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推进一些基础性的制度变革,尤其是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使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因此,农村土地制度管理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近日,有关权威人士向媒体透露,城乡统筹将是下一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主线。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近日表示,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应始终在依法规范轨道上进行。尤其是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使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特别要关注损害农民权益的苗头和倾向性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14,(1):6-6
中闻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需要切实把握好四个关键点:一是建立城乡统一的管理体制,突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障碍;加快户籍、土地、就业、公共服务等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建立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4.
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对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土地管理制度具有积极的意义。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逐步走向规范,但也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确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中介服务体系等措施,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5.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在目前农村,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在土地管理制度中,搞好土地流转,更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改革可担当应对金融危机重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新一轮农村全面改革的各项举措已经进入最高决策层决策。十七届三中全会在粮食问题、土地管理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多方面有所突破。我们有理由相信,30年前以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使得我国农村农民一举实现了温饱,走向了初步富裕,30年后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的农村新一轮改革,必将促使中国农村全面实现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7.
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金融改革看作是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给予很高的重视。我国的农村改革是从土地开始的,农村金融改革如果不和土地挂钩,将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全会提出“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为土地金融的试点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王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2,(8):4884-4886,4952
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农民失地问题,并提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对策: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农业发展;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也是农村土地管理法治理念形成的过程。新《土地管理法》的实施,从集 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征地程序和范围、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方面,赋予了农民更多的土地权益,同时让农民的权益 得到更好的法律保障,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也随之进入了深水区。本文梳理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进程, 从“三块地”改革的思路出发,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法治困境,从法治思维和法治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完善农 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路径,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法治化水平,为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法治化 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农民失地问题,并提出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对策: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农业发展;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1.
三农观点     
<正>"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新四化’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推动‘新四化’,仍然要靠改革创新。要深化企业、财税、金融、户籍、土地管理制度、价格等改革,释放发展的巨大潜力、源头活力和持久动力,最终使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得到红利、收到实惠。"——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  相似文献   

12.
十七届三中全会有关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指向两个“最严格的制度“相配套,土地管理更加严格规范这么多人关心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第一说明它非常重要,第二说明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确实存在缺陷,需要继续改革和完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出台前,我看到不少报道,有媒体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叫第三次土改,  相似文献   

13.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城市用地不断扩大的压力,现有城市存量土地已无法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受我国传统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土地制度呈现出城市土地国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二元结构,城乡之间的土地不能自由流动。横亘在城乡土地之间的是土地二元结构和土地二元管理制度这两道闸门,它们不仅阻断了城乡间土地要素的顺利流动(一方面农村土地大量闲置和低效利用;另一方面用地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也使得土地生产要素的经济价值无法实现,。因此,本文拟从这两个角度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决目前土地利用困境的良策。  相似文献   

14.
重点围绕重庆市土地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研究问题,综合运用文献梳理法、系统研究法等,基于土地发展权"控制与保护"的核心价值考量,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基于土地发展权实现思路的深化改革问题及方向。研究结论表明:重庆当前需重点关注"公平与效率"、"局部与整体"、"计划与市场"、"发展与保护"四大问题,在后期改革推进过程中,特别注重改革制度协调、市地发展权实现、建设用地总量管控和土地发展权收益的二次分配。  相似文献   

15.
论城乡统筹视域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及其公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乡统筹的目的是要消除制度和体制性因素引致的城乡差距,以实现城乡和区域的均衡和协调发展。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土地是农村和农民所掌握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和要素。受我国基本国情和特定历史阶段发展战略的制约,土地是国家供给给农民的职业和社会保障的载体。由于缺乏外在的制度性补给,加之土地自身的收益功能和保障功能的低下是造成城乡差距的根本原因。为此,现阶段城乡统筹的实质就是要求政府提供可供城乡居民理性和自由选择的与生产要素结合的路径,农民以土地换户口进而换保障具有公平意义上的逻辑合理性;对进城农民放弃的土地实行国有化取向的流转制度改革是有效的选择;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是城乡统筹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土地权益的有效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是解决城乡矛盾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利益冲突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民土地权益受损主要表现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方式单一、土地征收范围过宽、征地补偿资金管理混乱等.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土地产权的法律界定不清是根本原因,现行征地制度不完善是制度原因,缺乏统一的利益表达机构是组织原因,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是直接原因,以经济为指标的政府考核体制是间接原因.有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重点是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和和现行财税体制;改变单一的以经济为指标的政府考核体制;建立农民统一的利益表达机构.  相似文献   

17.
李坤英 《新农业》2014,(10):22-24
<正>当前土地管理制度面临的主要难题是政府、农村集体、农民和用地单位多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难度增大,改革成本和阻力明显上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土地管理制度的基础,近年来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确权登记颁证,但是还权赋能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实现面临很多困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从  相似文献   

18.
核心提示:记者从国土部获悉,在完善改革土地制度的过程中,国土部门已形成关于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框架建议,但与补偿相关的争议还尚未达成一致,而这也是困扰各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曾毅  麻战洪  周盼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0):192-194
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全面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适应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以及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笔者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诸如农村土地的产权、征地、集体土地流转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方向,深入探究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对策。该研究旨在对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挥相应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垦》2020,(4):20-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土地是农垦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从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切实保护国有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深化农垦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农垦土地资产配置方式。中央农垦改革发展文件印发以来,各地农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开展土地管理利用方式创新。现从全国农垦土地管理利用政策培训班上各垦区报送的交流材料中摘选部分刊发,供各垦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