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黄连在动物体内有无消除R质粒的作用,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本课题以多重耐药性的大肠埃希菌E.102株为靶细菌,建立一种以去污染的小白鼠为模型的R质粒体内消除实验方法。方法:首先用四环素,红霉素和利福平对实验用小鼠进行肠道细菌脱污染,建立去污染小白鼠动物模型,然后将靶细菌E.102株菌液经口感染,并随机分组,试验组小鼠每日经灌胃法给黄连1.2mg,对照组不给黄连。在给药后24、48、72h将小鼠处死,解剖取其盲肠内容物,以SS平板划线培养24h,随机挑取单个菌落用影印培养法接种于选择平板上(分别含有不同的抗生素,浓度分别为四环素20mg/L,链霉素40mg/L,氨苄青霉素20mg/L),检查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凡是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而在含有抗生素的选择平板上不生长的菌落,即为消除了R质粒的菌落。结果:去污染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在口饲四环素、红霉素和利福平3d后,解剖小鼠,取盲肠内容物在SS平板上划线培养48h,未见细菌生长,证明小鼠肠道脱污染成功。经口服大肠埃希菌液3d后,解剖小鼠盲肠内容物,用SS平板分离培养,均得到纯的大肠埃希菌培养物,证明靶细菌定殖成功。黄连在去污染小鼠体内对R质粒的消除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连黄对沙门氏菌耐药基因aph(3’)-Ⅱa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深入探讨连黄降低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作用机理。采用竞争性RT—PCR法定量分析了连黄作用前后的沙门氏菌耐药基因aph(3’)-Ⅱ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连黄作用后的沙门氏菌耐药基因aph(3’)-Ⅱa的mRNA表达量降低,进而降低了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的抑菌活性,试验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相同浓度致病菌灌胃小鼠后,分别用黄芩提取物灌胃治疗,测定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肠道菌群数量。结果表明,无论在体外还是体内,黄芩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性最强,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制性较弱;且通过灌注黄芩提取物,显著降低了各致病菌致病后小鼠的死亡率。通过研究得出,黄芩提取物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具有较明显的体内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淮安地区苏淮猪仔猪出现细菌性腹泻的病因并提供治疗方案,采集腹泻仔猪的肛拭子样品共95份,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动物致病性鉴定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试验共分离鉴定到78株大肠杆菌,92株沙门氏菌;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大肠杆菌致小鼠死亡率为65.38%,沙门氏菌致小鼠死亡率为95.8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耐药率高于沙门氏菌,且均对青霉素类和林可霉素类高度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最低.多重耐药结果显示,所有分离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大肠杆菌主要表现8~10耐,沙门氏菌主要表现在6~8耐.  相似文献   

5.
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和试管两倍稀释法,检测了西兰花叶中硫苷酸水解产物(ITCS)对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敏感性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氏菌建立感染小鼠模型,观察其体内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硫苷酸水解产物(ITCS)的稀释抑菌效果逐渐降低、呈现剂量效应;同一浓度点ITCS的抑菌效果,其大小顺序依次是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埃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西兰花叶粉硫苷水解产物(ITCS)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40,即为0.234μmol/mL;而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硫苷水解产物(ITCS)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80,即为0.117μmol/mL;ITCS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沙门氏菌的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体内的抗菌效果优于伤寒沙门氏菌.试验表明,ITCS具有一定的体外和体内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土柱迁移实验,本研究在酸性环境(pH=5)下研究了发生适应性变化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迁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酸性环境会导致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粒径和胞外膜脂多糖(LPS)浓度增加,胞外聚合物(EPS)浓度降低。这些胞外膜结构的生理变化会引起细菌Zeta电位负电性降低,疏水性增加,进而改变沙门氏菌的迁移规律。柱实验的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在发生酸适应性改变后迁移能力下降,其原因在于酸适应降低了沙门氏菌与沙介质表面的静电排斥,增强了疏水吸附,两种机制均促进沙门氏菌在沙表面的沉积。XDLVO(extented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曲线中能量势垒和第二最小值深度表明沙门氏菌在土壤沙表面的沉降为可逆过程。本研究结果表明,酸性环境胁迫下沙门氏菌表面生理特征的改变会抑制其在土壤中的迁移,从而降低酸性环境中沙门氏菌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活体引流术后熊胆汁中的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从延边某熊场无菌采集6只熊的胆汁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细菌12株,其中大肠杆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绿脓杆菌2株,沙门氏菌1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氯霉素和头孢唑啉高度敏感;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高度敏感;沙门氏菌对氧氟沙星及诺氟沙星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哌拉西林、头孢哌酮、氨苄西林、红霉素和头孢氨苄等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以中药止痢灵作为R质粒消除剂,用携带R质粒的福氏痢疾杆菌F13株作为靶细菌,在去污染小白鼠动物模型内,研究止痢灵对痢疾杆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并观察止痢灵在不同作用时间(48、72和96h)对R质粒消除率的影响。其中,以48h的消除率10.63%为最高,72h的消除率为3.33%,96h为4.67%。细菌丢失耐药性,可表现为多重或单一种耐药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9.
