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31个桑品种叶组织徒手切片和朱砂叶螨、桑始叶螨口器制片及两种害螨口针长度显微计测,结果得出朱砂叶螨口针长度为72.60μm,桑始叶螨口针为60.60μm;桑叶“下表皮+海绵组织”厚度超过朱砂叶螨口针长度的有桐乡青、湖桑7号、湖桑197等14个品种,超过桑始叶螨口针长度的除上述14个品种外,尚有小官桑、湖桑199、大红皮等8个品种,这些品种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具有较强的抗螨特性。相反“桑叶下表皮+海绵组织”厚度短于朱砂叶螨和桑始叶螨口针的,如湖桑32号、鸡桑、育2号、中桑5801等品种易受螨害。  相似文献   

2.
朱砂叶螨与桑蓟马是云南省蚕区桑树的主要害虫。连续6年调查了云南省蒙自地区桑园中朱砂叶螨与桑蓟马的生态位及种群随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消长,为害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各调查年份桑园中2种害虫的种群在桑树上的空间生态位存在明显差异:朱砂叶螨在桑树上的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于枝条顶端往下的5~10位叶之间;而桑蓟马在桑树上的分布相对集聚于枝条顶端嫩叶部分。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各叶位的虫量与总虫量之间的关系:朱砂叶螨主要集中在第2、4、6和9叶位;而桑蓟马主要集中于第1、3、5和7叶位。朱砂叶螨和桑蓟马的发生在空间与时间上存在一定差异:二者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831和0.494,在0.01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时间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521和0.509;二维(时空)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432和0.247,在0.01水平下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SPSS软件拟合朱砂叶螨和桑蓟马的发生量(y)与温湿度系数(RH/t)的数学模型方程分别为y=55 558.650e~(-3.491(RH/t))(F=49.470,R=0.643,P0.001)和y=0.007e~(-2.412(RH/t))(F=49.081,R=0.642,P0.001),有利于桑蓟马、朱砂叶螨种群增长的温湿度系数分别为3.5和2.5左右,而低温高湿或高温低湿环境均不利于2种害虫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组建了6个桑品种上的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并测定了种群趋势指数(I)、内禀增长能力(r_m)、种群繁殖价(V)等参数,这些参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桑品种对朱砂叶螨种群的影响,其中,内禀增长能力是桑品种抗虫性鉴定的一个重要指标.6个桑品种对朱砂叶螨的抗性水平是以嘉陵9号为最强,其次是嘉陵16号、嘉陵新9号、桐乡青、新一之濑,而小冠桑最弱.  相似文献   

4.
<正> 棉花上的红蜘蛛和桑树上的某种红蜘蛛是同一个“种”,其学名为Tetranyehus cinnaeus Boisduval即朱砂叶螨。属蜘蛛纲、蜱螨目、叶螨科。长期以来,我国棉区在使用红蜘蛛学名时,计有四种名称,即:Tetranychus telarius Linnaeus;T bimaculatus Harrey;T urtlcae Koch;T Cinnabarinus Boisduval学名未统一,中文名称叫棉红蜘蛛,也叫棉叶螨。桑红蜘蛛学名有二种,即Tetranychus sp;Eotetrahychus suginamensis Yokoyama(?)。中文名称叫桑红蜘蛛、桑叶螨、朱砂叶螨等,由于学名、中名名称不一,莫衷一是,造成许多混乱。  相似文献   

5.
近年通过3次4批对桐乡青、湖桑7号、湖桑32号等20多个桑品种用生物鉴定法对各品种抗感朱砂叶螨的关系进行再探讨,从各品种对朱砂叶螨发育速率、生存率和繁殖力(每雌平均产卵量)3个主要指标综合分析,结果仍以桐乡青、湖桑7号、新一之濑等桑品种具有较好的抗螨特性。而鸡桑、湖桑32号、北场1号等桑品种易感螨害。  相似文献   

6.
桑红叶螨被害叶对家蚕生长发育及蚕茧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红叶螨又名桑红蜘蛛,属蜘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学名;朱砂叶螨Tetrancychuscinnabarinus Boisoluval;是我省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并在各蚕区普遍发生危害,受害严重的桑叶如火燎一样,蚕农俗称风火叶,认为该叶不能养蚕而作为畜牲饲料或肥料,给蚕桑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在温度(28±1)℃、相对湿度75%±10%、光照16 L∶8 D条件下,应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朱砂叶螨在4个桑树品种上的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种群生命表的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周限增长率和种群倍增时间等参数在4个桑树品种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朱砂叶螨在湖桑32号和摘桑13号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386 0±0.002 7和0.385 3±0.003 4,显著高于在新疆白桑(0.350 9±0.003 6)和瓜瓢桑(0.348 2±0.006 4)的内禀增长率,表明新疆白桑和瓜瓢桑对朱砂叶螨的抗性较强。研究结果对桑树抗虫品种筛选和害虫的综合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桑红叶螨,学名朱砂叶螨(Tetrnychchis chnabarnus zozoisduval)是我省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找省部分蚕区发生日趋严重,有关桑叶红螨空间分布型尚无报导,笔者在92年5月至9月上旬在三台蚕种场西桑园对夏伐式桑园中的桑红叶螨进行空问抽样调查,并引用平均捅挤度(M)和平均虫口密  相似文献   

