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6,(3):117-120
研究左旋咪唑配合灭活H5N1禽流感病毒(IAIV)口服免疫对鸡免疫反应和生长性能的影响。用左旋咪唑配合灭活H5N1禽流感病毒口服免疫雏鸡后,通过检测口腔、肠道和呼吸道中特异性Ig A、血清中特异性Ig G和HI抗体水平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价,通过称重、检测空肠绒毛长度来评价生长性能。左旋咪唑配合灭活禽流感病毒口服免疫雏鸡后,口腔棉拭子、肠道和气管涮洗液中特异性Ig A水平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单独口服IAIV;左旋咪唑配合灭活禽流感病毒口服免疫雏鸡后,体重没有变化。本研究表明,左旋咪唑配合灭活H5N1禽流感病毒口服免疫雏鸡,不仅能刺激局部的黏膜免疫应答,还能诱导全身免疫应答反应,对鸡的生长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运用牛磺脱氧胆酸钠和CpG DNA配合鸭源禽流感H9N2灭活病毒滴鼻免疫雏鸭,通过检测鸭呼吸道各组织中IgA和IgG抗体分泌细胞面积的变化对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应用牛磺脱氧胆酸钠和CpG DNA配合H9N2灭活病毒鼻腔免疫后3、5和7周,鼻腔、气管和气管叉组织中的IgA和IgG分泌细胞面积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高于单独H9N2灭活病毒免疫后的水平;应用CpG DNA配合H9N2灭活病毒鼻腔免疫后鼻腔和气管组织中IgA和IgG分泌细胞的面积有部分提高(P<0.05);而单独运用H9N2灭活病毒鼻腔免疫后IgA和IgG分泌细胞面积同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牛磺脱氧胆酸钠和CpG DNA的配合下,禽流感H9N2灭活病毒鼻腔免疫能够提高雏鸭呼吸道组织中IgA分泌细胞和IgG分泌细胞的面积,有效地增强呼吸道局部的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3.
许玮  杨倩 《中国兽医学报》2012,32(4):552-555,569
通过禽流感灭活抗原配合黏膜免疫佐剂鼻腔免疫乳鸽,研究鸽呼吸道各段抗体分泌细胞的分布和数量。结果显示,首免后第3、5周,应用CpG免疫后肺IgG分泌细胞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首免后第5,7周,应用CpG免疫后肺IgA分泌细胞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首免后第3、5、7周,应用灭活禽流感抗原免疫后,鸽呼吸道各部位IgG分泌细胞和IgA分泌细胞面积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应用禽流感抗原配合CpG和胆酸钠免疫后鸽呼吸道各部位单位面积中IgA分泌细胞和IgG分泌细胞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果表明,灭活禽流感抗原配合黏膜免疫佐剂通过鼻腔免疫能够提高呼吸道中IgA分泌细胞和IgG分泌细胞的面积,增强局部呼吸道体液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寡果糖对人源菌群仔猪肠道中IgA和IgG分泌细胞的影响。通过无菌剖腹产获取15头无特定病原菌(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仔猪,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为SPF组,经口灌服磷酸钠缓冲液(内含10%甘油)以示对照;第二组为人源菌群(human flora-associated,HFA)组,经口服途径接种人源菌群;第三组为寡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s,FOS)组,口服途径接种人源菌群且灌喂寡果糖。仔猪饲养于屏障系统内,无菌条件下人工哺育45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仔猪小肠和结肠的固有层中均分布有IgA和IgG分泌细胞。(2)IgA和IgG分泌细胞在十二指肠中分布最多,随着肠段的向后推移IgA和IgG分泌细胞数量有逐渐下降趋势。(3)HFA组和FOS组IgA分泌细胞数量在回肠显著高于SPF组(P<0.01);十二指肠中HFA组IgG分泌细胞数量显著高于SPF组(P<0.01)。