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八种中药对鲤烂鳃病原菌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试验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大黄,地榆,黄柏,黄连,黄芩、栀子、大蒜,烟叶八种中药对鲤烂鳃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除栀子外的蓁七种中药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且抑菌作用的强弱与药物浓度大小呈正相关,对同种药物在其浓度不变时,其抑菌作用强弱与病原菌菌龄大小,菌浓度大小呈负相关,本试验结果为生产中预防和治疗鲤烂鲤病时的药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8月为高温季节,是养殖水生动物生长旺盛期,摄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质、底质容易恶化,病原菌大量滋生,加上大部分地区受雷雨天气和台风的影响,极易造成养殖环境突变,引发水产养殖病害。今年8月份全国各地需重点关注以下疾病。病情预测(一)鱼类疾病1.鲤浮肿病:病原为鲤浮肿病毒,主要危害鲤和锦鲤,发病水温为7℃~28℃,苗种携带病原流通是该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换水、用药不当或水质、天气突变,可诱发该病暴发。各鲤和锦鲤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3.
何益海 《内陆水产》2000,(11):40-40
鲤鱼白云病是由荧光假单胞菌非运动性变种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一般在越冬后的 3~ 4月份,水温 10~ 14℃时流行,当水温升至 20℃以上时,此病可自愈。由于该病对鲤的严重危害,且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治方法,因此, 2000年 4月初,作者对丹江口市水产综合试验站网箱养鲤的白云病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现报导如下。 1发病情况及症状 4月 2日,我们在统计网箱养殖品种及其比例时,发现养鲤网箱 30个中有 11个发生此病,后陆续又有 5箱发病,发病网箱占总网箱数的 50.3%,其中第 3组建鲤鱼种 (约 25 g/尾左右 )感染率为 100%,其它大规格鱼种…  相似文献   

4.
<正>本次研究通过对随机采集疑似患细菌性疾病的鲤主要患病组织和内脏器官进行初步诊断及病原菌的分离、革兰氏染色、16S rRNA扩增和测序,确定本次细菌性疾病致病菌,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科学指导鲤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细菌病防治。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材料1.试验动物试验动物为刘家峡黄河鲤鱼原种场养殖患病的濒死鲤4尾。试验鱼个体重650~1 200克,用于临床剖检、病原菌分离、鉴定试验。  相似文献   

5.
两种鲤鱼对侵袭性病原体及嗜水气单胞菌抗病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同塘饲养的高寒鲤,散鳞镜鲤当年鱼对侵袭性病原体及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耐受力进行比较,侵袭性病原体检出8种,其中绦虫只有散鳞镜鲤感染,感染率达到29%,其余种类二种鲤鱼体表,鳃都有寄生,但寄生的程度有所不同,高寒鲤的抵抗力要比散鳞镜鲤强,对人工感染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耐受力高寒鲤比散镜鲤高,这可能与品种对病原菌耐性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6.
鲤病毒病原的感染性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查明养殖鲤(Cyprinus carpio)突然大批发病死亡的原因,对鲤病样品进行了细胞攻毒、空斑测定、电镜观察,以及鱼体感染等实验。先以患病鲤的组织匀浆液,经过滤后,分别接种到草鱼鳍条细胞(GCF)、鲤上皮瘤细胞(EPC)等14种培养细胞中。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在1-2d内,该病鱼组织匀浆液可使其中9种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收集出现病变的细胞液(即病毒悬液),进一步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空斑测定和鱼体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在GCF细胞上的病毒滴度为10^7.3TCID50/mL;在FHM,TSB和GCO等细胞中可产生直径1~4mm的圆形空斑,空斑的大小与宿主细胞的种类和接种的病毒浓度有关。通过对感染细胞制备的超薄切片和病毒负染样品进行电镜观察,显示这是一类呈典型子弹头样的弹状病毒颗粒。感染了病毒悬液的鲫和鲤先后在第2天和第3天开始出现病症,间隔1~2d后发病的鱼开始死亡,至第14天,两种感染鱼的死亡率均达到83.3%。收集人工感染后濒死的鲫和鲤,分别制备组织匀浆液,回接感染鱼类培养细胞,24h内能使其出现与原发病鲤组织匀浆液所引起的类似的细胞病变。因此证实患病鲤是由病毒病原感染所致。[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17—623]  相似文献   

7.
