宜水深是:成鱼池塘3米、鱼种池塘2米左右。面积小、水位浅的庭院养鱼池塘,要  相似文献   

6.
一、淡水常规鱼类1.成鱼养殖:立冬、小雪、大雪节气水温23—16℃,日投饵率从5%渐降至3%,增氧机日开机时间从8小时逐渐缩短至5小时,每10天换水1—2次,于食场用漂白粉挂袋1次。年初放养或上一年原塘留种的大规格草鱼鱼种,可于立冬、小雪期间择时进行当年的第4次轮捕。  相似文献   

7.
一、如何适时使用增氧机1.晴天中午开机。在夏秋季中午由于池塘水温比较高,大量投喂饲料会造成水质过肥、水中有机物多、浮游植物丰富、透明度降低,致使池塘上下层溶解氧差过大,这时要开启增氧机1—2小时及时增氧。因为在高温的晴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别强,会产生大量氧气,而在水质肥的鱼塘,光照能达到20—30厘米的深度,致使水体表层溶解氧达到饱合,而水体底层溶解氧相对较低门此时开启增氧机,  相似文献   

8.
正夏季气温、水温高,既是鱼类生长旺季,也是鱼病高发期。因此,在养殖生产中应加强疾病防控,确保鱼类安全度夏、健康生长。1.抓好水质管理(1)定期注换新水。每7~10天加注1次新水,每次加水20~30厘米,保持水深2~2.5米;每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掉30%的旧水,保持水体透明度35厘米左右。(2)合理开机增氧。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清晨开机,连绵阴雨天半夜开机,有浮头征兆应提前开机,一般每次开机2~4小时,保持水体溶氧量4~5毫克每升。(3)改善水质环境。每15天每667平方米水面用15~20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1次,调节水体p H在7.5~8.5;定期使用EM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9.
一、淡水常规鱼类1.成鱼养殖:立秋、处暑、白露节气气温渐降,但水温下降相对于气温具有明显滞后性,淡水水温31—29℃,仍处全年最高值,临近淡水常规鱼类的生长适温上限,鱼类生长速度仍较快,摄食量大,同时残饵、代谢产物的累积易致水质突变,水质管理难度加大,因而防暑降温、水质调控是此阶段的管理重点。池塘水深保持最高位,每5天换水1次,每10天于食场用漂白粉挂袋1次。增氧机日开机时间控制在5—8小时,中午开机不低于2小时,遇闷热、雷雨天气,气压低,应适时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高温期应控制投饵量,日投饵率约占体重3%,每天的投喂次数以两次为宜,每次以1小  相似文献   

10.
增氧机的作用是能够增加池塘溶氧、防止和解救鱼类浮头、改善水质、提高池塘养鱼产量。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叶轮增氧机,其主要作用:一是增氧:一般叶轮增氧机每千瓦小时能向水中增氧1公斤左右。二是搅水:搅动池水垂直循环流转。使上下层水中氧气趋于均匀分布。三是曝气:夜间和清晨开机,能加速水中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的选散。  相似文献   

11.
<正>1、培肥水质。鱼池常施草木灰,能提高水体中的磷、钾、钙、镁等元素的含量,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2、调节池水酸碱度。适宜鱼类生长的池水pH值为7.5至8.5,鱼池清淤并施用草木灰后,可使池水的pH值调整到7.5至7.8。  相似文献   

12.
鱼是靠鳃呼吸水中的溶氧来维持生命,当水中溶氧低于1mg/L时,鱼类就会因水中缺氧而浮出水面,本文从鱼类浮头判断水中含氧量,从而采取措施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一、淡水常规鱼类1.成鱼养殖:立夏、小满后水温回升至20℃以上,至芒种渐升至26℃左右。此阶段水温介于淡水常规鱼类的生长适温范围,鱼类摄食生长固然旺盛,但也是水质易变、病害易发季节,应加防范。主养草鱼套鲢、鳙的池塘,日投饵量控制在2%-3%,分两次投喂,投喂时间选择每日上午9-10时,下午4-5时。每隔半月冲(添)水1-2次,每次水位升高10厘米;每隔半月在食场  相似文献   

