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竹园采集土样分离出的根际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16s rDNA分子生物学手段和常规生理生化分析方法,对笋用竹正常生长植株及病害植株进行分析研究。有病竹植株的根际微生物可培养菌落数目比正常竹植株的多。特征分析表明:在分离纯化出的45株细菌中,其中的8株细菌初步鉴定为:菌株5-1-4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5-1-10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4-1-1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3-1-8为洋葱博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菌株2-1-9为粘金黄菌Chryseobacterium gleum,菌株4-1-14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菌株4-1-16为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菌株4-1-6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相似文献   

2.
接种联合固氮菌对毛竹实生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从毛竹根际分离的2^#菌株(多粘芽孢杆菌),12^#、14^#菌株(地衣芽孢杆菌)和从浙江淡竹根际分离的7^#菌株(未最后确定种名),分别培养制成菌悬液,回接毛竹实生苗,进行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无菌盆栽(沙培)试验。结果显示接力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毛竹幼苗成活率并促进其生长,尤其是对根鲜质量增加明显,增幅为44.1% ̄76.9%,分别达到显著(14^#菌)和极显著(2^#、12^#、7^#菌)水平。同时  相似文献   

3.
1996年5月28日,安徽省杨山果园场9队龚国斌在41年生的杨山酥梨上,用烯唑醇治疗根部病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方法是:沿树冠外围打成围埂,将树盘整平。在水源不足的情况下用烯唑醇每株50~75g,兑水200~250g,搅匀,均匀泼入树盘下即可。也可以结合灌溉,每株用烯吐酸75~100g,均匀撒入地面,用水流化开,使之渗入地下。1~2天后松土保墒。一般轻微和中等病症的病树用烯唑醇灌根一次,树势即可以恢复良好;对于濒临死亡的重病树,1个月后再灌根一次,树势也可得到明显的恢复,叶色由黄色变为淡绿色,挖开病根可见新须根。烯唑醇治疗果…  相似文献   

4.
油松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1 a生松针,2 a生松针,1 a生松枝韧皮部、木质部,2 a生松枝韧皮部、木质部,根等7类部位共分离出40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对所得菌株的拮抗性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得到3株对油松枯梢病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其中AM-5菌株抑菌效果最强,菌体的抑制率达66.95%,其发酵液的抑制率为27.89%;菌体对病原菌孢子萌发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同源性分析,将AM-5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M-5菌株对油松枯梢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在预防实验中,明显降低了油松枯梢病的发病率,预防效果为64.26%;在防治试验中,防效为53.32%。  相似文献   

5.
解磷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解磷能力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鄂尔多斯沙漠中几种典型固沙植物根际分离所得的95株芽孢杆菌利用溶磷圈法初步筛选,得到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有41株,其中26株具有较高溶磷能力的菌株,经过钼蓝比色法测定其溶磷量,获得3株高效溶磷菌:NTGB-Ⅱ-GM-2,NTBB-Ⅳ-GM-3和NTGB-Ⅲ-G-11,其解磷能力分别为对照的9.25倍,7.48倍和7.2倍,明显高于其他菌株.通过分析发现这3株菌的溶解磷能力与pH值显著相关。相关方程式为Y溶磷量=-4203.893XPH 34426.346(n=15,0.05>P=0.038>0.01,r=0.54)。另外,综合分析两种方法测定芽孢杆菌溶解无机磷的能力发现,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出溶磷圈的菌株,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溶解磷的能力,但是在液体培养基摇床振荡培养条件下测得的菌株溶解磷的能力与在固体培养基上采用透明圈观察法测定的结果不完全相同,液体培养可能更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给梨干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采用稀释涂布法,从武威梨园土壤中分离梨干枯病拮抗菌,并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鉴定,测定其对梨干枯病菌丝的抑制作用及其田间防治效果,揭示其生防潜力。分离出1株对梨干枯病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拮抗菌,命名为LKYHC-4,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该菌株对梨干枯病菌丝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为85.37%;使用拮抗菌株LKYHC-4对梨干枯病病菌进行预防及治疗处理后,其防效分别为66.7%和57.14%。故拮抗菌株LKYHC-4对梨干枯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可为梨干枯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类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蝶花荚蒾(Viburnum hanceanum)1 a 生枝条作为插穗,采用IBA、NAA、ABT1#、根森、 根动力、核能素及其不同质量体积浓度进行处理,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质 量体积浓度对蝶花荚蒾扦插繁殖生根率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蝶花荚蒾扦插 生根有显著影响,扦插后插穗不定根数、生根率和根鲜质量均在不同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以 IBA200 mg/L+NAA200 mg/L 处理效果最好,其平均生根率达到88.67%,平均根鲜质量1.14 g/ 株、平均 不定根数6.80 条/ 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防治银杏根腐病,以取自石家庄槐安西路、唐山建设路、保定长城北大街、河北农业大学校内的银杏根系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病健组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及形态鉴定;在室内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比较5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作用;并将筛选出来的药剂做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共获得2个具有致病性的菌株SJZ-4、SJZ-5,这2个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室内筛选出了3种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即枯草芽孢杆菌、30%苯醚甲环唑、80%多菌灵;稀释300倍的枯草芽孢杆菌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可使62.5%的银杏夏季不焦叶或者仅轻微焦叶,严重焦叶(焦叶量>70%)的发生程度仅为6.25%.  相似文献   

