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钙处理对采后蓝莓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采用15、30 g/L的氯化钙及去离子水(对照)浸泡处理采后蓝莓10 min,并于4℃下贮藏。以14 d为1个测定周期,对采后蓝莓果实的基本生理指标、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含量、抗性相关酶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钙处理可延缓采后蓝莓果实腐烂率、失重率的上升,抑制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原果胶含量的下降,降低呼吸强度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诱导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提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总抗氧化能力。氯化钙处理对采后蓝莓果实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且以15 g/L氯化钙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普鲁兰多糖(1.5%、2.0%、2.5%)、谷胱甘肽(0.2%、0.3%、0.4%)、纳他霉素(0.02%、0.03%、0.04%)、柠檬酸(3%、4%、5%)4种保鲜剂溶液对圣女果进行处理,通过考察果实硬度、失重率、VC含量、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以及感官评分的差异,判断不同保鲜剂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2.5%普鲁兰多糖溶液对降低果实失重率、腐烂率和保持VC含量具有较好的效果;0.4%谷胱甘肽溶液对保持果实硬度及降低失重率具有较好的效果;0.03%纳他霉素溶液对保持果实硬度、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腐烂率具有较好的效果;3%柠檬酸溶液对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腐烂率具有较好的效果.总体来看,各浓度组保鲜剂在保持圣女果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水分及VC流失,降低腐烂率上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有效延长圣女果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采用咯菌腈浸泡处理“莱格西”蓝莓,研究蓝莓咯菌腈残留量和常温贮藏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经100 mg/kg咯菌腈溶液浸泡处理10 s后,蓝莓果实中咯菌腈残留量为(1.91±0.05)mg/kg,该处理可降低蓝莓腐烂率,提高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但同时也促进果实失水,具有较高的失重率。综上所述,100 mg/kg咯菌腈溶液浸泡10 s处理蓝莓不仅有较低残留量,还具有降低腐烂率和保持果实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后UV-C处理对树莓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eptember"树莓果实为材料,采用0.43、2.15、4.3和6.45 kJ/m2的UV-C进行辐照处理,并在4℃下贮藏,通过测定贮藏期间果实腐烂指数、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研究UV-C处理对树莓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UV-C处理能够显著抑制果实腐烂指数、失重率的上升,减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酚含量的下降,增强果实的抗氧化能力,维持果实较好的品质。在4个UV-C处理剂量中,4.3 kJ/m2UV-C处理组果实的腐烂指数、失重率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酚含量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适宜剂量的UV-C处理(4.3 kJ/m2)能维持树莓果实采后品质,增强抗性,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5.
不同贮藏温度对蓝莓果实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不同品种蓝莓果实的贮藏特性,以天津蓟州区主栽的8个蓝莓品种为试材,分别在10、4、0、-1℃贮藏条件下比较了果实的5个贮藏特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4种贮藏温度下,温度越低,蓝莓果实好果率越高,失重率越低,硬度及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率越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越好。在10℃贮藏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好果率逐渐降低,失重率逐渐增加,贮藏至14 d时,蓝莓的好果率在23.33%~85.33%,失重率在13.37%~27.40%;4℃贮藏过程中,好果率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而失重率逐渐增加,贮藏至至21 d时,好果率在19.67%~69.50%,失重率在21.74%~35.66%;0℃和-1℃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贮藏至70 d时,好果率在57.60%~95.67%,失重率在4.98%~17.72%,硬度较初值下降了20.69%~57.6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初值下降了1.82%~61.71%,可溶性糖含量较初值下降了14.12%~42.17%。隶属函数综合分析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耐贮藏品种为布里吉塔、蓝金、莱克西。综合比较各指标发现,不同品种蓝莓在-1~0℃下贮藏均可维持较好的果实商品性(好果率和失重率)和果实品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贝莱斯芽孢杆菌对葡萄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为提高葡萄果实采后贮藏稳定性,延长贮藏期提供科学依据。以“玫瑰香”葡萄为试材,用拮抗菌溶液(TP-1)处理葡萄果实,以无菌水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将果实分别置于25 ℃与4 ℃条件下贮藏,测定葡萄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电导率、硬度、果皮色度、VC含量以及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贮藏期间,贝莱斯芽孢杆菌TP-1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葡萄果实腐烂率,常温贮藏25 d时,腐烂率仅为42%,低于其他处理组;葡萄果实失重率在贮藏期内大幅上升,但贝莱斯芽孢杆菌TP-1处理果实失重率均低于对照组,在常温贮藏25 d时,效果最明显;葡萄果实硬度在贮藏期内逐渐下降,常温贮藏15~25 d果实硬度下降最快,贮藏25 d时,贝莱斯芽孢杆菌TP-1处理组果实硬度最高,为1.21 kg/cm2。此外,贝莱斯芽孢杆菌TP-1处理还可抑制葡萄果实相对电导率的上升,维持果皮色度和较高水平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可滴定酸和VC降解。贝莱斯芽孢杆菌TP-1处理组能有效维持葡萄果实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7.