14.
<正>鱼类是靠鳃呼吸,吸取溶解在水中的氧供代谢活动,来维持生命的,每种鱼类对氧气的需要都有个最低限,低于这个限度鱼类就会缺氧。当每升水中的溶氧低于1毫克时鱼类就会开始浮头。浮头严重时,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1999,(9)
一般养鱼户对鱼类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和肠炎等老三病的防治抓得很紧,但常常忽视了鱼类植物性敌害的防治。养鱼池塘中常见的植物性敌害主要有以下几种:1.青苔是一种丝状绿藻的总称,常在养鱼池塘中危害鱼类。繁殖期的青苔在水中犹如罗网,衰老时呈黄绿色棉絮状浮在水面,鱼苗钻入其中,便会被缠裹,难于游出而被网死。青苔吸收养分能力也很强。能使池水变瘦,严重影响鱼类所需浮游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影响天然饵料供鱼类食用。2.水网藻为绿藻的一种,可在水中生长结成网袋,对鱼类的危害性比青苔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6.
夏季是鱼类生长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池塘养殖鱼类稳产高产,应做好以下管理技术工作。一、要加强饲喂夏季水温较高,一般20—28℃,特别是25—28℃之间时,鱼类生长最快,饲料效率最高。一般精饲料投喂3次,以投下后半小时吃完为适度,青饲料每天投喂1—2次以当天吃完为适度,鲜活贝料(破壳)每天投喂一次,以下次投喂前吃完为适度。投饵量还要根据天气、水质情况灵活掌握,如天气晴朗,水质清爽,水中溶氧量高,鱼类摄食旺盛应  相似文献   

17.
巧治狐臭     
徐坤 《农家科技》2007,(10):50-50
<正>1.取一块生姜,切片搽患处,每日1至2次。2.取山药适量,切片搽患处,每日1至2次。3.取密陀僧、枯矾粉适量搽于患处。4.取滑石、陈石灰各30克,研成细末后搽于患处,每日1次。5.取500毫升西红柿汁放于浴盆中,将患处浸泡水中15分钟左右,每星期两次,连续数星期即可见效。  相似文献   

18.
早春是孵化育雏饲养早春鹅的旺季,如能科学饲养,到"端午"节前,平均每只鹅可长到1.5~3.5千克。其具体做法如下: 1.开食关小鹅爱吃菜叶类的青饲料,如苦卖菜、莴苣叶等,刚出壳的小鹅,把经过水浸泡的碎米和切成丝状的青菜,充分混合,诱鹅采食。经过2天,小鹅一般能吃到6~7成饱,之后每隔2~3小时喂1次,晚上9~10时再喂1次,3天后,小鹅体内卵黄逐渐被吸收,羽毛紧贴,体重比原来略有减轻,但此时小鹅的食欲、消化能力却大大增强,这时应逐日增加饲料量,每日可喂7~8次,每次采食半小时。  相似文献   

19.
1.炒米面取小米面一碗,放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食用时将适量炒米面加开水调成糊状,用红糖调味,稍冷后服下,每日2~3次。炒米面具有吸附肠腔腐败物质的作用,故有去毒止泻的功效。2.煮苹果取苹果1只,连皮带核切成小块,置水中煮3~6分钟,待温后食用,每日2~3次,每次30~50克。生  相似文献   

20.
一、夏季鱼池肥料变化的特点 1、池水氮元素含量增加 6~8月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由于大量投喂饲料,鱼类排泄物和残饵增多,此时水温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快。池塘中鱼类排泄物、生物尸体、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含氮物质。根据我们测定,池水有效氮含量通常高达0.5~2.0毫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