用NBT还原法检测细菌无细胞溶解物中SOD活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细菌无细胞溶解物中SOD活性。方法:采用NBT还原法检测2株大肠杆菌和8株沙门氏菌(其中7株伤寒沙门氏菌、1株鼠伤寒沙门氏菌)无细胞溶解物中SOD活性。结果:2株大肠杆菌SOD活性明显低于8株沙门氏菌(P<0.01);鼠伤寒沙门氏菌SOD活性明显高于伤寒沙门氏菌(P<0.01);而伤寒沙门氏菌L型返祖株SOD活性低于其它株伤寒沙门氏菌(P<0.01)。结论:不同细菌的SOD活性有差异;伤寒沙门氏菌L型返祖株细胞壁的缺陷可能是导致其SOD活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吉林地产核桃油、松子油对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影响,以了解其营养功能.方法以不同剂量的核桃油、松子油连续给小鼠(6月龄)灌胃,并设立对照组.6周后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0.05,不同剂量的核桃油、松子油对小鼠体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丙二醛的含量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次实验剂量范围内,不同剂量的核桃油、松子油可以提高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沙门氏菌耐药抑制剂止泻作用与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沙门氏菌耐药抑制剂的止泻作用和急性毒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通过观察沙门氏菌耐药抑制剂对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的抑制作用,研究其给小鼠灌胃给药后动物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急性毒性试验中小鼠未出现死亡,未测出该药的LD50,改测其最大给药量。结果表明,该药能极显著减少小鼠腹泻次数(P<0.01),最大给药剂量为480 g.kg-1 BW。沙门氏菌耐药抑制剂具有显著的止泻作用,口服给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蹇慧  刘芳  覃永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23-1125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猪源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耐药现状及致病力情况。[方法]从广西不同地区11个规模猪场采集99份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菌体形态特征观察以及生化鉴定,对分离菌进行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最后对分离株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从99份病料里分离到21株沙门菌,分离率21%。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氨曲南、左氟沙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等产生较高的耐药性。致病性试验表明9株分离菌株可导致小白鼠死亡,致死率为43%。[结论]分离菌株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及较强的致病性。该研究为该地区有效控制沙门菌病的发生以及兽医临床上的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西地碘粉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西地碘粉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方法]选用清洁级ICR小鼠60只,采用寇氏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西地碘粉急性中毒症状,并测定西地碘粉经口给药对小鼠的LD_(50)。[结果]小鼠经口给药后的急性中毒症状主要包括:给药后15 min,高剂量组小鼠出现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无光,并逐渐转入抑制,反应迟钝、不食、麻痹。0.5~1.0 h后有小鼠出现呼吸困难,伴随脖颈伸直、食欲废绝;3 h后开始出现死亡,小鼠死亡前出现惊厥、抽搐、震颤等神经症状。急性死亡发生于给药后3~24 h。中毒死亡后剖检发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的损伤,其次是肺和心脏。根据各剂量组死亡率,计算出西地碘粉对小鼠的急性经口LD_(50)为4 972.75 mg/kg.,其LD_(50)95%可信限为4 382.77~5 642.16 mg/kg。[结论]西地碘粉对小鼠的经口LD_(50)介于501~5 000 mg/kg,属于低毒性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地锦草颗粒的安全性,分别选取昆明种小白鼠、Wistar大鼠进行了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地锦草颗粒对小鼠经口服给药LD505 000 mg/kg b.w.,其毒副作用很小或无毒副作用。