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夏花生荚果发育与基肥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合理配比施肥,是夺取夏花生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夏花生结荚期至饱果成熟期一般历时60~70天,其间,土壤肥力对荚果发育、产量形成影响很大。为进一步明确其关系,我们于1988、1989两年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本所试验池内,池长、宽均为80cm,高60cm。池内0~20cm填装优质壤土,20~60cm填装普通壤土。设置以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技术在北方花生产区的试验示范中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各地涌现出不少创纪录的高产典型。在探讨花生地膜覆盖的主要增产原因方面也有不少报道。本文根据1982年本所地膜覆盖对花生荚果发育影响研究的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荚果是花生的收获器官,深入 研究花生荚果发育及其调控,可以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花生荚果发育过程和内外限制因素的调控作 用,并结合激素、营养元素、遗传学研究以及DNA、RNA等分子调控机制,综述了近年来花生荚果发育相关的研究进 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欲在单位面积上获得大量的品质优良的成熟饱满荚果,其因素是复杂的.仅就花生生育特性来看,在适宜的群体内,单株有效花期内的开花量、开花的集中性及受精率三者有高度的相关性,对产量有强烈的影响。饱果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荚果的发病除受遗传性支配外,尚与生育过程的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为此对荚果形成过程及其不同的发育时期、生态特征、内部糖类脂肪积累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以了解荚果发育生物学特性,确切判断花生的成熟期,找出相应的措施,提高饱满荚果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耕培土,近些年来已成为花生产区花生田间管理上一个必不少可的措施。通过实践证明,这个措施对涝洼和排水不良的澥涝地,及时排除积水,减少烂果,提高产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一般土地上的花生产量的影响都值得考虑。为了搞清这一问题,从1979年开始该课题的研究工作,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试验了五种质地的土壤对夏花生荚果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1)土壤质地对夏花生影响最大的生育时期是饱果成熟期。(2)砂质土壤能加速荚果发育,对果重和体积有促进的作用。(3)重壤土和轻粘土利于干物质积累和夺取花生高产。  相似文献   