(4)FOS组IgA分泌细胞数量在空肠显著高于HFA组外(P<0.05),其他肠段总体上低于HFA组,但差异不显著。本结果提示给新生仔猪接种人源菌群能促进仔猪肠道中IgA和IgG分泌细胞的发育,而寡果糖使肠道IgA和IgG分泌细胞数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断奶仔猪胃肠道中IgA和IgG分泌细胞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旨在探讨IgA和IgG分泌细胞在断奶仔猪胃肠道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和规律。选取8头断奶24 d的仔猪,采集胃底部、胃体部、胃幽门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组织样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肠道中IgA和IgG分泌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IgA和IgG分泌细胞在胃肠道中具有类似的分布特点和规律,即2种分泌细胞主要分布在黏膜固有层中,其数量沿着胃肠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IgA和IgG分泌细胞在胃幽门部和小肠分布最多。结果表明仔猪的胃幽门部和小肠前段可能是发挥黏膜免疫反应和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位点。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切断呼吸道传播途径能有效的防御口蹄疫。本研究应用O型口蹄疫灭活病毒配合枯草芽胞杆菌通过喷鼻气雾免疫牛来探讨对牛呼吸道黏膜免疫应答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后牛鼻黏膜与肺内支气管黏膜中的IgA分泌细胞的数量极显著增多(P0.01),而常规口蹄疫灭活苗对IgA分泌细胞数量的影响不大(P0.05);同时,ELISA结果显示鼻、气管、肺和肺内支气管中IL-12、TNF-α水平均极显著增加(P0.01),尤其是在气管和肺内支气管中最为明显,但IL-6无明显差异(P0.05)。从免疫第3天开始牛鼻液、唾液中口蹄疫特异性抗体SIgA以及血清中O型口蹄疫病毒特异性抗体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且维持至3个月。本研究结果表明O型口蹄疫灭活病毒配合枯草芽胞杆菌喷鼻后可刺激牛呼吸道局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还可诱导全身系统免疫应答,本研究为口蹄疫灭活病毒鼻腔免疫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联合免疫母鸡后的子代雏鸡免疫器官的免疫学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混合感染CIAV、IBDV雏鸡免疫器官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在27日龄内明显未免疫对照组、联合免疫组和联合免疫攻毒组,表明感染CIAV、IBDV的雏鸡全身免疫功能显著下降,CAI-IBD联合免疫母鸡后,子代雏鸡T细胞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在27日龄内,较未免疫对照组明显增加,表明CIA-IBD联合免疫母鸡可使子代雏鸡免疫器官的免疫功能增强,能抵御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8.
雏鸡在新城疫La Sota系冻干苗进行口腔免疫时,分别按0.125,0.250,0.500 g/mL 3个剂量灌服芪蓝四君子汤1 mL,连续10 d。于20,40,60日龄时剖杀摘取各段肠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十二指肠、空肠、Peyer's斑单位面积IgA分泌细胞的变化,同时通过ELISA方法测定空肠中SIgA的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芪蓝四君子汤能显著提高雏鸡小肠IgA分泌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及空肠SIgA抗体水平,揭示芪蓝四君子汤能提高新城疫的免疫原性,增强雏鸡的黏膜免疫力,是有效的口服佐剂。  相似文献   

9.
