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5年3月,我们剪取湿地松、加勒比松1—2年生苗的枝条进行扦插试验。供试枝条600枝,插后一个月即有发根的植株,三个月后检查:湿地松成活80%,加勒比松成活72%,其中混杂一株马尾松也成活。1977年春,自治区林业局召开的国外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惠来县南海农林场对6个国外松种源进行试验,用合浦湿地松作对照,经对18年生种源试验林生长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极其显著优于对照(合浦湿地松)的种源是伯利兹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加勒比松、湛江古巴加勒比松、合浦古巴加勒比松,它们的材积分别比对照增加116.6%、86.2%、50.8%、41.8%,这4个种源的抗风力明显强于其他树种,保存率也比较高。这4个种源基本适应于固定沙地生长。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我场于1958年建立,现有土地总面积为63480亩,其中有林面积38333亩,占全场总面积的60.4%。1964年我们在本县古蓬公社马尾松天然林进行采种,逐年来都进行了育苗和造林。由64—82年的十几年时间,共营造了古蓬种源的马尾松林24499.5亩,占全场历年各树种造林面积46917亩的52.2%。由于种源适宜,林木生长快,产量高,形质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n Lamb)是我国分布广,蓄积量多,适应性强,生长快,用途大,造林更新容易,成本低,成材有把握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历来被誉为南方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为了进一步发展马尾松造林事业,为选择最优种源和类型提供科学依据,让马尾松更好地为“四化”服务,我们1976年收集到5省10个地区的种源,于1977年育苗,1978年春造林,目前保存率在90%以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种源高生长节律与物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根据马尾松种源试验的幼林阶段结果对分布广泛的马尾松进行了类群划分,划出了5个类群。本文旨在对马尾松种源树高年生长节律及物候情况进行研究,以图提供一些新的信息,对类群划分起补充完善的作用,为种源种子调拨服务。  相似文献   

6.
4种中美洲热带松台库努曼松、马克西姆松、墨西哥松和卵果松于1992年在广西、广东和福建的引种试验表明,它们的早期表现是成功的。18个月生时的总平均树高依次为1.62、1.37、1.33和1.51m,分别为对照湿地松树高1.26m的128%、108%、105%和12O%;在福建岩溪林场,这4种热带松树高分别为当地马尾松平均高0.75m的209%、162%、181%和212%。21个种源分别树种的方差分析表明,各自的种源间在高生长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种源内个体间的变异范围较大,不同种源的个体变异幅度为8.8%~39.9%。  相似文献   

7.
我省属马尾松自然分布北缘,在低山丘陵地区生长良好.研究马尾松的地理差异,选择适宜我省造林的优良种源,是实现良种化的重要途径.1979年,根据全国马尾松种源试验科研协作方案,以南京市老山林场为主要试验点,进行育苗试验,并于1980年进行造林,现将苗期试验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种源磷效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选用5个对磷肥反应差异显著的马尾松种源,设计3种磷素水平的盆栽试验以研究马尾松磷效率的种源差异,确立种源磷效率的特异性指标。结果表明:马尾松磷效率的种源差异很大,尤以地处武夷山脉南端的福建武平种源最高,其磷效率高于70%,为最低磷效率种源的2倍左右,该种源在低磷胁迫下具有最大的磷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及最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参试的3个南方种源中,广东信宜种源也具有相对较高的磷效率。低磷水平下马尾松种源磷效率与磷素利用效率有关,而与磷素吸收效率相关性较小,磷效率和磷素利用效率高的种源其干物质积累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低磷胁迫下马尾松种源磷效率与其根体积、侧根数、侧根总长和须根总数等呈显著正相关。结合已有水培和土培试验结果,初步认为侧根总长、侧根数、根体积等根系参数以及根系有机酸分泌物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等可作为低磷胁迫下马尾松种源磷效率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种源、不同密度、不同穴规格的3年和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幼林生产力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不同穴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无显著性影响;不同种源对4年生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有极显著性影响;对3年生马尾松幼林的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性影响,而对胸径生长量只接近于显著性影响。不同种源的马尾松幼林地上部生物量的种源排序与其生长量的种源排序一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不同种源,不同密度,不同穴规格的3年和4年生马尾松人工林幼林生产力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不同穴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无显著性影响,不同种源对4年生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有极显著性影响,对3年生马尾松幼林的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性影响,而对胸径生长量只接近于显著性影响,不同种源的马尾松幼林地上部生物量的种源排序与其生长量的种源排序一致。  相似文献   

