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阐明了林业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和途径,指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主动、灵活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也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同时,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林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建设是目前高职汽车类专业建设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针对目前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模式、考核体系、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兴办校内工厂等多个方面对高职汽车维修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建立有效的林业院校中高职衔接模式,为学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增强林业职业教育吸引力,建设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是实现我国林业中高职系统衔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双师型"师资数量不足问题,根据2019年新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双师型"师资提出了明确的界定:即"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以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现代林业职教集团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以现代林业职教集团为纽带,从学校和行业企业两个层面,分别构筑课堂教学、研修访学、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等五大平台,通过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有效促进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为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探索贡献智慧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对林业院校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构建适用于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林业院校机电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林业机械行业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培养具有优秀工程素养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迫在眉睫。借鉴国内外机电和林业行业的人才培养经验,提出了林业机电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构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林业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了优秀人才,为中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从协同机制研究出发,建立校企共建航空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协同机制模型,分别从宏观、中观与微观来解决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特色发展是行业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行业高职院校一旦放弃行业特色,就将失去自己的优势。围绕建设行业高职院校的目标,安徽林业职  相似文献   

8.
陈晨  刘光武 《绿色科技》2019,(3):265-267
以近3年毕业的林业类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研究方向,运用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分析调查数据,研究结果显示:近3年,高职院校林业类专业就业率稳定升高,对口率稳定下降;在民营/个体类型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最多,就业满意度最低;林业类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率呈稳定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彰显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梗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的纽带.因此.结合实际分别探讨了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的共建共享模式、学校主导模式和企业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0.
林业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倾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倾向直接反映某一读者群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阅读兴趣和特点,是图书馆建设的核心要素。该文通过对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流通数据的统计分析,剖析了当前林业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倾向,即专业书刊的阅读比例偏低、偏重于功利性书刊的阅读、普遍喜欢休闲娱乐性书刊的阅读和阅读具有从众性。因此,该文提出林业高职院校应根据林业高职学生的阅读特点,通过采取合理安排课时量、建立沟通机制、适时调整馆藏分布、加强宣传和引导、强化馆员队伍建设等措施,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培养学生科学利用图书馆的习惯,不断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使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以致用"、"用有所值"。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认为,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林业高职教育的发展,就是要抓住机遇,打造林业高职院校的特色;科学管理,整合资源,促进适度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高职院校的品牌;解放思想,实施开放式办学,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结构调整,近年来,我国高等林业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通过合并、改建成立的高等林业职业院校已有10余所。从办学规模来看,在校生人数已经占普通高等林业院校在校生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条件和办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尽管高等林业职业院校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好的办学前景,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但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促进林业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除了需要国家制定更有利的政策、加大对林业高职教育的投入、加强宣传导向、提高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  相似文献   

13.
林业技术专业是安徽省特色专业,针对林业技术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林业技术专业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确立"校企一体,产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培养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的师资队伍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从林业数字图书馆是信息多元化和数字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出发,介绍了数字林业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情况,分析了数字林业对林业院校图书馆建设的影响,指出了我国林业院校建设林业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内涵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确保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分析了高职粮食类专业发展现状,阐述了粮食类专业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粮食类专业文化内涵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林业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针对赣南林业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招生困难、供需脱节、就业不对口等问题,对林业类人才培养的整体思路进行了设计,采取的措施有:以"定编"为纽带,形成一套定向培养制度、一个联合培养平台、一笔稳定培养经费的"三个一"机制,保障了林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适应林业生产特点,实行"以产治学、由产至教"教学模式,实现师资、课程、设施、文化"四融合";构建"产学研用"共同体,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换达到多方共赢。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林业类专业人才"以产治学、由产至教"培养模式的创新,林业类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明显提升,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效果显著增强,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林业类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得到了行业、社会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院校"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提出以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实习林场为教学场所探索实施实境教学模式。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学习项目,创设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环境的教学情境。介绍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境教学的内容设置、教学环节的组成,并详细阐述了4个实境教学案例的实施过程。"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实境教学实施过程生动、直观,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行业责任感,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新的知识,还能掌握专业技能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阐述高等林业院校林业法律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高等林业院校加强林业法律教育的必要性,指出林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和生态法制建设对林业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提出,高等林业院校应加强林业法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准确定位,分层次、多形式地提供林业法律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林业法律教育内涵和外延的发展;落实具体措施,保证林业法律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林业法律法规"作为传统林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构成因学校和专业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分析了我国林类院校"林业法律法规"课程开设的现状以及内容构成的基础上,构建了森林公安院校"林业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内容:国家对林业生产进行干预和管理的公法性质是课程内容的基础,森林公安机关作为法律适用主体决定了课程内容的重点,调整林业生产建设的统一法典决定了课程内容的核心。构建后的"林业法律法规"课程内容更加明晰、更有针对性,更加适合森林公安系统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林业信息化建设是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其发展速度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林业人才的专业素质水平,原有的森林资源类专业已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对林业信息专门人才的要求。以河南省为例,从适应林业信息化建设、林业生态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和林学学科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地方农林院校开设林业信息工程专业或在林学专业下设林业信息工程专业方向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林业信息工程专业(方向)人才培养体系应以林学和信息科学理论为基础,着力构建信息技术和林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从课堂理论教学、课程的实验实习、课程外的实践教学环节3个方面探讨了林业信息工程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式,从课程设置的原则与目标、核心课程、选修课程3个方面探讨了林业信息工程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