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测定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1~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采用林间和室内罩网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结果显示:在室内试验条件下,松褐天牛肿腿蜂产卵之前的刺蛰、补充营养取食能直接造成松褐天牛1~3龄幼虫死亡,对1、2及3龄幼虫的平均致死率分别为95.66%、85.91%、57.88%,并可产卵寄生2、3龄幼虫;林间释放2组松褐天牛肿腿蜂后,在刺蛰和补充营养取食后能有效寄生寄主的肿腿蜂雌蜂数量比例变化较大,有效肿腿蜂率最高为14.9%,最低为2.3%.松褐天牛肿腿蜂寄生行为不受寄主聚集程度的影响,但刚羽化出茧肿腿蜂雌蜂的寄生效率比经饲喂后的雌蜂高近5倍.从肿腿蜂单一个体来看,每头雌蜂补充营养取食和产卵寄生致死的松褐天牛幼虫数为2.1~7.7头.松褐天牛肿腿蜂雌蜂的补充营养习性及刺蛰、取食致死寄主行为在防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表明该种肿腿蜂是防治松褐天牛的重要天敌,在生物防治松褐天牛幼龄幼虫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贵州松褐天牛防治工作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松褐天牛在贵州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分布与危害状况、开展松褐天牛防治工作的意义、开展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以及下步工作打算。  相似文献   

3.
胡学兵 《江苏林业科技》1991,18(4):35-35,44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者,故防治松材线虫病主要是要防治松褐天牛。本文就目前松褐天牛防治方法作一些简介。 1 被害木材的处理 为抑制松褐天牛羽化飞出传播松材线虫病,处理被害木必须在成虫羽化以前进行。 1.1 熏蒸处理:用塑料薄膜等覆盖伐下的被害木,用溴甲烷等熏蒸剂进行熏蒸,杀虫效果可达100%,是目前较佳的检疫处理方法。此法被害木需要集中堆放,还要有安全措施,避免药物中毒。  相似文献   

4.
松褐天牛不仅本身对树木的生理和工艺造成损害,而且是松材线虫在松林间传播的媒介昆虫,对松木造成巨大危害。该文选用了7株虫生真菌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毒力存在差别,其中以金龟子绿僵菌Ma83菌株的毒力最强,天牛的校正死亡率及感染率都最高,分别10 0 %和79% ,致死中时也最短,LT5 0为5 .2 4d ,致死中浓度LC5 0为1.3 8×10 - 6 孢子 ml.松墨天牛成虫虫体不同部位与无纺布菌条的接触感染实验表明,触角、口器、足和腹的感染率依次升高,致死中时依次下降。  相似文献   

5.
6.
温度和光照对松褐天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0年在浙江省杭州市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松褐天牛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为:在正常情况下,松褐天牛1代,以4龄幼虫越冬,在光照16h(6-22时),适当升温(12-15℃)时部份幼虫能够化蛹或者羽化成虫,短日照8h(6-16时)抑制幼虫生长,或者产生滞育幼虫,逆反自然界正常日照能诱发幼虫滞育,临界光周期虫态尚待继续观察,8月中下旬产的卵,孵化的幼虫以3龄幼虫在树皮越冬,不能蛀入木质部。  相似文献   

7.
噻虫啉林间防治松褐天牛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噻虫啉不同剂型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7.5kg/hm2,1%噻虫啉粉剂7.5 kg/hm2,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00倍液,48%噻虫啉水悬浮剂2 000倍液的杀虫效果均超过90%,持效期可达28 d。1%噻虫啉微胶囊粉剂试验区,松褐天牛成虫诱捕量减少69.2%;松褐天牛成虫刻槽密度降低92.6%,松树死亡率下降60%。  相似文献   

8.
引诱松褐天牛检测松材线虫病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林间设置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引诱剂,对引诱剂的松褐天牛进行分离,10分钟后就能检查出有无病原线虫的存在,50分钟后线虫全部游离到水中,该方法具有在病害传入早期及时发现和检测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在松材线虫病疫区,利用背负式机动喷雾喷粉机喷施1%噻虫啉微胶囊颗粒剂防治松褐天牛,能够取得因松褐天牛羽化期长、防治难度大等原因常规药剂难以达到的防治效果。施药后30d,防效效果在75%以上,该药剂能将不断羽化出来的松褐天牛杀死,药剂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10.
桂林市松褐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立诱木堆、诱捕器等方法对广西桂林的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当地1年发生1~2代;8月以前产卵的松褐天牛,当年均有一部分能完成1代,8月以后产卵的当年不能完成1代;松褐天牛成虫于每年的4月中旬开始羽化,至10月中旬结束,羽化高峰期为5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1.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褐天牛幼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通过5菌株感染松褐天牛幼虫研究筛选出毒力相对较强菌株Ma789,然后进一步研究了其1.0×10^5-1.0×10^8个/mL不同孢子含量梯度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半致死含量为3.2×10^5个/mL;而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室内寄生试验表明,随着接蜂量的增加,管氏肿腿蜂对幼虫的寄生死亡率不断提高,当虫蜂比提高到1∶4-1∶5时,管氏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平均校正死亡率达96.7%;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Ma789约1.0×10^7个孢子时,对老熟松褐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6.7%,70%和100%。  相似文献   

