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c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1新种,即版纳绒茧蜂Apanteles bannaens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引进研究室。  相似文献   

2.
报道采自福建武夷山的小腹茧蜂亚科 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 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 ,即武夷绒茧蜂 Apanteles wuyiensis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室  相似文献   

3.
中国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福建和湖北的小腹茧蜂亚科 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 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凹胸绒茧蜂A.cavatithoracica Chen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4.
中国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采自福建和湖北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一新种凹胸绒茧蜂A.cavatithoracica Chen sp.nov.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5.
绒茧蜂属 Apanteles F(?)rster 是茧蜂科小腹茧蜂族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是危害农、林和园艺作物的鳞翅目幼虫最常见的一类寄生蜂。调查研究绒茧蜂的种类及分布,对摸清鳞翅目幼虫的天敌资源、保护利用绒茧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绒茧蜂属种类众多,许多学者都将此属再分类。Marshall(1885—1899)将  相似文献   

6.
绒茧蜂属Apanteles Frster是茧蜂科小腹茧蜂族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是危害农、林和园艺作物的鳞翅目幼虫最常见的一类寄生蜂。调查研究绒茧蜂的种类及分布,对摸清鳞翅目幼虫的天敌资源。保护利用绒茧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绒茧蜂属种类众多,许多学者都将此属再分类。Marshall(1885—1899)将不列颠绒茧蜂属分为4个部(Section),wilkinson(1932、1934)将此属分成6个种团(group),Nixon(1965、1967)又把绒茧蜂属分为44个种团。几年来,我们在各地采到一些绒茧蜂标本,又收到外地送鉴的若干标本,共鉴定出37种,按照Nixon的分类系统隶属7个种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茧蜂科刻绒茧蜂属一新种——荔枝蒂蛀虫刻绒茧蜂Glyptapanteles conopomorphae Tsang et You sp.nov.,记述刻绒茧蜂属属征,新种形态,与近缘种的区别,并有新种产地、寄主及模式标本保存地点.  相似文献   

8.
对陕西14个县、市菜粉蝶寄生昆虫调查结果,得到原寄生性天敌: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螟黄赤眼蜂T.chilonis、亚洲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菜粉蝶绒茧蜂Apanteles glomeratus、绒茧蜂Apanteles sp.、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uparum、粉蝶粗腿小蜂Brachymeria femorata和追寄蝇Exorista sp.等9种。其中广赤眼蜂是卵寄生蜂中的优势种类。全省平均寄生率11.73%~15.74%,6~8月是寄生的高峰期,寄生率为32.46%~46.42%。一年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寄生率差异显著。幼虫期和蛹期寄生率很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小腹茧蜂亚科系统发育研究有了相当大的进展.为评价多年来一直使用的Mason分类方法的科学性,各国学者使用了支序分析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验证.研究认为Mason(1981)废弃广义绒茧蜂属Apanteles(s.1.)是正确的.使用形态学及雌雄外生殖器方法的研究者基本上证实了小腹茧蜂亚科族级分类单元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分支,即绒茧蜂族Apantelini+小腹茧蜂族Microgastrini和拱茧蜂族Fomicini+盘绒茧蜂族Cotesiini+侧沟茧蜂族Microplitini,从合意支序图可以看出:小腹茧蜂族和盘绒茧蜂族可能是并系群,其余3个族的单系群可以成立.而使用形态学方法或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研究者不支持Mason的族级分类单元,只同意现已确认的属级分类单元.显然,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才能明了小腹茧蜂亚科族、属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采自福建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ApantelesFoerster一新种 (膜翅目 :茧蜂科 ) ,即隆脊绒茧蜂Apantelespachycarinatus,sp nov 。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引进研究室。  相似文献   

11.
介绍2种繁殖菜蛾绒茧蜂 Apanteles plutellae 的方法.以灯管繁蜂优于大棚繁蜂,其寄生率比大棚繁蜂高1倍多:田间3次放蜂,以第1次效果较好,寄生率达44%,与自然寄生率相同;在8℃下贮藏蜂茧的时间以15d 左右较适合,羽化率达86%.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茧蜂科与蚜茧蜂科昆虫在我国云南省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区系成分.基于多年来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的标本采集记录和已发表文献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云南省记录茧蜂科11个亚科64属193种,其中分布于云南的特有种48种;蚜茧蜂科9属23种,其中分布于云南的特有种6种.分析该地区的区系成分,发现云南省茧蜂和蚜茧蜂有很强的东洋区成分,同时存在较多的古北区与其他陆地动物区系共有分布的属种.  相似文献   

