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薯离体茎生长点对几种培养因子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茎尖脱毒培养,包括茎段繁殖培养,对培养条件(光照)和几种主要培养因子(激素、肌醇、活性炭)的生长反应十分敏感。MS的全量和半量的对分化成苗的关系不大,肌醇、激素则是必须成分。激动素与生长素用量之比1:!为宜,但总量渤常恚纾獭?  相似文献   

2.
应用灰色关联对不同品种烟叶内在质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理论中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所研究的因子间变化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关联程度。应用关联分析的这一原理,通过各种内在质量对综合评分的关联系数(k)及关联度r,研究影响综合评分的主要内在质量的影响程度,分析了烟草内在质量与综合评分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烟草主要内在质量与综合评分之间的关联度依次为糖碱比>糖差>总糖>还原糖>氮碱比>K2O% >总氮>蛋白质>烟碱,为云南优质烤烟质量标准体系建立提供一种简捷、科学的理论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课题己进行3年,筛选出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0.2mg/L+3%蔗糖+琼脂6.0g/L;最适宜培养温度为26~30℃;症状学诊断法、指示植物鉴定法进行病毒检测,平均脱毒率达83.7%。脱毒试管苗切段快速增殖,繁殖系数为5n,繁殖速度以几何级数增长,一定时间内可大量繁殖脱毒苗。脱毒苗移栽大田进行产量比较,平均增产率达37.8%。  相似文献   

4.
香石竹茎尖试管苗继代培养玻璃化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香石竹红色品种茎尖试管苗继代培养玻璃化现象是香石竹脱毒试管苗生产的一个主要障碍。采用改善光照,在培养中提高糖和琼脂的浓度,降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对克服香石竹茎尖试管苗继代培养玻璃化有明显效果,但对一些红色系品种效果并不理想,继代培养玻璃苗率仍达61%以上。  相似文献   

5.
剥取罗汉果微茎尖进行培养,探讨不同激素配比条件下罗汉果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罗汉果茎尖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05 mg/L+ GA30.1mg/L,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IBA 0.1 mg/L+ GA30.1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1.0 mg/L +0.1%活性炭,生根率为100%,移栽成活率可达93.33%.  相似文献   

