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茶园机械采摘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云南茶园机采适应性,田间应用单人采茶机,以一芽一、二叶为标准芽叶,对4个采摘时期机采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机采与手采的功效和成本。结果表明,应用NV60H型单人采茶机采摘,油耗量较低,机采鲜叶完整芽叶率达64.81%。在本试验条件下,当茶树冠面上标准芽叶占新梢总数的70%~80%时,机采鲜叶的标准芽叶达66.75%~72.73%,此时期可作为机采适期。茶园中应用机械采摘比手工采摘的工效可提高10.42倍,采摘成本节省84.25%。  相似文献   

2.
茶叶3种采摘方式的效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茶叶不同采摘方式的效益,在遵义市湄潭县东南茶场连片茶园进行了单人采茶机采、双人采茶机采、手工采3种采摘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贵州茶区春茶以手工采摘独芽效益最高,夏秋季采摘效率及单位面积茶园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双人采茶机采>单人采茶机采>手工采.表明,贵州茶区夏秋季茶适宜双人采茶机采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茶叶机械采摘茶园具备的条件,茶叶机械采摘的操作方法,机械采茶中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并就手采茶园改成机采茶园提出了方法。  相似文献   

4.
机械采茶是近几年来推行的采茶方式。从全国各茶区茶场近年来试行机采的情况看,推广机采技术有如下好处:(l)解决当前茶场生产一线劳动力不足或人工采摘无法扩大茶园管理面积的难题;(2)提高茶工的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收入;(3)减轻茶工劳动强度,减少采茶用工,降低茶叶产品单位成本。尽管机械采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采茶机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多样化,同时有针对性进行茶园培肥管理,提高修剪质量等,机采中出现的不利因素是完全可以克服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推广机械采茶技术,是新时代对振兴茶业…  相似文献   

5.
贵州湄潭茶区茶叶机械采摘的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提高茶叶采摘质量,对贵州湄潭永兴茶场和东南茶场进行机械采摘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宗茶生产过程中,不同采摘方式以双人采茶机采摘效果最佳,手采质量最差;永兴茶区大宗茶采摘时期掌握偏迟,采下原料较大,难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产品;东南茶场夏秋茶生产的采摘间隔期为15 ~ 18 d,不同时间气候条件差异大,尤其是日照时数、湿度、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使相同间隔期内采下的芽叶质量相差甚大,确定采摘适期应考虑这几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茶园营养水平对原料质量影响大,适当提高目前湄潭茶区施肥量,改进施肥方法,对获优质机采原料有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茶叶机采可降低生产成本,助力茶农增收。本文分析了机采茶园需具备的条件,介绍机采方法,对机械采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阐述,以为茶产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7,(24):44-45
概述了茶叶机采技术在景宁山地茶园实施的基本情况。从选择适宜的地点、品种,培育适宜的采摘面等5个方面介绍了项目主要技术措施。从有效解决采摘难,提高夏秋茶利用率等3个方面概括了机采技术在山地茶园中推广应用的综合效益。并对项目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现行成熟采茶机采摘一芽一叶及其以上嫩度的特等茶青的采摘效果,针对不同茶树品种,利用单人采荼机在不同试验茶园中进行了以特等茶青为采摘目标的机采试验。结果表明:在现行茶园的基础上,特等茶青下树率可以高达34.40%,其中独芽下树率为9.09%,一芽一叶初展下树率为7.28%,一芽一叶开展下树率为18.03%,充分说明结合机采特等茶青新型加工工艺技术,利用现行成熟采茶机采摘特等茶青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1974年到1986年间系统地研究了机械采茶有关技术问题。在揭示机采茶园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探明机采茶树生育性状的基础上,继而探讨适应机采茶树栽培技术体系。 机械采茶对茶树生育有一定影响,在采摘过程中,出现了有益性状与不良性状。有益性状表现了前期新梢密度上升较快,保证茶树高幅度的自然增长,有利于幼龄与台刈、重修剪后茶树树冠的养成;不良性状主要表现为叶层变薄,茶园  相似文献   