鲤竖鳞病病原及其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安利国 《水产学报》1998,22(2):136-142
对发生在山东境内的鲤竖鳞病进行了病原学研究,经过病原分离,人工感染实验和细菌学鉴定,确定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uiae)是鲤竖鳞病的病原菌,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免疫原性较高和生产工艺简单的鲤竖鳞病疫苗,同时,对该疫功的安全性,免疫保护力和效价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进行了一定范围的口服免疫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8.
在湖南省邵阳地区水产研究所饲养亲鲤的池塘中,发现散鳞镜鲤亲鱼被一种单报虫大量侵袭引起发病、死亡,使养鱼生产遭受损失,为了探索鱼病原因及其病理变化,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此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谭锦华  刘玉康 《水利渔业》1999,19(3):32-33,36
在黑龙滩水库网箱饲养的鲤,草鱼和鲂中,共发现鱼病31种,其中危害严重的15种,阐述了其流行情况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超 《内陆水产》2001,26(5):35-36
建鲤是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具有生长迅速,发病少,易饲养等特性,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爱,池塘养殖建鲤已广泛兴起,尤其是网箱养殖建鲤迅猛发展。但大规格建鲤鱼种的缺乏,阻碍了网箱养殖建鲤的发展。为提高水面利用率,推广利用流水池塘放养网箱培育鱼种技术,笔者所在单位于1999年4月~12月,在平邑县铜石镇彭家泉流水池塘(2.47公顷),设置4只网箱,规格为4米×4米×2米,进行大规格建鲤鱼种培育试验,1999年12月起捕,共培育大规格建鲤鱼种7 280千克,单产113千克/米2,尾重100~150克,养殖成活率达91%,效果很好。现把此项育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王顺昌 《水产学报》2003,27(3):219-224
对中华绒螯蟹蜕皮间期和蜕皮后24h、48h和96h肌肉、肝胰脏及甲壳中钙和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蜕皮后肌肉中钙的含量较间期低,但从24h到48h有所增加。肝胰脏中钙的含量在蜕皮后各时间内无显著变化,甲壳中钙的含量在蜕皮后24h到96h呈增加趋势。甲壳的矿化作用在蜕皮后96h已接近完成。蜕皮后肌肉中磷的含量较间期高,以后变化不明显。蜕皮后肝胰脏中磷的含量高于间期,甲壳中含量较间期低。蜕皮后肌肉中钙磷比迅速降低,肝胰脏中钙磷比在蜕皮后24h无明显变化,但在蜕皮后24h至96h迅速降低。中华绒螯蟹蜕皮后外表皮对钙的矿化速度显著快于磷的矿化速度。  相似文献   

12.
虾蛄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虾蛄( Squilla oratoria) 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中肠腺组成,前者包括口、食道、贲门胃、幽门胃、中肠和中肠盲囊、后肠以及肛门。中肠腺甚为发达,为复管状腺,腺管上皮由分泌细胞、储存细胞、吸收细胞和胚细胞4 种类型细胞组成。分泌细胞的顶端有一明显的分泌囊泡,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和脂酶活性,可通过分泌囊泡外排或顶端细胞质崩解而向腺腔分泌水解酶类,后者进入消化道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吸收细胞细胞质内含丰富的RNA 和蛋白质,表明该细胞具有旺盛的蛋白质合成功能。储存细胞含有糖原和脂类,其基部质膜显示碱性磷酶酶活性,表明储存细胞可将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转运至腺管间的血窦。胚细胞体积较小,胞质嗜碱性,但细胞核大而圆。消化道粘膜上皮主要为柱状细胞,贲门胃和幽门胃上皮细胞表面有几丁质层覆盖。贲门胃肌层发达,主要起机械研磨食物的作用。幽门胃的几丁质层特化形成间壶腹脊和壶腹上脊,两者相互配合而起过滤作用。中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无几丁质层,上皮细胞呈现蛋白酶、非特异性酯酶和脂酶活性,表明中肠也能分泌消化水解酶。中肠上皮细胞具有微绒毛,亦表明中肠可能参与食物的吸收。后肠肠腔虽宽大,但其上皮细胞仅呈现较弱的非特异性酯酶活性,故后  相似文献   

13.
