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了解青海省宠物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状况,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法,选用16种抗生素对100株宠物源大肠埃希菌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00株菌株对16种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2重耐药15株(15%),3重耐药21株(21%),4重耐药34株(34%),5重耐药17株(17%),6重耐药6株(6%),7重耐药4株(4%),8重耐药1株(1%);16种抗生素耐药作用最强的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占(86%),其次是氨苄西林(79%)、林可霉素(71%)。说明青海地区宠物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沙门菌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和血清群之间的关系,对血清型鉴定为B群和D群的29株鸡源致病性沙门菌,采用ATB VET药敏试剂条法对19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应用PCR对这些抗菌药物19种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9株沙门菌分离株中,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最高(100%),耐药率超过50%的还有磺胺甲恶唑(82.76%)、链霉素(75.86%)、恶喹酸(75.86%)、氟甲喹(65.52%)、恩诺沙星(55.17%)、四环素(55.17%)、阿莫西林(51.72%),而对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安普霉素、多黏菌素E没有出现耐药性。所有29个分离株至少对6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以6重~7重耐药为主(占51.73%),最高可达14重耐药(占3.45%)。所检测的19种耐药基因中,共检测到14种耐药基因,其中blaTEM检出率最高(100%),检出率超过40%的还有aadA1(62.07%)、Sul2(62.07%)、Sul3(51.72%)、tetA(48.28%)、qnrA(44.83%),而blaPSE、aadA2、tetG、tetM、tetX未能检出。所有29个分离株至少携带2种耐药基因,以携带4种~6种耐药基因为主(占79.31%),最多者携带10种耐药基因(占3.45%)。B血清群和D血清群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率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广西鸡源致病性沙门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非常普遍,耐药表型与相关耐药基因检出率呈正相关,而与血清群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泰州地区某规模化孵化场鸡胚源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征,试验对临床疑似沙门氏菌感染的死亡鸡胚中的沙门氏菌进行选择性增菌和分离,并对分离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鉴定、特异性基因扩增、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试验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分离到6株细菌,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均呈现紫色小菌落,均为革兰氏阴性菌,特异性基因扩增鉴定为鸡伤寒沙门氏菌;从6株菌中共检测出15种毒力基因,除均不携带sopE基因外,sipA、sopA、sopB、ssaB、mgtC、misL、siiE、pipC、stn、fimA基因携带率为100%(6/6),sipC、sseL基因携带率为83.3%(5/6),ssaR、spvB基因携带率为66.7%(4/6);6株菌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仅对多西环素(66.7%,4/6)、林可霉素(100%,6/6)、阿奇霉素(83.3%,5/6)和多黏菌素B(83.3%,5/6)的耐药率高于50.00%,3重耐药率为83.3%(5/6),4重耐药率为66.7%(4/6),5重耐药率为16.7%(1/6),6重耐药率为0(0/6);从6株菌中共检测出5种耐药基因,其中tet(A)、tet(B)...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66株从贵州省6个地区规模化养猪场分离保种的猪源大肠杆菌对5种磺胺类抗菌药物敏感性,并用PCR方法对磺胺类耐药的sul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磺胺二甲嘧啶耐药率为93. 94%,其次是磺胺甲噁唑和磺胺噻唑耐药率分别为86. 36%、89. 39%,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磺胺嘧啶耐药率分别为84. 85%、80. 30%。66株大肠杆菌sul基因的检出率为100%,其中sul3为100%(66/66),sul1为89. 4%(59/66),sul2为77. 3%(51/66),同时携带sul1、sul2及sul3三种基因型的大肠杆菌占74. 2%(49/66)。结论:贵州省6个地区规模化养猪场大肠杆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形式严峻,磺胺类sul3耐药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K-B法,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37株不同年代、不同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用14种药物进行了体外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分离株耐药性较低,耐药谱从1重耐药到6重耐药,未见5重耐药和超级耐药株,其中,3重耐药株数最多,占总分离株比例的16.2%;多数分离株对呋喃唑酮、头孢氨苄、新霉素、壮观霉素、洛美沙星和诺氟沙星等6种药物具有高度敏感性.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分离株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耐药谱从8重耐药到11重耐药,其中8重耐药菌株数最少,占总株数比例的2.7%,11重耐药最高,占总株数比例的18.9%;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也出现新高,其中链霉素耐药率达到了94.4%.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肠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应加强重视和研究,严格控制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广泛传播以及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调查江苏地区猪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现状并检测其万古霉素的耐药基因,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7株猪链球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PCR方法检测主要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分布。