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桐子果实性状的自然变异及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陕西省山桐子自然分布区的大量调查、系统观察与测定,研究山桐子果实性状的自然变异状况并进行类型划分,为山桐子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收集保存和良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山桐子分布区内全面踏察,选取果实性状特异的植株,观察记录其果穗形状和果粒颜色,测量果穗长度、果穗直径、果柄长度、果粒纵径和果粒横径,并计算平均果径和果形指数等性状。根据果实性状自然变异调查的结果确定类型划分依据进行类型划分,然后对其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山桐子在果穗形状、长度、紧密度及果粒形状、大小、颜色等性状上存在广泛的变异,依据果穗长度、果粒颜色、果粒大小及形状,可将陕南地区山桐子划分为红果短穗小果型、红果短穗大果型、红果短穗梨果型、红果长穗小果型、红果长穗大果型和黄果短穗型6种果实形态变异类型。通过对各类型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丰产、高含油率的红果长穗大果型可作为优良类型加以利用。【结论】山桐子果实性状自然变异很丰富,类型较多,黄果型和梨果型比较特殊,可以作为山桐子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保存;红果长穗大果型单株产量和产油量都较高,在目前还没有无性系品种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丰产高含油率类型试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多年生桔梗栽培群体的蒴果类型进行初步分类研究,为探求区分不同桔梗的遗传标记和桔梗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同一多年生紫花桔梗群体内的大量葫果的外观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选出7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蒴果类型,并对各种类型蒴果的长度、直径、果长/果径比等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在多年生栽培桔梗群体中蒴果颜色主要以褐色和紫色为主,既有单色,也有双色,甚至有三色;蒴果形状以锥形为多,但每种类型各有其特点,除此之外还有长筒形、扁球形、圆球形。[结论]按照果长/果径比值的大小,该多年生栽培桔梗群体中桔梗蒴果大体上可分为3类,即长型、短型和中间类型。  相似文献   

3.
特征特性:植株为单杆型,株高160—180厘米,根系发达,茎杆粗壮,生长势强:叶色淡绿,花冠白色,一叶三蒴:蒴果四棱肥大,成熟时蒴果为黄绿色,落黄性好:果轴长度一般为100厘米以上。单株结果数100个左右,最多可达200个、平均每蒴果粒数65—70粒:始蒴高度40—50厘米:  相似文献   

4.
桔梗群体内蒴果形态变异类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多年生桔梗栽培群体的蒴果类型进行初步分类研究,为探求区分不同桔梗的遗传标记和桔梗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同一多年生紫花桔梗群体内大量蒴果的外观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选出7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蒴果类型,并对各种类型蒴果的长度、直径、果长/果径等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在多年生栽培桔梗群体中蒴果颜色主要以褐色和紫色为主,既有单色,也有双色,甚至有三色。单色的有类型1为深褐色,类型4为深紫色;双色的有类型2为褐中带紫、类型3为紫绿各半、类型6为浅绿带紫、类型7为上紫下绿。蒴果形状以锥形为多,即类型2~类型5,但每种类型各有其特点,其中,类型2细长、类型3宽大、类型4短小;除此之外,还有长筒形(类型1),扁球形(类型6),圆球形(类型7)。7种类型蒴果果长、果直径和果长/果径值等方面有很大差异,果长的变幅在1.148~1.568cm,方差分析结果的F值为16.157;果直径的变幅在0.888.1.340cm,其F值为19.860;果长/果径的变幅在0.865~1.767,其,值为117.680。