针对蓝莓鲜果采后保鲜难度大、货架期短等技术难点,以新鲜蓝莓为材料,在冷藏和常温贮藏前用臭氧水、灰霜特、绿液、气调袋等处理,通过对其在贮藏期间相关品质指标(霉烂率、失质量率、硬度、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来确定其对蓝莓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水处理对果实保鲜效果最好,该处理可明显抑制蓝莓的腐烂,抑制贮藏期间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下降和失质量率的上升,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处理。臭氧水处理可显著降低蓝莓果实呼吸代谢活动,可维护果实品质。各处理对蓝莓保鲜效果的顺序为:臭氧水〉灰霜特〉绿液〉气调袋。  相似文献   

8.
避雨和露地栽培蓝莓采后贮藏品质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蓝莓果实贮藏品质差异,采用避雨和露地两种栽培方式种植‘蓝丰’、‘北陆’蓝莓,采后用PET盒分装后放入聚乙烯(PE)袋中,0℃下预冷24 h后扎口冷藏,对比分析冷藏期间两种栽培方式蓝莓果实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避雨栽培蓝莓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可滴定酸含量、果实含水量和花色苷含量显著低于露地栽培,在采后0℃贮藏期间,避雨栽培果实相较露地栽培更能有效地抑制好果率的下降和果实质量损失率的升高,延缓果实水分含量、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总黄酮含量的下降,使可溶性糖含量维持在更高水平。因此,相对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蓝莓在采后低温贮藏期间能维持更好的果实品质和贮藏效果,果实贮藏期延长,这为采前避雨栽培措施调控蓝莓采后贮藏保鲜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低温中湿条件下,多糖复合涂膜保鲜剂对不同杨梅品种的贮藏保鲜效果,为杨梅的长距离运输和商业冷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多糖复合涂膜以魔芋粉和海藻酸钠与壳聚糖的复配胶为基质,以甘油为成膜助剂配成;采用该复合涂膜处理‘乌梅’和‘东魁’杨梅并在低温(1~2℃,相对湿度80%~85%)条件下贮藏,分析好果率、霉变率、烂果率、裂果率、失重率、有机酸、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硬度、花色苷和MDA等贮藏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复合涂膜对杨梅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粉和海藻酸钠与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剂处理显著提高了杨梅贮藏后的好果率,减缓了有机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成分的转化和降解,抑制了果实的软化和MDA含量升高;此外,多糖复合涂膜保鲜剂对‘乌梅’和‘东魁’贮藏期间的失重率、霉变率和花色苷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存在差异。在低温中湿条件下,多糖复合涂膜保鲜剂对‘乌梅’和‘东魁’都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但品种间的保鲜效果存在差异,生产应用时需考虑所贮藏品种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采前处理对蟠枣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新疆主栽鲜食品种蟠枣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果实花期、幼果期、膨大期、着色期采用清水(CK)、10 g/L氯化钙(CaCl2)、100 mmol/L水杨酸(SA)和10 g/L CaCl2+100 mmol/L SA进行采前喷施处理,采收后置于常温货架贮藏,每天统计果实的转红率、转红指数、腐烂率和失重率,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色泽等指标。结果表明:采前喷施CaCl2、SA和CaCl2+SA均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蟠枣的转红和腐烂,使其保持较低的失重率,使果实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保持较好的色泽,其中,10 g/L CaCl2+100 mmol/L SA采前处理效果最佳,常温货架8 d时,果实的转红率和腐烂率分别较对照低23.34个百分点和36.66个百分点,失重率仅为1.6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在21.47%,硬度为9.45 kg/cm2,保持较好的商品性。综上,采前喷施10 g/L CaC...  相似文献   

11.
