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东南州引种油用牡丹栽培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勇  刘蓉蓉  龙安燕  杨亚华 《种子》2015,(2):105-106
黔东南州引种油用牡丹主要受涝害及地下害虫影响,对引自山东省和安徽省的油用牡丹进行试验,对其物候期、生长量、抗逆性、病虫害发生等情况进行了定期观察,对油用牡丹的生态习性、成花率、结实率、生长发育等综合适应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在黔东南地区表现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和诠释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型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结合客观确权法(熵权法)和主观确权法(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权重,运用2013年河南省及所辖18个地级市统计数据对河南省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结果显示:河南省新型农业现代化实现化率为57.73%,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粮食稳定高产、土地生产率和现代农业装备等指标实现化水平较高,但是农业资源利用率、组织化、标准化、农民素质和农业服务体系实现水平偏低。另外,各地区新型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不平衡,丘陵山区普遍低于平原地区。为了保证河南省能够如期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目标,针对河南省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短板,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培养受教育程度较高、懂农业技术、会经营农地的新型农民;建立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和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属于毛莨科(Ranunculaceae)、芍药属(Paeoniaceae)多年生落叶灌木,为中国特有的木本花卉。除了药用和观赏价值,近年来人们又发现牡丹具有油用作用,并有凤丹牡丹(P.ostii)和紫斑牡丹(P. rockii)两大类栽培品种群。目前油用牡丹的繁殖主要以种子繁殖为主,后代个体之间差异较大,性状不稳定,不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植物组织培养和快繁技术具有能保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繁殖系数高以达到产业化等特点。本研究利用‘凤丹NL10’为试验材料,选取凤丹的鳞芽和种胚等材料进行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消毒剂对外植体消毒、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鳞芽和愈伤组织的诱导、种胚生根等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以鳞芽为外植体,先用75%的无水乙醇消毒30 s,再用2%的NaClO消毒20 min,杀菌效果最好。以种胚为外植体,采用75%的无水乙醇消毒30 s、5%的NaClO消毒20 min,杀菌效果最好。(2)鳞芽初代培养的培养基为WPM+6-BA 0.5 mg/L+GA30.4 mg/L。(3)鳞芽增殖培养的培养基为WPM+6-BA 0.5 mg/L+GA30.4 mg/L+PIC 0.6 mg/L+PVP 4 mg/L。(4)种胚在MS培养基中萌发率最高,6-BA 1.0 mg/L有利于种胚成苗,TDZ 0.5 mg/L有利于种胚膨大。适宜种胚子叶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2,4-D 2.0 mg/L。(5)种胚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IBA 1.0 mg/L+GA30.2 mg/L。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牡丹的丹皮酚含量,以提升‘凤丹’牡丹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本研究通过‘凤丹’牡丹,与木瓜、香椿、核桃、女贞分别间作,测定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凤丹’牡丹丹皮品质及产量,分析单作模式下的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结果表明,在丹皮中所含丹皮酚含量方面,五种栽培模式下丹皮酚含量高低顺次如下:凤丹|女贞>凤丹|木瓜>凤丹单作>凤丹|核桃>凤丹|香椿,且都在花期达到最高值。除凤丹|香椿间作种植模式外,其余间作种植模式下丹皮产量均比单作低,且所有种植模式均在果熟期达到最高值。丹皮酚产量最高的种植模式是凤丹|香椿间作,最低的是凤丹|核桃,且所有种植模式均于果熟期达到最高值。凤丹’牡丹单作时,以丹皮中的丹皮酚含量最高,达到68.07 mg/g,其次为木质部、芽和果荚,而茎中的含量最低。此外,以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木质部等其他部位的产量(P<0.05)。因此,可在郑州及邻近地区采取凤丹|香椿间作栽培模式,并以丹皮为其主要药用部位,在果熟期进行采收。本研究为郑州地区凤丹栽培模式和采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为解决施肥不科学影响‘凤丹’牡丹品质产量提升的问题,以5年生‘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分阶段控量施肥的方法,研究其对‘凤丹’牡丹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均随着复合肥施入量的增加、喷施硼肥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D3B4(复合肥225 kg/hm2,硼肥0.3%)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叶片胞间CO2浓度趋势相反,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D3B4水平达到最低值。同时,在D3B4水平时,‘凤丹’的单株果荚数、果荚直径、千粒重、单株籽粒产量均达到最大值。本研究以盛花期复合肥底肥225 kg/hm2+结果初期叶喷0.3%硼肥为‘凤丹’牡丹高产的最佳施肥模式,可为‘凤丹’牡丹科学施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油用牡丹籽果壳是否可以进行平菇栽培以及栽培效果,以新、旧油用牡丹籽果壳为主要原料,棉籽壳为辅助原料,设置不同配方处理,探究不同配方下平菇菌丝生长水平和出菇情况。结果表明,利用油用牡丹籽果壳为栽培原料,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都能正常生长。其中,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最好的为E配方(旧牡丹籽果壳8%、棉籽壳80%、麸皮10%、石膏粉1.9%、多菌灵0.1%)和E’配方(新牡丹籽果壳8%、棉籽壳80%、麸皮10%、石膏粉1.9%、多菌灵0.1%)。子实体最先出菇且平菇长势最好的为C’配方(新牡丹籽果壳48%,棉籽壳40%,麸皮10%,石膏粉1.9%,多菌灵0.1%)和D配方(旧牡丹籽果壳28%、棉籽壳60%、麸皮10%、石膏粉1.9%、多菌灵0.1%)。  相似文献   

