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4月11日下午,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在龙潭大酒店举行野生茶树群落新闻发布会,向近30家省内外媒体记者和茶叶界专家介绍今年2月在西盟首次发现的野生茶树群落,以原生态的阿佤文化著称的佤山西盟再次受到外界关注。  相似文献   

2.
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及野生茶树资源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文献资料综述了贵州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对贵州西南部的野生茶树资源进行了标准化整理和数据描述.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野生茶树的起源地主要有几种观点,一是起源于中国,二是起源印度,三是起源于依洛瓦底江发源地,四是大叶种和小叶种茶树分别起源于两个地方的二元说。茶树起源于6000万年之前,本文从四川、重庆地区发现的两片野生茶树的分布状态以及地球板块运动,证明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相撞的4000万年前,野生茶树已经在云贵高原和巴蜀大地存在,云贵高原是野生茶树的起源地。川渝两地的月牙形野生茶树分布,是因为印度板块挤压亚洲板块,形成了青藏高原,并将巴蜀西部向北推移,而形成的川渝野生茶树的月牙形分布。因此,印度现在的野生茶树是从云贵高原向西传播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野生茶树资源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种质资源库,是新品种选育和优化改良的基础,在江西系统开展野生茶树资源调查,明确茶树资源分布和特点,为江西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基础数据。【方法】文献调查与实地调查。【结果】通过查阅文献确定赣北茶区种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赣中和赣南茶区可追溯至明朝,通过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确定赣北婺源县、浮梁县、修水县共7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其中6个点为野生茶树,确定赣中井冈山市、遂川县共2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其中1个点为野生茶树,确定赣南上犹县、崇义县、定南县共5个资源分布点,判断均为野生茶树,赣北资源为灌木型,赣中和赣南资源为小乔木型。【结论】江西野生茶树资源范围广、历史久、类型多,绝大部分未得到保护与开发利用,开展江西野生茶树资源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苏峪口国家级森林公园的野生花卉资源的种类和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内野生花卉的种类较为丰富,共有145种,隶属于36科69属,占该保护区内总数的2/3以上。在此基础上,就这些种质资源在森林公园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献资料综述了广西野生茶树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该地区野生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白马山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发现该山地有观赏植物514种178属86科。根据植物生活型和观赏特性分为观赏乔木、观赏灌木、藤本类、观赏竹类、草木类和观赏蕨类植物等。并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云南部分地区野生茶树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省5个民族自治州(市)7个县16个自然村野生茶树资源调查,初步摸清了这些地区的野生茶树资源现状,以为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研究、合理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野生茶树的现状、特征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静 《吉林农业》2012,(4):9-10
我国野生茶树分布范围广,从目前的调查情况看,云南、贵州、广东、海南、福建、重庆、湖南等7个省均有发现,而且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其形态、生境特征及优良标志性状明显.因此,要保护、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调查,初步查明大山峰森林公园野生果树共计27科47属130种,其中包括直接作果品食用、加工成果品制成品食用和作栽培果树育种材料3大型,详细介绍了这些野生果树的种类、性状及其利用。  相似文献   

11.
野生花卉观赏价值高、抗逆性强,栽培管理简单,正逐步被开发利用。为给园林绿化提供更多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对北京小龙门森林公园的野生花卉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与整理。结果表明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共有62种,隶属于24科54属。结合野生花卉的形态特征和观赏特性,对其园林应用形式进行分析,主要可用于花坛、花境、岩石园、垂直绿化及切花等方面。最后提出野生花卉的合理开发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引种驯化,这样才能达到丰富园林植物资源,更好地为城市园林建设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贵州野生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生态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地形和气候特点为基础,对全省野生茶树资源的植被类型、自然分布规律及其形态特征以及适生条件与种性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其分布在海拔1 000~1 900 m,≥10℃年积温4 000~5 000℃,极端低温不低于-10℃。从形态性状上和生化分析得到,野生茶树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长期生长,形成了许多固定的特征及其潜在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意义,建议加强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剪穗处理对野生茶树无性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4个野生茶树材料的二叶插穗和一叶插穗的扦插效果在3个不同时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二叶扦插能显著提高野生茶树的扦插成活率、根长、发根数量、苗高和新生叶片数;大部分材料的二叶扦插成活率较高,在第5个月调查时,二叶扦插有20个材料成活率在90%以上,一叶扦插仅有3个材料成活率在90%以上;24个野生茶树大部分材料适合二叶扦插,包括大叶种材料4,6,7,21等和中叶种的材料1,8,11,16,18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广西姑辽野生茶树资源13个株系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叶片解剖结构特征鉴定和分析它们的潜在生产力、适制性和抗逆性.结果表明,姑辽野生茶树资源的生产力指数为2 471.31~4 295.05,潜在生产力普遍较高,达到或超过广西茶树新品种品系的水平;茶多酚含量特别高,主要适制红茶;叶片均具有明显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虫结构特征,表现出较强的抗逆力;生产性状在株系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生产力指数高、抗逆性强、红茶品质兼优等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是姑辽41、姑辽37和姑辽39.  相似文献   