11.
国外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是生长快,材质好,干形圆满通直,适应性强的优良速生用材树种。我国引种三、四十年的历史证明,是南方丘陵山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目前种源奇缺,严重影响发展。为了尽快扩大种源,1975年南方十二省国外松良种科研协作会议确定以无性繁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我场于1958年建立,现有土地总面积为63480亩,其中有林面积38333亩,占全场总面积的60.4%。1964年我们在本县古蓬公社马尾松天然林进行采种,逐年来都进行了育苗和造林。由64—82年的十几年时间,共营造了古蓬种源的马尾松林24499.5亩,占全场历年各树种造林面积46917亩的52.2%。由于种源适宜,林木生长快,产量高,形质好,病虫害少,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益。早期营造的马尾松林,已经进行了大量的间伐利用,至1982年底止,已间伐生产松材  相似文献   

13.
宁明县地处我国南疆,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这里历来就有马尾松自然分布,而且生长良好。解放以来,作为本地种源,就地采种,人工造林,出现了派阳山林场22.5年生亩产蓄积量35—47m~3那样的高产林分;最近两年,宁明马尾松种子,也提供各省区参加全国马尾松地理种源试验,反映尚好;为了给地理种源试验工作提供依据,初步摸清广西的马尾松地理种源区,作为全区地理种源调查的组成部分,我们对宁明马尾松种源区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材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9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的8种性状进行分析。基结果表明,除虫害外,各种性状在种源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主要受遗传控制。用Q型系统聚类法和逐步判别分析法研究了马尾松种源,将马尾松种源分成Ⅰ,Ⅱ,Ⅲ,Ⅳ四个等级,并建立了判别函数,判别结果总准确率达到了95.60%。  相似文献   

15.
柔枝松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柔枝松在中国的生长适应情况,对柔枝松引种后1 a生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并选择乡土树种油松、华山松和白皮松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场圃发芽率分别为24.25%和25.25%,均低于油松(36.5%),但高于白皮松(18.25%)和华山松(13.25%);成活率比乡土树种低;柔枝松的苗高生长较慢,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1 a生苗苗高分别为3.1 cm?和3.6 cm?,低于油松(6.3 cm)、华山松(5.2 cm)、白皮松(4.3 cm);柔枝松种源1和种源2的1 a生地径,分别为0.175 cm?和0.178 cm,低于油松(0.208 cm)但与华山松(0.182 cm),与白皮松(0.178 cm)相差不大;柔枝松种源1和2主根平均长度分别达到了19.1 cm1、4.8 cm,均长于乡土树种,两个柔枝松种源之间相比,种源2优于种源1。  相似文献   

16.
兴凯湖松种源家系苗木高生长变异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林口县青山林场兴凯湖松1年生高生长进行变异分析的结果表明,兴凯湖松种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在22.5%~24.9%之间,平均值为23.5%;3个种源间苗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鸡东、密山种源高生长较快,鸡西种源高生长最差,鸡东种源生长量较鸡西种源快10.4%。49个家系苗高差异极显著,生长最快的密山3号家系同生长最慢的鸡西18号家系相比快62.0%。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13.7%~34.3%之间,平均值为20.3%;种源内家系间苗高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9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的8种性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除虫害外,各种性状在种源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主要受遗传控制。用Q型系统聚类法和逐步判别分析法研究了马尾松种源,将马尾松种源分成Ⅰ、Ⅱ、Ⅲ、Ⅳ四个等级,并建立了判别函数,判别结果总准确率达到了95.60%  相似文献   

18.
加勒比松引种到广西,表现较好,但不同种源生长差异较大,为选择最好种源,1984年进行了三种加勒比松9个种源的引种试验。5年观察初步表现以巴哈马加勒比松2个种源表现好,高、径分别比当地马尾松大100—114.3%,155.5—174.1%,抗病虫能力比其它种源强。正种加勒比松表现亦较好。以上两种均可在广西南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从1981年开始,以美国南部的10个火炬松和9个湿地松种源为主试材,福建、江苏两松和当地马尾松种籽作对照,进行了种籽品质、发芽率测定、造林成活率、生长节律、适应性和抗性、种源间生长差异等项研究。结论:在予南低山丘陵区,两松除佛罗里达州种源有轻度冻害外,一般都能适应当地气候;初步认定阿拉巴马、北卡、德克萨斯是火炬松最佳种源,福建南屿是湿地松最佳种源;豫南应以选用火炬松为主,在光照充足的浅山丘陵区两松可同时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巴哈马加勒比松种源选择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其树高和胸径生长早晚期生长相关显著,表现最优的7号种源与最差的1号种源相比,其树高和胸径在分别大20.09%和20.78%,巴哈马加勒比松的生长优于马尾松和洪都拉斯加勒比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