12.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成虫补充营养取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2年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饲养试验,对松材线虫病树侧枝的成虫进行取食痕调查,结果表明,成虫的平均取食量162mm2·头-1·d-1,♀♂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取食量自初始取食至性成熟逐日增加,至产卵期达最大食量,并保持这一水平上下波动;成虫取食对树种和枝龄都有明显的选择性;对本试验供试树种的选择性顺序是火炬松>马尾松>雪松>黑松>湿地松>金钱松;对枝龄的农食选择性表现为在5月下旬前当年新枝不是主要的取食枝,至5月底才明显主要取食当年生枝。在松材线虫病树上成虫的取食痕数和面积的枝龄分布很分散,自当年新枝至13年生枝都能被取食。  相似文献   

13.
诱木引诱剂防治松褐天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林间试验表明,广东产诱木引诱剂对引诱松褐天牛成虫产卵具有很好的效果,诱木平均每株引诱数量147.09头(幼虫),最高单株达442头;在实施择伐清理后的松材线虫病发生松林内,选取长势中等,细长高大的中等径级健康松树(中势木)作为引诱木,按比例稀释后直接施用效果最佳。选择中势木为引诱剂诱木,平均每株诱虫数量为222.3头,是衰弱木为引诱剂诱木的4.51倍,是自然死亡中势木的2.84倍。诱木引诱剂的引诱效果与林间松材线虫病发病率有关,在轻微发病林分引诱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松褐天牛产卵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松褐天牛在健康木和伐倒木刻槽、产卵及卵成活率的研究发现:松褐天牛虽然在健康木上能刻槽,但刻槽数较少,且几乎不产卵,偶有产卵也不能正常孵化成活;在伐倒木上则刻槽较多,产卵量大,且成活率高。接种在伐倒木上的松褐天牛卵孵化率高,幼虫生长发育正常,而接种在健康木上的松褐天牛卵孵化率低,幼虫生长发育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15.
松墨天牛纤维素酶的研究 I.纤维素酶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松墨天牛幼虫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肠道内纤维素酶的组成和酶解动力学特征等。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幼虫肠道内有完整的纤维素酶系,其中以C1酶活性最强,Cx酶次之,β-1,4-葡萄糖苷酶活性最弱;C1酶、Cx酶和β-葡萄糖苷酶3者的最适作用温区分别为35~55、45~55、40~50℃,最适pH值分别为5.0、5.6、5.0;Cx酶具有最强的热稳定性(65℃,2h),C1酶次之(55℃,2h),β-1,4-葡萄糖苷酶最低(50℃,1h)。此外动力学参数比较揭示,C1酶具有最大的Vmax和km,分别为1.0838和0.7632,β-1,4-葡萄糖苷酶和Cx酶分别具有最小的Km(0.1832)和Vmax(0.4339),但β-萄糖苷酶具有最大的酶解初速度(0.5938)。  相似文献   

16.
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墨天牛幼虫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管氏肿腿蜂及其携带球孢白僵菌进行室内防治松墨天牛幼虫试验,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松墨天牛幼虫的寄生死亡率随着接蜂量的增加而提高。在一定的接蜂量(虫蜂比1∶2~1∶5)下,松墨天牛龄期越大,被寄生效果越低,对3龄幼虫的平均寄生死亡率为90%,4龄虫平均为77.5%,5龄虫平均为52.5%。每只管氏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约1×107个孢子时,对4~5龄松墨天牛幼虫按虫蜂比1∶1、1∶2和1∶3接蜂,寄生感染死亡率分别为55%、75%和100%;管氏肿腿蜂携带球孢白僵菌防治木段内的松墨天牛幼虫寄生感染死亡率为87.13%。  相似文献   

17.
松墨天牛幼虫在马尾松上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在马尾松树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树上的松墨天牛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数量随着树体高度的增加呈"钟形"分布,主要集中在寄主的中部,其中2~5 m高树干上的蛀入孔数量占总蛀入孔的64.88%,2~5 m高树干上的蛹室数量占总蛹室的62.44%,3~6 m的羽化孔占总羽化孔的63.47%;松墨天牛的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在树枝上的分布数量显著高于树干上的分布,说明树枝是幼虫的主要分布部位,同时也是松墨天牛越冬的重要场所;蛀入孔、蛹室和羽化孔的数量与马尾松树胸径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且其在马尾松树南北两侧的分布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酶是天牛体内重要的消化酶类,本文以松墨天牛为对象,研究了该虫肠道纤维素酶随禁食时间、取食时间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纤维素酶3种组分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而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松墨天牛体内的纤维素3种组分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一致,由开始的低活性逐渐升高,并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掌握松墨褐天牛成虫在信阳新县羽化时间,监测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林间的松墨褐天牛虫口密度,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至2012年的5-8月,笔者在河南省新县采用松墨天牛引诱剂监测松墨褐天牛,结果表明:新县松墨褐天牛羽化初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高峰期,7月下旬至8月底为羽化末期。虫口密度与引诱效果成正相关,在松墨天牛成虫虫口密度大的林分,引诱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松墨天牛成虫行为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Nickle)引起的松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线虫原产于北美,借助于人类的贸易等活动,已于1982年扩散至我国并迅速蔓延。松材线虫需借助昆虫媒介才能完成寄主松树间扩散蔓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东亚松林内习见的蛀干害虫,是松材线虫最有效的传播媒介。有关该虫行为反应的研究,国内外虽有一些报道,但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1986年以来,作者在研究松墨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过程中,陆续开展了成虫行为反应的系列研究。研究松墨天牛成虫的行为反应,对于深入探索该虫种群发展、松材线虫传播机制、灾害成因及其制定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