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兔出血症,魏氏梭菌病和巴氏杆菌病三联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的研究,制备出安全有效的兔三联苗。用2mL/只免疫实验兔,4天后对RHD和CWD,14天后对PMD均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21天后测定,疫苗的平均保护率RHD97%,CWD86.2%,PMD65.2%;6个月后测定,平均保护率为RHD100%,CWD80%,PMD58.8%。该疫苗的保存期为8-10℃8个月。在此病流行地区使用兔且联苗免疫  相似文献   

2.
按四种疾病分类,将88只2000g健康敏感家兔分成4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中再分别分成5或6组.第1~4或5组分别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前,感染同时,感染后24h,48h,72h人工接种鸡源抗兔出血症巴氏杆菌、波氏杆菌、魏氏梭菌病注射液;第6组为对照组,只接种病毒或细菌.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菌,1~5或6组的发病率,死亡率或重度感染率均呈依次上升趋势,差异十分显著(P<0.01).接种该注射液随着时间推迟,防治效果依次下降,但即使在感染后72h,全群发病时接种,仍比对照组的死亡或重度感染率减少,故制备后推广该注射液,对减少家兔死亡,迅速控制四种疾病流行有很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兔病毒性出血症,A型魏氏梭菌病二联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家兔的一种新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1984年春在我国华东地区最先暴发流行,损失很大。近年世界许多国家也有报道。四川是1984年冬发现,1985至1986年在省内大部分地区暴发流行,严重威  相似文献   

4.
兔瘟 巴氏杆菌 魏氏梭菌三联灭活苗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人工感染兔瘟病兔的肝、脾、肾及从惠急性巴氏杆菌病和魏氏梭菌性肠炎病兔分离的细菌制成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兔三联苗)。试验兔于免疫后7、50、100和180天均能抵抗致死量兔瘟强毒的攻击;在免疫后20天时全部能抵抗10个最小致死量的兔巴氏杆菌培养物的攻击,经75天保护率也为100%;免疫后45天用魏氏梭菌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为100%;免疫后120天分别用兔巴氏杆菌与魏氏梭菌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均为  相似文献   

5.
兔出血症,波氏杆菌病,巴氏杆菌病三联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出血症(RHD)、波氏杆菌(Bb)病和巴氏杆菌(Pm)病是家兔三种主要传染病。采用新的液体培养工艺。使Bb和Pm含菌量稳定在186 ̄230亿/ml、200 ̄260亿/ml之间。用RHD、Bb和Pm联合制成的三苗免疫剂量为1ml/只,经免疫试验测定,对RHD等5天的保护率达100%(28/28),持续保护6.5个月以上;对Bb和Pm的平均保护率达88.9%(24/27)和88.3%(23/26),  相似文献   

6.
研制兔出血症-巴氏杆菌病蜂胶二联灭活苗2批,分别在4-8℃和室温条件下保存6个月、12个月后进行免疫保护试验。结果显示:蜂胶二联苗在4~8℃和室温条件下保存6个月、12个月,对兔出血症的保护率均为100%;4~8℃保存6个月对巴氏杆菌病的保护率为100%,保存12个月对巴氏杆菌病的保护率为90%;室温保存6个月对巴氏杆菌病的保护率80%,保存12个月对巴氏杆菌病的保护率为70%。据此可以确定蜂胶二联苗的保存期为4~8℃一年或室温半年。  相似文献   

7.
杨斌  王荣申 《北方牧业》2007,(20):23-23
<正>2006下半年至今,元氏、赵县、行唐、平山多家獭兔、肉兔养殖户到石家庄市动物医院咨询就诊,重点反映兔病症状以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表现为主,但复杂多变,用药效果不佳,且死亡率高。笔者通过临床征候学分析,病理剖检观察,实验室化验比较,结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筛选出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兔瘟强毒株GMH881和兔巴氏杆菌C51-17株,研制出了兔出血症-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确定出二联苗免疫剂量为1.0mL;二联苗在免疫后5d对兔病毒性出血症强毒的保护率达到100%,二联苗免疫后7d对兔巴氏杆菌的保护率均达到80%以上;二联苗免疫家兔后7d兔病毒性出血症HI抗体可达22.75,15d明显上升,二联苗HI效价30d达到最高峰,可达28.0,二联苗在60~120d均可维持在27.0~25.5水平,到180d时抗体水平略有下降,为25.25,二联苗分别在免疫后4个月、6个月用兔出血症强毒攻击,均产生100%保护,在6个月用2个MLD的兔巴氏杆菌攻击,保护率可达70%以上;二联苗4~8℃条件下保存期暂定为1年,25℃条件下暂定为半年。  相似文献   

