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2012年10月~2013年2月于伊宁市托格拉克乡新疆新纪元农牧业有限公司育肥场进行栓系与散栏两种饲养方式来育肥青年新疆褐牛。[方法]选取16月龄左右的青年新疆褐牛68头,分为散栏组和栓系组。青年牛为试验对象分别于10月、11月、12月、次年1月和2月进行体型外貌的线性评定及体尺指标测定,并定期采集血样。[结果]在两种饲养方式中自由采食散栏饲养能提高青年新疆褐牛日增重(P0.01),散栏全期青年牛平均日增重845.58g显著高于栓系的619.11g,提高了36.58%,散栏在12、1、2月份日增重显著高于栓系,分别高出13.61%,32.32%,53.47%。散栏式饲养显著提高了青年牛血清磷含量(P0.01),在12、1、2月份分别高出栓系组0.62%,7.89%,14.29%了,而栓系式饲养的青年牛血清磷含量逐步下降。在两组青年牛之间血清钙含量影响不大,两组血清钙差异不显著(P0.05)。自由散栏饲养方式在全期生长中的速度较快,体斜长,胸围,胸深,胸宽,腰角宽,腰高,坐骨宽,髋宽等基本处于继续增长趋势。[结论]散栏饲养方式能显著提高青年新疆褐牛的日增重,同时还能加快其体高,胸围,体长等体尺的生长,散栏饲养血清钙、磷含量显著高于栓系饲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散栏式饲养与栓系式饲养方式对肉牛增重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相近(330 kg左右)、月龄相同(12月龄)、未去势、健康无病的50头西门塔尔公牛分为两组,每组25头牛.牛散栏式饲养为试验组,栓系式饲养为对照组.预试期为30 d,正试期为120 d,分别于10、11、12、1和2月进行对体重及各项体尺指标的测定,并定期采集血样.[结果]散栏式饲养组和栓系式饲养组牛的月增重平均分别增加了33.41和31.90 kg,日增重分别为1 113.57和1 056.83 g/d,散栏式饲养组比栓系式饲养组高21.8;,组间差异显著(P<0.05);散栏饲养组牛的腰角宽、胸围、胸宽、腹围、后腿围等体尺的变化显著高于栓系组(P<0.01);血钙含量散栏组在11月差异显著(P<0.05),而10、12、1和2月两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散栏与栓系对西门塔尔牛血清磷含量影响不大,两组血清磷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栓系式管理方式相比,散栏饲养方式更适合于提高西门塔尔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2012年10月~2013年2月于伊宁市托格拉克乡新疆新纪元农牧业有限公司育肥场进行栓系与散栏两种饲养方式来育肥青年新疆褐牛。[方法]选取16月龄左右的青年新疆褐牛68头,分为散栏组和栓系组。青年牛为试验对象分别于10月、11月、12月、次年1月和2月进行体型外貌的线性评定及体尺指标测定,并定期采集血样。[结果]在两种饲养方式中自由采食散栏饲养能提高青年新疆褐牛日增重(P〈0.01),散栏全期青年牛平均日增重845.58g显著高于栓系的619.11g,提高了36.58%。散栏在12、1、2月份日增重显著高于栓系,分别高出13.61%,32.32%,53.47%。散栏式饲养显著提高了青年牛血清磷含量(P〈0.01),在12、1、2月份分别高出栓系组0.62%,7.89%,14.29%了,而栓系式饲养的青年牛血清磷含量逐步下降。在两组青年牛之间血清钙含量影响不大,两组血清钙差异不显著(P〉0.05)。自由散栏饲养方式在全期生长中的速度较快,体斜长,胸围,胸深,胸宽,腰角宽,腰高,坐骨宽,髋宽等基本处于继续增长趋势。[结论]教栏饲养方式能显著提高青年新疆褐牛的日增重,同时还能加快其体高,胸围,体长等体尺的生长,散栏饲养血清钙、磷含量显著高于栓系饲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散栏饲养和去势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为公牛的科学育肥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6头健康、膘情正常、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公牛,对其进行去势处理,术后20d进行试验。再随机选取不去势的奶公牛26头,将去势与不去势的奶公牛随机各分为2组,各组试验初始体重基本相同(270kg左右)。试验共4组,每组1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I组为公牛散栏饲养;II组为公牛拴系饲养;III组为阉牛散栏饲养;IV组为阉牛拴系饲养。试验期206 d。【结果】(1)散栏饲养组日增重较拴系饲养组提高了13.59%(P0.01),公牛组日增重较阉牛组提高了13.59%(P0.01)。是否散栏饲养(FOT)和是否去势(NOC)的交互作用对平均日增重(ADG)有显著影响(P0.05),I组ADG较II组、III组和IV组分别提高了5.26%(P0.05)、5.26%(P0.05)和31.87%(P0.01);(2)散栏饲养组日粮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钙(Ca)表观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拴系饲养组(P0.01),粗脂肪(EE)和磷(P)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拴饲养系组(P0.05)。公牛组日粮Ca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阉牛组(P0.01);(3)散栏饲养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甲状腺原氨酸(T_3)均极显著高于拴系组(P0.01),谷丙转氨酶(ALT)、溶菌酶(LYS)和一氧化氮(NO)均显著高于拴系组(P0.05),尿素氮(BUN)极显著低于拴系组(P0.01)。公牛组血清TP、AST、GH、T_3、T和Ig G均极显著高于阉牛组(P0.01),TG、TC和瘦素(LP)均极显著低于阉牛组(P0.01),BUN显著低于阉牛组(P0.05)。FOT×NOC交互作用对TP、TG、TC和T3影响极显著(P0.01),其中I组TP、T_3最高,III组TG、TC最高。【结论】不去势散栏饲养模式可以提高奶公牛的育肥性能和免疫功能,去势散栏饲养模式可以提高奶公牛体内脂肪沉积量。因此,如果生产普通牛肉,建议270—500 kg阶段奶公牛育肥应选用不去势散栏饲养模式进行育肥;如果生产高档牛肉可选用去势散栏饲养模式进行育肥。  相似文献   

5.
