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分析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影响大豆产量的农艺性状,并对各株系进行综合评价。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查金台牧场野生大豆和大白眉种间杂交后代中,选取18个性状稳定的株系对其20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各株系的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经因子分析提取到5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3.611%,表明所选的5个公因子可以较好地反映20个性状所包含的信息;三粒荚数、一级分枝数、茎秆重、有效分枝数等农艺性状可作为评价大豆产量的依据。筛选出具有进一步推广价值的5个株系(15、3-2-2、~(60)Co 600、18-2、8-1-2),为利用和保护野大豆资源及改良栽培大豆提供理论依据及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
啤酒大麦新品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分蘖力与实粒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穗极显著正相关.抽穗期早晚影响全生育期显著正相关.株高和实粒数、空粒数都显著正相关,和产量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前5个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2.26%,其中第四主成分得分高的品种千粒重和成穗率高,基本苗少,对应的品种有品2、13、15、16;第五个主成分得分高的品种产量高,株高矮,对应的品种有品2、7、8、14和15.  相似文献   

3.
杂交中籼稻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6个杂交中籼稻新组合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各主要经济性状中,每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结实率;(2)构成杂交中籼稻产量的主成分因子是粒数、粒重、结实率和穗数等。其中,粒数因子贡献率最大,其次为粒重因子,结实率因子和穗数因子贡献率相对较小;(3)杂交中籼稻高产组合单产9t/hm^2以上的产量构成因素为:穗数247.2~279.3万/hm^2,每穗粒数157~193粒,结实率84.0%以上,千粒重25.9~26.9g。笔者认为,江苏省扬州市丘陵地区杂交中籼稻高产栽培应在保证适宜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同时稳定提高千粒重,选择大穗型杂交中籼稻组合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4.
芝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5个芝麻品种(品系)为材料,根据生物学意义将15个性状归纳为4个性状组,对性状和性状组基因 型值进行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并建立了由多个农艺性状间接改良品质性状的综合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对 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农艺性状(株高、果轴长、始蒴部位)和产量构成因子(蒴粒数、千粒重) ,而且农艺性状 与产量构成因子以正相关为主,因此可以同步改良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子以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含油量与主 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以及种子容重呈正相关,而与粒宽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含油量和产量可以 协调发展,同步提高,而且可以通过籽粒性状间接辅助选择高产、高含油量的芝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对23个陆地棉亲本及其形态、产量、品质性状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构成株型因子的主要性状是株高、果枝台数、果枝长、第一果节长;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单株铃数,其次是衣分和单铃重;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是2.5%跨长、整齐度和马克隆值,其次是纤维强度。23个陆地棉材料根据因子得分进行聚类可划分为7个不同遗传差异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对不同来源的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与22个父本品种的遗传距离及它们以NCII法配制的66个杂交组合的产量、物候期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3个自交不亲和系与父本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它们与国外品种间的杂种F1产量性状平均优势均较强.杂种生育期及初花至成熟期日数均介于双亲之间,但前者偏向晚熟亲本,而后者却偏向早熟亲本.与其它产量构成因子相比,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不仅对单株产量贡献率最大,且对单株产量杂种优势贡献率亦最高.在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中,特别是在杂种优势利用中,首选目标性状应为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在保证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前提下,提高角粒数、千粒重亦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海岛棉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14份新疆海岛棉地方性品种的17个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7.66%,基本能保持17个性状中绝大部分性状的信息量。以前6个因子为综合指标对14份海岛棉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4大类,而且每一类都表现出自己的特征。育种中可依据海岛棉群体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采取有重点的逐步改良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8.
澳洲坚果果实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因子分析法可将28份澳洲坚果种质果实的11个数量性状归属于2个弱相关的主因子,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0.353%,具有较好地反映这些性状所包含的信息。按照主因子所包含的性状及其所反映的生物学含义,可把2个主因子按方差贡献大小依次命名为果实重量因子F1和带壳果质量因子F2。采用正交因子和斜交因子模型分析了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根据各种质的综合因子得分值对28份澳洲坚果种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9个陆地棉亲本配置20个杂交组合,对同一亲本的杂交组合平均优势、超亲优势、超标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亲本有好的产量性状利用价值,品质性状优势不明显。C2对有效铃、子棉产量有正向作用,C4是一个高产亲本,S2可提高子棉产量、纤维强度和上半部平均长度的表现型值;筛选出了3个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组合,提供给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典型相关分析在抗虫棉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转基因抗虫棉的13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生育性状与产量性状间典型相关极显著,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典型相关达显著水平,生育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典型相关不显著.前5个主成分因子:产量因子、品质因子、子指铃重因子、早熟因子及伸长率因子可代表一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基本特征,它们的累计贡献率达87.23%.各性状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转基因抗虫棉育种中,应注意各性状间的动态平衡,有利于育成优质高产抗虫棉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从湖南省常用的薏苡(Coix lacryma-jobi)种质资源筛选出不同用途的良种,本研究以51份薏苡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表型性状、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等性状的16个指标,并分析其遗传特性。结果显示: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变异系数为5.36%~26.41%,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2~1.87。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67.13%。供试种质可划分为4类:第1类类群包含7份种质,籽粒及鲜秸秆产量均高,属于籽饲兼用型;第2类类群包含12份种质,株高及鲜秸秆产量高,茎杆粗,籽粒产量中等,属于饲用型;第3类类群包含5份种质,综合性状排名靠前,粒小,产量低,属于生态用型;第4类类群包含27份种质,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均一般,作筛选特异性状亲本型。16个指标综合隶属函数系数值>0.5的有7个种质,其中,籽饲兼用型为HNYY-34,饲用型为HNYY-39、HNYY-40,籽实利用型为HNYY-22、HNYY-38,其他综合利用型为CQYY-01、HNYY-43。本研究为湖南薏苡优异性状的筛选和高效利用及后续薏苡在食用、药用、饲用及生态用方面的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境下花生农艺产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清华 《花生学报》2009,38(3):36-40
分别对春植和秋植的27个花生品种的12项农艺产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季节下影响花生农艺产量性状累积贡献率大于85G的前5个主因子中,构成影响春花生产量的第一主因子是结果数,第二主因子是百果重和百仁重,第三主因子是饱果率,第四主因子是植株生物产量,第五主因子是植株分枝数;构成影响秋花生产量的第一主因子是百果重和百仁重,第二主因子是植株生长高摩,第三丰因子早槽株分枯数,第四,五主因子分别是单仁果数与双仁果数。  相似文献   