9.
桑红叶螨属蛛形纲、真螨目、叶螨总科、叶螨科,别名朱砂叶螨,属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蚕区,为四川省桑树主要害虫之一。该螨食性杂,寄主种类多,近年发生危害不断加剧。据报道,用螨害叶饲蚕可使全茧量下降32%,茧层量下降42%[1],严重影响蚕桑生产。经多年调查,笔者基本清楚该  相似文献   

10.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黔北地区桑始叶螨一年发生10代,朱砂叶螨1年发生19~20代,桑红蜘蛛成为近年来贵州省黔北地区桑树主要害虫之一。本文对桑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危害特点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桑品种对朱砂叶螨的抗感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自然变温(17~25℃)条件下,先后4次用不同品种的桑叶饲养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val)],并对各品种叶的形态、组织结构、生理等进行研究得出:凡叶背脉茸毛多而长,下表皮十海绵组织厚度厚,细胞液渗透压小的桑品种叶如桐乡青等,则饲养的害螨发育慢、经过长、产卵量少,表现出较好的抗螨特性;反之如鸡桑等品种叶上表现出明显的感螨特性.  相似文献   

12.
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蜘蛛是危害桑园的叶螨类,在浙江一带危害桑园的主要有桑始叶螨(Eotetranychus suginamensis Yokoyama)和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2种.1999年在嵊州市蚕种场桑园发生危害,2000年春期暴发成灾,严重地影响了生产.为此,对红蜘蛛的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我省桑红叶螨发生普遍,危害猖獗,尤其在干旱季节发生严重.往往在短时间内酿成大灾.危害桑树的红叶螨很多,我省主要是朱砂叶螨[Tee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nval)],该螨繁殖力强,重庆地区年发生20余代.早春桑树发芽开叶即上树开始危害,5—7月达高峰期.被害叶的叶质如  相似文献   

14.
葎草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8℃、60%~80%RH、16L∶8D的实验条件下研究了葎草乙醇和水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葎草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有较强的触杀作用,80g/L浓度的提取物平均死亡率高达91.11%,80g/L浓度的水提物下平均死亡率51.11%;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在浓度为10g/L的醇提物下驱避率达60%,醇提效果优于水提;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成螨产卵量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0g/L的醇提物和水提物下,减少率分别为62.39%与47.93%。研究结果有助于朱砂叶螨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40%乐桑乳油对朱砂叶螨毒力测定的SPS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SPSS软件中的Probit模块,统计分析了40%乐桑乳油对桑树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数据,结果显示:应用SPSS进行毒力测定数据的统计具有快捷、直观、准确、输出信息量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浸叶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观察不同药剂浸卵后对朱砂叶螨卵的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98%丁醚尿、95%苯丁锡、90%炔螨特3个药剂对朱砂叶螨卵的毒杀效果较好,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3个药剂对朱砂叶螨的毒杀效果较差,但是对卵的孵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核心提示:目前,夏季高温干燥,有利于叶螨繁延为害,尤其是在透风差的大棚两头和后部,为害较重。危害越夏大棚蔬菜的叶螨有:朱砂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茶黄螨等。目前,夏季高温干燥,有利于叶螨繁延为害,尤其是在透风差的大棚两头和后部,为害较重。危害越夏大棚蔬菜的叶螨有:朱砂叶螨、截形叶螨、二斑叶螨、茶黄螨等。其寄主范围广,没有蔬菜不发生叶螨,主要危害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叶螨个体小,不易被发现,成螨和若螨均可造成为害,以口针刺吸蔬菜,吸食汁液,破坏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常使叶变黄白色或皱缩畸形,影响光合作用,为害严重时叶面一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朱砂叶螨在安康蚕区的生活习性观察与发生规律调查,了解到朱砂叶螨在安康蚕区年发生20代,冬季高温干燥、夏秋季干旱少雨以及桑园管理不当,均会加重朱砂叶螨危害的发生。提出以加强桑园管理、增强树势、人工摘除螨叶等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为主,使用30%氧乐果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仿生农药1.8%农克螨乳油2 000倍液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桑园害虫朱砂叶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是多食性主要农业害螨之一,与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是近似种,寄主包括桑树在内的100多种植物。该螨可行孤雌生殖,由于被一类细胞质遗传的细菌Wolbachia寄生,种群雌雄比例严重偏斜。该螨个体小、发育快,对化学杀螨(虫)剂极易产生抗药性,故防治困难,而且桑园化学防治又危及家蚕的安全。对朱砂叶螨的分类、形态、行为、生态和防治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对桑园朱砂叶螨的防治研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杀虫剂螨危的亚致死剂量对朱砂叶螨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砂叶螨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从避免过度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和控制害螨的抗性发展的角度,研究了杀虫剂螨危的亚致死剂量对朱砂叶螨敏感种群生存与繁殖能力的影响。分别用质量浓度为1.25、2.5、5、10、40 mg/L的螨危药液处理雌成螨,48 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6%、83%、81%、75%、48%;药液对雌成螨和卵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是35.005 mg/L和0.690 mg/L,卵的敏感性明显高于雌成螨。与对照组相比,随螨危药液处理浓度增高,雌成螨的7 d总产卵量和孵化率呈下降趋势;用10、5、2.5、1.25 mg/L药液处理后朱砂叶螨种群的瞬时增长率(ri)分别是-0.083、0.142、0.214、0.298,而对照组为0.544,有效中浓度(EC50)值为1.627 mg/L。研究结果表明,用低于推荐使用浓度(40 mg/L)的螨危药液就能有效控制朱砂叶螨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