4种海洋贝类对海水中铜(Cu)的富集能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4种海洋贝类(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铜(Cu)的富集效应。设置Cu浓度分别为0.015、0.020、0.025、0.035、0.065和0.115 mg/L 6个试验组,采用半静水法进行泥蚶、菲律宾蛤仔、缢蛏、单齿螺对海水中Cu的富集试验,分别在0、1、3、5、10、15、20、25、30 d取出部分贝类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含量。结果表明:4种贝类均对Cu表现出了一定的富集效应,单壳类对Cu的富集效应明显大于双壳类。水体中Cu浓度达到0.035 mg/L时,泥蚶和单齿螺对Cu的富集效应明显。水体中Cu浓度达到0.025 mg/L时,菲律宾蛤仔和缢蛏对Cu富集明显。贝类体内Cu含量总体上随水体中Cu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当水体中Cu浓度在某个浓度点时,贝类体内的Cu含量反而有个低点。这一低点对于泥蚶为0.025 mg/L、对于菲律宾蛤仔和单齿螺为0.035 mg/L,缢蛏并不明显。贝类体内Cu含量总体上随富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3~5 d时,贝类体内Cu含量明显降低,在5~10 d后Cu含量又继续增加。同时,实验还进一步探讨了贝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制,比较了不同贝类对重金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漂白粉对日本蟳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6mg/L,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该质量浓度下漂白粉蓄积对日本蟳4种组织细胞(肌肉、鳃、肝胰脏和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漂白粉主要损伤日本蟳的鳃和肝胰脏,其次是心脏,肌肉基本无损害。鳃细胞的损害表现为鳃丝水肿,细胞器溶解,角质层变薄,线粒体、内质网的肿胀、解体;肝胰脏细胞的主要损害特征为肝管微绒毛减少、线粒体水肿解体、内质网扩张、细胞核空泡化、核膜水肿、脂肪滴增加;心脏细胞的毒理变化为线粒体内嵴肿胀、瓦解,肌原纤维不规则,内质网溶解。安全质量浓度的漂白粉经16d蓄积后,虽没有导致日本蟳死亡,但已对其体内的鳃、肝胰脏、心脏等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乐清湾浮游动物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2011年5月和9月对温州乐清湾湾口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和研究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5月份和9月份分别采获大型浮游动物13大类47种和16大类70种,调查海域附近浮游动物主要以近岸低盐类群为主,同时还有少量的半咸水河口类群。5月份浮游动物优势种为中华哲水蚤、球形侧腕水母、百陶箭虫等。9月份浮游动物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拿卡箭虫、汤氏长足水蚤、磷虾幼体等。5月份平均个体丰度为91个/m3,9月份平均个体丰度为115个/m3。5月份平均生物量为0.209 g/m3,9月份平均生物量为0.222 g/m3。9月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均高于5月份的各项群落结构指数。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盐碱水池塘养殖条件下投喂不同饵料对池塘水质及拟穴青蟹生长、营养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青柳蛤、沙光鱼、鹰爪虾3种生物饵料组和1种人工配合饲料组,各组设置3个重复,实验周期4个月,分析各组池塘水质变化,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法比较各组蟹的生长、营养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组水温、盐度与pH差异较小,而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差异较大,其中,沙光鱼组溶解氧从11.5 mg/L降至9.2 mg/L,而氨氮、亚硝酸盐氮从养殖初期0.44 mg/L、0.022 mg/L上升到养殖末期的0.89 mg/L、0.05 mg/L;青柳蛤组蟹体重(334 g)、增重率(332.7 %)和特定生长率(0.076 %/d)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人工配合饲料组存活率最高,达到66.67 %,沙光鱼组肥满度(0.221 