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林木种子园是重要的林木良种基地,其主要任务是生产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优良的种子并保证稳产高产。本研究以湖南省会同县第3代杉木无性系种子园中的29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无性系球果纵径、横径、体积、产量及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涩粒率、霉变率、发芽起始时间、发芽持续时间等10个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无性系的结实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0个性状指标在29个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球果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103.53%;种子霉变率(75.40%)次之;再次为种子发芽率(38.21%)。不同无性系间,球果的纵径、横径、体积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发芽率与种子涩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种子霉变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球果的产量与球果的纵径、横径、体积等性状相关性不显著;种子的发芽起始时间与发芽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基于球果、种子性状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筛选出综合性状排名前9位的6、27、22、23、28、26、5、14、9号无性系,可为第3代杉木无性系种子园去劣留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红心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的种子品质性状和遗传差异,提升种子园管理要求和技术,从出籽率、千粒重、优良度、涩粒率、空粒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苗木生长量等方面对不同无性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心杉各无性系出籽率和种子品质遗传差异极显著(P<0.01)。出籽率为3.0%~9.0%,60%以上的无性系出籽率大于5.0%;优良度为33.3%~83.3%,69%以上的无性系优良度大于50.0%;发芽率13.0%~78.0%之间,无性系平均发芽率为46.8%。总体来看,出籽率及种子发芽情况良好。无性系平均空粒率为6.7%,而平均涩粒率达37%,且有75%以上的无性系涩粒率大于30%,种子品质受涩粒率的影响较大。根据无性系间的遗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人工辅助授粉,降低涩粒和空粒含量,有利于提高红心杉种子园种子的整体品质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了重建杉木种子园提供建园双优材料和经营管理好已建成的杉木种子园,本研究以遂昌杉木种子园中亲本无性系种子为研究材料,采用数量遗传学理论,研究播种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性和遗传相关。与此同时,设计了检验空瘪涩粒成因的一小试,对杉木空瘪涩粒成因的"生态假说"进行检验,并采用数量遗传学中的线性模型理论,对空瘪涩粒成因的"生态假说"进行完善。试验结果是:杉木播种品质受强度遗传控制,并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同时播种品质性状间存明显负相关。据此得出结论:选育出播种品质性状优良的品种是可能的,直接降低种子的空瘪涩粒率,就可以间接地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小试的分析结果是:空瘪涩粒率是受多因子综合作用和最低因子限制原则,既可从控制遗传的角度,又可从改善环境、利用遗传与环境互作的角度,来提高杉木种子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对柳杉一代种子园的27个无性系种子发芽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该种子园无性系间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总体发芽率水平较低,平均为6.32%;未萌发粒中,涩粒占73%,空粒占23%,涩粒和空粒是导致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的种实特性,对融水贝江河林场1.5代杉木种子园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等11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7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达到了显著差异,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达到了极显著差异,27个无性系球果产量、球果特征以及种子性状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球果产量(77.74%),其次是果体积(50.31%)、发芽势(40.41%)、单果重(37.54),发芽率(35.80%)、优良度(26.75%)。不同无性系的球果纵径、球果横径、单果重、果体积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与发芽势、优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显著负相关;发芽势与优良度极呈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球果产量与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初步筛选出8个球果产量和种实性状兼优的无性系,可作为高世代种子园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广西二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种子的品质特征及遗传变异,筛选优良种质,对种子园28个无性系的球果总重、种子重、出籽率、种子千粒重、优良度、发芽率和发芽势7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个无性系的球果总重、种子重、出籽率、种子千粒重、优良度、发芽率和发芽势均值分别为1...  相似文献   

7.
杉木种子园辅助授粉与种子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杉木种子园进行授粉试验,以观测辅助授粉对杉木种子播种品质的影响。据1992年试验结果表明,辅助授粉有效地增加种子千粒重,提高健全籽率和降低空籽率,对涩粒的影响较小;无性系间授粉效果有差异,早花型无性系授粉效果最好,晚花型无性系次之;同一植株雌球花不同时间授粉差异显著,两次授粉效果优于一次授粉;不同配方辅助授粉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千粒重是林木种子播种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11种不同世代不同类型杉木种子为试验材料,分析比较不同世代不同类型杉木种子千粒重的差异,研究不同世代不同类型杉木种子与千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世代不同类型良种间千粒重存在极显著差异.初级种子园营造的母树林2号种子千粒重表现最好,达到了7.51 g,显著大于其余各良种,其次是咸宁种源种子,千粒重表现为7.26 g.不同世代种子园良种的千粒重随着世代的升高而不断减小(1代>2.5代>3代),且都达到显著水平,即呈现出负相关性,表明杉木良种世代越高其种子千粒重有越来越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杉木初级种子园混系种子造林效果如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梧州地区用杉木初级种子园自由受粉的混系种子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其遗传品质稳定,受环境影响不大。