8.
油用牡丹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其籽、花、根、皮等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油用牡丹开花量大、花香,可作为园林观赏树种,也是优良的蜜源植物。油用牡丹耐瘠薄,可在荒山荒地大量发展,不与粮、棉等农作物争夺耕地,经济价值高。种植开发油用牡丹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亚热带丘陵山区引种油用牡丹的气候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的实施内容和成效,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河南省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现状,明确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任务要求,进而提出构建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举措,以促进全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摘要:  相似文献   

10.
‘红霞杨’引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北京地区彩叶树品种,扩大‘红霞杨’的种植范围,将‘红霞杨’从四川成都引种到北京房山,进行了物候期观察、叶色变化观察、扦插繁殖、嫁接繁殖、土壤及光强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红霞杨’在北京房山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生命活动周期;扦插繁殖成活率在80%以上;嫁接繁殖成活率在85%以上;在垃圾土、牧场土及建筑土中能生长,但长势不良,在苗圃土中生长良好;彩色叶片对光强的应激反应比较敏感,强光下叶色鲜艳,但有焦叶现象,弱光下叶色会返绿,且生长较弱,在75%的轻度遮阴下生长良好,既不焦叶,也能呈现橘红、金黄、黄绿一树三色的彩色效果,绿化时可以选择栽植在有适度遮阴的地块,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彩色景观。  相似文献   

11.
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生长生育过程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光照、温度条件和水分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对其产量影响明显。通过对‘牡丹荞’品种在不同季节的栽培种植,以播期、成熟期、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粒重、千粒重、小区产量为研究指标,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揭示甜荞在某个区域的最适播期以及播期对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甜荞品种‘牡丹荞’在太原地区栽培对光照不敏感,对水分要求不严格,只对热量要求较严。出苗到开花期的 平均温度高则全生育期缩短,主茎分枝减少,单株粒数增加,单位面积甜荞产量提高。播种到出苗阶段,同其他作物一样,温度越高出苗越快。灌浆期最适温度为18~22℃。太原地区种植甜荞的最佳时期为7月7—20日。  相似文献   

