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08年6月、10月,2009年4月、5月和2014年5月、6月,对四川神仙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6目20科56种;其中,东洋界种类有25种,古北界种类有28种,广布种3种。保护区分布有国家级保护动物2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林麝、高山麝、白唇鹿、雪豹、豹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9种。保护区有我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特有兽类25种,有5个兽类物种值得关注,它们是林麝、高山麝、大绒鼠、青海松田鼠和山东小麝鼩。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2003年5月和2005年7月,对四川千佛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8目26科81种;其中,东洋界种类有61种,古北界种类有15种,广布种5种。保护区分布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林麝、马麝、扭角羚和豹等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保护区有我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特有兽类34种。  相似文献   

3.
利用长青自然保护区华阳片区2012-2021年10条动物监测样线巡护监测数据,研究分析了该保护区大中型野生动物种类及其空间分布,植被、海拔、坡位等因素对大中型野生动物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有大中型兽类和鸟类30种,其中Ⅰ级保护动物5种,Ⅱ级保护动物12种;针阔混交林中发现的物种种类最多,包括21种兽类和鸟类,其次是阔叶林;物种分布数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递减;下坡位分布兽类、鸟类最多(共21种),谷地物种分布最少(共9种)。  相似文献   

4.
2009年8月~9月,对四川螺髻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59种。其中东洋界种类有44种,古北界种类12种,广布种3种。有我国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4种,其中Ⅰ级2种,Ⅱ级12种。保护区有我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兽类16种。本次调查发现了西南绒鼠康定亚种,是Osgood于1929年描述后的再一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6,(1):105-111
综合使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定点监测法、铗日法、网捕法及非诱导性访问调查法等对思南四野屯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献,共记录该区域分布有兽类33种,隶属于8目19科。其中IUCN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1种,近危(NT)物种3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II级保护动物5种,"三有"物种17种;被列入CITES附录的物种有7种。从区系成分来看,广布种19种,占全部物种的57.58%。综合分析认为:四野屯保护区是构成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生境缓冲区之一,受人为干扰影响较为严重,应完善管理制度及职能,加强保护区生境和物种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2001年~2002年,对四川黄龙自然保护区开展了本底资源调查,结合历史资料确认,保护区有兽类70种,分属7目,27科。其中调查确认51种,资料记载19种。在有分布的70种兽类中,东洋界种类26种,古北界种类46种;有国家Ⅰ级保护兽类7种,国家Ⅱ级保护兽类13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在小五台山4个林区展开为期1a的调查,利用红外相机记录保护区野生动物,兽类5目9科16属16种,鸟类1目1科6属6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为褐马鸡,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是斑羚和勺鸡,西伯利亚狍的相对丰富度13.60,是兽类里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环颈雉的相对丰富度21.15,是鸟类里相对丰富度最高的物种。辉川林区的动物种类有19种,是小五台山保护区物种种类最多的区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791,是小五台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4月和8月,对四川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进行了调查。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75种,分属7目25科。区系分析表明:该保护区的兽类东洋界种类有56种,占74.67%;古北界15种,占20%;广布种有4种,占5.33%。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该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国家Ⅱ级保护兽类15种。  相似文献   

9.
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8月和2003年3月至5月,对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后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哺乳动物82种,分属于8目27科。对保护区兽类区系分析表明:古北界种类16种,占19.5l%,东洋界种类62种,占75.61%,广布种4种,约占4.88%。可见,东洋界种类占绝对优势。保护区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16种。保护区有我国特有兽类20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兽类有9种,两者共占有分布兽类总数的35.37%。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月、2007年10月和2008年11月,对四川木里鸭咀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确认保护区有野生哺乳动物62种,隶属于8目20科;保护区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8种,其中Ⅰ级5种,有我国特有兽类21种。区系组成上东洋界45种,古北界15种,广布种两种,保护区兽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南北混杂现象。保护区有两个属的物种值得重点关注,他们是鼩形目缺齿鼩鼱属(Chodsigoa)、啮齿目绒鼠属(Eothenomys)。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样线调查法,对福建雄江黄楮林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及其地理区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两栖动物有2目7科30种,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种类丰富,种群数量多,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本区两栖动物地理区划属于东洋界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闽北山区丘陵地理省,华中向华南区系过渡性质明显,与台湾两栖动物关系密切,是戴云山脉两栖动物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2.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水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共记录到鸟类17目48科142属299种。其中留鸟31种,夏候鸟81种,冬候鸟37种,旅鸟150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Ⅰ级7种、Ⅱ级45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77种。属中日保护协定的候鸟154种,占协定总数的67.84%,属中澳保护协定的候鸟42种,占协定总数的51.9%。区系分布属于古北界种的有207种,东洋界种25种,广布种67种。按生境特点分为荒滩农田、水域和人工林3种生态分布类型,各有鸟137种、133种、168种,分别占调查总数的45.8%、44.5%、56.19%。调查发现鸟类数量有减少趋势,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后河自然保护区野生保护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湖北五峰后河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情况,并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其优先保护顺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后河自然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5种,其中Ⅰ级7种,Ⅱ级18种,分别占湖北省分布的54.4%、87.5%和47.4%;②采用优先...  相似文献   

14.
2016 年 7 月,在广东南雄小流坑—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使用栖息地和网捕法对当地蝙蝠进 行实地调查,共调查到 3 科 8 属 13 种,其中,菊头蝠科 1 属 4 种,占比 30.8%,蹄蝠科 2 属 2 种,占比 15.4%,蝙蝠科 5 属 7 种,占比 53.8%; 13 种蝙蝠的区系组成以东洋型为主(7 种),其次分别为南中国型 (3 种)、季风型(2 种)和地中海型(1 种)。小流坑—青嶂山保护区蝙蝠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保护区 内蝙蝠的栖息地相对较少,且人为干扰较大,需要对其进行重点保护;且有必要增加调查强度、使用竖 琴网等方法深入调查保护区的蝙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据调查统计,在大沙河自然保护区中,天然生长的珍稀濒危植物共36种,隶属22科31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3种,隶属20科2G属;贵州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8种,隶属12科17属。本文着重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进行了论述。分述其分布概况及特点。对资源作出评价,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显示,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兽类已知有7目23科47属66种(亚种),兽类种数分别占全国兽类总种数的10.87%和陕西省兽类总种数的39.52%。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兽类10种,陕西省省级重点保护兽类10种,中国特有兽类9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兽类8种,CITES附录I兽类7种,附录II兽类6种。按区系类型分,东洋种44种,古北种12种,广布种10种。与佛坪、长青、青木川等周边保护区相比,米仓山保护区兽类的多样性比较丰富,区系成分以东洋型较占优势,地理成分以南方类型为主,区系组成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据1982年3月、2003年8月、2008年6月对云南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3次动植物资源调查统计,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37科440属870种,其中蕨类植物有17科27属41种,种子植物有120科413属829种。植被有8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31个群系。原生脊椎动物104种,其中哺乳类29种,鸟类65种,两栖爬行类6种,鱼类4种。阐述了保护区具有生态系统完整、典型、自然、脆弱、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珍稀特有,起源古老、孑遗等基本特征。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