与外省同期建立的种子园种子相比,其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均低,但与本地优良种源相比,大多数混系种子和苗木增产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杉木种子涩籽地理流行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丰产树种,在人工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杉木种子涩籽率高是影响杉木产量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探讨杉木种子涩籽的预测与防治是杉木种子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不同的地域是造成杉木种子涩籽量差异的重要因子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杉木种子涩籽在地理上的流行规律,本文试图运用一种新的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杉木种子涩籽与地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杉木种子涩籽地理流行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BP 模型对模拟预测不同地域杉木种子涩籽的涩籽率具有较高的精度,平均模拟精度为88-40 % 。这不仅为杉木种子园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为人工神经网络在林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傅远志  阙月美 《林业科学》1991,27(2):160-162
种子活力研究工作目前已由简单的发芽生理指标深入到细胞器、酶及核酸代谢等研究中。Woodstock及傅家瑞等在论述种子活力及其生理生化基础时,都首先强调了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完整性及结构上的变化对活力的影响。至今,国内外已在花生、黑麦、意大利伞松,大豆,绿豆等种子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面作了不同程度的报道。但这些研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我国近50个已形成商品生产力的杉木种子园,种子遗传品质的大田测验幼林结果。试验表明:①各地种子园的种子与未经改良的种子一样,均有不同的遗传品质,说明并非所有种子园种子都有同等使用价值;②不少种子园的种子比当地一般种子的遗传品质要高,说明具有一定的改良效果,但比优良种源区的种子的种用价值又低了些。可见,不经实地试验,推广杉木种子园种子,应取慎重态度。为了提高初级种子园的遗传品质,极需要做种子园的去劣淘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杉木种子园主要种实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以虫情监测为基础,结合采种摘除虫害球果及强度修枝等林业技术,适时应用0.05%溴氰菊酯油烟剂防治成虫。通过5年综合治理,使杉木种子园的球果虫害率明显下降,种子产量有较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杉木种子园高产稳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迟健 《林业科学》1992,28(4):302-310
根据全国7省26个杉木种子园有关数据,及浙江杉木种子园高产稳产研究协作组的研究报告,从高产稳产角度,对园址选择、建园材料选择、定砧密度、结实前管理及结实后管理技术进行探讨。园址最好选在撒粉期雨量不过多、不常遭冻害的杉木一般产区;选取低山向阳缓坡、隔离条件好、土壤深厚而肥力中等、湿润而排水良好的地方建园。建园材料选遗传增益高而结实中等以上无性系,注意花期相配。定砧密度要适当。结实前狠抓嫁接株保存率及直冠率,通过土壤管理及适当疏枝培养宽大、透光树冠;结实后狠抓土壤管理、花粉管理、及时疏伐及病虫防治,结实衰退时及时更新改造。  相似文献   

15.
初论杉木种子园的园址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6个省内28个种子园的数据分析,发现位于杉木不同产区(北部产区、中心产区、南部产区)的种子园,其开花结实年龄、结实量、种子播种品质等均存在较有规律的差异。中心产区无性系一般开花结实迟于北部产区的无性系;产量和种子品质的年变幅大;历年平均产量、球果出籽率和种子发芽率显著低于北部产区。就上述趋势对影响杉木种子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理论上的讨论分析,并提出杉木种子园园址选择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杉木种子园中对6个无亲缘关系的无性系进行了双列杂交,包括自交。同时取亲本的自由授扮种子作为对照。在他们的子代林中,取一个全同胞家系和一个自由授粉家系,各选4至6株开花植株连同它们的亲本,分别进行自交、回交、同胞内交配和异交测定。结果表明,杉木近交使得种子发芽率和苗木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近交衰退随着近交系数(F)的增加而加大。同异交相比,自交、回交和全同胞交配、半同胞交配组合的种子发芽率分别平均降低约88%、42%和20%,苗木平均高度分别下降27%、17%和13%左右。结果也显示,在不同个体之间近交衰退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杉木种子园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年中布置了多项试验,对浙江省杉木投产和园丰产经营技术作出了进一步的研究;调查了浙江几个主要杉木一代种子园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年度产量变化情况;进行了影响杉木种子园种子产量的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的系统监测和收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杉木种子园丰产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8.
杉木种子园球果产量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喻方圆  肖石海 《林业科学》1997,33(3):225-233
通过四年调查,在福建省尤溪经营林场杉木种子园和洋口林场杉木种子园,对预测球果产量的可见半面树冠法和信息段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综合预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用于球果产量预测,精度高,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9.
影响杉木种子园良种产量的主要害虫及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福建省洋口林场杉木种子园中常见的害虫有26种,隶属7目20科。其中杉木球果麦蛾、杉木扁长蝽和杉梢小卷蛾是影响良种产量的主要害虫。杉木球果麦蛾是中国新记录种,以幼虫危害球果的苞鳞、果轴及种子,使球果变色、干枯。杉木扁长蝽的危害及炭疽菌和散斑壳菌的侵染导致球果变色。10月受害果率达37.2%。测定结果表明,球果虫害及变色明显影响每百球果的鲜果重、种子重、千粒重及出籽率(平均下降26.9%—73.7%),但对种子的发芽率及涩籽率无显著影响,并提出以摘尽球果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从杉木林中采集七株优树的种子,并在种子园内采集相同优树无性系自由授粉种子,进行成对对造林比较试验,造林四年后,来自种子园的后代其生长量显著高于来自林分的后代,树高增长9.1%,胸径增加14.5,由此,对杉木初级种子园的遗传效应加以肯定并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