3种性状的F值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结论]按照果长/果径值的大小,该多年生栽培桔梗群体中桔梗蒴果大体上可分为3类,即长型、短型和中间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田河流域胡杨林更新复壮技术,为荒漠河岸胡杨林的恢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设置2 m×2 m样方调查引洪后河漫滩胡杨、柽柳的恢复情况;设置4 m×50 m样方对胡杨开沟断根萌芽和引洪后胡杨萌芽更新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淤泥+砂土的立地条件有利于洪水过后胡杨幼苗的存活;断根后幼苗更新数量是对照的23~40倍;在断根的阳面幼苗更新的数量是阴面的两倍以上.[结论]开挖断根时,距母树的距离不宜超过5m,深度以50~70 cm为宜;断根对幼苗数量的更新效果优于引洪,开沟断根是恢复胡杨林的有效措施之一;引洪后对幼苗更新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黑果枸杞野生资源调查和核心种质材料的收集为目的,开展了野生黑果枸杞形态学描述与形态类型鉴定的研究。通过对26个生态区野生黑果枸杞形态学的调查发现,树体和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高于叶片和花性状。可考虑选择花青素含量、单株产量果数、果柄长度、平均单果质量、株高5个性状作为黑果枸杞类型划分的主要指标,将黑果枸杞自然类型初步归纳为:大果高秆集中成熟型、小果高秆集中成熟型、大果矮秆集中成熟型、小果矮秆集中成熟型、大果高秆分批成熟型、小果矮秆分批成熟型、大果矮秆分批成熟型、小果矮秆分批成熟型8个自然变异类型和特异种质白果枸杞2个自然变异类型。  相似文献   

7.
石羊河下游天然胡杨林分布特征及土壤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石羊河下游天然胡杨资源及分布区土壤特性,采用询问、聘请向导等方式对石羊河下游天然胡杨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分析了天然胡杨分布特征及土壤养分、水分、地下水位等因子。结果表明:1)石羊河下游天然胡杨在原水系和河道周围呈零星、分散的点片状分布,以土地利用现状和立地条件为依据,将现存胡杨林地划分为渠路旁、耕地旁、沙丘地、老河滩地、弃耕地等5个类型,其中耕地旁胡杨林分布点(块)数最多且长势优于其他胡杨林类型。2)不同类型胡杨林0~20 cm土层中的速效P、全N、有机质含量最高,然后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且只有在0~20 cm土层中耕地旁胡杨林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其余各土层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同类型胡杨林pH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同类型胡杨林土壤颗粒物体积百分比随土层不同而不同,粘粒和粉粒在土层40~60 cm中,沙丘地胡杨林与其他类型间差异性显著(P<0.05),细沙粒和粗沙粒在同一土层不同类型间差异性显著(P<0.05)。3)耕地旁胡杨林土壤水分高于其他类型,且在20~40、60~80、80~100 cm土层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胡杨分布区地下水埋深在2.86~33.28 m,各灌区之间差别较大,对胡杨分布和生长没有造成直接影响。5)杜绝毁林垦种,合理分配水资源,适度补充胡杨分布区土壤水分是维护区域天然胡杨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可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适度开展胡杨林人工种植,以保护地方特色天然林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塔里木河中游野生塔里木马鹿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资源,2006年10月1~15日,采用截线抽样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对塔里木马鹿种群及其栖息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现有野生种群数量大约在21~71头,集中分布在离人类干扰比较远的依明且克和托胡拉克阔坦一带.同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对研究地区的LANDSAT TM 遥感影像进行了监督分类处理,把研究区影像土地覆被分成了农田、水体、高密度林地、中密度林地、低密度林地、草地、沙漠、盐碱地、荒漠等9类型.其中塔里木马鹿主要分布在中,高覆盖度胡杨林、红柳灌丛和胡杨红柳混交林带中.同时根据在不同类型栖息地中马鹿粪便、卧迹、足迹的出现频率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结果,把研究地区生境划分为4种适宜栖息地等级.其中不适宜区占62.6;;较差区占3.76;;适宜区占3.38;;非常适宜区占30.23;.  相似文献   

9.