13.
油用红花数量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多元遗传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红花16个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多数性状都与千粒重呈显著和极显著表型相关.16个性状分别载荷在5个主因子上,第一主因子为产量因子,包括5个与产量相关的性状,总分枝数、一级分枝数、单株花球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第二因子为产量构成因子,包括3个与籽粒产量有关的性状,有效花球数、每球籽粒数、球直径;第三因子为株型因子,包括4个构成植株形态的性状,即株高、茎直径、二级分枝数、三级分枝数;第四因子为负面影响因子,即2个影响籽粒产量和品质的性状,即每球秕粒数和壳百分率;第五因子为生育期因子,即开花期和生育期.聚类分析把16个数量性状分成四大类,第一类可细分为两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因子分析结果一致.反映了相关性状间的协同变异趋势,对提高性状的选择效率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油棕种质资源进行深入、高效的利用,本研究对新引进的9个油棕品种,90份油棕种质资源的20个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观测和记录,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结果表明:90份材料果穗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3.26),最小的为果实形状(0.865)。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不同,最大的为果穗重(43.99),茎高的变异系数最小(10.41)。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要因子,分别为株高、果穗重、果实总重量、果肉含油率及种仁含油率,累计贡献率为70.272%。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I的36份油棕材料总体表现为矮株、矮茎、产油量高、棕榈油品质较好的品种,是选育高含油量、高品质棕榈油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热带地区种植的甘薯品种,以18份甘薯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块根主要营养品质,通过隶属函数与因子分析,综合评价甘薯块根营养品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间产量和营养品质指标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块根各营养品质组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大多数品质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7个营养品质指标转化数据经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被提取的3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51%,3个公因子对7个指标变量贡献范围为0.78~0.95,其中影响块根品质的关键因子依次为:可溶性糖、蔗糖、类黄酮、干率组成的公因子1,淀粉、纤维素组成的公因子2,可溶性蛋白组成的公因子3;不同甘薯品种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合评价筛选出5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分别为‘福建1号’‘海口3’‘美国番薯’‘文昌6’‘龙岩2’,这些品种可以用于进一步的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6.
程融  孙明 《杂交水稻》1995,(3):28-30
由38个杂交粳稻及其12个亲本的6个产量性状和13个品质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得出:两者以稻谷重、糙米重、精米重、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间相关极显著。其他性状关系小。故对产量及其余品质性状同步选择可加速育成优质高产组合。提高产量宜着力增加穗数和结实粒数,籽粒不宜过大过宽过重。改良品质以糙米率、糙米长宽比、垩白率、透明度、食味最为关键,并互为正向关系,可同时改良,其中透明度、垩白率又是影响食味的主要直观性状。  相似文献   

