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源性H2S在诸多方面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性作用,本研究通过预试验确定了外源性H2S的给药时间和剂量,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P组)、低剂量组(LP组,7 μmol/kg NaHS)、中剂量组(MP组,14 μmol/kg NaHS)、高剂量组(GP组,28 μmol/kg NaHS)。在盐酸氯胺酮麻醉前20 min,3个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7、14、28 μmol/kg NaHS,观察外源性H2S对大鼠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等生理指标的干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剂量组体温和血氧饱和度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心率和血压均显著降低(P<0.05),但呼吸频率呈先减慢后加快趋势,且这些变化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本次试验旨在探究不同体积布比卡因用于犬硬膜外麻醉对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影响,比较盲扎与神经刺激器引导犬硬膜外麻醉的成功率。试验分为6个试验组,BL组(3组)利用解剖结构定位并进行硬膜外麻醉,S组(3组)利用神经刺激器引导进行硬膜外麻醉。注射药物后持续监测犬的体征变化、感觉阻滞(Sensory blockade,SB)、运动阻滞程度(Motor blockade,MB)等指标,直至犬完全恢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0.5%布比卡因进行犬硬膜外麻醉产生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和阻滞程度随药物体积增加(0.1 mL/kg·bw、0.2 mL/kg·bw、0.4 mL/kg·bw)而增加。盲扎法与神经刺激器法对硬膜外麻醉的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静脉注射丙泊酚复合利多卡因对犬手术镇痛作用,继而探索出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犬的可行性。本试验共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硬膜外利多卡因为Ⅰ组(丙泊酚麻醉诱导量6mg/kg体重,维持剂量0.4 mg/kg/min,麻醉稳定后,硬膜外注射6mg/kg体重的利多卡因);静脉连续输注丙泊酚为Ⅱ组(丙泊酚诱导麻醉6mg/kg体重,麻醉维持剂量0.71±0.6mg/kg/min),进行腹腔探查术,评价麻醉犬的镇痛效果及疼痛指标。结果显示,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较好,疼痛指标变化幅度小,麻醉时间适宜,可以完成腹部手术,未见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硫化氢(H_2S)增强牧草抗NaCl胁迫的能力及剂量效应,筛选适宜的喷施浓度。以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为材料,采用水培的方法,用H_2S供体硫氢化钠(NaHS)处理NaCl胁迫下的草木樨幼苗,研分析H_2S对NaCl胁迫下草木樨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H_2S对NaCl胁迫下草木樨幼苗的缓解效应机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NaHS处理提高了NaCl胁迫下草木樨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降低了叶片相对电导率;缓解了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促进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不同浓度NaHS处理对缓解草木樨的NaCl盐胁迫效果差异显著(P0.05),随浓度的增加,各指标均显示出一定的剂量效应,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比较不同浓度NaHS处理后草木樨的生理及酶活性响应,0.1mmol·L-1的NaHS处理对NaCl胁迫的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犬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分析和评估不同剂量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犬的镇痛效果,试验选择健康中华田园犬9只,分为空白组、低剂量(利多卡因,2 mg/kg)组、高剂量(利多卡因,4 mg/kg)组,按体重以适量丙泊酚进行诱导麻醉,于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并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通过其对痛觉刺激的反应和生理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来评估麻醉效果,最终确定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剂量。结果表明:麻醉5 min后高剂量组犬的体温显著低于低剂量组和空白组(P0.05);麻醉后25~45 min,高剂量组犬的呼吸频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空白组(P0.05)。低剂量组犬麻醉5分钟时,对前肢痛觉刺激后心率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0.05),而此时对后肢进行痛觉刺激发现,刺激前后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至麻醉20分钟时,后肢痛觉刺激后心率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犬麻醉10分钟时,前肢痛觉刺激后心率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0.05),而此时对犬的后肢进行痛觉刺激犬的心率与刺激前无显著变化(P0.05);麻醉45分钟时,对后肢进行痛觉刺激后心率较刺激前显著升高(P0.05),表明高剂量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对犬后肢的痛觉反射有一定影响,且该影响能维持一定时间。