9.
筛选出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兔瘟强毒株GMH881和兔巴氏杆菌C51-17株,研制出了兔出血症-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对疫苗进行了免疫剂量、免疫产生期、兔出血症抗体测定、免疫保护期、保存期等试验:确定出二联苗免疫剂量1.0 mL;二联苗在免疫后5 d对兔病毒性出血症强毒的保护率达到100%,二联苗免疫后7d对兔巴氏杆菌的保护率均达到80%以上;二联苗的兔病毒性出血症抗体测定,结果表明,二联苗免疫家兔后7d HI抗体均可达22.75,15 d明显上升,二联苗HI效价30 d达到最高峰,可达28.0,二联苗在60~120 d均可维持在27.0~25.5水平,到180 d时抗体水平面略有下降为25.25,二联苗分别在免疫后4个月、6个月用兔出血症强毒攻击均产生100%保护,在6个月用2个MLD的兔巴氏杆菌攻击保护率可达70%以上,二联苗4~8℃条件下保存期暂定为1年,25℃条件下暂定为半年。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8月 ,我省豫西某县一羊场饲养的一群小尾寒羊发生大批死亡 ,作者应邀前去帮助诊断治疗 ,结果确诊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与魏氏梭菌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该羊场地处浅山区 ,以放牧为主 ,是 7月份刚从内蒙古引进的一群小尾寒羊 ,在当地检疫未发现疫病 ,由于长途运输 ,羊被运到饲养地不久 ,即开始发病 ,经过 1~ 5天发生死亡 ,一般表现急性经过 ,有时未见明显症状 ,次日突然死亡 ,死亡数量由每天 3~5只增加至近 10只 ,10天内死亡近百只 ,造成损失极其严重。2 临床症状病羊表现精神沉郁 ,呼吸困难 ,不愿走动 ,常卧地不起 ;食…  相似文献   

11.
在猪丹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效力检验中,需要进行动物攻毒保护试验。传统方法使用的是2~8 ℃保存的新鲜菌液对试验动物进行攻毒。本研究中使用的是低温保存的冻干菌液,并对冻干保存的菌数进行了测定和优化。结果表明,冻干保存的菌液能达到新鲜菌液同等的检验结果。同时,对冻干菌液保存期进行试验验证,发现细菌存活状态稳定。因此,在猪丹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效力检验中,可将新鲜的攻毒菌液冻干保存,用于攻毒保护试验,以避免每次繁重的新鲜菌液前期准备工作,并克服活菌数衰减所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兔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真核表达质粒(pcDNA-IL-6)对核酸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文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IL-6,并将其与核酸疫苗pcDNA-VP60联合免疫家兔,以pcDNA-VP60和质粒载体pcDNA3.1(+)作对照,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试验兔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表明:真核重组质粒pcDNA-IL-6对重组质粒pcDNA-VP60均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从免疫后7d到70d,pcDNA-VP60/pcDNA-IL6联合免疫组抗体水平均高于pcDNA-VP60免疫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coli)常见血清型O1、O2、O18、O78和3株分离自发病鸭场、毒力强、免疫原性好的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砌)D22、D23、D157作为制苗菌株,分别以鲜血琼脂和马丁琼脂进行固体表面培养制备的抗原与蜂胶佐剂高速乳化,制备鸭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埃希菌二联多价蜂胶灭活疫苗。结果表明,疫苗安全可靠,雏鸭一免后第14天对同源E.coli、Pm攻击免疫保护率为100%和90%;雏鸭二次免疫后第14天的免疫保护率均为100%。用间接ELISA对免疫鸭进行抗体消长规律检测,7日龄商品麻鸭首免后20d抗体达到高峰,抗体维持时间在54d以上;首免7d后进行二免,可产生显著高于一免的抗体水平。疫苗免疫雏鸭能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增强T细胞的免疫力,可维持3周左右。疫苗在4℃可保存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4.
对送检的9只家兔进行病理解剖,对心血、肝、脾及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选取心、肝、脾、肺等组织按常规病理制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应用免疫组化染色(ABC法)检测肝细胞内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抗原,结果证实此次家兔自然暴发的传染病即是兔病毒性出血症(RHD)。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最急性型及急性型,病理变化特点以全身微循环障碍为主;DIC形成,以实质器官淤血、水肿、出血、变性、坏死为主要特点,其中以肝、肾、脾等器官病变较重,尤其肝脏的病变具有特征性。综合病理学检测结果,确定此次家兔暴发的是RHD。  相似文献   