亚急性试验结果,连续给药4周,停药后继续观察2周,试验组大鼠生理、生化及病理等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停药后各组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表明地锦草颗粒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是比较安全的制剂。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um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21 on barley yield and grain quality was examined at growing plants in artificially Pb-contaminated gray forest soil. Application of bacterium eliminated Pb toxicity, significantly reduced metal uptake in shoots and increased grain yield without changing its quality.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延缓主要淡水养殖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耐药性,以嗜水气单胞菌ATCC 7966为出发菌株,评价了其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复方硫磺间甲氧嘧啶钠和硫酸新霉素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以恩诺沙星为受试药物,对ATCC7966进行低浓度耐药性诱导,获得最小抑菌浓度(MIC)提高了256倍的耐药性菌株。测定了茉莉花、薄荷叶、连翘等2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的延缓作用,结果表明:板蓝根、射干、苦参、大青叶、车前草、连翘、黄芩及艾草8种中草药均具有延缓嗜水气单胞菌对恩诺沙星耐药性的作用,其中,连翘延缓耐药性的作用最为明显。复筛实验结果表明,经过20代接种后,连翘实验组的耐药性只上升了2倍(对照组上升了16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中草药烟用添加剂的急性毒性.[方法]通过对小白鼠最大耐受量测定(MTD),以最大浓度(1.5g生药/ml)和最大体积(40 ml/kg),给小白鼠灌胃给药(i.g),给药后连续14 d观察动物的毒性症状及死亡情况.[结果]急性毒性研究结果显示,给药后14 d内小白鼠活动、外观、行为、摄食、大小便、呼吸等未见异常,未见毒性反应及死亡发生.中草药烟用添加剂对小白鼠经口的MTD为60 g生药/kg,相当于成人(60 kg体重)日用量(15 g药材)的240倍.限于药物浓度及动物的给药容量,无法测定LD50.[结论]中草药烟用添加剂的毒性反应剂量大于60 g生药/kg,表明中草药烟用添加剂的毒性低.  相似文献   

18.
采集新乡市某规模化猪场疑似猪沙门氏菌病的病料,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动物试验和药敏试验,分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该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呈细小、无色半透明、光滑、圆整的菌落,对葡萄糖、木糖醇、赖氨酸、甘露醇、蔗糖、果糖和山梨醇反应阳性,对甘露糖、硫化氢、苯丙氨酸、尿素酶反应呈阴性,可致死小白鼠,确定所分离的细菌...  相似文献   

19.
选用中药合成制剂"免疫抗毒散",通过对猪瘟的抗体效价增强试验、鸡胚攻毒试验、雏鸡人工发病试验、抑菌试验以及对小白鼠免疫器官的影响试验,验证了该中药制剂的药效作用.结果表明,"免疫抗毒散"能提高畜禽的抗体水平,具有杀灭病毒、保护胚胎的作用;能提高雏鸡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最小菌浓度为4mg·mL-1;并能促进小白鼠免疫器官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从病死仔猪心脏中分离到一株革兰阴性菌,对该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16S rDNA序列测定,确认该菌为猪源莫拉菌属亚种,将该菌株命名为猪源莫拉菌-ZY20001。对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和部分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该菌引起小鼠胸腔积液,不致死,对红霉素、青霉素、多粘菌素等21种抗生素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敏感,对哌拉西林耐药。菌株ZY20001具有TEM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表型与基因型不符。该实验可为深入研究莫拉菌的分类进化及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青霉素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关系所做的初步探讨也丰富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