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探索当地春小麦最佳施肥方案以指导小麦生产,并加快小麦品种甘育 4 号在本地区的推广应用,以甘育 4 号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测土配方试验方案,于 2020-2021 年在同一区域同一地点进行了配方施肥试验。 结果表明,处理组合 N2P2K2、N2P3K2 产量较高,分别为 9 453 kg/hm~2、9 213 kg/hm~2。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春小麦产量与 N、 P2O5、 K2O 施量之间的回归方程, 得出山丹县春小麦最佳配方施肥量为 N 139.8 kg/hm~2、 P2O5129.15 kg/hm~2、 K2O 31.65 kg/hm~2, NPK 最佳配比为 1∶0.92∶0.23,此施肥方案下春小麦产量为 9 447.45 kg/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伯利亚百合4个生长期滴灌与施用水溶肥结合的方法,探讨其对切花百合营养元素含量、农艺品质、产量及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肥水一体化调控处理组切花百合氮、磷、钾含量和产量显著提高。尤以T3处理效果最好,4次追肥水溶肥施用量分别为46.0(N 30%、P2O5 10%、K2O 10%)、34.5(N 20%、P2O5 10%、K2O 20%)、34.5(N 10%、P2O5 30%、K2O 25%)和23.0(N 10%、P2O5 8%、K2O 45%)kg·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溶肥对茄子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市场上选择5种水溶型肥料,以施用常规肥料为对照,在化肥纯养分减少30%的条件下,针对茄子开展不同水溶肥在茄子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滴施奥捷沃土腐殖酸水溶肥(N 9%,P2O5 6%,K2O 15%)的效果最佳,可较CK增产35.0%,增效47 235元·hm-2,肥料偏生产力达27.44 kg·kg-1,可作为在茄子上推广应用的首选推荐水溶性肥料;康成美农大量元素水溶肥(N 17%,P2O5 9%,K2O 34%)的效果次之,亦可实现增产22.8%,增效32 286元·hm-2;康贝大量元素水溶肥(N 13%,P2O5 7%,K2O 40%)、宁波费尔诺海藻肥(N 10%,P2O5 7.5%,K2O 20%)、溉特益特大量元素水溶肥(N 16%,P2O5 6%,K2O 36%)虽然亦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增产增效,但较上述2种水溶肥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4.
根据葡萄对氮、磷、钾及微量营养元素需求特性,在葡萄一个生产周年内,以基肥为基础,追肥前期选用30-10-10+Te配方(N 30%,P2O5 10%,K2O 10%,Te为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不详),中后期选用 20-10-10+Te配方(N 20%,P2O5 10%,K2O 10%,含Te)的全溶肥料,采用滴灌施肥法施肥,研究配方全溶肥料+滴灌施肥法节本提质增效的效果。连续5年试验结果表明,葡萄果实单粒重、单穗重、糖度和产量明显提高,平均增产率达到10%以上,每年667 m2省工节本增收3 000 多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在等N量投入的情况下,667 m2 P2O5投入量减少了6 kg,K2O减少了4 kg,化肥养分产出投入率N提高9.26百分点,P2O5提高 11.48百分点,K2O提高 27.22 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攀枝花地区不同酸碱植烟土壤上掺混控释肥适宜比例与效果,设置常规施肥(总养分投入N∶P2O5∶K2O=6.75∶6.35∶17.90,CK)、掺混控释肥1(不包膜∶控释30 d∶控释60 d∶控释90 d=4∶3∶2∶1,总养分投入量为N∶P2O5∶K2O=5.9∶5.5∶14.5,CF1)、掺混控释肥2(不包膜∶控释30 d∶控释60 d∶控释90 d=4∶4∶2∶0,总养分投入量为N∶P2O5∶K2O=5.9∶5.5∶14.5,CF2)和掺混控释肥3(不包膜∶控释30 d∶控释60 d∶控释90 d=4∶3∶2∶1,总养分投入量为N∶P2O5∶K2O=6.9∶6.5∶16.9,CF3)4个处理,在不同pH土壤上研究其对烟株根系、产质量、化学成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F3处理在土壤pH稍高的情况下烟草根系表现和产量更好...  相似文献   

6.