17.
大豆亲本及其杂交后代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大52、晋大57及其杂交衍生的55个稳定后代品系为材料,研究了株高、分枝数、生育期等15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5个指标综合成为累计贡献率达85.81%的6个新指标;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产量与主成分值之间的回归方程;用回归方程预测品种产量,方程估产的误差百分率绝对值除2、10、21、22、30、39、53号品系外,其余品系误差绝对值均低于10%;以主成分值为指标的聚类分析将57个材料聚为高产、中产、低产3类。结果证明主成分回归法可以应用于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总荚数、总粒数、主茎荚数、分枝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大豆的产量能力可通过研究不同性状间的差异水平来评估。  相似文献   

18.
冀西北盐碱地马铃薯无性系农艺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调查和测定了种植在盐碱滩地的31份CIP马铃薯无性系的出苗率、株高、单株重、单株结薯数、淀粉含量及商品薯率等农艺性状,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按累计贡献率≥85%选出前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对31份无性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将其聚为3类,第1、2类包括23个无性系,其综合农艺性状较差,第3类包括8个无性系,不但农艺性状较好,且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  相似文献   

19.
红花种质资源形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促进红花品种改良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筛选出的68份优异种质为材料,对19个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红花资源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上存在较大变异。主成分分析以5个主成分因子反映了13个数量性状的全部信息。累计贡献率达85.08%,各主成分包含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主成分分析结果与参试资源和性状指标的选择均有关系。将主要农艺性状归纳为产量构成因子,生长势因子和子粒因子。采用DPS 7.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19个性状在红花种质资源间的不同表现,在遗传距离13.29处将68份供试材料聚为7大类群。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中部分地理来源相同或遗传背景相似的资源能够聚在同一类群,但也有一些地理来源及遗传背景不一致的种质资源也聚在同一类群,少部分资源品种表现差异大,表明品种类群间的性状分化与地理分布既有一定的联系又不绝对相关,即不同地区的材料聚类呈现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红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分枝总数为15.779 2,其次为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产量和分枝长度,依次为15.673 9、10.617 5和10.415 5,多样性指数越高,表明遗传多样性越丰富。实践证明在杂交或其他方法育种中,选配亲本材料应依据主成分的排序,具体分析与全面评价每个亲本材料综合指标的优劣,依据红花育种目标,结合聚类分析,合理地选配组合。对于红花品种改良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