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不同栽植密度下紫花苜蓿叶生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苜蓿的叶生产量。[方法]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试材,设5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栽植密度对紫花苜蓿叶生产量的影响。[结果]在不同栽植密度下,紫花苜蓿单位面积分枝数、叶片数、茎重、叶重和干草产量5个性状在同一刈割时期及全年度各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在某些密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苜蓿单位面积分枝数、叶片数、茎重、叶重和干草产量均以密度A处理(20cm×20cm)最多或最高,分别为855枝/m^2、42 253叶/m^2以及698.88、464.55和1163.43g/m^2。相关分析表明,苜蓿的单位面积分枝数、叶片数、茎重和干草产量与单位面积叶重均呈线性正相关,对叶生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干草产量、茎重、叶片数和分枝数。[结论]5个栽植密度中,以密度A处理的叶生产量最高,其次为密度B处理(30cm×30cm)。 相似文献
4.
5.
豫南板栗林下套种百合不同栽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年生板栗园内套种百合,从距树干1 m向周围扩展,分别采用15 cm×20 cm,15 cm×30 cm,20 cm×30 cm,25 cm×30 cm,30 cm×30 cm的株行距栽植百合种球。定植后第3年,于现蕾期分别测定植株中部叶片的光合面积、比叶重、叶绿素含量,秋季采收百合鳞茎。结果表明,百合植株叶片的生理指标及单位面积鳞茎产量和大鳞茎产量比率均是:稀植>中度密植>密植。板栗林下套种百合以30 cm×30 cm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7.
8.
为探索河北省行唐县最适宜的花椒栽植密度,为花椒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大红袍花椒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不同的栽植密度,分析不同栽植密度对花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对花椒生长和产量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加,花椒发枝量、发育枝平均生长量、树高、冠幅显著降低,花椒果穗长、果穗宽、单穗质量、单穗果数、果径及百粒质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花椒单株产量整体呈降低趋势,花椒单位面积产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株行距为3 m×3 m、栽植密度为1 111株/hm2时,花椒单位面积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是最适宜行唐县大红袍花椒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同栽植密度下水稻生长情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下司镇某试验田为耕作对象,设计了不同栽植密度下水稻生长情况分析的试验对比。分析过程中,将每667m2产量作为衡量水稻生长情况的直接指标,得到了该镇水稻种植环境下最优的栽植密度,为该镇水稻种植密度的合理确定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杏麦间作环境温湿度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间作系统内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EI-USB-2温湿度记录仪及StevensPOGO便携式土壤温湿度测定仪观测杏麦间作区与杏单作区内空气和地表温度、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结果】间作区与单作区的温、湿度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气温和地温均随太阳辐射的升高而上升,随其下降而降低,呈正比关系;相对湿度变化则呈负相关。间作区内平均空气、地表温度分别较单作区低4.53和0.7℃;间作区内平均空气、地表相对湿度分别较单作区高4.90%和3.93%。【结论】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果园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库尔勒香梨栽植密度与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关系,为库尔勒香梨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OBO ware Pro便携式小型自动气象站及SUNSCAN冠层分析仪,对6种不同栽植密度库尔勒香梨冠层内PAR及叶面积指数(LAI)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栽植密度下,冠层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相对PAR存在较大差异.冠层各方位受光强弱在1d中均呈现规律变化,即在08:00~ 12:00以冠层东侧、南侧、北侧受光为主;11:00~17:00以冠层西部受光为主;树冠中部1d中受光最弱且均匀.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库尔勒香梨冠层内平均PAR呈“先升高后下降”变化趋势;4.0m×6.0m冠层内平均相对PAR最高,2.5m×7.0m冠层内平均相对PAR最低.[结论]相同株距或行距下,冠幅越大,库尔勒香梨叶面积指数(LAI)越大.库尔勒香梨冠层PAR及LAI与栽植密度、冠幅、冠层方位、冠层高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植密度杏树冠层受光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杏树栽植密度与冠层受光关系,同时也为杏树栽培选择适宜栽植密度提供理论依据,运用HOBO ware Pro自动气象站及SUNSCAN冠层分析仪对6种不同栽植密度杏树冠层受光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栽植密度下,在1d中树冠内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各个部位的PAR在1d中的最大值和出现的时间有差别;相同密度下,树冠不同部位和方位的PAR在ld中各时刻的变化情况是不一致的;叶面积指数(LAI)随株行距的增大而减小.PAR和LAI的变化与株行距、树冠大小、方位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桔梗质量的影响,找出合适延边地区桔梗栽培的密度,为生产高产优质桔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株距和行距的不同处理对桔梗质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合桔梗生长的最佳栽培密度。[结果]结果表明,1年生和2年生桔梗均在株距为4cm和6cm时,根长较长,侧根数较少,且侧根数随着行距和株距的增加而增加,适合于1年起获的蔬菜用桔梗的最佳栽培密度为6cm×25cm,适合于2年起获的药、蔬兼用的桔梗的最佳密度为6cm×20cm和6cm×25cm。[结论]1年生桔梗的最佳栽培密度为6cm×25cm,2年生桔梗的最佳密度为6cm×20cm和6cm×25cm。 相似文献
15.
