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家蚕卵黄蛋白组成及其胚胎时期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Bombyx mori)卵黄蛋白是家蚕胚胎发育的重要营养和能量来源。采用直接解剖蚕卵获取卵黄蛋白,结合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对家蚕处女蛾卵及不同胚胎发育阶段蚕卵的卵黄蛋白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家蚕卵黄蛋白有203个蛋白质斑点;不同家蚕品种之间卵黄蛋白的组成存在一些差异;同一品种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卵黄蛋白的组成基本保持不变。暗示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不是选择性地吸收利用卵黄蛋白颗粒中的某种或某些蛋白质,而是以卵黄蛋白颗粒为单位,一个个地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环境激素对鳞翅目昆虫的影响,用添加2,4-二氯苯酚(2,4-DCP)的人工饲料饲养家蚕,调查2,4-DCP对家蚕生殖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60 mmol.kg^-1以下浓度的2,4-DCP,对幼虫和蛹的卵巢生长有促进作用(P〈0.05);1.60 mmol.kg-1的2,4-DCP对5龄后期快速生长阶段的卵巢表现出抑制作用,但在蛹期卵巢的生长获得补偿。高浓度的2,4-DCP对幼虫期、蛹期卵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1)。2,4-DCP对家蚕雄性生殖腺的生长、特别是5龄后期精巢的快速生长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蛹期抑制作用表现十分强烈,1.60 mmol.kg^-1的2,4-DCP使雄蛾蚕的精巢几乎完全退化。2,4-DCP使5龄幼虫的精细胞数量微弱减少,至蛹期精细胞和蛾期精子的数量则显著少于对照(P〈0.01)。1.60 mmol.kg^-1的2,4-DCP使雌蛾的产卵数下降到对照的20%,但造卵数比对照高1.3倍,0.80 mmol.kg^-1以上浓度的2,4-DCP使不受精卵率显著增高(P〈0.05)。2,4-DCP主要通过强烈抑制家蚕雄性生殖腺和生殖细胞的发育以表现出很强的雌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卵子发生、激活与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应用于研究哺乳动物卵子和胚胎新的实验方法已有重大发展,为深入研究哺乳动物胚胎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手段。这些技术已用于原核和核的移植以至导入克隆基因,改变卵和胚台的遗传结构,用于实验重组着床前胚胎研究发育问题。近期的重大进展有如:用体细胞克隆的绵羊,父源和母源基因组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和第一与第二极体发育的全能性等,对这些过程的深入了解将为应用于家畜和人类提供发展遗传和生殖潜力的基础,本研究将论述哺乳动物卵子发生和胚胎发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减数分列的启动。MⅡ期卵母细胞的激活,孤雌胚、雌核胚、雄核胚和重组胚的发育以及第一与第二极体染色体的遗传和生殖潜力。  相似文献   

4.
~(60)Coγ射线和EMS处理冬小麦雄配子及合子的诱变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0)Coγ射线0.5—4.0kR 不同照射量辐照小麦"原冬一号"、"原冬94"、"农大139"雄配子发育不同时期的植株和用0.5—1.0kR 三个照射量、0.3-0.4%EMS 两个浓度处理"农大139"授粉后7-13小时的休眠合子。处理当代的结实率随照射量增加而下降;M_1代损伤效应明显,出苗率减少,植株生长受抑,抽穗延迟,育性降低;M_2代有较高的突变率,处理雄配子、合子总突变频率达17.1%,有益突变频率分别为4.8%、12.5%,并且变异谱较宽。γ射线处理合子的诱变效果优于 EMS。γ射线辐照雄配子的适宜时期为二核期、三核期,适宜剂量二核期为0.5-1.5kR;三核期为1.0-2.0kR:合子处理的适宜剂量γ射线为0.5-0.75kR,EMS 为0.3-0.4%。  相似文献   

5.