9.
探究褪黑素诱导提高芽孢杆菌DZY 6715对油茶炭疽菌的生防增效作用规律,为提高DZY 6715生防效力提供理论依据。将芽孢杆菌DZY 6715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褪黑素的LB培养液中培养24~120 h,观察其生长情况并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诱导后芽孢杆菌对暹罗炭疽菌的抑制作用,测定菌株几丁质和β-1,3-葡聚糖酶酶活性、生物膜成膜能力和溶菌能力,在此基础上回接离体叶片以进一步测定其生防效力。结果显示:50μmol/L MT诱导培养72 h的DZY 6715生长能力和生物膜成膜能力均显著高于未诱导菌株(P<0.05),分别是未诱导菌株DZY 6715的1.57和2倍;平板对峙实验表明,诱导菌株对炭疽菌的其抑菌率可高达76.33%;诱导菌株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较未诱导菌株显著升高;溶菌实验结果显示,诱导菌株处理的炭疽菌的相对电导率、OD260、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未诱导菌株;离体叶片回接实验表明,50μmol/L MT诱导的DZY 6715菌株可持续抑制炭疽病病斑直径扩大,病斑面积是未诱导菌株的28.4%。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MT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杨树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用材林树种之一,对其长期的生产力维护和人工林的健康管理是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杨树根腐病的防治措施作为林学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以化学防治方法为主,但其存在许多环境危害,所以具有诸多优点的生物防治成为了现在国内外的研究焦点,找到生防菌是研究的重中之重。以一系列实验分离筛选到用于防治根腐病的低温适生菌为创新点,旨在找到对杨树根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并明确其分类地位,令其在杨树根腐病的生物防治生防菌种类方面作为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其定殖特性、林间防效及生物安全性等问题提供前期基础。【方法】为了筛选出新的低温适生生防菌菌种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杨树土壤中分离得到20株芽孢杆菌,经过初步筛选得到了拮抗效果最好的一株芽孢杆菌B42,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平板对峙法对该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然后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结果】该芽孢杆菌对杨树根腐病菌具有显著的拮抗作用,同时对茄病镰刀菌、红松根腐病镰刀菌、山核桃干腐病菌、链格孢、油茶炭疽病菌、白腐菌均具有广谱抗性。【结论】根据菌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的结果,鉴定该菌B42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且对环境友好的松材线虫病生防菌株,本研究测定了10株对根结线虫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对松材线虫的室内灭杀作用,并且选取杀虫活性最好的菌株A4做了其发酵乙醇抽提物对松材线虫LC50值的测定和林间防治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10株生防菌株的发酵原液对松材线虫都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其中A4更是在将发酵液稀释10倍之后仍然具有大于50%的杀虫活性,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室内毒力测定显示菌株A4的发酵抽提物对松材线虫处理24 h的LC50值为0.291 mg/mL;林间防效实验表明菌株A4的发酵抽提物能够显著降低松树枯死率。  相似文献   