12.
乔海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126-129
摘要:对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油用亚麻边际效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产量结果、单株一般性状、单株主要经济性状看,油用亚麻均有明显边际优势。就品种而言,坝亚12号边际产量优势最明显,就播种期而言,提早播种边际产量优势最明显。这为我们创新油用亚麻耕作制度及栽培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进一步研究油用亚麻带状种植、间作套种等一系列栽培技术,充分发挥油用亚麻自我调节潜能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全红杨’在北京地区能否引种成功,采用繁殖法、田间观察法、色素测定法、抗性分析法、市场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从河南濮阳引种到北京地区的‘全红杨’进行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红杨’生长正常,能完成完整的生命活动周期;容易繁殖,其高位嫁接繁殖成活率83%,低位嫁接成活率85%,硬枝扦插成活率88%;色彩鲜艳又稳定,花青素含量高,测定值为0.0383 mg/g,比紫绿叶的‘中红杨’高83.25%,比绿色叶的‘加杨’高100.52%;抗性表现良好,耐寒又耐瘠薄;经济价值高,高接苗比中红杨市场售价高2倍以上。依据引种标准判断,‘全红杨’在北京地区引种成功,同时,通过2个年度的栽培管理与观察,得出‘全红杨’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希望为进一步扩繁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保地道中药材海螺望春花的质量、提高产量,该研究连续多年对海螺望春花蕾用林系列栽培措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从海螺望春花的品种母树上采种子和穗条进行播种及嫁接,其品质优于普通望春花;选择丘陵岗地反坡梯状整地和鱼鳞坑施肥能保证土壤肥力;以2m×3m的株行距,每公顷1650株的密度密植栽培可以明显提高产量;嫁接和矮化技术能提早结实并保护采蕾母树持续经营。研究有利于海螺望春花的种源的保护、纯化,单位面积的产蕾量提高67%;嫁接苗植株产蕾提早3~4年产蕾;矮化技术使树高降低到4m以下,蕾产量提高30%,同时有利于生产的安全性;制定了蕾用林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措施。上述海螺望春花蕾用林系列丰产措施为今后发展望春花,促进其优质、稳产、丰产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核不育油用亚麻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5年,于本院亚麻试验田里发现一株不育油用亚麻,经鉴定是一株无花粉型的、细胞质正常的、受一个显性雄性不育单基因(Ms)控制的天然突变体,在我国尚系首次发现.它的花为淡紫色、种皮近似白色.不育株与可育株杂交后,F_1代分离出来的不育株与可育株的比例为1:1;其中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不分离;不育株的育性分离没有中间类型,不是全育,就是全不育.这种核不育亚麻是进行亚麻育种的良好杂交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洛阳红’牡丹组培苗为试材,探讨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抗褐化物质对‘洛阳红’牡丹继代苗增殖生长、生根及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KW基本培养基适宜‘洛阳红’牡丹继代增殖;培养基中附加2.0~3.0mg/L BA与0.5mg/L IAA或0.05mg/L NAA配比有利于继代苗分化、生长,而附加玉米素ZT效果不佳;20~25℃对‘洛阳红’继代苗增殖影响不大,30℃下试管苗很快老化、枯死,不宜采用;1/2MS附加0.2mg/L NAA或2.0mg/L IAA与2.0mg/L IBA配比可促进‘洛阳红’牡丹试管苗不定根诱导;继代和生根培养基中附加0.5g/L PVP可有效减轻‘洛阳红’牡丹组培苗褐变,促进继代苗分化、生长,但对生根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机械化起垄的烟垄大小标准,解决烤烟生产雇工难、成本高的问题,实现福建三明烟区‘翠碧一号’(CB-1)提质增效的目的,采用30、35、40 cm 3 种烟垄高度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烟垄大小对‘翠碧一号’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大烟垄可有效延长烤烟烟株的大田生育期;(2)增大烟垄,烟株前期长势较慢,后期长势旺盛;(3)增大烟垄可有效降低烟株花叶病、青枯病发病率;(4)烟垄增大可明显提高烟叶产量,但烟垄过大会导致烟叶质量和经济收益下降;(5)适当增大烟垄可明显提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适宜程度,改善化学成分间的协调性,但烟垄过大会导致烟叶化学成分的适宜程度和协调性下降。因此,35 cm垄高是‘翠碧一号’烤烟生产的最佳烟垄大小标准,适合在福建三明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新疆春玉米超高产栽培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处欧亚大欧腹地,光照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稀少、灌溉农业,非常适合玉米生长,是公认的我国玉米产量潜力最大的地区。1990年由农业部组织专家实地测产鉴定,兵团农五师87团33.53hm^2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单产达15465.45kg/hm^2、农七师131团73.545hm^2露地玉米单产达15975kg/hm^2,创造了我国舂玉米大面积高产记录。  相似文献   

19.
水分含量是影响种子销售、储存及加工的重要指标之一.以156份油用牡丹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油用牡丹种子水分含量,分析油用牡丹种子的光谱特征,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油用牡丹种子水分含量的估算模型,并比较多种预处理方法对建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用牡丹种子水分含量特征波段为14...  相似文献   

20.
<正>为提高拉萨地区切花月季的栽培技术,促进切花月季产业的发展,2011年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在西藏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内开展了切花月季新品种‘红色恋曲’试种及配套栽培。经过两年的试种示范,效果显著,充分展示了新品种、新技术所带来的潜力。品种介绍‘红色恋曲’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10年在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备案的红色系切花月季品种,花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