[目的]查明为害新疆胡杨三种木虱的形态及为害特征,为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控奠定基础.[方法]在胡杨林区定期定点观察和普查相结合,对采集的昆虫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鉴定.[结果]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了为害胡杨的木虱有三种,即蔡氏胡杨个木虱(Egeirotrioza ceardi)、纤细真胡杨个木虱(Evegeirotrioza gracilis)和无斑滑头木虱(Homalocephala uncolor).[结论]三种胡杨的木虱,在胡杨树上混合发生.在同一棵胡杨树上可见三种木虱及为害状,只是为害时间有所差异.蔡氏胡杨个木虱发生最早,其次为无斑滑头木虱和纤细真胡杨个木虱,无斑滑头木虱的若虫为害时间早于纤细真胡杨个木虱.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充分利用福建省铁皮石斛种质资源进行良种选育和种苗生产。[方法]以现有福建省适种的5个种质(TF、TZ、TA、TY、TD)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授粉方式及授粉时间对铁皮石斛蒴果发育的影响。[结果]铁皮石斛5个种质自花和同株异花授粉结实率均为0,种质间授粉结实率(87.50%~98.67%)高于种质内异株授粉结实率(62.50%~77.78%);开花后2~3 d授粉,座果率可达100%;授粉5~30 d,蒴果快速增长,授粉60 d蒴果大小基本稳定;不同成熟度蒴果的种子形态不同,授粉150 d左右呈粉尘状的种子最适于无菌播种。[结论]开花后2~3 d采用种质间授粉方式能获得更多蒴果;蒴果的发育呈先快后慢至稳定的趋势;授粉150 d左右蒴果较成熟,可用于无菌播种。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兽医服务的职能,结合兽医服务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对兽医从传统到现在的职能转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津南区土壤耕层养分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通过连续多年对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盐、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7项理化指标的监测分析表明,我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园田区增长较明显,粮田区为持续下降趋势,以平均每年1%的幅度下降;土壤速效磷含量保持原等级;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原等级内呈下降趋势;土壤全盐含量下降,PH值上升。按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划分,我区近80%的耕地土壤肥力为3—4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期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德美  孙怀山  汪云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38-4038,4122
用骠马和异丙隆进行不同时期防除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用骠马6.9%EW1.5L/hm2于禾本科杂草3~4叶期防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刘社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810-5811,5813
[目的]验证不同除草剂的除草效果,为直播冬油菜田的杂草防除提供借鉴。[方法]使用不同剂量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和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在直播冬油菜田间进行单用和混用除草试验。[结果]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在冬油菜4~5叶期使用可以有效防除田间的阔叶杂草;25%胺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8.0~22.5 g/hm2+400 ml/hm2的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可以有效防除油菜田间的阔叶和禾本科杂草,总防效达90%以上,且可以比人工除草节省成本1 100元/hm2。[结论]25%胺苯磺隆与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混用可以更好地防除冬油菜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15.
大棚黄瓜于1月上旬播种,应用嫁接方法,苗龄50天左右,2月下旬定植,采用三层覆盖配合炉火临时加温及综合栽培技术,6月底拉秧。在同一棚内6月20日左右育番茄苗,苗龄25天左右,7月中旬定植,适当遮阴、防雨,挂防虫网及应用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取得高产高效益,在我街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配套栽培模式和规范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巧。笔者认为,文化内容的最大限度传达是判断采用何种译法的重要标准,因而汉语字、号的对等英译,人名的音译、意译、拉丁语译都是不同情境下可采用的不同技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贫困人口大多聚集在交通不便的内陆农村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移民库区及高原荒漠区,而消除少数民族贫困,加强民族团结历来是我国政府的重点工作,作为主流扶贫模式的开发式扶贫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以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随着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开发式扶贫也不断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以湘西州少数民族推行开发式扶贫工作为例,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式扶贫工作提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荔枝胚性愈伤组织及其体胚发生过程中,各离体培养物染色体数目均出现广泛的变异.除正常的荔枝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x=30外,还出现大量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时间、外植体种类及基因型等对染色体数目变异有一定的影响.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荔枝体胚的再生植株频率,但胚性愈伤组织仍能分化形成大量的胚状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