10.
目前,日本广大茶区的极大多数专业茶园已较为普遍地实现了采茶机械化。各种名目繁多的采茶机不断推陈出新。与我国相比,其水平真是高出一筹。但春茶前期优质茶(日本称之铭茶)及部分坡地茶园仍实行手工采摘。实践证明:机采与手采各有利弊。前者效率高,但选择性较差,更不适宜名茶制作。后者选择性好,且能识不同茶类、品质规格灵活掌握,但其效率远远不及前者。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对茶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从而了解茶园实行机采后茶青原料和品质的变化,为在贵州茶园推广机械化采摘奠定基础。[方法]在福鼎茶园设置3种施肥水平,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采摘方式,分析测定各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下茶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优质芽叶的百分比上升,3倍施肥比对照的优质芽叶数量百分比提高了55.45%;在同一施肥水平下,机采比手采后优质芽叶的百分比提高。[结论]在贵州福鼎茶园,夏秋季使用机械采摘,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而且充分利用了茶青原料,能提高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张安忠  沈宏胜  陶胜 《农技服务》2012,29(5):603+605
从采茶机选择、机采茶园的选择与准备、机械化采茶的操作要点、机采茶园的管理几个方面总结了机械化采茶技术。  相似文献   

13.
茶叶已成为临沧市的支柱产业,在茶园生产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茶园生产效益低,生产成本高。机械采茶是解决茶园劳动力缺乏,降低茶园劳动用工成本,提高茶叶生产效率,提高茶园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而现有茶园状况不能适应机采要求,只有通过对云南大叶种茶园的培育,才能达到机采茶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贵州茶园机采现状,利用文献分析法对贵州茶园机采应用情况进行总结阐述,分析了贵州茶园机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加强“宜机化”机采茶园建设、提升茶园农艺管理标准化、机采技术与设备精细化和提升机采茶青制茶品质,以期为贵州茶园高质量发展和机械化采摘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龄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广东省英红九号茶园推行机械化采摘,实现茶叶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设置不同处理的修剪留养、开采时期、采摘标准和施肥管理 4 个处理进行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成龄英红九号茶树适合在冬季采用重修剪(离地 40~50 cm),并在每轮茶结束后结合施用有机肥、增施化肥和复合肥可增强茶树生长势及发芽密度,开采时期为新梢中一芽二叶以上达到 60%~70% 左右,机采进刀深度春茶 4~5 cm、夏秋茶 5~8 cm 可提高机采鲜叶的优采率。【结论】英红九号茶树的展叶角度较大,节间较长,是适宜机采的品种,通过运用合适的修剪留养、施肥管理、开采时期和采摘标准等关键技术,可实现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  相似文献   

16.
重点介绍了茶园采茶机、修剪机、耕作机及施肥机等茶园机械在茶园生产管理中的发展历程和应用进展,并针对各类茶园机械在发展中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另外,通过对茶园生产形势的分析,展望茶园机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茶树修剪是茶园主要的管理工作之一,目的是使茶树保持良好的树势和宽阔的采摘面,培养具有矮、壮、宽、匀的茶蓬,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适于机械采茶和提高采茶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机采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机械化采茶的应用与推广,茶园的种植管理技术必须适应机采的需要。从机采茶园的实地条件、种植、施肥管理、树冠培养、采摘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川崎采茶机在临海绿茶主产区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以川崎采茶机在临海市绿茶主产区的应用为例,在进行分析临海市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阐述了当地茶园的特色生产化过程,并介绍了以机械化采茶为主的茶业发展路线。详细介绍了采茶机械化的现实状况,并结合川崎采茶机在临海市绿茶主产区的运用,论证了利用采茶机进行机械化采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证明了川崎茶业机械有限公司在自动化茶园管理方面作出的努力,也肯定了其技术的先进性,对我国茶产业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12,(12):49-49
最近,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园机械岗位专家、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特色经济作物生产装备研究中心主任肖宏儒研究员及其团队研发的乘坐自走式全自动采茶机已成功完成了样机试验。此次研发的4CJ-20型乘坐自走式全自动采茶机采用往复切割式弧面采摘器,与茶树蓬面相适应,采摘高度可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