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黄萎病是对棉花品质及产量造成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棉花黄萎病发病概述出发,分析其发病条件及发病规律,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种植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加强植物检疫的方式,研究棉花黄萎病综合防治策略,以助力农民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病特点、传播方式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萎病与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其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和病原菌截然不同,但其侵染特点、致病原理及所导致的为害后果基本相同,一旦发生,轻则造成减产,重则绝收。及时发现和预防发病,是棉农的当务之急。现将发病症状、特点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棉花枯、黄萎病的症状及发病特点1.1棉花枯萎病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通常有如下类型症状:黄色网纹型子叶或真叶边缘或半边呈现黄色斑块,斑内叶脉失绿变黄,呈网纹状,病斑逐步发展,最后枯萎、脱落。紫红或黄化型子叶或真叶半边变紫或变黄,逐步发展,而后枯死。急性青枯型叶…  相似文献   

3.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维管束萎蔫病害。新疆植棉面积大,长年连作导致病菌累积,黄萎病已成为新疆棉区生产中的潜在威胁。本研究经过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结合对3个团场不同地块的田间调查,研究了深翻60 cm对黄萎病防治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60 cm后对棉花黄萎病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病情指数明显降低,且在重病田的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达58.5%。棉花黄萎病发病时间晚于常规翻耕25 cm(CK),发病过程呈现缓慢的由低到高的趋势,在9月6日达到发病高峰,且病情指数低于常规翻耕。连续2年的产量实测结果表明,深翻60 cm的技术措施能够提高棉花产量,增产范围在51~61 kg/667 m2,收益256.2~318.2元/667 m2,经济效益显著。该项技术对抑制干旱地区重病田黄萎病的发生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棉花枯、黄萎两种病害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发病原因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对策,为防治棉花的枯黄萎病提供依据及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棉花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枯黄萎病是棉花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我国每年因枯黄萎病造成的皮棉损失约占棉花总产量的10%~20%。棉花的全生育期都有可能遭受枯黄萎病的为害。棉花在苗期发病可造成缺苗甚至断垄。在中后期发病病株生长缓慢,蕾铃脱落严重,成铃少,棉铃小、衣分低、产量下降;从病株上采摘的棉花纤维品  相似文献   

6.
棉花是新疆的经济支柱。由于棉花种植面积大。轮作倒茬困难,土传病害日趋严重,加上春季低温、高湿气候发生频繁,棉花烂种、烂芽和苗期根腐病发病面积在北疆平均达20%以上。为解决烂种问题。奎屯垦区1991年开始引进卫福种衣剂,经10余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卫福种衣剂对棉花烂种、烂芽和苗期根腐病防效显著,烂种率由推广前的15%~30%下降为2%。  相似文献   

7.
拮抗链霉菌S-5对棉花病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测定了从小麦根际筛选的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p.)S-5对棉花苗期病害根腐病、红腐病、炭疽病和棉花枯、黄萎病菌的防病效果。抑菌作用测定结果表明,链霉菌S-5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对棉花枯黄萎病菌抑菌作用明显。生物测定,链霉菌S-5促进棉花幼苗生长,降低枯黄萎病的发病率。在自然 发病的棉田,链霉菌S-5拌种,对棉花苗期的防治效果为65.5%,明显高于多菌灵的防效40%。不同使用量,防病差别明显。使用量37.5kg/hm^2穴施,对棉花枯、黄萎病的防病效果分别为81.08%和100%。  相似文献   

8.
棉花萎蔫综合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棉花新病害“棉花萎蔫综合症”的研究进展。田间观察、调查、检测结果表明:“棉花萎蔫综合症”病株于棉花花铃期至吐絮期都可以发病。棉株一旦出现萎蔫症状,基本上不会再恢复正常。病株主要特征特性为:全株无病斑,叶片略微萎蔫并褪色,病株铃虚软,发育迟滞吐絮慢,病铃僵瓣糟絮瘪子。病株发病初期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病株在株高和果枝出生方面受到一定影响;发生早的病株幼蕾大量脱落;病株率越高产量越低,纤维品质也差;病棉子丧失发芽能力。转基因材料有部分发病,而其亲本几乎不发病;非转基因老品种没看到发病。种植发病株种子不会加重和提早其后代的发病。山西省和外省品种(系)都有发病,部分发病品种(系)还通过了区试新品种审定。发病情况和气象资料拟合分析表明,7—8月降雨次数较少和降雨量较少的气候年型发病较重;发病情况和田间小气候观测资料拟合分析表明,田间地膜下土面≥40℃的高温天数多时发生较重。还比较了该病和棉花其他病害的异同。其病株样本分离不到真菌性病原物。最后提出了棉花萎蔫综合症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研究方向和期望。  相似文献   

9.
棉花萎蔫综合症田间消长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萎蔫综合症是山西省棉区近年棉花产生的新病害,迄今只有粗浅的调查报告和病原菌分离报告,对其发生消长及其影响因素缺乏基本了解。为了提出棉花萎蔫综合症的综合治理方略和措施,采用相邻对比种植方法,观察同一品系或材料前一年发病株种子与正常株种子当年发病轻重和早晚。结果显示,发病株种子后代并不比其同源正常种子发病时间早和发病株率高,表明该病害不是通过发病株的种子遗传发病的;通过相邻对比种植转基因品种及其非转基因亲本品种,再种植大量其他非转基因材料观察,结果显示转基因品种发病较多,而其亲本品种发病极少,某些品种的差异达到极显著,非转基因材料均未看到发病。表明该病害发生可能与棉花转基因材料有关;通过对棉花萎蔫综合症的发生观察资料与当地气象观测资料拟合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害发生可能与降雨量较小、大气相对湿度较低、蒸发量较大有关;同时通过与试验田间小气候观测资料比对分析,可能还与棉田塑膜下地面≥40℃的天数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棉花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角斑病等,4片真叶后有枯萎病,统称为棉苗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土壤带菌,为土传病害,遇低温高湿天气发病重。对于棉花苗期病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相似文献   