g/cm3)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青柳蛤组蟹肌肉必需氨基酸中的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及肝胰腺呈味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在各组中最高,人工配合饲料组肝胰腺必需氨基酸中的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含量在各组中最高,鹰爪虾组肌肉呈味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在各组中最高,青柳蛤组肌肉与肝胰腺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含量均为最高;青柳蛤组总蛋白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沙光鱼组总胆固醇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人工配合饲料组谷草转氨酶、甘油三酯、葡萄糖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相关性分析显示青柳蛤等生物饵料常规营养与拟穴青蟹各生长指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青柳蛤组拟穴青蟹生长、营养及血清蛋白质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可以作为盐碱水池塘养殖拟穴青蟹的适口饵料。本研究将为拟穴青蟹北方盐碱水池塘养殖和推广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拟目乌贼繁殖行为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菁  江星  王雁  陈道海 《水产科学》2012,31(1):22-27
拟目乌贼在繁殖期间的行为较为复杂,包括求偶、雄性争斗、交配、雄性陪护、产卵等行为。拟目乌贼在生殖策略上并非"一夫一妻"制,交配时,雄性用第1、2对腕固定雌性的头部,然后用茎化腕将精荚输送至雌性纳精囊内。雌性受精后不久便产卵,拟目乌贼雌性轮流在产卵区产卵。卵白色,半透明,卵群葡萄状,分枝,刚产出的卵短径约1.2cm,长径约2.4cm,拟目乌贼平均产卵量为354枚。  相似文献   

18.
冯俊荣  陈营  刘红梅 《水产科学》2006,25(4):163-165
对体重7.5~20.0 g的牙鲆幼鱼的摄食比率、食物的消化时间、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最适pH值、蛋白酶和脂肪酶的分布和摄食后不同时间蛋白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牙鲆幼鱼的平均摄食量为净体重的5.89%。摄食配合饲料后约5 h,胃内的食物基本排空。pH值为2.6~3.0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最高,pH值为8.2时幽门盲囊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最高。消化道中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为由前向后逐渐降低,以胃蛋白酶活性最高;脂肪酶活性变化趋势为由前向后逐渐增高,以肠道脂肪酶活性最高。摄食后不同时间牙鲆消化道各部位的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变化,胃蛋白酶活性在摄食后3 h达到最高值,摄食后7 h降至极低水平;肠道蛋白酶活性在摄食后呈现逐渐增高趋势;幽门盲囊中蛋白酶活性变化与胃和肠道密切相关。在下一次摄食前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漂白粉对日本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6mg/L,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该质量浓度下漂白粉蓄积对日本4种组织细胞(肌肉、鳃、肝胰脏和心脏)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漂白粉主要损伤日本的鳃和肝胰脏,其次是心脏,肌肉基本无损害。鳃细胞的损害表现为鳃丝水肿,细胞器溶解,角质层变薄,线粒体、内质网的肿胀、解体;肝胰脏细胞的主要损害特征为肝管微绒毛减少、线粒体水肿解体、内质网扩张、细胞核空泡化、核膜水肿、脂肪滴增加;心脏细胞的毒理变化为线粒体内嵴肿胀、瓦解,肌原纤维不规则,内质网溶解。安全质量浓度的漂白粉经16d蓄积后,虽没有导致日本死亡,但已对其体内的鳃、肝胰脏、心脏等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桑沟湾同一海域标准化养殖模式和传统养殖模式下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2种养殖模式下海带的水分含量均高于88%,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显著;脂肪含量均较低且二者差异不显著.标准化养殖模式下海带的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