健康滩羊羔羊24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饲料中添加玉米淀粉,试验组(T1、T2)饲料中分别添加富硒酵母和亚硒酸钠,试验期60 d.分别于试验期30和60 d测定全血中GSH-Px活性、血浆SOD活性、血浆MDA含量、血浆IL-1、IL-2、IL-6、TNF-α水平以及血浆甲状腺激素T3、T4浓度;试验期60 d时测定组织硒含量.结果发现,在30和60 d时,T1和T2组羔羊组织硒含量、全血GSH-Px活性、血浆SOD活性、血浆IL-1、IL-2、IL-6、TNF-α水平以及血浆T3浓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1或P<0.05);血浆MDA含量及T4浓度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C组(P<0.01或P<0.05).在30 d时,T1组羔羊全血GSH-Px活性及组织硒含量均极显著高于T2组(P<0.01).在60 d时,T1组羔羊全血GSH-Px活性及组织硒含量均极显著高于T2组(P<0.01);T1组羔羊血浆MDA含量显著低于T2组(P<0.05).结果表明,有机硒源提高羔羊机体硒状态以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效果优于无机硒源,但在提高细胞因子水平和血浆T3浓度以及降低血浆T4浓度方面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不同硒源对羔羊抗氧化能力、细胞因子及T3、T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健康滩羊羔羊24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饲料中添加玉米淀粉,试验组(T1、T2)饲料中分别添加富硒酵母和亚硒酸钠,试验期60 d.分别于试验期30和60 d测定全血中GSH-Px活性、血浆SOD活性、血浆MDA含量、血浆IL-1、IL-2、IL-6、TNF-α水平以及血浆甲状腺激素T3、T4浓度;试验期60 d时测定组织硒含量.结果发现,在30和60 d时,T1和T2组羔羊组织硒含量、全血GSH-Px活性、血浆SOD活性、血浆IL-1、IL-2、IL-6、TNF-α水平以及血浆T3浓度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1或P<0.05);血浆MDA含量及T4浓度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C组(P<0.01或P<0.05).在30 d时,T1组羔羊全血GSH-Px活性及组织硒含量均极显著高于T2组(P<0.01).在60 d时,T1组羔羊全血GSH-Px活性及组织硒含量均极显著高于T2组(P<0.01);T1组羔羊血浆MDA含量显著低于T2组(P<0.05).结果表明,有机硒源提高羔羊机体硒状态以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效果优于无机硒源,但在提高细胞因子水平和血浆T3浓度以及降低血浆T4浓度方面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培养液中血清或其替代物对牛体外受精卵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在牛体外受精卵体外培养液中添加血清替代品对体外受精卵发育的影响,确定血清在SOF培养液中合适的添加浓度及添加时期,以筛选优良的牛体外受精卵体外培养液.在SOF液中分别添加10%血清(NBS)、8 mg/ml牛血清白蛋白(BSA)和1 mg/ml聚乙烯醇(PVA)进行牛体外受精卵的全程培养,添加NBS组的卵裂率(66.3%)显著高于添加BSA组(51.0%)(P<0.05),极显著高于添加PVA组(47.6%)(P<0.01);添加NBS组的囊胚发育率(30.9%)显著高于添加PVA组(20.7%)(P<0.05),极显著高于添加BSA组(13.6%)(P<0.01).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10%、5%)的NBS及无血清培养液全程培养时,3组之间卵裂率(65.6%、60.0%、58.0%)差异不显著(P>0.05);10%NBS组囊胚发育率(30.0%)极显著高于5%NBS组(17.6%)和无血清组(6.0%)(P<0.01).5%NBS组的囊胚发育率极显著地高于无血清组(P<0.01).在受精卵培养的最初48 h用5%NBS,之后用10%NBS培养液时,卵裂率(58.6%)和囊胚发育率(29.3%)与SOF+10%NBS全程培养组(66.3%、30.9%)差异都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SOF培养液中添加PVA、BSA替代血清时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都明显下降,可能SOF培养液中添加血清比添加PVA或BSA更有利于牛体外受精卵的体外发育.体外培养时在SOF培养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血清以及改变血清的添加方式,可提高牛体外受精卵体外发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定新疆褐牛不同部位与其他兼用牛不同部位之间的肉品质差异,及为其整体肉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比分析新疆褐牛与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加系褐牛各分割部位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对比分析.[结果]新疆褐牛外脊pH值极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1),霖肉pH值显著高于荷斯坦牛的霖肉(P<0.05);新疆褐午大理石花纹与西门塔尔牛、加系褐牛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荷斯坦牛差异极显著(P<0.01),新疆褐牛脖肉剪切力显著低于西门塔尔牛(P<0.05),霖肉的剪切力极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1).