107株菌株对克林霉素、四环素及红霉素耐药率在90%以上,对恩诺沙星、青霉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分别为34.58%(37/107),27.1%(29/107)和23.36%(25/107),对头孢噻呋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均为3.74%(4/107)。95.3%(102/107)的菌株为多药耐药菌株,以3耐为主,达到51.0%(51/102),并有4株7耐的菌株。在4株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中,3株菌检测到van G基因。研究表明,猪链球菌对常用的8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并出现多药耐药现象,尤其出现了vanG型的万古霉素耐药猪链球菌,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磺胺类耐药菌株中sul1、sul2及dfrA1 3种基因型的流行及分布情况,科学指导兽医临床合理用药,为猪大肠埃希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PCR技术对磺胺类耐药菌株进行了3种耐药基因型的检测。通过对耐药基因的检测发现,27株磺胺类耐药菌株中sul2的检出率最高,为74.07%(20/27);其次为sul1、dfrA1,检出率分别为33.33%(9/27)、22.22%(6/27),同时携带sul1、sul2和sul2、dfrA1两种基因型的菌株均占11.11%(3/27),同时携带sul1、sul2及dfrA1 3种基因型的菌株占14.81%(4/27)。表明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磺胺类耐药菌株中sul2为主要流行的基因型,并且在辽宁不同地区普遍存在,是介导猪源大肠埃希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性的主要基因型,其次为sul1、dfrA1。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秦皇地区狐源沙门氏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对23株秦皇地区的狐源沙门氏菌进行了研究。采用小鼠致病性试验、PCR检测毒力基因和KB纸片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3株沙门氏菌均可致小鼠死亡,死亡率为20%~100%;23株沙门氏菌中有21株检测到毒力基因,分别检出2个~8个毒力基因,毒力基因sseC和sseL未检出,其余17种基因检出率为4.35%~65.22%,spvA、hisJ和stn基因检出率较高;23株沙门氏菌对6种~15种抗菌药物耐药,对14种抗菌药物耐药菌株数最多,占比26.09%(6/23),23株沙门氏菌对土霉素、替米考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达100%,对阿米卡星敏感率最高为30.43%(7/23)。结果表明,23株狐源沙门氏菌均具有致病性,并均携带多个毒力基因,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貉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Ⅰ型整合子的携带情况,试验采用药敏试验对150株貉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采用PCR方法对其进行Ⅰ型整合酶intⅠ1、intⅠ2和intⅠ3和Ⅰ型整合子的检测。结果表明:150株貉源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AMP)、阿莫西林(AML)、头孢噻吩(KF)和四环素(TE)的耐药率均达到了80%以上;对亚胺培南(IPM)、庆大霉素(CN)、阿米卡星(AK)、诺氟沙星(NOR)、环丙沙星(CIP)、氧氟沙星(OFX)和多黏菌素B(PB)的敏感率均达到了70%以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种数为1~19种,多重耐药情况达到92.67%(139/150),其中,6重耐药菌株的比例最大,为12.00%(18/150)。整合酶基因intⅠ1的阳性样本数量为108株,检出率为72.00%(108/150);整合酶基因intⅠ2的阳性样本数量为14株,检出率为9.33%(14/150);均未检出整合酶基因intⅠ3。Ⅰ型整合子的阳性菌株数量为51株,检出率为34.00%(51/150),且存在1个菌株中含有最多3个基因盒的情况。Ⅰ型整合子基因盒包括aadA2、dfrA5、d...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重庆地区养鸡场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的耐药情况,试验选取10种抗生素对分离到的110株大肠杆菌、14种抗生素对分离到的8株沙门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大肠杆菌的耐药基因,比较分析大肠杆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关系。结果表明:多黏菌素对所有大肠杆菌均敏感,4株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耐药,20株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耐药,24株大肠杆菌对卡那霉素耐药,28株大肠杆菌对链霉素耐药,40株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耐药,72株大肠杆菌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在110株大肠杆菌中80. 00%为多重耐药株,其中对2种抗菌药物耐药占32. 73%,对7种药物耐药占7. 27%,多重耐药性主要集中在二到四重,占63. 64%。沙门氏杆菌对环丙沙星、氨曲南、头孢噻肟敏感;而对氯霉素、磺胺异口恶唑、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多西环素均耐药; 8株沙门氏杆菌中100%为多重耐药株,其中对2种抗菌药物耐药占12. 50%,对8种药物耐药占12. 50%,多重耐药性主要集中在四到八重,占87. 50%。大肠杆菌药敏试验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磺胺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符合率较高,为75. 00%(72/96)。β-内酰胺类中头孢噻肟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符合率较低,为6. 78%(4/59);阿莫西林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符合率为67. 80%(40/59)。大部分检测的基因在受试菌株中具有较高的流行性,表明这些基因在编码受试菌株耐药性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说明分离的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耐药性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