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回溯:2012年国际粮食价格先弱后强 1、大米 2012年,数据显示:亚洲国家大米产量增加,而西半球国家产量下降.全球稻米消费量达创纪录水平,其中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老挝、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及泰国增幅最大.大米价格总体呈较稳定水平,即使在6月中旬全球粮价整体大涨的时期,也表现得较为"淡定". 2、玉米 2012年国际市场上玉米价格走势表现为"前低-中高-后稳".  相似文献   

2.
2012年前6个月,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总体运行平稳,个别品种出现一定幅度波动,6月,小麦、玉米和大米价格与2011年12月基本持平。下半年,全球经济大环境、粮食产需关系等两大因素将对国际粮价产生抑制性影响,预计国际市场粮价总体呈小幅波动运行态势。  相似文献   

3.
近期,国际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更趋波动特征,随着美元指数近期几乎"自由落体"式的破位下行,加上农产品市场围绕天气题材的炒作再次升温,海外市场小麦、玉米包括原油期货强势振荡明显加剧。但国内小麦  相似文献   

4.
2008年前三季度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情况及第四季度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先升后降,尤其是9月份小麦价格出现明显下滑,但目前玉米、大米价格仍大幅高于2007年同期水平,小麦价格低于2007年同期水平。2008年9月以后的一段时间,全球粮食产需关系将有所改善,小麦、大米市场供应增加,价格可能高位有所回落;玉米市场产量下降、需求旺盛。但国际油价仍面临下调风险,预计价格将高位趋稳。国际粮价总水平可能稳中下降.整体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对国内、国际粮食市场跟踪监测,2006年6月中旬,我国粮食主产区玉米、大豆价格上升,小麦、稻谷价格小幅涨跌;国际市场大米、小麦、玉米、大豆价格普遍回落。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除大米外同比均不同程度下跌,原因一是产量增加供应充足,二是全球经济萧条,大宗农产品需求低迷。综合供需面情况分析,下半年小麦、大豆、玉米、豆油和棕桐油价格将走高,食糖价格近升远跌,大米和棉花价格走势受政策影响可能出现震荡。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业科学》2017,(12):36-40
中国是大米种植和消费大国,产量和消费量居世界首位。中国同时也是大米的出口大国,但自2012年起中国大米的进出口形势发生逆转,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本文对泰国和日本两个大米生产大国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中国应该借鉴泰、日两国的经验,从加强水稻品种的选育、探索水稻的生态种植方式、提高大米的加工技术以及树立大米的国际品牌等方面提高中国大米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唐妍 《世界农业》2001,(1):20-22
近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中,主要粮油品种玉米、大米保持净出口,小麦、大豆、豆油和菜子油等保持净进口。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的比价,是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入WTO后,我国国内粮油市场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反应将更加灵敏。一、主要农产品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1.小麦 1997年以来,国际市场和我国国内市场小麦价格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年际间价格变化情况看,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国内市场价格下降幅度。1999年美国1号硬红冬麦西北太平洋港口出口价格全年平均为949元/t,比1997年下降30.8%;1999年…  相似文献   

9.
2004年2月,国际市场上粮食品种的现货价格在高位波动,其中玉米、大米、大豆价格全部继续上升,小麦价格稍有回落;棉花价格在高位徘徊;植物油品种总体价格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魏斌 《农业展望》2014,(1):53-60
分析了过去10年中国玉米、小麦、大米进口及出口状况。在概括全球玉米、小麦、水稻生产情况的基础上.预计未来全球粮食产量、出口量将会继续增加。对全球粮食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情况作了介绍,预计未来阿根廷、巴西和乌克兰玉米出口潜力较大;俄罗斯、乌克兰和澳大利亚小麦出口潜力较大;泰国和越南大米出口潜力较大。预计未来中国口粮(大米)增加进口的难度较大,饲用粮食(玉米)增加进口相对容易,未来国际小麦贸易量波动较大,增加进口需要选择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第一季度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回顾及后期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险峰 《农业展望》2008,4(4):14-16
2005年以来,全球粮食价格持续上涨,2008年前3个月,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后期.在全球小麦市场供需关系偏紧,玉米市场需求旺盛,生物燃料加工业对玉米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势头,主要大米出口国限制出口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粮价将继续面临较大的上升压力。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过去10年中国玉米、小麦、大米进口及出口状况。在概括全球玉米、小麦、水稻生产情况的基础上,预计未来全球粮食产量、出口量将会继续增加。对全球粮食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情况作了介绍,预计未来阿根廷、巴西和乌克兰玉米出口潜力较大;俄罗斯、乌克兰和澳大利亚小麦出口潜力较大;泰国和越南大米出口潜力较大。预计未来中国口粮(大米)增加进口的难度较大,饲用粮食(玉米)增加进口相对容易,未来国际小麦贸易量波动较大,增加进口需要选择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尽管贸易量仅占小麦的10%左右.但是世界大米总产量一旦发生波动,那么全球约20亿人口食品安全将受到影响。中国是盛产水稻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入世以来.许多人对中周大米进口数量极为关注,但对近年来中国大米实际出口量下降.大米出口竞争力减弱这一现象却并未给予足够重视。事实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量高质低型的大米越来越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大米在价格方面的传统优势正在丧失。因而.在面对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不断降低.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中国稻谷生产大国的特点、主动发挥中国稻谷产业的优势.值得人们思考。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2010,(9):51-51
针对媒体关注的中国10年来首度大量进口玉米,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日前表示,前段时间部分社会游资囤积、炒作大蒜、绿豆等农产品,最近有转向炒作玉米的苗头。国家进口玉米有利于抑制国内玉米价格过快、过度上涨。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世界稻米生产保持稳定,供需形势较为宽松,国际大米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大米出口格局发生变化;2012年中国稻谷连续9年实现增产,国内稻米供给总量有余,但仍存在粳、籼稻的品种结构性矛盾,粳稻价格前半年不断上涨、后半年持续下挫,籼稻价格全年高开低走,大米进口量激增,而出口量减少.展望未来,2013年世界大米产量有望达到历史高点,中国稻米市场小幅波动可能成为常态.针对当前中国稻米市场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不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扶持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和促进稻米期货市场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分析了近年国内国际市场小麦、大米、玉米、大豆、豆油和菜籽油的价格变化情况;其次对比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上价格的优势和劣势最后论述了加入WT0对我国粮油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近年国内国际市场小麦、大米、玉米、大豆、豆油和菜籽油的价格变化情况;其次对比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上价格的优势和劣势最后论述了加入WT0对我国粮油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麦生产优势区域布局与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麦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多年来一直在1亿t左右,位居世界第一,是小麦的生产大国、消费大国,也是世界小麦贸易大国。入世以后,中国农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影响,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速发展小麦经济,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优化品质、精深加工、扩大出口创汇,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河南省作为我国小麦的主产省份之一,在小麦新品种选育、小麦新产品开发以及小麦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玉米获得丰收,并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在现货市场,2012年伊始玉米价格就呈现上涨态势。但随后的行情并没有延续2012年的疯涨,"涨价"没有成为2012年玉米市场的主调,在各阶段只呈现出窄幅震荡。此外,由于小麦玉米价格倒挂的影响,小麦饲用替代玉米已然成为饲料市场的一大热点。玉米成第一大粮2012年我国玉米总产量超过稻  相似文献   

20.
养麦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大米、小麦和玉米,还含有其他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叶绿素、维生素P等,商品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前景看好,是一种值得大力开发的营养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