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盐碱土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盐碱土因其含盐多、pH值高、结构差、肥力低等特点,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环境均有很大影响,因此,改良利用盐碱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综述了土壤母质、质地、地形、新构造运动、水文条件和人为活动等盐碱土主要成因.分析了盐碱土改良利用的技术措施,即耕作施肥、覆盖技术、水利措施、化学措施、电磁改良等非生物技术和种质资源筛选、远缘杂交培育、基因工程培育等生物技术;建议进一步完善区域盐分预报系统和发挥植物一微生物联合修复作用。参52  相似文献   

2.
盐碱土改良与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了诸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盐碱地资源与利用现状,详细论述了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技术措施,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盐碱地利用技术,针对苏打盐碱地改良与利用领域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综述了免耕、连作、轮作、间作、套作等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上述不同种植模式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并提出了今后这一领域需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生物防治是近年来新兴的植物病害防控技术,具有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特点,能更好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已经成为农业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生防菌对植物的防病促生作用与其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整作用密切相关。主要综述了生防细菌、生防真菌以及生防放线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生防菌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总体来看,生防菌施入后可以在土壤中定殖,增加作物根际土壤土著微生物中有益(促进植物生长、减少植物病害发生)菌(属)的数量,或减少有害(导致植物病害发生、抑制植物生长)菌(属)的数量,改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以及土壤中酶的活性、有机碳含量,从而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达到缓解作物连作障碍、降低作物发病率、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作物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入侵植物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侵植物给入侵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多重影响,其中入侵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代谢的影响日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入侵植物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对盐碱土微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盐分及白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化肥和基质处理相比,白菜收获后施用微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土壤细菌总数分别增加了106.04%,58.99%和48.12%;土壤容重分别降低0.05g/cm3,0.03g/cm3和0.02g/cm3。微生物复混肥对降低耕层土壤含盐量有明显作用,但对1m土体土壤平均含盐量影响效果不明显。施用微生物复混肥能改善白菜品质,比不施肥与施化肥分别降低白菜硝酸盐含量0.14mg/kg和1.80mg/kg,可溶性糖量分别提高0.4%和0.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酸菌复合制剂对盐碱地改良、植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为利用耐盐碱的乳酸菌研发新型微生物制剂及其大面积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红柿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试验,设菌剂组(含乳酸菌的菌剂)和对照组(不含乳酸菌的菌剂),两个处理菌剂用量均为15 L/ha,加水稀释10倍,在西红柿种植前1 d喷施于土壤中,并在种植西红柿后每30 d喷施一次;西红柿成熟期测定其农艺性状;种植3个月后采集0~30 cm土样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及酸碱度,并对土壤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功能基因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菌剂组的土壤pH显著下降0.42(P<0.05,下同),铵态氮、硝态氮及有效磷的含量显著提高,但土壤物理性质无显著变化(P>0.05);供试西红柿的各项农艺性状均有所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门分类水平上,共检测分类122个菌门,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占有明显优势,相对丰度在50.00%以上,其次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菌剂组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在属分类水平上,菌剂组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4.25%)较对照组(0.01%)明显增加.功能基因分析结果表明,菌剂组和对照组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中,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的功能基因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5.12%和34.16%,菌剂组6种碳水化合物活性酶基因序列数目均高于对照组;KEGG功能注释结果显示,菌剂组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辅因子与维他命代谢的基因序列数目均高于对照组;此外,菌剂组土壤中毒素的基因序列数目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乳酸菌复合制剂能有效降低盐碱地的pH并增加养分含量,同时可增加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降低病原微生物数量,对盐碱地的改良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盐碱土改良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盐渍化使得植物根区积累过多的可溶性盐,影响了植物水分吸收,甚至能够引发盐中毒,从而降低植物活力,延缓植物生长。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盐碱改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等方面对盐碱土改良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常用的研究方法,阐述了稻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微波对土壤微生物及其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消毒处理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积极有效的防治温室病虫草害的方法。目前普遍采用的甲基溴等化学试剂熏蒸方法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深远持久的危害。为解决这些问题,对微波消毒土壤进行了探索。采用不同功率的微波辐射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并与常规加热处理效果对比。对处理后的土样采用平板计数及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分析其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及群落结构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处理具有杀菌率高,对生态环境无任何污染、不会产生抗药性、无任何残留等优点;可以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和草籽,控制病虫草害;可以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在同样的处理温度下,不同功率的微波辐射效果差异较大,与常规加热处理效果也不同,存在明显的微波生物效应。大豆盆栽种植试验与微生物检测分析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多,极端气候如干旱和高温等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干旱和高温的同时发生容易形成极端干旱,不仅会改变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功能,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同时对微生物介导的土壤微生物过程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了解极端干旱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个体到群落的角度综述了极端干旱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微生物对极端干旱的响应,包括极端干旱对微生物DNA及细胞完整性造成的伤害、对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介导的碳氮循环功能的影响以及极端干旱下根际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功能的影响,最后从交叉学科原位研究角度和分子组学角度对相关机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苏打盐碱土中有机物料的转化,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有机碳含量,利用蚯蚓(Pheretima guillelmi)和外源微生物(类芽孢杆菌C1)研究二者在单一或联合作用下对苏打盐碱土中水稻秸秆和牛粪混合物的降解、有机碳转化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菌株C1单一和联合作用下,水稻秸秆和牛粪混合物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66.0%、40.9%和72.1%,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分别增加了65.8%、18.2%和25.5%,水溶性有机碳(WEOC)含量分别提高了63.5%、1.6%和26.3%。蚯蚓、菌株C1单一和联合作用均能使WEOC的前体物从植物源向微生物源转化,从而增加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比例;蚯蚓还可以促进WEOC中类腐植酸物质的生成,降低土壤的老化程度,并且与菌株C1之间存在协同效应。蚯蚓、菌株C1单一和联合作用均能够增加真菌的丰富度、多样性以及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子囊菌群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蚯蚓的作用与土壤中SOC、WEOC含量和WEOC紫外吸收特征值呈正相关。研究表明,蚯蚓与菌株C1单一或联合作用能够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向更有利于有机物料转化的功...  相似文献   