家蚕育种个体、蛾区自动称量与选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家蚕育种效率,满足家蚕育种工作者要求,利用Visual Basic 6.0 for Windows开发设计了家蚕育种个体、蛾区自动称量与选择系统。该系统通过串行接口采用零Modem连接方式将两台电子天平与计算机相连接,通过MSComm通讯控件实现对蚕茧个体、蛾区称量数据的自动采集,采用Bayes判别函数和聚类分析法自动根据称量结果对蚕茧个体作雌雄识别,采用基于数量遗传理论设计的综合选择指数进行个体选择,并方便地实现称量数据的查询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自建的家蚕(Bombyx mori)蛹期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条cDNA序列,发现其在序列和结构上与其他物种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钮基因(BmeIF4E)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推测可能是家蚕eIF4E基因,将该序列命名为BmeIF4E,GenBank登录号为DN443192.为研究BmeIF4E的生物学功能,将该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BmeIF4E,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纯化该重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家蚕Bm5细胞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表明,BmeIF4E既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存在于细胞核中.荧光定量PCR和Westem blot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组织及发育时期该基因的表达有差异,在各组织中BmeIF4E表达量从高到底依次是马氏管、表皮、脂肪体、气管、卵巢、中肠、头和丝腺;在卵、幼虫、蛹和蛾4个发育时期中,蛾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蛹,再次是五龄幼虫,而在卵中表达量较低.以该基因的ORF为模板体外转录dsRNA,脂质体法转染Bm5细胞,72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作Western blot检测RNA干扰情况,发现BmeIF4E基因被干扰后,总蛋白中目的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MTT法检测结果表明,干扰后细胞活力也明显下降.研究结果提示,BmeIF4E作为一种重要的管家基因,在家蚕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均有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性信息素技术试验研究了水稻二化螟越冬代和第 1代雄蛾飞行活动节律 ,确定其飞行起止时间为1 6 :0 0~ 6 :0 0 ,高峰期为 1 9:0 0~ 2 4 :0 0。第 1代雄蛾较越冬代雄蛾飞行能力低 ,其活动高峰期推迟了 2h ,且第 1代雄蛾 1 :0 0~ 2 :0 0时有一小活动高峰期。在较大面积二化螟诱捕中心区与边缘地带单盆诱蛾量有明显差异 ,而边缘地带二化螟雄蛾种群密度较大 ,这是因其种群迁入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室内培育大鲵在人工繁殖过程中雌雄发育不同步的关键问题,对大鲵的室内培育及人工繁殖技术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雄鲵提前2~3 d催产,采取勾卵器自泄殖孔牵引雌鲵卵带排卵能较好的解决雌雄大鲵发育不同步的问题,从而提高大鲵卵粒受精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明家蚕(Bombyx mori)肾脏形卵的胚子不能正常发育的原因。使用FDD(flourescent different display)法对ki(kidney)基因同质型与异质型的母蛾所产未受精卵及受精24h卵的mRNA进行了差异显示研究。通过137组引物组合进行FDD差异显示,结果检出8254条扩增带。其中未受精卵与受精后24h卵之间的差异片段为206条,占总片段数的2.5%,而ki同质型与ki异质型的差异片段为141条,占总片段数的1.7%,其余的95.8%的扩增片段为4方共有,并且约60%的差异带是比较清晰的。回收了较明显的差异片段计199条,占总扩增带数的2.4%,并对其中部分差异片段进行序列分析表明,其中5个克隆序列分析为: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proprotein convertase,cancer antigen like protein fusion RNA-binding protein及receptor like protein kinase同源序列,其余5个克隆序列未发现同源性,可能是新基因。  相似文献   

10.
小鼠极体重组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与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昆明系、ICR系、C57BL/6-Tg(CAG-EGFP)C14-Y01-FM131Osb系(即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小鼠,简称荧光标记小鼠)和无标记C57BL/6J系小鼠(Mus musculus)为试验动物,探索其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核重组卵母细胞的生殖功能.超数排卵后采集小鼠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利用链霉蛋白酶酶解法分离出第一极体(Pb Ⅰ);以形态学和台盼蓝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温度保存条件下COCs中PbⅠ进行活力鉴定和分级;采用显微操作术将Pb Ⅰ核供体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中,进一步观察重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发育能力.结果表明,注射hCG后12~14 h回收的Pb Ⅰ活力最佳,4℃条件下保存48 h后Pb Ⅰ仍保持活性;117枚昆明系和ICR系小鼠重组卵母细胞经体外受精获得13枚2-细胞胚胎,38枚荧光标记小鼠的卵母细胞中有3枚卵裂成2-细胞胚胎.初步证明小鼠第一极体重组卵母细胞可体外受精和体外早期发育,为发掘和利用家畜母本基因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亚洲玉米螟性诱剂田间诱捕释放的100Gy、150Gy和200Gy辐照的F1雄虫和正常雄虫。试验表明,部分辐照的F1雄虫丧失了飞翔扩散能力或对性诱剂的反应能力,但在距释放点550m处诱捕到的F1雄蛾数与诱捕总数之比与正常雄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分别以昆明系、ICR系和C57BL/6-Tg(CAG-EGFP)C14-Y01-FM131Osb系小鼠(即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小鼠,简称荧光标记小鼠)为主要试验动物,探索其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核重组卵母细胞的生殖功能。超数排卵后采集小鼠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利用链霉蛋白酶酶解法分离出第一极体(PbI);以形态学和台盼蓝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温度保存条件下COCs中PbI进行活力鉴定和分级;采用显微操作术将PbI核供体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中,卵母细胞,进一步观察重建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发育能力。结果表明:注射hCG后12~14h回收的PbI活力最佳, 4℃条件下保存48h 后PbI仍保持活性;117枚昆明系和ICR系小鼠重建卵母细胞经体外受精获得13枚2-细胞胚胎, 38枚荧光标记小鼠的卵母细胞中有3枚卵裂成2-细胞胚胎。本研究初步证明小鼠第一极体重建卵母细胞可持续随后受精及其早期发育过程,为发掘和利用其它哺乳动物母本基因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糖醋液和活雌蛾的方法诱集回收野蚕雄蛾,研究辐射不育野蚕雄蛾的田间扩散能力。试验表明,该回收方法可以使田间释放的野蚕雄蛾的回收率达12.6%-13.5%,不育野蚕雄蛾在24h内,90.8%扩散在距释放中心半径内15m的圆周内,覆盖面积达700m^2。据此,在用辐射不育法田间防治野蚕时,1hm^2桑地只需设立30个释放点就可满足防治的需要,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家蚕幼虫的造血器官对重离子射线12C5+的感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造血器官对重离子射线的感受性,研究了碳离子射线(^12C^5 )局部照射家蚕(Bombyx mori)幼虫的造血器官后血液中的血球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30Gy照射对造血器官的造血机能没有明显的影响,50Gy照射能引起造血器官的机能低下,50~300Gy之间没有明显的剂量依存关系;不同发育阶段幼虫的造血器官表现为随着个体的发育对重离子射线的感受性降低,雌雄间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没有观察到由于单侧造血器官的机能障碍而引起残存在体内的另一侧造血器官的机能增强的所谓补赏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15.