根据文山山区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八角对N、P2O5和K2O的吸收量,设计出该地区八角专用配方肥,其配方比为1∶0.8∶0.3,确定了在养分平衡基础上的适宜施肥量。配方肥应用效果显著,连续2年试验平均产量62.5 kg/株,比不施肥(对照)增产34.9%,比常规施肥(等量氮肥、磷肥)增产13.6%。  相似文献   

7.
为继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探索在机械深施条件下小麦N、P2O5、K2O的利用率状况,改进施肥方式,实现化肥减量增效,2021-2022年在机械深施条件下进行了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在机械深施条件下,氮肥是影响小麦生长与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磷肥,钾肥的影响最小。小麦N、P2O5、K2O的利用率分别为41.28%、21.08%、49.43%;土壤有效养分N、P2O5、K2O的校正系数分别为0.03、0.64、0.24;NPK、N、P2O5、K2O农学效率分别为8.4 kg/kg、14.23 kg/kg、26.44 kg/kg、3.65 kg/kg;氮磷钾偏生产力为8.4 kg/kg。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量对枸杞生长、产量及外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肥量对枸杞生长、叶绿素、果实产量和果实外观品质等的影响,为南疆地区枸杞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年生宁杞1号枸杞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处理,重复3次,设置不施肥(对照)、低肥、中肥、高肥和常规习惯施肥5个施肥水平,分别记为CK、F1、F2、F3和F4,各处理施肥量按照施肥量的30%、40%和30%分别在营养生长期、开花结果期和秋果期三个时期施肥,分析不同施肥量对土壤养分状况、植株净生长量、干鲜果产量、叶绿素含量和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表层养分累积增加,pH值呈下降趋势,总盐含量影响呈增加的趋势;施肥量的增加显著增加结果枝数、抽新枝数和最长新枝的数量;施肥量对产量影响显著,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F3>F2>F4>F1>CK;SPDA值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SPDA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施肥量增加粒度、纵径和百粒重等呈增加趋势。【结论】在滴灌条件下,67.5 kg/667 m2(N∶P2O5∶K2O=1∶0.75∶0.5)的施肥量可促进枸杞植株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外观品质,是适宜于枸杞生长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9.
孙瑞川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162-165,179
通过估算农作物的N、 P2O5、K2O需要量,农作物秸秆的N、 P2O5、K2O还田量,人、畜、禽粪尿的N、 P2O5、K2O还田量和化肥的N、 P2O5、K2O施用量,研究烟台市农田N、 P2O5、K2O供需平衡。结果农作物对N、 P2O5、K2O的需要量分别是146 977.71、60 273.35和130 907.02 t;有机肥的N、 P2O5、K2O还田量分别是89 154.77、45 966.96和97 214.73 t;化肥的N、 P2O5、K2O施用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法设计,不同比例氮磷钾肥配施处理,以岷归6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氮磷钾肥对当归生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总施肥量450 kg/hm2,比例为N∶P2O5∶K2O=1∶1∶0.5,即施纯N 180 kg/hm2、P2O5180 kg/hm2、K2O 90 kg/hm2的施肥方案增产效果最为显著,经济纯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11.