7.
高产花生叶面积消长规律及其与荚果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多项式对不同栽培方式的高产花生叶面积消长的模拟,和叶面积系数与荚果产量关系的分析得出:夏播花生前期叶面积增长快、峰值早;麦套花生前期叶面积上升慢,峰值迟;春播花生居中.初步认为花生高产的关键,不仅具有较高的叶面积系数峰值,而且叶面积系数下降率必须<3%,以稳定生长后期的光合势。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七年在春花生丰产田内,设计了花生荚果发育动态系统观测的试验。其目的是系统了解花生荚果发育过程,内外部的变化及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喷施B_9能使花生增产8%左右。生产上已广泛应用。其增产原因,近年来已从形态解剖、生理指标、养分转运等多方探讨,弄清了不少问题。我们试图从花生荚果发育的角度,了解施用B_9对花生增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前 言 在收获徐州68—4等品种时,经常发现无利用价值的幼果占的比例很大,既多于成果数,也多于秕果数,而且这些幼果的大小又比较一致。从这些幼果的着生位置分析,不可能全部是后期花所形成的荚果。因此,从1979年起,连续进行了二年的专题研究,以期探索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施肥对旱地花生荚果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旱地花生荚果发育动态,结果表明,旱地花生荚果重量和体积增长过程呈“慢—快—慢”变化,可用 Logistic方程拟合,荚果重量最大增长日为幼果形成后 43~48 d,最大增长速率为0.3791~0.5947g/株·d;荚果体积最大增长日为幼果形成后36~39 d,最大增长速率为0.8487~1.6684 cm3/株·d,荚果重量和体积快速增长期持续 20~30 d,随施肥量的增加,荚果重量和体积最大增长日出现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12.
花生荚果酯酶同工酶与品种产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花生高产品种和低产农家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生高产品种的荚果酯酶同工酶酶带多,带色深,带幅宽。荚果酯酶同工酶谱可作为高产花生选育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测定温度对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方面的影响,在生长室内进行了两项研究。第一项研究中,昼夜温度从34/30到18/14℃。第二项研究中从34/30到22/18℃。试验分别进行了61天和110天。第一项研究中,通过剪除果针来保持植株的营养生长。测定了小叶、叶柄和茎蔓的干重、叶面积和开花数。第二项研究中除,进行了上述测定项目外,还测定了荚果重。按地上部干物重积累测定结果所表述的前期生长来看,在加权平均温度27.5℃时为最适温度,而在15.5℃时测墓本不长,植株干最适温度下生长4周,然后移入不同温度下,在其后的生长过程中,温度处理对其地上部干重无多大影响,对于前期生长,此期最适温度略有降低。总果重和单果重于23℃时最大,同时细果增重速率也最高,在前期生长期间,对于叶面积发展和开花的最适温度为28℃以上,但在后期阶段,对于开花的最适温度则降至26℃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不同花生品种荚果发育及有机物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淮区花生不同品种荚果发育动态及有机物积累过程的研究表明,86036-26-1荚果发育早,速度快,持续时间短,海花1号发育晚、速度慢,持续时间长,不同品种籽仁干物重,脂肪及蛋白质积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快速增加阶段。86036-26-1籽仁的各种有机物增加快而多,但籽仁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含量较低;豫花7号的各种有机物增加较快而多,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及田间试验观察了气温对果针入土后荚果发育的影响,结荚期间与气温的关系以及始花期后气温对产量的影响。盆栽试验,供试品种为半蔓大花生千叶半立。1967年于4月15日、5月15日、6月14日及7月14日四期播种,1968年5月22日播种。两年试验均从7月至9月每10天一次将入土果针加以标记,以便识别。于花生生育期间每隔10天取样一次观察不同时期入土的果针荚果发育过程。田间试验于1967年进行,供试品种与播种期次均与盆栽试验相同,10月7日收获。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花生是牵动我县农业经济命脉的作物,建国以来,发展很快。1966年全县32.6万亩,平均单产164公斤,总产5346万公斤,比1950年单产提高43.9%,总产增加74.1%。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花生生产又有新的飞跃。1984年全县37.9万亩,平均单产253公斤,又比1966年提高54.4%,总产增加79.4%,并且历年还出  相似文献   

17.
果数和果重是花生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栽培上要采用适当措施,促进荚果发育,达到果多果饱果齐,才能获得高产。花生荚果发育的生理生化和形态解剖学研究已有不少报导,但有关其酯酶同功酶的变化的研究不多。酶是基因的表现型,不同品种有不同的基因型,酶的表现亦有所不同。花生种子约有50%是油分,酯酶对油分的合成和分解起重要作用。通过酯酶同功酶分析,了解其在荚果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为花生合理栽培提供依据,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花生为地上开花地下结果作物,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但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使其荚果多数不能完全发育和充实饱满。据试验,春花生一般单株开花100~150朵,而单株有效果只有10~13个,占8~10%。本试验采取标记果针入土时间和观察记载单株开花量的方法,以期达到探讨荚果发育的限制因素,为采取人为措施促进花生多结果和增加果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粤油551—116和天津豆在荚果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的深浅和条数都有不同,反映了荚果的形态分化和代谢强度都有很大变化. 天津豆种子酶谱的变化特点是两头发育期的酶带浅而窄,中间发育期深,表明荚果发育强,初期酶活性较弱,但到成熟时,酶带仍较明显;果皮的酶带着色也较深,意味着酶活性仍较种子充实时间长,栽培上应注意中后期不要脱肥.粤油551—116荚果发育初期,酶带着色便较深,以后酶带较宽而色深,表明代谢强度大,到成熟期种子和果皮酶带颜色都变浅甚至消失,说明荚果成熟快,栽培上应掌握“早生快发”原则。  相似文献   

20.
土壤地表强度和水位对花生果针以及荚果发育的影响进行了估计,当果针完全发育的时候,果针对地表的压力高达13巴,但是在模拟田间条件下,果针的压力只有上述压力的百分之三或四。在田间处理中,伸入果针区域内1.5厘米以上的果针百分率以及发育荚果的重量随着阻力的增加而减少。在个别情况下,土壤水位降低到15巴以下时,荚果增加比例的大小并不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