13.
对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Cotesia flavipes complex(膜翅目: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分布全世界的5个种和外群螟蛉盘绒茧蜂Cruficrus,粘虫盘绒茧蜂Ckariyai,粉蝶盘绒茧蜂eglomerata的24个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支序分析的方法探讨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5个种种间系统发育关系.支序分析表明,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是一单系群,芦螟盘绒茧蜂C.chiloluteelli和汉寿盘绒茧蜂C.hanshouensis亲缘关系靠近,共有同一节点,二者与大螟盘绒茧蜂C.sesamiae构成姐妹群,此姐妹群再与二化螟盘绒茧蜂C.chilonis共有同一最近共同祖先,最后与螟黄足盘绒茧蜂C.tlavipes构成螟黄足盘绒茧蜂复合群单系群.  相似文献   

14.
对小腹茧蜂亚科寄生蜂的经济价值和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介绍,记述了贵州已知12个属,即绒茧蜂属、长绒茧蜂属、稻田茧蜂属、湿小腹茧蜂属、小腹茧蜂属、彘背茧蜂属、拱茧蜂属、盘绒茧蜂属、沟腹茧蜂属、刻绒茧蜂属、侧沟茧蜂属和陡胸茧蜂属,并对每个属的原始描述都作了一些补充或调整,使每个属的属征显得更为清晰。此外,还首次编制了贵州小腹茧蜂亚科分属检索表,以期对该类群的分类鉴定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叶法与药膜法,分别测定3种植物粗提物对稻田重要天敌稻虱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与稻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薇甘菊乙醇提取物(0.01 g/mL)、飞机草乙醇提取物(0.018 g/mL)对稻虱螯蜂、稻螟蛉绒茧蜂羽化与成蜂的存活是安全的。现代苦楝油(1.5×10-4 g/mL)对稻虱螯蜂、稻螟蛉绒茧蜂的羽化具有较强的影响,羽化率分别仅为23.33%、41.57%;对稻螟蛉绒茧蜂成蜂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后2,6,12,24,48 h内死亡率分别为13.33%、20.00%、30.58%、36.67%和38.26%,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而对稻虱螯蜂成蜂存活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幼虫被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产卵寄生后,血细胞含量增加,在被产卵寄生后的第6~10天,血细胞数量比对照幼虫增加了1.53~2.79倍,但血细胞形成被囊的能力很弱,对于蜂卵和蜂幼虫形成被囊的百分率分别为0.34%和0.62%。绒茧蜂寄生后,对二化螟幼虫生理生化有一定的影响,在寄生前期和后期,寄主幼虫血淋巴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饲养9种农业害虫和黑光灯诱集,观察记录了29种寄生性昆虫天敌和玉米螟微孢子虫病等3种微生物天敌.在甘肃记录的姬小蜂科、蚜小蜂科为2个新科;在甘肃鉴定到种的有大螟瘦姬蜂、具瘤爱姬蜂、日本黄茧蜂、折肛短须寄蝇等4种,鉴定到属的有派姬蜂、梨大长尾瘤姬蜂、细鄂姬蜂、拟瘦姬蜂、瘦姬蜂、绒茧蜂、距茧蜂、距茧蜂、长尾小蜂、腹柄姬小蜂、金小蜂、梨圆蚧蚜小蜂、多胚跳小蜂、蓝绿跳小蜂、卷蛾寄蝇等16种,鉴定到科的有茧蜂、金小蜂、跳小蜂等3种,共计23个省内新种.  相似文献   

18.
草蛉茧蜂属(Chrysopophthorus)属于膜翅目茧蜂科优茧蜂亚科,是脉翅目草蛉科成虫寄生蜂.该属在中国大陆的区系分布迄今尚无报道.记述了草蛉茧蜂属在中国大陆一个新记录种——柄草蛉茧蜂(Chrysopophthorus petioles Chou),且提供了该属分布于古北区和东洋区的3个已知种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益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的五种绒茧蜂,其中四种均为我国首次报导,现分别记述如下: 1.卷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Leptoura Cameron(中国新纪录) 形态: 雌:体黑色,嚨足从腿节向外,中I足腿节三分之二,后足胫节基部二分之一和基跗节四分之一均为浅褐色;前缘脉和痣后脉,翅痣(除一小的半透明中斑)褐黄色,唇须和胫距色浅,翅透明,翅脉无色。颜色有密而粗的刻点和中纵脊;颊和头  相似文献   

20.
分别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2龄幼虫亚致死剂量甲胺磷,研究甲胺磷处理对寄主体内菜蛾绒茧蜂结茧率和羽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经亚致死剂量甲胺磷处理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59.1%和32.5%;在菜蛾绒茧蜂处于早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40.5%和32.8%;而在菜蛾绒茧蜂处于中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18.2%和37.2%.结果表明,在绒茧蜂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饲喂小菜蛾幼虫甲胺磷对菜蛾绒茧蜂结茧率的影响较大,但对羽化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