高剂量组犬的后肢痛觉刺激前后心率变化不显著的持续时间要长于低剂量组,而低剂量组长于空白组。三组犬的前肢在麻醉过程中均有痛觉反射,低剂量组后肢在第20分钟开始出现痛觉反射,而高剂量组犬的后肢于麻醉后第40分钟出现痛觉反射。说明4 mg/kg利多卡因进行硬膜外麻醉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可用于犬后肢外科手术中疼痛管理。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舒泰麻醉对大鼠脑内源性H_2S含量及其合成酶CBS的影响,借以探讨内源性硫化氢及其合成酶CBS与麻醉之间的关系。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翻正反射消失组(Z1组)和翻正反射恢复组(Z2组)。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取脑,使用亚甲蓝染色法和WesternBlot检测各脑区内源性H_2S含量及CBS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Z1组脑干和海马内H_2S含量较C组均显著降低,且脑干和海马内CBS蛋白表达量较C组显著降低,而丘脑内CBS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Z2组脑干内H_2S含量较C组显著降低,而丘脑内CBS蛋白表达量较C组显著升高,且海马内H_2S含量与CBS蛋白表达量较其他四个脑区均显著升高(P0.05)。综合实验结果表明,舒泰与脑中内源性H_2S及CBS的生成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8条犬通过自身循环对照试验,观察了犬醒宝、苯噁唑对犬眠宝麻醉犬的催醒作用。结果显示,犬醒宝在肌肉注射犬眠宝0.02 mL/kg体重后20 min肌肉注射0.02 mL/kg体重进行复苏,平均唤醒时间为1.6 min±0.7min,平均自主站立行走时间为3.1 min±1.2 min;肌肉注射犬眠宝0.02 mL/kg体重麻醉后应用1%苯噁唑0.04 mL/kg体重进行复苏,平均唤醒时间为6.6 min±2.1 min,平均自主站立行走时间为8.3 min±1.9 min。犬醒宝复苏组与1%苯噁唑复苏组比较,催醒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且犬醒宝应用于犬眠宝的复苏具有用量小,复苏迅速安全,无复睡现象,可用于犬眠宝的临床麻醉复苏。  相似文献   

8.
犬醒宝与苯嗯唑对犬眠宝催醒效果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8条犬通过自身循环对照试验,观察了犬醒宝、苯噁唑对犬眠宝麻醉犬的催醒作用.结果显示,犬醒宝在肌肉注射犬眠宝0.02 mL/kg体重后20 min肌肉注射0.02 mL/kg体重进行复苏,平均唤醒时间为1.6 min±0.7min,平均自主站立行走时间为3.1 min±1.2 min;肌肉注射犬眠宝0.02 mL/kg体重麻醉后应用1%苯噁唑0.04 mL/kg体重进行复苏,平均唤醒时间为6.6 min±2.1 min,平均自主站立行走时间为8.3 min±1.9 min.犬醒宝复苏组与1%苯噁唑复苏组比较,催醒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且犬醒宝应用于犬眠宝的复苏具有用量小,复苏迅速安全,无复睡现象,可用于犬眠宝的临床麻醉复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丙泊酚静脉复合静脉注射麻醉方式对接受生理性去势手术犬的镇痛效果,试验将20只临床健康犬随机分为单一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DP组)、利多卡因-丙泊酚组(LP组)和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丙泊酚组(DLP组),均以0.25 mg/(kg·min)的剂量静脉注射丙泊酚用于基础麻醉,然后分别经另一静脉通道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对照)、右美托咪定[0.5μg/(kg·h)]、利多卡因[100μg/(kg·min)]、右美托咪定[0.5μg/(kg·h)]+利多卡因[100μg/(kg·min)],用于犬的维持麻醉。所有犬只均给予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1.0μg/kg)和利多卡因(1.5 mg/kg)作为麻醉前用药,并以丙泊酚诱导和辅助机械通气。根据心率、血压变化及犬的表现来调整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并麻醉维持至手术结束。记录犬麻醉前后血液学指标变化和苏醒时间,根据格拉斯哥综合疼痛评分系统(GCMPS)评价犬术后的疼痛反应,对于观察期第4小时得分大于9的犬需额外给予曲马多镇痛。结果表明:给予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后,犬只诱导麻醉和插管过程顺畅,可以平稳进入麻醉维持阶段,期间犬的心率稳步下降。在监测的各个时相点,随着手术刺激强度的增加,DLP组犬只的心率和血压变化较为平稳,均在临床接受范围内。维持麻醉所需的丙泊酚用量[(0.23±0.03)mg/(kg·min)]也明显减少,与其他组差异显著(P0.05)。麻醉前后,P组犬只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二氧化碳分压变化显著(P0.05),其他组血液学指标的整体变化不显著(P0.05)。虽然DLP组犬的苏醒期延长,但苏醒过程较为平稳。此外,DLP组术后的平均疼痛评分均低于其他组,需要额外给予镇痛剂的比例也更少(P0.05)。说明右美托咪定、利多卡因联合用于持续静脉注射可以为丙泊酚静脉平衡麻醉提供安全、稳定的效果,减少丙泊酚的麻醉用量和术后止痛药的使用,适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小异氟烷麻醉的不良反应,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探讨了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复合静脉输注对异氟烷麻醉效果的影响。将12只临床健康的小型成年犬随机分为单一异氟烷(13mL/L)维持麻醉组(ISO)和右美托咪定(每小时2μg/kg静脉输注)-利多卡因(每小时50μg/kg静脉输注)-异氟烷(7.5mL/L)复合维持麻醉组(LDI)。两组犬均采用相同的麻醉前处理并辅助机械通气,麻醉维持时间1h,并监测和记录各项麻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ISO组相比,复合麻醉组犬只能更快地进入麻醉稳定期(P0.01),镇静、镇痛和肌松效果更好(P0.05),恢复苏醒的时间也更短(P0.01);期间动物心率明显降低(P0.01),但血压和血气离子浓度变化相对稳定。