棉花不同栽培途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同一地点对稀植大棵栽培、常规密度栽培和密植矮化栽培三种栽培技术途径的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表明,不同栽培途径间,产量构成、早熟性及经济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出密度升高,单产和效益随之增加的趋势。但当密度达到4000株/亩后,增加密度对产量和效益的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下三倍体毛白杨林地土壤的养分消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三倍体毛白杨品种S8和二倍体毛白杨品种S10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进行田间试验,探讨3种种植密度A1(3m×4m)、A2(2m×4m)、A3(2m×5m)条件下林地土壤养分的年变化及不同土壤层次养分的消长变化情况.对2005-2006年不同种植密度下毛白杨林地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N、碱解N、全P、速效P、全K、速效K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a后土壤pH值略有增加;A1种植密度下土壤全N、碱解N、速效P降低最多,A2密度下全K和速效K消耗最多,A3密度下土壤有机质及全P下降最多.在0<土壤深度(h)≤20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全N、全P消耗量最大;在40cm<h≤60cm土层中,土壤碱解N、全K、速效K消耗较多;土壤中速效P在20cm<h≤40cm土层消耗量最多.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插植密度对寒地水稻生长的影响,以寒地水稻品种空育131和龙粳26为材料,分析不同插植密度条件下植株叶绿素含量、叶片大小及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分蘖力强的穗数型品种空育131适宜插植密度为30.0cm×16.7~20.0cm,分蘖力中等的穗重型品种龙粳26适宜插植密度为30.0cm×10.0~16.7cm,在此密度条件下水稻的叶片呈最佳生长态势,生物产量表现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褐土中啶虫脒在不同温湿下的室内降解趋势,寻求最佳降解温度和湿度。[方法]土壤中啶虫脒经乙腈高速匀浆提取后,减压浓缩,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GC-ECD进样。[结果]在25℃20%、40%、60%含水量的情况下,啶虫脒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3.1921e-0.145t,T1/2=4.8d;C=1.604e-0.231t,T1/2=3.0d;C=3.1329e-0.1564t,T1/2=4.4d。在含水量为40%的情况下,对其20、25、30℃的消解进行了测定,其消解也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2.3041e-0.1463t,T1/2=4.7d;C=1.604e-0.231t,T1/2=3.0d;C=0.7029e-0.2314t,T1/2=2.9d。[结论]在30℃、含水量40%的情况下,降解最快。 相似文献
19.
以东北春玉米区主栽品种郑单958、农华101、先玉335、辽单565、丹玉39为试验品种,在3000、4000、5000和6000株/667m24个种植密度下,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大,吐丝期达到高峰,后期基本逐步下降;随着种植密度逐渐增加,各品种群体产量与之基本呈正相关,单株各器官干物重呈负相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显著提高,说明这些品种在东北春玉米区,还有密植增产的潜力可挖。这为进一步突破东北春玉米区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对中北410等5个国审青贮玉米杂交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生物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之间,生物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奥玉5102、中北410和雅玉8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高于农大108和辽625;(2)不同地点对青贮玉米杂交种的生物产量影响很大;(3)不同密度对生物产量影响较大,较高的种植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4)在生物产量方面,品种与地点存在互作;品种与密度只在通州存在互作;密度与地点无互作。综合分析供试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笔者认为,中北410丰产性、适应性较好,适合在北京地区大面积推广,每公顷适宜种植密度为6.75×104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