13.
修复并资源化利用盐碱土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之一.该文综述了利用微生物菌剂修复盐碱土的研究进展,对今后需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碱土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有机种植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麦田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平板计数、微平板法(BIOLOG-ECO)、聚合酶链式反应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联用技术(PCR-DGGE)探究有机种植方式对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平板计数结果表明,在各土层中细菌数量最多,约为1.1×107 CFU/g。BIOLOG-ECO测定结果表明,有机种植表层土样中微生物活性最高,其252h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达0.68,有机种植较之常规种植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P0.05)。在麦田中施用有机肥初期可以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PCR-DGGE结果表明,有机种植的条带数明显多于常规种植,有机种植麦田中细菌种群更为丰富,有机种植可以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且不同土层细菌多样性存在差异。对DGGE条带进行了测序分析,常规种植主要优势菌群归属为马赛菌属(Massiliasp.),有机种植中则是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sp.)和志贺氏杆菌属(Shigellasp.)。综上,有机种植可丰富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晓  张敏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2):384-389
本试验对被有机磷农药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运用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特点进行鉴定,并从菌落总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相对多度等方面分析了有机磷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污染重的土壤苗落总数最少,为6.1×106/g,并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有机磷农药污染轻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其丰富度和均匀度分别为0.775和0.218,与其它处理差异性显著;在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重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中,真菌、细菌及放线菌的优势种群分别为头孢霉属、芽孢菌属、链霉菌属.其相对物种多度分别为0.311、0.291、0.565,与其它处理差异极显著.因此,头孢零、芽孢菌、链霉菌可能为有机磷农药的耐受菌或降解菌.  相似文献   

18.
大量研究表明,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中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特征影响不同,为探讨这种影响差异是来自生物炭类型还是土壤本身特征,选择红壤和黑土两类典型土壤同时开展了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作用研究,为生物炭在不同类型农田土壤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采用玉米秸秆生物炭(炭化温度500℃)作为供试材料,分别按照炭土质量比0、1%、2%和4%施用于红壤和黑土中,通过41d的好气培养试验,研究生物炭对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的影响,以及磷脂脂肪酸(PLFA)表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尺度变化规律来看,两类土壤中SOC和TN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土壤NH_4~+-N、NO_3~--N、MBC以及MBN呈现波动性变化规律,这与土壤中可利用态碳氮养分消耗有关。从生物炭添加效果来看,生物炭对两类土壤生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差异显著:生物炭能够显著提高红壤pH,达1.9%~17.0%,而对黑土pH影响不明显;生物炭能显著提高红壤和黑土中SOC含量,对红壤SOC的提升潜力更大,达18.6%~85.7%,而对NH_4~+-N和NO_3~--N含量影响不显著。生物炭会降低红壤中MBC、MBN和PLFA含量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降低幅度分别为17.4%~50.2%、19.8%~23.9%、24.9%~43.1%,对细菌/真菌没有显著影响;然而,生物炭的添加能够提高黑土MBC、MBN和PLFA含量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PLFA总量是对照的1.2~1.6倍,并增加微生物群落结构中细菌的比例。施用生物炭能够改善红壤和黑土的养分状况,且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酸性红壤的提升潜力更强;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短期影响受特定土壤生化性质影响很大,其长期作用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T-RFLP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保证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土壤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的选择尤为关键,T-RFLP技术因其能快速获得大量数据、灵敏度高且稳定性好,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本文从原理方法、重要环节及实际应用3个方面介绍T-RFLP技术,分析其局限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研究提供更可靠、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