从营养品质整体比较来看,新疆褐牛除与荷斯坦牛差异显著外(P<0.05),与其他品种牛差异均不显著(P>0.05).新疆褐牛脖肉、辣椒条中的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5),新疆褐牛脖肉、肩肉、辣椒条、上脑、小瓜、大瓜、霖肉、臀肉中的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荷斯坦牛的相应部位(P<0.05).新疆褐牛脂肪含量除脖肉、板腱、霖肉外,其他部位的均显著低于荷斯坦牛的相应部位(P<0.05).[结论]在统一的营养水平和育肥模式,新疆褐牛与西门塔尔牛、加系褐牛肉用性能一致,但与荷斯坦牛在营养品质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蜂花粉对肉杂鸡血清部分生化指标(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的影响.272只1日龄肉杂鸡(科宝1500♂×海赛克斯♀)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4只,公母各半.Ⅰ组为空白对照,Ⅱ、Ⅲ、Ⅳ组分别添加0.5%、1.0%和1.5%的蜂花粉.14、28和42 d时每组随机抽取8只(每个重复4只)心脏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葡萄糖的含量.结果显示,添加不同剂量蜂花粉2周、6周龄时均可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同时1.0%的添加剂量作用最明显.添加0.5%蜂花粉在2周龄时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P<0.05);6周龄时各试验组甘油三酯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添加1.5%蜂花粉4周龄时血清中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周龄时试验组葡萄糖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蜂花粉对肉杂鸡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有一定影响,6周龄时试验组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葡萄糖的含量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饲养方式对宁都三黄鸡生产性能、肌肉品质、矿物元素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56日龄宁都三黄鸡母鸡2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重复3次,每次重复20羽,分别进行笼养(L组)、网上平养(W组)、地面平养(P组)和散养(S组),相同饲粮饲养至120日龄。结果表明,(1)生产性能:84日龄体质量L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98日龄体质量L组、S组和W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P组(P0.05;P0.01);112日龄体质量L组和S组极显著高于W组和P组(P0.01),L组显著高于S组(P0.05);71~84日龄平均日增质量L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85~98日龄平均日增质量S组显著高于P组和L组(P0.05);99~112、56~112日龄平均日增质量S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W组、P组和L组(P0.05;P0.01)。P组肌胃质量显著高于L组(P0.05)。(2)肌肉品质:胸肌肉水分含量L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粗蛋白、氨基酸总量,8种必需氨基酸及7种甜鲜味氨基酸含量S组均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丝氨酸含量S组显著高于W组和P组(P0.05);胱氨酸含量S组显著高于P组(P0.05)。油酸含量W组与L组显著高于P组(P0.05);亚麻酸含量P组显著高于L组(P0.05);必需脂肪酸含量P组显著高于S组(P0.05)。(3)血清生化指标:总蛋白含量P组和S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W组(P0.05;P0.01);白蛋白含量P组、L组和S组显著或极显著高于W组(P0.05;P0.01);球蛋白、尿素氮含量P组显著高于W组(P0.05);尿酸含量P组显著高于W组和L组(P0.05);甘油三脂含量L组显著高于W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含量P组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乳酸脱氢酶活性P组极显著高于L组和S组(P0.01),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养密度为15只/m~2时,笼养有利于宁都三黄鸡体质量增加,在高温季,活动范围大、养殖密度低的散养方式在增质量和饲料转化比方面要优于无降温设备且高密度饲养的舍饲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宁都三黄鸡肌肉营养价值;4种饲养方式对宁都三黄鸡屠宰性能无明显影响;不会影响宁都三黄鸡肌肉矿物元素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