此外,心脏出现的代偿性扩张(P0.05)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并未明显影响心脏的收缩和射血功能,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结果表明,盐酸右美托咪定和利多卡因复合用药可减少异氟烷的使用浓度,提供稳定的麻醉效果,动物的苏醒质量更佳,可以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连续输注丙泊酚配合硬膜外麻醉,研究其对犬的麻醉效果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选用成年杂种犬12只,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阻滞为Ⅰ组(丙泊酚诱导量6 mg/kg体重,镇静维持剂量0.35±0.4 mg/kg体重·min,向硬膜外腔注射6 mg/kg体重的利多卡因);静脉连续输注丙泊酚为Ⅱ组(丙泊酚诱导麻醉6 mg/kg体重,麻醉维持剂量0.71±0.6 mg/kg体重·min).评价犬的麻醉效果和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单纯连续丙泊酚组镇痛、镇静和肌松效果良好,但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较大.丙泊酚配合硬膜外麻醉镇痛、肌松和镇静效果良好,对呼吸系统影响较小.连续注射丙泊酚配合硬膜外对犬进行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效果良好,对呼吸系统影响较小,苏醒较快,未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妥拉苏林对静松灵及保定宁诱导的中枢抑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只犬经25次实验,初步探讨了妥拉苏林(tolazoline)对静松灵及保定宁的拮抗效应。结果表明,妥拉苏林(静注5 mg/kg)可使静松灵和保定宁麻醉犬的平均起立时间(从静注拮抗剂到自行起立行走的时间),分别由对照组的27.4(肌注静松灵1.5mg/kg)、67.4(肌注静松灵2.0mg/kg)及48.3分钟(肌注保定宁2.5mg/kg),缩短为12.5、17.6和9.5分钟(P<0.05),从而提示妥拉苏林对静松灵或保定宁麻醉犬具有催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稀释度1:5(2 g/L),犬异丙酚(4.25±0.5)mg/kg单次注射,麻醉维持剂量为0.4 mg/kg/分钟静脉输注,维持时闻为60 min.于麻醉前和麻醉后5、15、45、75、120 min分别采血离心,测定血清中丙二醛、一氧化氮、活性氧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结果表明异丙酚麻醉对犬机体抗氧化能力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麻醉方法对犬剖腹产手术的应激效果及仔犬的生活容态。本试验采用846合剂全身麻醉、普鲁卡因硬膜外腔麻醉及846合剂与普鲁卡因联合麻醉对怀孕期满的犬进行剖腹产手术,在剖腹产手术的麻醉前(T1)、切开腹壁(T2)、手术30min(T3)、手术完(T4)、术后24h(T5)、术后48h(T6)进行静脉采血,检测血浆皮质酮和血糖含量,比较术后幼犬平均日增重及生活容态。结果表明:846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血浆皮质醇质量浓度在T26这5个时期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和联合麻醉组(P<0.05),联合麻醉组仅在T3时血浆皮质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846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血糖质量浓度在T26这5个时期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和联合麻醉组(P<0.05),联合麻醉组仅在T3时血浆皮质醇质量浓度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846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血糖质量浓度在T26时期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及联合麻醉组(P<0.05),联合麻醉组仅在T36时期均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及联合麻醉组(P<0.05),联合麻醉组仅在T34时期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联合麻醉组中的幼犬增重、生活容态与自然分娩时幼犬最接近,846麻醉组效果较差,硬膜外麻醉组效果最差。本研究证明846合剂与普鲁卡因硬膜外腔联合麻醉方法能够更有效缓解犬剖腹产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取12月龄~15月龄本地犬30只,于犬颈部肌内注射右美托咪定(45μg/kg)和咪达唑仑(0.25mg/kg)。在复合麻醉前和注药后5、10、20、30、40、50、60 min时监测体温(T)、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等生理指标以及镇痛、镇静和肌松等要素,并比较单纯麻醉和麻醉后手术过程中具体的麻醉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麻醉组和手术组各监测指标的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麻醉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除SPO2以外,其他指标直至监测结束时,仍低于0min基础值。手术组与麻醉组进行T比较,发现在复合用药后40、50、60min两组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两组HR在50min和60min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RR在60min存在差异显著(P0.05),SPO2在整个麻醉过程中不低于97%。血压在给药后5min迅速升高,之后逐渐降低,在整个过程中SBP、DBP、MAP均高于基础值,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犬颈部肌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可顺利完成胃切开和绝育术等常见手术,有效抑制手术刺激。  相似文献   

16.