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是植物中特有的基因家族.前期研究发现灰霉菌处理小立碗藓导致配子体中的PpLBD20上调表达,但PpLBD20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提取小立碗藓DNA,PCR扩增PpLBD20基因的上下游片段,依次插入PTN182载体,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敲除表达载体,酶切和测序验证插入序列的正确性.通过工作浓度为20%的PGE 6000介导小立碗藓原生质体转化,筛选鉴定得到敲除PpLBD20后的突变体植株,观察到敲除后小立碗藓不形成茎叶体结构且配子体成丝状.结果为深入探究PpLBD20在小立碗藓的形态建成调控病原菌侵染的抗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分离法,以PDA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从绣线菊的根、茎和叶中分离获得39株内生真菌。平板对峙结果表明, 21株活性菌株对6种植物病原菌(辣椒疫霉病原菌、番茄枯萎病原菌、苹果腐烂病原菌、苹果炭疽病原菌、葡萄灰霉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XXT10对苹果腐烂病原菌、苹果炭疽病原菌、番茄枯萎病原菌、小麦赤霉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3.2%、72.5%、39.5%和42.7%。通过测得的ITS rDNA 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序列比对后该菌为链格孢属菌。生物学特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在28~32℃时,选择PDA培养基,分别以乳糖和蛋白胨作为碳、氮源,酸碱度中性的条件下,菌落的生长状况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HvnANT1基因在青稞粒色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以紫粒青稞‘涅如姆扎’和白粒青稞‘昆仑10号’为试材,利用简化基因组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对青稞紫粒进行基因定位,克隆到HvnANT1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在7H染色体的84.30—86.00 cM获得1个MYB类转录因子,命名为HvnANT1。2)该基因长1 033 bp,其完整开放阅读框为762 bp,编码253个氨基酸。HvnANT1蛋白分子量为27.14 kU,是亲水性的不稳定碱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无信号肽。该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是由无规卷曲、α-螺旋、延伸链和β-转角组成,具有2个SANT结构域(分别位于第13—第63个;第66—第114个氨基酸)。3)同源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青稞HvnANT1蛋白与大麦、乌拉尔图小麦、高梁、玉米、二型花、小米、水稻、土瓶草、车轴草和杨梅10种植物的ANT1蛋白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00%、88.85%、54.64%、60.95%、60.82%、58.46%、57.61%、37.76%、36.05%和36.33%;这些序列都具有2个高度保守的2个SANT结构域;与大麦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与乌拉尔图小麦,与水稻最远。4)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定位在细胞核内。5)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与籽粒颜色形成的乳熟早期和乳熟晚期相比,软面团期的HvnANT1基因在‘涅如姆扎’中表达量极显著上调,而在‘昆仑10号’中各时期的表达量较低且差异不显著;且软面团期的‘涅如姆扎’籽粒HvnANT1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昆仑10号’(P<0.01)。花青素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HvnCHI、HvnANSHvnDFR与该基因表达量模式相似。综上,青稞HvnANT1蛋白结构中的SANT结构域在物种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该基因定位在细胞核内,符合转录因子特性;HvnANT1基因表达模式与结构基因HvnCHI、HvnANSHvnDFR相似,在籽粒颜色形成的软面团期表达量极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眼柄粗提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性腺发育相关基因(DMC1、VASA和VTG)表达的影响,探讨性腺抑制激素(GIH)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DMC1和VASA只在凡纳滨对虾精巢和卵巢中表达;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而注射眼柄粗提物后精巢和卵巢中DMC1表达显著增高(P0.05);相反,摘除眼柄后,精巢和卵巢中VASA以及卵巢中VTG基因表达量显著增高,但注射眼柄粗提物后性腺中的VASA和卵巢中的VTG表达量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眼柄粗提物通过影响生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凡纳滨对虾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5.