6.
石斛兰用分株、扦插的常规繁殖方法,繁殖系数低,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用苗。而采用组织培养则可以提高其繁殖系数,缩短培养时间,短期内获得大量种苗。国内外已有关于石斛兰组培育苗报道,但再生过程总的来说比较复杂,在培养基的应用上,都是选用营养成分齐全的培养基,且要经过固体和液体培养,先通过叶尖或茎尖诱导出原球体,再从原球体上诱导成苗。整个过程时间长,且因为外植体特别小,接种不易成功。本试验以茎段为外植体,以简易培养基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诱导出腋芽,再进行增繁、生根培养,不仅缩短了时间,也能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7.
CMV和TMV病毒的侵染导致密纹片姜产量降低,品质下降,通过茎尖脱毒培养和筛选获得脱毒苗并建立快繁体系,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茎尖接种培养基为MS+6-BA1.0~3.0 mg/L+NAA0.1 mg/L,丛生芽快繁培养基为MS+6-BA2.0~4.0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培养,获得大量脱毒苗并应用于生产。本方法也适用于黄姜类其它品种的脱毒和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8.
草石蚕(Stachys sieboldii Miq.)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之一.病毒侵染是引起草石蚕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经血清学和电镜鉴定,北京地区的草石蚕至少受到三种病毒感染,即苜蓿花叶病毒(AM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另一种不知名的长线条形病毒.为了恢复草石蚕原有的种性,采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地获得了脱病毒植株.用试管苗茎段扦插法离体快速繁殖优良脱毒母株,理论上年繁殖率可达5,000万倍以上.离体贮存试验表明,可将脱毒母株在23±2℃的培养室内离体保存8—9个月.1985年小面积试种结果:脱毒系每公顷产31.15吨,块茎单重4.16克,分别比罹毒母系增加1.7倍和1.2倍.块茎营养分析表明,脱毒系粗蛋白含量达21.62%,较罹病毒系高39.57%,氨基酸总含量平均增加30%以上.本文最后还讨论了草石蚕组培脱毒技术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实验种群的胁迫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室内测定了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F0代成蚜的干扰作用,同时通过组建吡虫啉亚致死剂量胁迫下桃蚜F1代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利用生命表参数、种群趋势指数(I)以及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系统分析了吡虫啉对桃蚜的胁迫效应。结果表明,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室内种群F0代成蚜的胁迫效应主要表现为降低繁殖力与缩短成蚜寿命;对F1代的胁迫效应表现为降低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和周限增长率,延长平均世代历期和种群加倍时间,以及压低种群趋势指数。吡虫啉亚致死剂量胁迫下对桃蚜实验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均小于1。研究结果说明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桃蚜具有持续控制作用,不存在刺激桃蚜增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大蒜茎尖脱毒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河北省两个名优地方品种安国大蒜和永年大蒜为试材,用Ms,B5作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大蒜茎尖繁殖脱毒快繁技术。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B5 0.1 mg/L NAA 3 mg/L 6_BA,但是,激素、营养物质的添加数量以及培养时期不同品种间有差异;剥离大蒜茎尖带一定数量的鳞片为好,其不仅可提高脱毒苗成活率,而且有利于扩大茎尖繁殖系数。无毒蒜大田扩繁的播种时间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且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生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317-321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特点、问题、对策。结果表明,实施阳光工程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效益增高、分布区域集中、特色培训模式形成、特色劳务品牌效应明显。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信息不畅、职业技术教育薄弱、适宜岗位选择面太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阳光工程质量、开辟就业途径,重点开发小城镇、中小企业、乡村旅游业、服务业、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提供适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更多岗位,是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论文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地区为例,在2006年6—8月的2个月时间内对该区中梁山西部9个镇150余农户进行了新农村建设有关情况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跟踪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及其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驱动机理,并揭示了目前新农村建设试点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普遍存在的自发性强、稳定性弱、保障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契机下加强政策管理和教育资金投入、完善保障制度等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的解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在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避免多重共线性在模型中的影响,采用岭回归模型对相应影响变量进行分析。通过模型综合分析,验证了影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同时提出发展区域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进程,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转型与加强农民专业培训齐头并进;深化以户籍制度为中心的制度变革等4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农村网络就业信息多但针对性不强、搜索准确率低的瓶颈问题,急需统一标准对相关信息进行规范。在分析现有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分类的基础上,考虑农村劳动力信息的用途以及网络服务实践和管理的信息特征,提出农村劳动力信息分类规范的应用范围和构建原则,利用线性分类法设计信息分类体系和属性,初步建立了网络化的农村劳动力信息分类规范,并依托于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等信息化项目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以往的报道,TMV 基因只存在于细胞质中且不发生基因剪接,前体mRNA(Pre-mRNA)的剪接只能发生在细胞核中。本研究应用RT-PCR,DNA序列测定及GUS+INTRON的点突变和荧光检测等研究手段,首次发现TMV载体中GUS基因的表达和前体mRNA的剪接同时发生,证明了GUS基因在TMV载体上的剪接效应。  相似文献   

16.
试验尝试建立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人成纤维细胞系。取成年男性包皮皮肤的皮下组织,分离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采用脂质体和慢病毒载体介导转染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结果显示,来自成年人包皮皮下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呈梭形,具有快速的增殖和稳定的生长性能。脂质体介导转染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不稳定,阳性细胞表达率低,转染后的人成纤维细胞变得更为细长,细胞生长速度降低。慢病毒载体介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高效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后细胞生长性能和形态没有变化,经过多次传代和冻存复苏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对慢病毒介导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检测显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9.85%,并且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细胞均一程度为76.05%。试验证实了慢病毒载体能够高效稳定介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村旅游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新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转移现状,指出现状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以及建立全面小康社会。提出21世纪新选择:发展乡村旅游,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中国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加强3个战略转型,实现一个转移。3个转型即农业供给结构转型、农民思想观念转型和农村劳动力素质转型,一个转移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力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136-141
笔者运用PSR评价模型、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中国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的就业策略做了简要分析,认为在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外出无门、就业压力激增的情况下,只有靠农村和农业本身的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将土地流转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结合起来,进行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是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实现农村内部消化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蔡培良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337-342
摘 要:分析了福建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设立农民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帮助农民设计职业生涯,引导农民参加与其相适配的职业培训,开辟就业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劳动过程是某一次或某一项农业劳动自始至终的过程,现时具有时间性、工程性、投入性和付出性等特点,应该使其成为一个理想的过程,即继续作为生产农业物质产品的过程,同时作为生产农业审美产品的过程,并且作为享受的过程。因为农业劳动过程的本质目的是人类生命的存在和享受;同时,人类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此外,农业作为以提供物质享受为主的产业已经成熟。而要实现此目的,必须做到劳动过程与生命过程的统一、劳动投入与劳动能量的统一,生命过程与生命情趣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