安氟醚-846复合麻醉对犬肝肾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安氟醚-846复合麻醉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对未见肝肾功能异常的12头犬进行麻醉研究。试验犬被随机分为安氟醚-846组(5头,6.04±2.53kg,5.20±3.49岁)和846单独麻醉组(7头,7.19±1.30kg,1.59±2.18岁)。并麻醉前后采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AST、ALT、ALP、TP、GLB、ALB、A/G(ALB/GLB)、BUN、CREA、GLU。结果显示,安氟醚-846复合麻醉组犬的各个生化指标在麻醉前后虽有所变化,但它们的变化都在正常的参考值内且麻醉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安氟醚-846复合麻醉适合于犬的常规外科手术,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喂不同水平乳酸菌对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及发酵粪中氨气(NH_3)、硫化氢(H_2S)浓度的影响。选取60周龄京红蛋鸡3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在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的条件下分别添喂0、50、100、150 mg/kg乳酸菌。结果表明:试验Ⅲ组平均日产蛋重、平均蛋重、产蛋率和商品蛋合格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17.23%、1.07%、15.07%和1.21%(P0.01),料蛋比较对照组降低了14.46%(P0.01);试验Ⅱ组蛋黄重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Ⅲ组蛋壳重量较对照组提高了14.56%(P0.01);试验Ⅲ组粪便含水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39%(P0.01),试验Ⅲ组发酵粪中NH_3和H_2S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8.76%和20.17%(P0.01)。综上所述,在蛋鸡产蛋后期日粮中添喂150 mg/kg乳酸菌可以明显提高其产蛋性能,改善蛋品质,降低发酵粪中NH_3和H_2S浓度。  相似文献   

18.
复方噻胺酮对犬麻醉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方法60只犬,多为实验用杂种犬,另一部分是需要麻醉的门诊病例。分为3个剂量组:①5.0 mg/kg组:公犬11只,母犬17只,6月龄以上;②7.5 mg/kg组:公犬10只,母犬6只,其中1月龄小犬6只(4♂,2♀);6月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速眠新Ⅱ与舒泰复合麻醉剂对比格犬的麻醉效果,选用健康比格犬20只,用速眠新Ⅱ(0.6mg/kg)与舒泰(0.75mg/kg)混合肌注诱导麻醉,30min后给予该混合制剂静脉维持麻醉(每小时速眠新Ⅱ0.2mg/kg,舒泰0.3mg/kg),随麻醉时间延长逐渐减量。结果显示,速眠新Ⅱ与舒泰复合麻醉剂,诱导麻醉迅速,维持麻醉效果安全、稳定,镇痛及肌松等效果良好,麻醉期间能保证动物的正常心肺功能。试验表明该复合麻醉剂是一种理想的麻醉剂,能满足各种外科手术操作需求。  相似文献   

20.
《饲料工业》2017,(4):44-49
试验选用分子筛XF-4作为吸附剂,对冬季奶牛圈舍中CO_2、CH_4、NH_3和H_2S进行吸附试验。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测风机口排出的CO_2、CH_4、NH_3和H_2S浓度,悬挂吸附剂的为试验组,不悬挂吸附剂的为初始组。两者之差即为吸附剂XF-4的吸附浓度,根据实际测得的气温、气压、风速,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导出公式,将ppm换算为mg/m3。当试验组浓度与初始浓度无差异性时停止试验。结果表明:1 kg吸附剂XF-4春季吸附CO_2 73.21 g、CH_4 10.06 g、NH_3 1.52 g、H_2S 2.05 g;夏季吸附CO_2 70.47 g、CH_4 9.23 g、NH_3 1.67 g、H_2S 2.13 g;秋季吸附CO_2 78.75 g、CH_4 10.97 g、NH_3 2.05 g、H_2S1.86 g;冬季吸附CO_2 85.95 g、CH_4 12.36 g、NH_3 2.87 g、H_2S 1.88 g。CO_2、CH_4和NH_3吸附重量与温度负相关性显著(P0.05),CO_2、CH_4吸附重量与湿度正相关性极显著(P0.01),NH_3吸附重量与湿度正相关性显著(P0.05),与气体初始浓度正相关性显著(P0.05);H_2S吸附重量与湿度负相关性显著(P0.05),与温度正相关性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