几种黏膜免疫佐剂对鸡小肠IgA分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分别在新城疫Ⅳ系弱毒苗中添加黏膜免疫佐剂乳酸杆菌、CpG DNA、重组IL-2、氟化钠和大豆黄酮,经口免疫鸡后,研究十二指肠、空肠、Peyer’s斑单位面积IgA分泌细胞的变化。首先提纯鸡IgA和制备兔抗鸡IgA血清,然后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显示鸡小肠IgA分泌细胞。结果表明,在免疫后第3周、第5周乳酸杆菌组比新城疫组(ND)极显著增加各段小肠IgA分泌细胞的数量(P〈0.01);CpGDNA、重组IL-2和大豆黄酮在整个免疫期内均明显增加鸡小肠黏膜局部IgA分泌细胞数量;NaF对鸡体黏膜局部IgA分泌细胞数量无明显增加。结果表明乳酸杆菌、CpGDNA、重组IL-2和大豆黄酮是有效的口服黏膜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应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法系统地研究了雏鸡饲喂益生素后,其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发现雏鸡应用益生素后,法氏囊和脾脏IgG、IgM、IgA生成细胞数量均比未饲喂益生素的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IgM、IgA生成细胞数量于饲喂益生素后7 d达到峰值,IgG生成细胞数量于饲喂益生素后10 d达到峰值.表明益生素能够增强雏鸡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免疫增强剂对IBD疫苗免疫雏鸡局部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将免疫增强剂“禽福”和“Inmunair”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中等毒力活疫苗配合使用,检测免疫雏鸡哈德尔氏腺和盲肠扁桃体T细胞及IgA、IgM和IgG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应用免疫增强剂IBD疫苗免疫雏鸡上述局部免疫组织及四种局部体液的相应各项免疫检测指标均较IBD疫苗单独免疫雏鸡不同程度地增高,表明免疫增强剂与疫苗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疫苗免疫雏鸡眼部、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黏膜免疫功能;而IBD强毒攻击后,疫苗单独免疫雏鸡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应用免疫增强剂的疫苗免疫雏鸡,同时。后者对IBD强毒攻击的有效抵抗力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6,(2):353-356
为研究黏膜免疫重要效应分子IgA和IgG的分泌细胞在双峰驼眼结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的方法对两类细胞的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IgA分泌细胞主要沿着结膜上皮下浅层固有层呈弥散性分布,在腺体周围、圆顶区和滤泡间区仅有零星分布;IgG分泌细胞的分布特征与IgA分泌细胞相似,但浅层固有层中IgA分泌细胞的数量多于IgG分泌细胞数量。结果表明,在结膜免疫中IgA分泌细胞占优势,而IgG分泌细胞的存在提示IgG不仅参与全身性体液免疫也有可能参与局部免疫。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鸭瘟弱毒苗诱导鸭局部黏膜和系统免疫中抗体发生的规律,将鸭瘟病毒Cha株弱毒苗皮下注射免疫20日龄樱桃谷鸭后60 d内定时随机剖杀5只鸭,采集血清、胆汁、气管和消化道(食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分泌液,应用间接ELISA检测抗DPV的IgA、IgM和IgG滴度(以Log10表示).结果表明:①血清:抗体滴度由高到低为IgG、IgM和IgA,相应的检测到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6~60,3~15,12~36 d.②胆汁:抗体滴度由高到低为IgA、IgG和IgM,相应的检测到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9~21,15~27,3~12 d.③分泌液:气管和消化道分泌液中抗体滴度由高到低均为IgA、IgM和IgG,其中IgA抗体滴度由高到低为十二指肠、食道、气管、空肠、盲肠、回肠和直肠,相应的检测到IgA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3~60,9~60,3~60,9~60,12~60,12~27,6~36d;IgM由高到低为气管、食道、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直肠和回肠,相应的检测到IgM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3~12,6~15,3~12,6~12,9~12,6~9,6~9 d;IgG由高到低为食道、十二指肠、气管、空肠、盲肠、直肠和回肠,相应的检测到IgG的时间段分别为免疫后9~36,12~27,6~36,9~36,12~36,9~21,15~21 d.综上,鸭瘟弱毒疫苗皮下免疫鸭后,IgM和IgG分别是系统免疫中体液免疫的先锋抗体和主要抗体;IgA是气管、消化道和胆汁中的主要抗体.  相似文献   

14.
