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LV)属细小病毒科牛犬细小病毒属病毒,能够引起猫、狸、狐以及猫科多种珍贵野生保护动物发病,是猫科动物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FPLV是目前本属病毒中感染范围较宽、致病性较强的一种,感染幼猫后致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又称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猫瘟热病毒或猫传染性肠炎病毒。动物感染FPV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高热、呕吐、肠炎、腹泻和白细胞数目严重减少,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FPV是目前细小病毒属中感染范围最广、致病性最强的一种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主要感染猫科与鼬科等多种动物,其中以幼猫和水貂最  相似文献   

3.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禽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该病主要侵害禽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使病禽出现呼吸困难、肾脏病变、产蛋下降等症候。雏禽感染后由于呼吸道或肾脏病变而引起死亡。禽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通常使饲料报酬降低,病禽死淘率增加,严重危害养禽生产。  相似文献   

4.
水貂病毒性肠炎,又称为水貂乏自血球症或传染性肠炎,是一种以胃肠黏膜炎症和坏死、白细胞高度减少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貂病毒性肠炎病毒为细小病毒,是无囊膜的粒子,直径为18-26 mm,呈二十面体对称,壳粒直径为3-4 nm,基因组是单一分子的单股DNA,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有着亲缘关系,然而貂肠炎病毒对猫无感染性。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简称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使病鸡出现呼吸困难、肾脏病变、产蛋下降等症候。雏鸡感染  相似文献   

6.
邹帅洲 《蚕业科学》1989,15(2):105-106
<正> 本实验用提纯的家蚕浓核症病毒DNV体外感染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BS—484),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家蚕浓核症病毒的感染和增殖,并摸索了家蚕浓核症病毒体外感染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7.
山羊传染性脓疱症,又名山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危害山羊生长的常见疫病之一。 1 发病特点 山羊传染性脓疱症是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年龄无严格区分,常呈群发性流行,人畜均可感染。  相似文献   

8.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动物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狂躁、恐水、咽喉痉挛、肢体瘫痪为主要特征。属二类动物疫病,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发病。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9.
<正>猪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可感染所有偶蹄动物发病。猪以口腔粘膜、鼻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本症的传染性极强,传播迅速,感染和发病率很高,可引起仔猪大量死亡、母猪的流产、影响育肥猪的生长性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国际上被划分为一类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动物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狂躁、恐水、咽喉痉挛、肢体瘫痪为主要特征.该病属二类动物疫病,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发病,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1.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病。由于症状典型、病情严重、无药可治,一旦发病几乎无一幸免。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人、畜主要通过病畜咬伤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再逆转的脑脊髓炎。主要有兴奋、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故称恐水症,俗称疯狗病。  相似文献   

12.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食肉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1病因病理导致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  相似文献   

13.
<正>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流行性广,病死率高,几乎为100%,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人狂犬病通常由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而受到感染。临床上一般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兴奋期  相似文献   

14.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为猫瘟热(以下简称猫瘟),是由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引起的猫及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脱水及白细胞严重减少和肠炎.FPV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感染猫,也可以感染狐、狮、豹和浣熊等珍稀野生动物,给养猫爱好者和野生动物保护造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5.
1兔瘟(病毒性出血症)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烈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原为兔出血症病毒,呈球形。病兔体内以肝脏含毒量最高。病毒经甲醛灭活后,可保留兔疫原性。病兔不分季节,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尖叫,口鼻流血死亡。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未经免疫的家兔可达100%死亡。  相似文献   

16.
<正>小反刍兽疫又名小反刍兽假性牛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以感染小反刍动物,被感染动物发热,发生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似的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特性。该病毒呈多形性,通常为粗糙的球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并有特征性的亚单位,病毒有囊膜。病毒可在胎绵羊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睾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  相似文献   

17.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感染病兔多在48-72小时内死亡,给养兔业造成的威胁日益突出。因此,及时准确地对RHDV进行诊断已经成为防治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传染性肠炎,俗称猫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致死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病原为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本病主要感染猫,一岁内幼猫易感,冬春两季多发。除猫外,猫科其他成员:如野猫、虎、豹、猞猁、山猫、及浣熊等均可感染,可经消化道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猫和康复猫是主要传染源。在发病的急性期,跳蚤和吸血昆虫可作为传染媒介。笔者在2003年某动物门诊收治一例,具体诊治情况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通过分析犬细小病毒病现有的诊断手段,对犬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常用的犬细小病毒病监测指标主要包括CPV、CPV DNA、CPV抗原、抗-CPV抗体。核酸监测由于快速,方便操作、灵敏的特点,被认为是实验室常用诊断手段,也是"金标准",对发病或隐性带毒犬都有特别的优势。CPV抗原作为现症感染指标、抗-CPV抗体作为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的指标,基于此建立的ELISA、胶体金试纸条大大节约了检测时间。文中将从犬细小病毒免疫原诊断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两方面将其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为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在野生动物(狼、狐狸、鼬鼠、蝙蝠等)及家养动物(狗、猫、牛等)与人之间构成狂犬病的传播环节。人主要被病兽或带毒动物咬伤后感染。一旦受染,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