12.
2006 ~ 2008年,从苏鲁两省的严重变色杨木上分离筛选得到8株对杨木变色菌可可球二孢和弯孢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拮抗细菌的筛选,分析了该菌株的摇床液体发酵最适条件,建立了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19对可可球二孢和弯孢2种变色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最佳发酵条件是培养时间为46 h,pH值为6,培养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200 r/min,装液量为50 mL.在该参数下培养出的枯草芽孢杆菌B19细菌液对可可球二孢和弯孢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杜仲,为雌雄异株的落叶乔木,一般雌株少于雄株.留种母树应选择生长块、树皮厚、产量高、抗逆性强的15~30年生的中壮年株,并有目的地加强培育.冬末春初给母树每株施100公斤农家肥;4月每株根施尿素1公斤;7~8月份果实膨大期,每株加施过磷酸钙和硝酸氢铵(或碳酸氢铵)各1公斤,促进果实发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14.
指数施肥下黑木相思根系特征值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黑木相思1年生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指数施氮浓度下黑木相思根系特征值(根长、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氮素处理的黑木相思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体积等形态特征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其中效果最佳的为施N总量400 mg/株的处理,到试验结束时,该...  相似文献   

15.
根系吸收氮的形态(NH_4~ 或 NO_3~-)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离子吸收的平衡和根际的pH 值。试验是在温室条件下观察 NH_4~ 对北美黄杉幼苗根系生长和根际 pH 的影响。1 试验方法将1年生黄杉幼苗栽植于含砂土的不锈钢盆钵中,每盆栽1株,重复4次。每盆均加入生产10g 干物质重所需的养分,包括每株体内所含的 N(1.5mmol NH_4~ )。4个处理  相似文献   

16.
毛竹枯梢病拮抗细菌分离鉴定及其拮抗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到对毛竹枯梢病致病菌竹喙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78株,通过复筛选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拮抗菌株6-59.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盐析法初步推断该菌株的拮抗物质为蛋白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6.59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蛋白胨3%、MgS04·7H2O 0.03%、KCl 0.02%、种龄18 h、培养基初始pH 7.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接种量4%、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培养得到的菌株6-59的发酵液,其抑菌圈直径可达25.8 mm.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10年生以上的国外松林中,相继发生根腐病,严重危害着这些松林。一、病害的症状与病原物国外松根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树木感病后,不抽新梢,从枝桠基部针叶开始变黄,逐步向上蔓延,直至整株枯死。树干基部出现流脂现象;地下部分表现为根系流脂,结成脂块,根系干枯腐烂,病根皮层与木质部脱离。病原菌首先从根尖侵入,沿根部逐渐蔓延到根颈部分,导致根系腐烂。解剖病根可见明显病斑。病原菌为土壤中的杂居菌镰刀菌  相似文献   

18.
以蝶花荚蒾(Viburnum hanceanum)1 a生枝条作为插穗,采用IBA、NAA、ABT1#、根森、根动力、核能素及其不同质量体积浓度进行处理,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质量体积浓度对蝶花荚蒾扦插繁殖生根率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蝶花荚蒾扦插生根有显著影响,扦插后插穗不定根数、生根率和根鲜质量均在不同处理间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以IBA200 mg/L+NAA200 mg/L处理效果最好,其平均生根率达到88.67%,平均根鲜质量1.14 g/株、平均不定根数6.80条/株。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阜新地区杨树的林木产量,研究科学的杨树栽培管理办法,以阜新市适生杨树"中绥12"为研究对象,对3~5年生杨树进行多处理切根试验,结果显示:8倍胸径两侧隔年切根的方法对杨树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第1次8倍胸径两侧切根试验,胸径生长率比对照提高4.9%,树高生长率比对照提高6.2%;第2次隔年切根试验,与对照相比,材积生长率高出11.9%;根系吸收速效氮、磷、钾的效果最佳,根系内源激素水平和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都有所增加。8倍胸径两侧隔年切根的方法是培育适宜切根的杨树速生丰产林切实可行的高效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20.
《林业实用技术》2021,(8):14-18
为寻找对梨腐烂病具有防控效果的生防菌,从梨韧皮组织分离获得一株潜在的生防菌菌株。基于形态和16S rDNA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以BG培养基为基础,筛选了最佳培养条件: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和pH值。经鉴定,该生防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命名为BsP-003(保存编号:ACCC60383)。平板对峙试验显示其对梨腐烂病菌(Valsa pyri)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0.5%、胰蛋白胨1%、硫酸二氢钾或氯化钠0.1%、温度36℃、pH值6.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