葡萄采后生物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应用于鲜食葡萄采后生物保鲜剂的种类、保鲜机理及其应用技术,包括对葡萄果实采后病原菌的抑制和品质调控作用,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完善葡萄生物保鲜技术和服务于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马铃薯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国内外马铃薯贮藏设施、抑芽防腐技术、病害防治技术及病害检测技术的现状,并对未来马铃薯保鲜产业的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马铃薯的贮藏保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鲜食率较高,但由于采后易发生病害,引起软化腐烂,极大的缩短了猕猴桃的货架期,因此猕猴桃采后保鲜新技术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猕猴桃采后保鲜技术的分类、特点和作用原理,分析了猕猴桃采后保鲜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猕猴桃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蓝莓鲜果采后病害类型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莓含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和保健功效,但其鲜果易腐烂变质,严重阻碍了蓝莓产业的发展.为延长其贮藏期,诸多研究者对蓝莓保鲜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本文阐述了蓝莓采后病害的类型,并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三方面综述蓝莓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瓜口感鲜脆,水分含量高,营养丰富,是中国广泛栽培并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重要鲜食果蔬。但黄瓜采后易发生感官品质下降、营养损耗、微生物感染等问题,进而加速黄瓜腐败变质,使其失去经济价值。因此,适宜的保鲜技术对黄瓜品质劣变进行调控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着重论述了黄瓜采后生理变化机制,归纳总结了常规传统保鲜技术和当今保鲜领域热点研究对黄瓜贮藏品质的影响,旨在强调联合保鲜技术的优势。最后对现有黄瓜保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微孔保鲜膜制备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全面介绍微孔保鲜膜的不同制备方法、微孔保鲜膜的主要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前景,并简要分析微孔保鲜膜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菌株保藏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标准菌株的死亡、变异、被杂菌污染等情况的发生,因此选择好的菌株保藏方法至关重要。通过对半固体琼脂石蜡保存法、细菌湿种牛奶冻存法和菌株保藏管法这3种方法从操作、保藏时间、占用空间、菌株存活情况4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2种方法,菌株保藏管法操作更简单、保藏时间更长、占用空间更小、菌株更不易发生变异和死亡。由此可见,3种方法中菌株保藏管法要优于其他2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类寡糖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种类寡糖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草莓失水率、腐烂率、发霉率明显降低,VC、蛋白质、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香蕉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香蕉保鲜技术的理化及涂膜药贮藏方法,阐述了天然多糖在黄瓜保鲜中的应用,讨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特色传统食品大饹馇的综合保鲜技术。结果表明,以耐高温蒸煮袋作保鲜袋,添加5%纳他霉素+0.4%乳酸链球菌素+1.0%ε-聚赖氨酸配制的保鲜剂和用抗坏血酸+丙酸钙+焦磷酸钠配制的调节剂,整个生产过程无菌操作,生产的大饹馇在4℃和30℃条件下均可保鲜30 d,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并可保持产品良好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