11.
棉花红叶茎枯病又称红叶枯病或凋枯病,是严重为害棉花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病后,棉株中下部叶片变暗变厚,皱缩发脆,叶脉间出现黄色斑点,叶缘卷缩,叶片逐渐变黄或变红,后期叶片干枯脱落;侧根短、少,根系不发达;上层棉桃坐不住,中层桃小、桃瘪,衣分低,吐絮不畅,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据调查,该病多发生在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低、质地偏轻和土壤结构不良的田块。据研究表明,在不良环境下,棉株缺钾,抗逆能力变差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气候环境不适,土壤水分、养分和通气失调等原因。  相似文献   

12.
吴帅帅 《种子科技》2023,(1):118-12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棉花中富含棉纤维,能用来制作布料,制成的棉布不仅坚固耐磨,而且吸湿和脱湿的速度极快,由棉布制成的衣服成品穿起来比较舒服。因此全球每年约有50%的棉花用于生产和消费,世界棉纺织业对棉花的需求量较大。虽然我国盛产棉花,但是我国国内的棉花生产总量远远无法满足原棉的需求量,这主要是因为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极其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为了扩大棉花的生产量,稳定棉花的生产,国家积极研发了转基因棉花种子,鼓励农户种植转基因棉花,从而全面提高棉花的产量,满足市场的需求量。因此,农业农村部颁发了《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规定》,规范转基因棉花种子的生产经营,扩大棉花的生产总量,并确保棉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一、棉花枯黄萎病对棉花生产的威胁日益严重。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在生产上毁灭性病害,来势猛,损失大。前期发病棉苗大量死亡,后期发病叶片和蕾铃大量脱落,轻者缺苗断垄,产量减少,品质降低,重者毁种、绝收,甚至毁灭了整个棉区。据中棉所在陕西省定株观察,枯萎病株较健株蕾铃脱落增加1倍,铃重减轻30%左右,单株铃数减少34.7%,纤维强度降低0.27—0.37克,绒长短1.5—2毫米。据四川射洪调查,发病率12%,减产  相似文献   

14.
棉花铃病发生关键因子及预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通过在不同生态棉区定点系统调查和定株观察表明,棉花铃病发生的关键因子是8月份降雨量,当月雨量180mm以上,其中连续5天日平均雨量达到或超过10mm,铃病发生严重、并出现明显的烂铃高峰,其病铃一般占总烂铃60%以上。综合南北棉区4个试验点的1980~1993年历年棉铃发病率与当年7、8、9三个月降雨量、雨日、温湿度等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烂铃病发病程度的预测模型,即Y=0.08971x+5.2797(x为8月份雨量),应用这一模型,根据当年8月份的天气预报及结合本地棉花长势,可以预报当年棉花铃病发生轻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氨基酸铜对棉花黄萎病株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晓宇  胡明  朱宝成  马平 《棉花学报》2004,16(3):152-155
在棉花黄萎病发病初期喷施氨基酸铜,测定了棉花病株叶片内几种与抗性有关的酶活性。结果发现,喷施氨基酸铜后棉叶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均在一定程度表现出"涨落现象",表明了氨基酸铜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抗性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棉花苗期易发病生虫,影响全苗壮苗,往往导致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种衣剂1号是一种透性保护膜,每公斤含350克呋喃丹和175克多菌灵。该药使用方法简便,每公斤可处理脱绒后的棉花种子25公斤,是处理棉花种子的一种比较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7.
利用棉花黄萎病的病原菌的菌丝蛋白作为抗原,制备了该病原菌菌丝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建立了特异性检测棉花黄萎病菌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达到5 ng/mL棉花黄萎菌菌丝蛋白.应用该方法可定量检测棉花组织及其根部土壤中棉花黄萎菌的含量,同时发现病株的茎、根及根部土壤的带菌量多少与病株发病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说明,该方法可在棉花黄萎病的早期检测和预报上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不同强度温度刺激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三个不同抗性的棉花品种、三个不同的黄萎病菌系和三个温度梯度,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人工气候箱中研究刺激不同时间对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温度的高低和品种的抗性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扩展有显著的影响,而菌系致病力以及刺激时间长短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也存在显著差异,但影响较小;品种的抗病性对棉花黄萎病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温度对黄萎病的发生与扩展起着关键作用。初步明确了影响棉花黄萎病发生与扩展的几个因子间的互作效应及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新疆伊犁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由于适合当地的棉花栽培技术研究尚未深入,直接影响了棉花产量。棉花的区域化推广迫切需要明确其最适播期与种植密度。本试验选用伊陆早7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播期与密度两因素对棉花产量影响的研究,提出伊犁棉花种植的最适播期与密度,旨在为伊犁棉花种植栽培技术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棉花粘性的检测,观察棉花粘性的特征。并用扫描电镜对粘性棉花的粘点和粘团进行了观察,真实的再现了棉花加工中的粘性特征,由昆虫糖造成粘性棉花的粘点都有一个明显的结品蜜露滴粘结部分棉纤维形成,是引起棉花加工障碍的主要因子。由生理糖造成的粘性棉花的粘团无糖的结晶粒存在,且棉纤维成熟度差,不是引起棉花加工障碍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