15.
何海  郝成武  凌晨  张飞  候凤  贺笋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1):3396-3403
为获得针对猪萎缩性鼻炎主要病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皮肤坏死毒素的高免疫原性抗原,本试验构建、表达并验证该毒素的亚单位蛋白抗原,将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基因与pMD19-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经序列分析鉴定后,分别使用BamH Ⅰ、Hind Ⅲ与Blp Ⅰ限制性内切酶将其酶切为3个基因片段。将片段1(Tox1)、片段2(Tox2)和片段3(Tox3)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b、pET32-a和pET32-b中,构建3个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分别进行SDS-PAGE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并使用小鼠与豚鼠初步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构建的3个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776、409与410 bp,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3个蛋白片段表达正常,表达量分别达到379.95、447.62与459.82 μg/mL,SDS-PAGE验证条带分别为75、77与53 ku;因3个片段位置不同,仅Tox3有Western blotting检测条带,与理论预测相符;使用3种表达蛋白免疫小鼠与豚鼠后,二免后14 d,血清经试剂盒检测阳性率达到100%,对二免后14 d小鼠攻毒保护率达到93%。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MT的3个亚单位活性片段,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分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新疆北疆部分地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流行的血清型、ST型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以分离的17株牛源Pm为研究对象,采用荚膜多重PCR分型法、脂多糖多重PCR分型法(LPS-mPCR)、多位点序列分型法(MLST)及PCR方法检测17株Pm分离株的荚膜型、脂多糖型、MLST型及7类共25个毒力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13株Pm的荚膜脂多糖型为A:L3型,ST型均为ST1型,4株Pm荚膜脂多糖型为B:L2型,ST型均为ST44;17株Pm毒力相关基因(exbB、exbD、fimA、fur、hgbA、hsf2、nanB、oma87、ompA、ompH、plpB、psl、ptfA、sodA、sodC、tonB和tbpA)的检出率高达100%,toxA基因的检出率为0。结果表明,从新疆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牛场疑似病例中分离的Pm主要血清型为A:L3:ST1型。  相似文献   

17.
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及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导致牛呼吸道疾病(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BRD)的重要细菌性病原,每年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其疫苗研究仍显不足。本研究选用牛溶血性曼氏杆菌(Mannheimia haemolytica,Mh) Mh422株和牛荚膜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 PmCQ2株作为疫苗菌株,分别制备了2种菌体浓度的Mh和Pm单价灭活菌苗及3种菌量配比(1∶1、2∶1和3∶1)的Mh-Pm二联灭活苗,以小鼠为模型,皮下多点免疫(0.2 mL),加强免疫2次,免疫剂量均为首免的一半。首免后第7天及其后每隔5 d,小鼠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三免后第20天,分别以Mh422或PmCQ2进行腹腔攻毒测定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所有小鼠接种疫苗均无不良反应,二免后第10天抗体达较高水平,三免后抗体水平持续升高,第15天到达高峰,其后25 d维持高水平,后缓慢下降。Mh单菌苗的2种免疫剂量对Mh422株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均为0,而Pm单菌苗的2种免疫剂量对PmCQ2株攻毒的免疫保护率全为100%;Mh和Pm间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3种菌量配比的Mh-Pm二联疫苗对Mh422株和PmCQ2株攻毒的各自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3%~71%和100%。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h422单菌苗对同型攻毒无免疫保护作用,在诱导机体抗体产生方面,Mh和Pm间无相互抑制作用,PmCQ2株具有促进Mh422株灭活疫苗对Mh422的免疫保护作用,这为牛溶血性曼氏杆菌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A total of ten 1–2-year-old rabbits died within 2 weeks at a facility in Ehime prefecture in May 2019. Necropsy revealed liver discoloration and fragility, hemorrhage of some organs and blood coagulation failure. On histopathologic examination, necrotizing hepatitis was a common finding, together with fibrin thrombi in the small vessels and hemorrhage in some organs. 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RHD) virus gene was detected in liver samples, and viral particles of approximately 32 nm in diameter were found in the cytoplasm of degenerated hepatocytes by electron microscopy.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the partial VP60 gene sequence classified it as Lagovirus europaeus GI.2/RHDV2. This is the first confirmed outbreak of RHD caused by globally emerging GI.2/RHDV2 in Japan.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禽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分离菌株的荚膜血清型、菌体血清型与外膜蛋白型之间的相关性,首先对自行分离的10个菌株采用间接血凝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进行鉴定(均为A:1);然后采用超声波破碎、高速离心和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提取外膜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的方法对上述10个菌株与C48-1(A:1)、X73(A:1)、P1059(A:3)、CU(A:3,4)等一起进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分型研究。结果表明:14个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以2个主要蛋白OmpH和OmpA的差异为依据分为3种主要OMP型;依据次要蛋白的差异,OMP-1,3菌株进一步分为OMP型1.1,1.2和3.1,3.2,其中OMP型1.1有6个菌株,OMP型1.2有5个菌株;OMP型2有1株(YZ7031);P1059为OMP型3.1;CU为OMP型3.2;另外,血清型为A:1的12个菌株中有11个菌株外膜蛋白型均为OMP-1型,血清型为A:3、A:3,4的菌株外膜蛋白型属于3型。说明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型与特定的外膜蛋白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