15.
野生观赏植物是森林公园极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在对南京牛首山森林公园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野生观赏植物旅游资源进行了梳理与分类,并对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野生茶树化学成分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6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借助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为0.11%~0.37%,其中,氨基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0.37%;最小的是水浸出物,为0.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4项常规综合为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100%,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8.276%,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7.637%,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7.764%。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为66.8处把野生茶树资源聚为3大类:第1类包括39份资源,主要特点为咖啡碱含量较高;第2类包括14份资源,其主要性状为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含量均低;第3类包括33份资源,主要表现在水浸出物和茶多酚的含量均高,显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利用雷波野生茶树资源,并探究其演化地位。【方法】采用SSR荧光标记引物,结合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首次系统分析雷波野生茶树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其他5个野生茶树群体的亲缘关系。【结果】15对SSR标记在108份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89条等位基因和221种基因型,其中50份雷波茶树材料中共检测到76条等位基因、29条特有等位基因和143种基因型。以群体为单位比较时,雷波野生茶树群体的等位基因数(A)、平均单个标记基因型数、基因多样性(H)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7个茶树群体中均为最高,分别为76、9.533 3、0.597 6和0.545 5,杂合度处于较低水平(He)为0.451 1。不同野生茶树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81 8~0.255 2,雷波野生茶树群体与四川大邑野生茶树群体遗传距离最小,其次是荥经野生茶树群体,与云南凤庆野生茶树群体遗传距离最大。108份材料个体聚类分析表明:大部分来自雷波的材料聚在一起,但也有少量单株分散在四川5个野生茶树群体中;栽培型茶树品种与野生型茶树整体亲缘关系较远。【结论】雷波野生茶树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RAPD分子标记鉴定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陈亮  王平盛  山口聪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0):1186-1191
 应用RAPD标记对原产于云南等地的 2 4份野生茶树资源进行分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RAPD标记在鉴定茶树种质资源方面非常有效。有 3种独立的方法可以用于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 :特殊的标记 ;特异的谱带类型 ;不同引物提供谱带类型的组合。 16个特异标记的存在和 3个特异标记的缺失可以鉴定 14份资源 ;OPO 13扩增的 13种谱带类型可以鉴定 10份资源。利用最少数量引物获得最大鉴定能力 ,对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尤为重要。OPO 13、OPO 18、OPG 12和OPA 13等 4个引物带型的组合则可以鉴定所有 2 4份资源 ,包括形态和生化成分上几乎没有差异的 2株毗邻野生茶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古蔺野生大茶树资源的叶表型多样性。[方法]对古蔺县139份野生大茶树资源(7个天然居群)叶片18个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大茶树资源叶片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4.42%~24.28%,其中各性状在各居群间的变异系数最大值均超过10.00%,多样性指数在0.826 1~5.194 7(其中,Simpson指数在0.826 1~1.000 0,Shannon-Weaver指数在2.413 1~5.194 7);对1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6个主成分叶面积、叶缘、叶片宽度、叶面、叶色、叶身累计贡献率达74.65%;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个居群亲缘关系较近,在遗传距离2.290 0处,7个居群可分为4大类,其中居群2与居群7的遗传距离最大,为3.966 2,居群4与居群5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1.932 9。[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展崇州枇杷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工作,调查了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分布范围,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枇杷茶树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主要分布于N30044’01.55″~N30048’19.35″、E104003’32.16″~E103028’22.42″、海拔507~1106 m的自然群落中,种群内变异类型较多,遗传背景复杂,资源丰富。表现出树体高大直立、叶大具稀钝齿、叶片革质、花大、果壳硬厚等典型野生性状,不同类型间植物学特征差异显著。综合树型、叶尖、子房茸毛的有无等演化路径,初步判断不同类型枇杷茶树分属陈亮、虞富莲等分类系统中的秃房茶和普洱茶,已由野生型的C类、D类茶树向栽培型的E类茶树演化,逐渐近似于栽培种,并存在多数过渡类型茶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