给10头8周龄仔猪经口感染猪流行性腹泻肠管毒,于感染后5、15、25、35和45d各扑杀2头,采取胃及各段肠管标本,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间接法)检查胃肠粘膜固有层中IgA、IgM和IgG产生细胞数;收集血液及胃、各段肠管分泌液,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IgA、IgM和IgG含量。结果:实验猪感染后第15d,空肠下段、回肠和回盲口处粘膜固有层中IgA和IgM产生细胞明显增多,肠管分泌液中IgA含量与IgA产生细胞数呈正相关,肠道局部免疫反应的高峰比全身性(系统性)免疫出现得早,且周期短。本试验提示,肠道粘膜积极参与了该病的免疫过程;胃肠道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免疫反应的主要部位在空肠下段、回肠和回盲目;参与胃肠道免疫反应的免疫球蛋白产生细胞主要是IgA和IgM产生细胞。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贫血疫苗免疫母鸡后子代雏鸡的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学新技术对鸡传染性贫血(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及局部体液的免疫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及免疫器官组织的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以及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的IgA、IgM、IgG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CIA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全身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CIAV强毒攻击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其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及局部体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  相似文献   

16.
雏鸡1日龄感染鸡贫血病毒(CAV),8日龄接种Lasota疫苗,以未感染免疫雏鸡为对照,于免疫后7、14、28d检测其哈德尔腺和盲肠扁桃体T细胞及IgG^ 、IgM^ 、Ig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G、IgM、IgA含量以及泪液、胆汁HI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感染CAV雏鸡接种ND疫苗免疫后哈德尔腺、盲肠扁桃体的T细胞和IgG^ 、IgM^ 、Ig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以及泪液、胆汁HI抗体滴度,均较未感染免疫雏鸡明显减少。表明眼部、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粘膜免疫防御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45-1548
为了研究肠炎沙门菌(SE)对TLR4信号通路调节雏鸡空肠和回肠组织中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的影响,本试验以7日龄海兰褐雏鸡的空肠和回肠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口服SE的方式感染雏鸡,于感染后的1,3,7和14d,检测雏鸡的空肠和回肠组织中TLR4信号通路下游因子MyD88、TRAF6、NF-B和pIgR mRNA表达。结果表明:雏鸡感染SE后,TLR4信号通路被激活,且空肠、回肠组织中pIgR mRNA的表达量升高(P<0.01),同时上调空肠和回肠组织中pIgR的蛋白水平。证实SE能够激活空肠和回肠黏膜细胞表面的TLR4信号通路并上调pIgR的表达,进而增强雏鸡的肠黏膜免疫。  相似文献   

18.
本项目应用现代免疫学新技术对鸡传染性贫血病(CIA)-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联合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法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的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以及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的IgA、IgM、IgG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CIA-IBD疫苗联合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免疫器官组织和局部体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CIA-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CIAV-IBDV强毒攻击后,未免疫的子代雏鸡,其外周血液,免疫器官组织和局部体液的各项免疫学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攻毒的子代雏鸡,这与未免疫雏鸡缺乏特异性抗体,强毒攻击后,雏鸡免疫器官组织广泛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雏鸡1日龄感染鸡贫血病毒,8日龄接种Lasota疫苗,以未感染免疫雏鸡为对照,于免疫后7、14、28d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在凝抑制抗体(HI)滴度;胸腺、法氏囊、脾脏T细胞、IgG^ 、IgM^ 、IgA^ ,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及T、B细胞增殖反应;胸腺、脾脏细胞因子IL-2、IFN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感染CAV雏鸡Lasota疫苗免疫后,其血清IgG、IgM、IgA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减少,HI抗体滴度降低;胸腺、法氏囊、脾脏T细胞、抗体生成细胞数量降低及T、B细胞增殖反应减弱,胸腺、脾脏IL-2及TNF诱生活性降低,表明其细胞免疫和体流免疫功能以及细胞因子免疫调节作用均未感染免疫雏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和间接ELISE法对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IBD疫苗免疫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和IgG、IgM、Ig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表明IBD疫苗免疫母鸡后,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株攻击子代雏鸡后,未免疫子代雏鸡外周血液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这与IBDV感染雏鸡后,其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严重损害,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