小麦辐射雄性不育系杂种F_1的亚显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辐照普通小麦种子获得的普通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5EA、89AR 和具提莫菲维小麦细胞质的TA 型(Tc ms)3 个异质同核( 原冬3 号) 稳定的雄性不育系与2 个高恢复力的恢复系原恢3 号和BPM15( 普通小麦品种) 杂种F1 代为材料,研究它们雄配子发育单核、二核及三核各时期的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85 EA、89 AR、TA 与恢复系杂交F1 代小孢子发育表现出明显的可育特征:在单核期,细胞质浓,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内质网等十分发达,二核及三核期淀粉粒数量多。但85EA、89 AR杂种F1 在单核期比TA 杂种F1 内质网和核糖体数量多,这可能是85EA 和89 AR 新雄性不育类型育性容易被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sumura)的寄主─—柞蚕(Antheraeapernyi)蛾卵经过电子束辐照后的生物学性能、表面微观形态及其微生物的辐照效应。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处理不会引起柞蚕卵表面微观形态和主要成分含量的显著变化;辐照能明显减少卵的微生物含量,有消毒灭菌作用。柞蚕卵的生物学性能没有因辐照受到不利影响。相反,辐照使卵保持其生物学性能的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7.
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技术是一个在昆虫性信息素和其它挥发性信息化学生物活性测定中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利用EAG技术,测定了八角尺蠖对丙酮、正己烷、乙醇和蒸馏水等4种不同溶剂所浸提的八角叶片及八角尺蠖性信息素腺体浸提液的电生理反应。结果表明,正己烷是八角尺蠖性信息素提取的最好溶剂,雄蛾对性信息素腺体浸提液的EAG反应比雌虫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雄蛾可能更依赖于对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的探测,而不是对寄主气味的探测;雄蛾对八角叶片的正己烷浸提液具有最强的EAG反应,而雌蛾则对八角叶片的丙酮浸提液的EAG反应最强,由此反映了雌雄个体在寻找寄主、繁殖后代等行为中的性别差异;雄蛾羽化后3h对八角叶片气味就有较强的EAG反应,在24h内EAG反应值随着羽化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这反映了随着羽化后时间的延长,触角的机能随之趋于完善,因此对于外界的刺激更为敏感。本研究为利用八角尺蠖性信息素活性成分开展害虫的监测和无公害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低剂量γ射线辐照对鸡胚胎发育的刺激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0.5,1.0,Gy^60Coγ射线孵前辐照滨白蛋鸡和AA肉鸡商品代种蛋,孵化试验表明,低剂量γ射线照射对鸡胚胎发育有明显的刺激效应,使一些在孵化中不能发育的受精卵得到正常发育,滨白蛋鸡辐照组种蛋胚胎发育的卵数比对照组高5.46%~6.72%(P〈0.01),孵化率比对照组高4.4%(P〈0.01)。AA肉鸡种蛋辐射组胚胎发育的卵数比对照高5.46%~5.54%(P〈0.01),孵化率0.5Gy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分析了7个同核异质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中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同工酶的酶谱中,有些谱带是不育系与保持系共有的,不受雄配子的育性和胞质差异的影响。有些谱带则伴随雄配子的败育而出现(或缺失),其余谱带组分,则因胞质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据此认为,可以通过同工酶酶谱分析,对细胞质进行遗传鉴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添加环境激素壬基酚(Nonylphenol,NP)人工饲料饲养家蚕(Bombyx mori)的验方法,观察了家蚕的生长速度、生长量、变态、生命力情况。结果表明,连续取食0.500mmol·L^-1以上浓度壬基酚的饲料,家蚕幼虫和蛹的生长速度、生长量、发育整齐度、生命力等都明显下降,在发育后期和蜕皮、化蛹、羽化等变态时期更加明显。同时,NP在蚕体内可能有累积作用。2.000mmol·L^-1浓度的NP能使家蚕幼虫很快死亡。NP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家蚕的雌雄大小开差缩小,并且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是环境激素效应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