必需脂肪酸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在植物中的合成过程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利用旱金莲中合成亚油酸的油酸脱饱和酶基因TmFAD2及甘蓝型油菜中合成亚麻酸的亚油酸脱饱和酶基因BnFAD3,在pRD400骨架载体的基础上,构建同时表达TmFAD2和BnFAD3的串联双价载体pSFF。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蘸法完成pSFF对拟南芥哥伦比亚野生型的转化,观察发现转基因植株的第1对真叶有不同程度的畸形。按照畸形程度将其划分为4个等级,气相色谱分析4个等级叶片及其后代种子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发现随着畸形程度的增高,叶片和种子中亚麻酸C18∶3含量都呈现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干旱胁迫下脂质转移蛋白基因(TaLTP1)、膨胀素基因(TaEXPB23)、水通道蛋白基因(TaAQP7)和果聚糖6-果糖基转移酶基因(Ta6-SFT)在4种小麦叶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测定相对水分质量分数和果聚糖质量分数来判断小麦生长发育状况。结果显示:干旱胁迫48h内,4种基因在不同抗旱性小麦叶片中的表达模式不同,干旱敏感型小麦中4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干旱耐受型小麦中4种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先上升后下降,但仍维持较高表达水平;干旱耐受型小麦具有较高的相对水分质量分数和果聚糖累积量。以上结果表明,4种基因参与小麦干旱胁迫应答,4种基因的表达模式可以作为鉴定小麦抗旱的分子指标。本研究可为准确快速地鉴定小麦品种抗旱性提供重要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7.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an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 were applied to somatic chromosome preparations of Oryza sativa,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ith labeled probes of C 0 t-1 DNA and genomic DNA from cultivated rice. The coverage percentage (%) and size (Mb) of C 0 t-1 DNA in O. sativa,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47.1 ± 0.16, 38.61 ± 0.13, 44.38 ± 0.13 and 212.33 ± 1.21, 269.42 ± 0.89, 532.56 ± 1.68, respectively. The coverage percentage and size of probe signals with genomic DNA from O. sativa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ere 91.0%, 93.6% and 634 Mb, 1 123 Mb respectively, in which there were 365 and 591 Mb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hich came from O. sativa genomic DNA not from repetitive sequences of O. sativa, and the uncovered genome size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was 64 and 78 Mb,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karyotyp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signal bands of C 0 t-1 DNA in O. sativa,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ly and moderately repetitive sequences in Oryza genus were conserved as the functional genes dur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The repetitive sequence reduplication might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genome enlargement in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the O. officinalis genome enlarged more slowly compared with O. meyeriana.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O. officinalis and O. meyeriana formed by reduplication, rearrangement and gene selective loss dur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Translated from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06, 39(6): 1083–1090 [译自: 中国农业科学]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斑马鱼GDF9、BMP15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 PCR方法扩增获得日本白鲫GDF9、BMP15基因片段。日本白鲫GDF9基因片段长778 bp,编码145个氨基酸;BMP15基因片段长811 bp,编码270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日本白鲫GDF9与斑马鱼的同源性最高,为78%,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在58%~78%之间;日本白鲫BMP15与斑马鱼同源性最高,为80%,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在30%~80%之间。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鱼类的GDF9基因独立聚成一支,其中日本白鲫的GDF9基因与斑马鱼的GDF9基因聚成一支;鱼类的BMP15基因独立聚成一支,其中日本白鲫的BMP15基因与斑马鱼的BMP15基因聚成一支。半定量PCR结果显示,BMP15 mRNA在脾脏、肝脏、鳃、脑、心脏、肌肉、肾脏、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卵巢中表达量最高;GDF9 mRNA在肝脏、脑、心脏、肌肉、卵巢中均有表达,而在脾脏、鳃、肾脏中表达量极低或不表达,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为进一步研究日本白鲫GDF9BMP15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鸡血管活性肠肽受体基因(VIP1和VIP2)和多巴胺受体基因(DRD1)多态性与性成熟的关系,采用PCR-SSCP和SNPs测序验证等方法对优质肉鸡F系287个个体进行了性成熟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VIP1基因处发现2个突变位点,分别为73352处C→T的突变,68818处T→C的突变;VIP2基因发现1个突变为36 127处A→G的突变。DRD1基因发现3个突变位点,分别为201处C→T的突变,208处A→G的突变及255处A→G的突变。与性成熟的关联性分析表明,VIP1基因73 352处的基因突变与冠高、冠长、冠重和睾丸重显著相关(P0.05),而与生长激素GH、睾酮激素TEST差异不相关(P0.05);VIP2和DRD1各处基因突变与性成熟相关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显著(P0.05),但都与生长激素GH和睾酮激素TEST差异不相关(P0.05)。结果提示说明,VIP1、VIP2和DRD1基因可作为性成熟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0.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是一种重要的寄生在棕榈科植物上的害虫,2002年入侵海南并暴发成灾,导致椰子、槟榔等严重减产,严重威胁我国椰子、槟榔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对南方沿海地区的绿色生态安全和热带自然景观构成了巨大威胁。经过10多年的研究,在阐明该虫发生危害规律和入侵成灾机理的基础上,研发和集成创新了应急防控与持续控制关键技术体系,并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南方椰心叶甲入侵发生区域,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