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最近几年,市场对猪肉及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所以饲养者更多的加入到猪只的饲养行列中.在实际的临床生产中,会因为许多不同的原因而导致猪群的各类疾病频发,其中呼吸道疾病是比较常见而且多发的,所以在猪只的饲养过程中应该掌握相应的防控呼吸道疾病的方法.本文主要叙述猪群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特点以及综合的防控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随着猪只饲养规模的扩大,猪群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而且通常发生的呼吸道疾病都是一类病原而引发,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实际生产中多见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饲养管理的方式以及传染性病原的流行等原因。如果生产中不能给予合理及时的防治措施,会给养猪业造成比较大的危害,并且给饲养者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1疾病的流行猪群流行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原因是多种的,而且经常是并发而引起的。临床生产中常见病毒有猪繁殖和呼吸综合  相似文献   

3.
猪呼吸道疾病是一直困扰猪场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的问题。工厂化猪场高密度的饲养方式,数量庞大的猪群连续在同一空间饲养,加上猪只频繁周转,常常引起猪应激反应增加,使猪只机体抵抗力下降。高密度的猪群造成猪舍小气候环境恶劣,空气混浊、刺激性气味增大,刺激猪的上呼吸道黏膜,猪易感染或激发呼吸道疾病,造成猪只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死亡率上升,推迟上市时间以及管理上恶性循环等严重的经济损失。工厂化猪场减少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非洲猪瘟的暴发给我国养猪业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重视非洲猪瘟防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他疫病对养猪生产的影响。目前,我国养猪业蓬勃发展,饲养生产的经济利润可观,保障猪群健康,尤其是保育猪群的健康状况对饲养生产非常重要。现阶段的养猪生产中,保育猪主要会受断奶的刺激、消化机能转变、饲养环境的变化,疾病的干扰以及母源抗体等的应激,所以在生产中保育猪很容易发生猪瘟等传染性疾病。本文主要介绍暴发非洲猪瘟的情况下,如果对保育猪群开展疫病防控工作,以确保饲养者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几年,我国猪只的饲养模式大多都是规模化、集约化,尽量在有限的空间内,采用工厂化的饲养方式尽可能多的饲养猪只,从而得到较大的收益。据报道,经过高度选育的猪群,对疾病特异和非特异抵抗的免疫记忆逐代降低,饲养空间小,而饲养密度又比较大,都会降低猪群的抵抗力,如果传染病暴发流行在猪群中,会给饲养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1被采样猪只饲养场中的采样主要对象是公猪和后备母猪,尤其是种公猪,而后备母猪是饲养场的源头,公猪和  相似文献   

