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庆农8号原系号9196-11-2-2,是陇东学院农学系1991年用丰产、优质自育的8809(1)2品系为母本与抗旱、抗寒、耐脊、适应性强的新品系8202(23)-3-421-4为父本杂交,1992~1996年在干旱、寒冷、多病的自然条件下根据育种目标采用系谱法进行了组合、单株和株系的评选,1997~1998年进行品系鉴定试验并最终决选而成的抗旱优质丰产小麦新品种。1999~2000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00~2002参加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2005年12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1选育经过马铃薯新品种庆薯1号是甘肃省陇东学院农学系(农科所)于1993年用克新2号/86-6-3组配杂交所得;1994年种植实生苗F1,秋季成熟时汰除不良农艺性状植株;1995年进入无性系选种田,根据产量、抗病性选择单株200株;经1996 ̄1998年田间观察、选择、筛选出93-6-16单株系;1999年升入品系产量鉴定试验,2000 ̄2001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01 ̄2002参加陇东地区区域试验和多点生产试验示范。2002年12月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2004年1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庆薯1号。2特征特性(1…  相似文献   

3.
陇鉴9343(原系谱号93-4-14-2-1-1)是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以贵农22为母本、普通小麦兰天1号为父本经常规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抗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种。2002~2004年该品种参加甘肃省天水市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1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2005013)。  相似文献   

4.
早熟高产棉花新品种新农棉1号系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2002年从新陆早13号棉田发现的变异单株,当年在海南种植,并观察选择。2003—2006年连续南繁北育,定向择优选择出编号为779-1株系;2007—2008年参加本所的早熟棉品系比较试验;2009—2010年参加甘肃省棉花新品种(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1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新农棉1号。  相似文献   

5.
新陆早44号(原代号新垦杂1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以本所自育抗病品系MP1为母本、自育抗病品系FP1为父本.人工去雄杂交而成的新组合。2005—2006年参加本所杂交棉比较试验.2007—2008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新疆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2008年9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花专业组专家现场考察鉴定.2009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棉2009年60号)。  相似文献   

6.
中植7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甘肃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作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抗病高产新品种。系谱为温麦8号//遗选/中植1号。温麦8号和遗选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抗病性,中植1号为甘肃陇南生产品种,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2004年5月上旬通过常规杂交配制杂交组合;2006-2013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廊坊试验站和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进行多代系统选择,其中系谱号为CP06-73-2-2-1-1的高代品系群体整齐稳定,丰产性好,抗病性强而被提升参加新品系抗性鉴定和产比试验。2013-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产量比较试验,2014-2016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016-2017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示范。于2018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80015。  相似文献   

7.
甜菜新品种甘糖七号是由武威三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其母本为二倍体多粒雄性不育系MS2007—2A,父本为二倍体多粒授粉系P2007抗,母、父本按3:1比例配制而成二倍体多粒雄性不育杂交种。2009-2011年参加甘肃甜菜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其表现为优质、高产、抗病等优点,达到甘肃省甜菜新品种标准。2012年1月在兰州召开的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认)定通过,认定编号:甘认甜菜2012003。  相似文献   

8.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新疆石河子棉花所以自育早熟棉新品系4—14为母本、外引优质中长绒材料H2为父本.利用病圃经过多年鉴定筛选而成。2007—2008年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同时参加新疆早熟杂交棉组生产试验,2009年3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中棉所88(原代号中292185)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品系293为母本、以奥3503为父本培育的杂交组合。该组合2010—2011年参加甘肃省早熟棉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甘肃省早熟棉生产试验,2013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中棉所88,审定编号为甘审棉2013003。  相似文献   

10.
正陇育13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根据陇东旱塬地冬小麦生产对品种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等要求,于2008年以自育高代品系9917-2-2-1-1为母本、临旱5124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旱、丰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2019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90008。1 生物学特性陇育13号属强冬性、中熟多穗型品种,全生育期265~278 d。幼苗半直立,叶色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高  相似文献   

11.
鲁棉研32号(鲁1151系)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最新选育的转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2005—2006年参加山东省区试,2007年进入山东省生产试验,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及综合抗性均表现突出。该品种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获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编号分别为:农基安证字(2006第158号)、农基安证字(2008第096号)。2008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18号)。  相似文献   

12.
甘垦4号(NK-1)是甘肃省农垦农业研究院啤酒原料作物研究所于1998年从杂交材料中采用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良春小麦新品系。2000至2002年参加品种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2003至2004年参加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进入小面积的试验示范,均表现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抗逆性强,丰产稳产性能好。2005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定名甘垦4号,是我省农垦系统育成的一个优良春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高产优质新品种新陆早57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陆早57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自育高代品系60—2[新陆早17号(9908)×辽棉16(辽205)]为母本、新陆早8号为父本杂交,经南繁北育、田间及自然病圃鉴定筛选而成。2010年申请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棉花品种预备试验,2011—2012年参加自治区早熟棉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3年7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信息动态     
陇育6号由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利用西峰27号为母本、89-235-11-2-1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后代选择、产量比较、品质分析、抗性与生态适应性鉴定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13年12月30日通过庆阳市科技成果鉴定,2014年1月19日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4013).  相似文献   

15.
陇单5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2003年以外引系K12为母本、自育系LY32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大穗中晚熟玉米杂交种。2005-2007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甘肃有效积温≥2600℃地区种植。2009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09001。  相似文献   

16.
安磊 《中国马铃薯》2006,20(4):256-256
新大坪是由定西市安定区农技中心在历年马铃薯新品种(系)引进试验中遗留品种(系)中选育而来,亲本不详,具有抗旱、耐瘠薄、抗病、品质好等特点,于2005年12月14日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薯2005004号)。  相似文献   

17.
鄂杂棉28号(原代号荆01—80)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该品种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当中该组合均表现有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较优、抗虫性好、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2005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5)第160号]。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7003。2008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GS鄂杂棉28号,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8019。  相似文献   

18.
早熟杂交棉新品种新陆早4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陆早43号(原代号——石杂3)是以新疆石河子棉花研究所自育早熟新品系为母本,外引优质中长绒材料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利用病圃鉴定筛选、定向选育而成。2007—2008年参加自治区早熟杂交棉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自治区早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9年3月通过审定,定名为新陆早43号。审定编号:新审棉2009年59号。  相似文献   

19.
早熟陆地棉品种金垦108号(原代号金垦108-107)是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2003年用本单位优系562为母本,引进K22系选早熟优系为父本有性杂交,经过多次南繁加代,在枯黄萎病天然重病地鉴定、定向培育而成的早熟陆地棉品种2009-2010年参加本单位品系比较试验及多点试验,产量、品质、抗逆性均表现突出.2011-2012年参加甘肃省棉花新品种(系)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甘肃省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2013年1月通过甘肃省棉花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金垦108号(甘审棉2013004).  相似文献   

20.
宜香7633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自育浓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D44B/N542杂交后代与D44A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与自育恢复系宜恢7633(81136/宜恢1号//CDR22)组配而成的优质香型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2005—2006年进行品比和多点试验,2007—2009年参加四JJI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年6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稻2010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