6.
猪呼吸道疾病春季气候多变,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猪只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本身抵抗力下降,如果饲养环境差,免疫工作不到位,饲养密度高,不注意气候变化,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气体浓度过大、仔猪断奶、转群、运输以及饲料突变等极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该病流行广、危害大、控制难,使猪生长速度减缓,饲料报酬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升高,由此给猪场造成重大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因此,春季应重点做好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早春季节谨防两种猪呼吸道疾病因早春季节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猪群又受到饲养管理、疫苗免疫等多方面应激,故此时猪群呼吸道疾病高发,造成猪只生产力下降、死淘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几年,我国养猪业逐渐朝着规模化饲养模式发展,因为气候异常等因素,导致呼吸道疾病频频的出现。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养猪场这种情况比较严重,直接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1流行特点一般猪场的猪只感染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很多,应重视猪群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本病无季节性,全年都能够发生,但是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6个养猪场中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情况,了解呼吸道疫病在猪养殖中发生的原因和防控方法。调查结果显示,产生该项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猪群之间疾病的传染以及生长环境所导致的。因此,养殖人员要改变其原有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模式,注重猪群在生长过程中的疫病情况,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10.
50春夏之交季节呼吸道疾病的防控对策春夏之交天气多变,昼夜温差较大,如果饲养环境较差、饲养密度过高,猪群易患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和混合感染等呼吸道疾病,如诊治不当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特将猪群呼吸道疾病防控措施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猪只饲养大多采用集约化养殖模式,而断乳猪腹泻,是这一模式下最常见、最多发、最难控的疾病,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引发,诊治难度很大。感染猪只多为交叉混合病况,腹泻以仔猪群最为严重,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首要因素。猪群如果发生腹泻,会给饲养者带来明显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会对病愈猪的生长发育状况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制约了饲养场的经济收益。所以生产中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方式控制断乳仔猪腹泻,给予腹泻疾病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杨行威 《吉林畜牧兽医》2021,42(4):19-19,22
1猪常见皮肤病的病因1.1营养缺乏,身体抵抗力下降食物是猪饲养过程中,成本最高的部分,因此现实中,有农户为降低成本,采用廉价的饲料,导致猪只营养不均衡,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因细菌感染而出现皮肤疾病。大部分皮肤疾病的出现与动物的身体抵抗能力有关,除饮食外,运动也是提高动物身体素质的重要环节。但饲养者大多为追求经济效益采用一圈多养的方式饲养猪只,压缩猪只的生活运动空间,极大地减少运动量。在群养过程中,也会加大猪只打架咬耳的风险,皮肤损伤也是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称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患病的妊娠母猪主要在繁殖能力方面表现障碍,通常可见患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猪只主要表现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属于临床中的高热性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一旦发生就会给猪群造成非常大的损害。生产中应该掌握相应防治手段,以期减少饲养者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壮大,猪只饲养量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大多数猪只饲养场都在向规模化的饲养模式发展,由于饲养密度大,使环境卫生的影响作用日渐凸显。目前我国北方地区饲养的猪群常见呼吸道疾病的流行呈现严重趋势,对养猪业危害比较严重。1流行情况1.1引发流行的因素在生产中,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情况比较复杂,疾病的种类也较多,引起发病的病原有细菌、病毒、寄生虫、中毒因素,以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多见,养猪场户必须给予足够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集约化和机械化养猪的发展,养猪企业以及养猪农户为了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以及更加高效管理猪群。因此,养殖企业(户)越来越倾向于在单位面积或空间内饲养更多的猪。然而,单位面积或空间内饲养更多的猪会对猪的生长性能、健康以及猪的福利指标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饲养密度过高,猪舍的环境卫生就会变得越来越差,尤其是空气质量,这会增加猪群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从而造成猪疾病的发生,继而降低猪的生产性能。本文主要从猪群饲养密度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猪只的影响这两方面阐述适宜饲养密度的重要性,以期为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猪在秋冬季节会经常发生猪呼吸道疾病,呼吸类疾病的发生对于生猪的饲养造成了一定危害,会引发猪群发生大面积的病毒感染,致使猪群出现大批量的死亡,对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针对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其进行科学的防控。  相似文献   

17.
猪蓝耳病会导致感染猪群发生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疾病特点是发病速度非常快、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仔猪群有很强的易感性,所以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很高。会给饲养者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感染猪只的临床症状,总结蓝耳病的免疫预防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养猪场饲养规模越来越大,大多采取密闭式圈舍饲养,舍内处于封闭状态下,空气流动性变差,尤其是冬季,为了维持舒适的环境温度,就会减少通风量,致使猪舍内空气污浊,氨气、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超标,负氧离子和新鲜氧气含量减少,在这些恶劣环境中,不仅有害气体对猪只呼吸道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诱发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而且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增加猪群感染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万遂如 《养猪》2006,(6):37-40
进入秋季以来,天气逐渐变冷,早晚温差大,猪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可能性不断增高。呼吸道疾病不仅使猪群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而且导致猪只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呼吸道疾病已成为许多养猪场和农村养猪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通常在30%~70%,死亡率可达15%~30%,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猪常见多发的细菌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技术谈点意见,仅供参考。1猪的主要细菌性呼吸道疾病1.1猪气喘病1.1.1当前流行形势与特点猪气喘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咳嗽和气喘为特征。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  相似文献   

20.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是多因子性疾病,由病毒、细菌、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及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综合症.发病率和猪群的饲养管理及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如长途运输、突然换料、频繁转群、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日龄相差大的猪混群饲养以及免疫计划不合理等诸多因素极易引起本病的暴发和流行.此病流行普遍,死亡率较高,导致猪只生长发育迟缓,可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